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成就与挫折.
成长的烦恼——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成就与挫折1956.9-1978.12第七组组员(排名不分先后)刘宗源:ppt演讲人周忆华:ppt制作,历史事件资料整理邓魏:理论成果、经验教训资料整理田伟:科学、文化成就资料整理李杨:经济、建设成就资料整理目录——《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良好开端——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播糠眯目,首开先河——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冒然激进——庐山会议闻道犹迷,当止不止——三年饥荒、七千人会议悬崖勒马——文化大革命、覆灭林彪反革命集团、粉碎江青集团又入歧途——中共十一大三中全会拨云见日历史事件经济建设科学文化成果教训19561958196219661976一五二五第一次调整三五四五良好开端三大背景向中共领导人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三大改造接近完成,中国社会即将由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取得了一些经济建设成就,积累了一些经验破除对苏联模式的迷信,使中共人重新审视了中国国情和过去从苏联学来的东西中共八大1956《论十大关系》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上在党和非党的关系问题上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在是非关系问题上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上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问题上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上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上不同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经济体制改革理论成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十大关系1956作出了工作重点转移的战略决策,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作出了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提出了繁荣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主要内容在正确的理论和政策指导下,探索初期各方面的实际工作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一时期的探索所取得的积极成果,还有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关于可以保留一部分私人所有制的论述,关于加强和改善农业生产合作社内部经营管理问题的指示,关于学习外国经验和加强、扩大与国外的经济文化交流的思想,关于民族工作的理论与政策,以及处理台湾问题、香港问题的方针政策等。中共八大1956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1矛盾。2、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当前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国民经济总方针: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两条腿走路”: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并举,大型工业和小型工业并举理论成果中共八大1957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是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而制定的,也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式通过由周恩来主持编制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建议》定下了1958年到1962年五年内的主要经济建设指标。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和巨大成就冲昏了许多人的头脑,也为之后二五计划的“左倾”错误埋下祸根。一五计划1957播糠眯目,首开先河背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全面展开的历史转折关头,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方法学习文件、总结工作、和风细雨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同时广泛征求党外人士意见帮助整风目的主要是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提高全党马列主义水平,改变工作作风和思想作风,以适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深入发展的需要中共八大1957整风运动1957背景在整风运动中,极少数右派份子以帮助党整风为名,像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发动猖狂进攻,于是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右派斗争。但由于打击面过宽、处理过重、改正过迟,反右派斗争被扩大化。反右派斗争的必要性问题回击了少数右派的进攻,在全国人民中间澄清了大是大非问题,稳定了新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方法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严重后果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当成敌我矛盾对待。打断了全党整风进程,使整风运动没能达成预期目的。损害和削弱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开创了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先例整风运动1957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1957原因毛泽东对于1956年国际上的“多事之秋”的影响估计过于严重与毛泽东在巨大的胜利面前骄傲未看清局势,不谨慎有关对知识分子的政治立场和态度估计不正确对社会主义时期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斗争的界限和采用的方式没掌控好主要教训必须正确处理好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问题,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关系,才能建立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经济建设服务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对知识分子、国民意识要有全面分析经验教训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1957冒然激进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1957大跃进运动1958背景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中央和地方上不少领导人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的情况下形成的在不断评判“反冒进”的形势下形成的是在“赶超英国”的口号下形成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所谓“大跃进”,主要是讲建设上的高速发展,即工业增长25%、农业增长15%。大跃进的酝酿是从1957年底开始,而正式付诸实施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这次会议实际上是一个部署大跃进的会议,这次会议认为我们国家正处于“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各行各业都要实现全面大跃进,并提出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同时在一片轰轰热热的气氛下,又把时间提前。大跃进时期,人们的头脑越来越热,甚至提出“7年超英,15年赶美”的口号。从农业开始各地大刮浮夸风:大跃进运动1958大跃进运动1958大炼钢运动1958大跃进的高潮时全国大炼钢运动。在1958年8月召开的北戴河会议上,中央正式作出“号召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决议,于是,大跃进就转到了“以钢为纲”的生产方面。为了完成任务,当时采取了非常办法——千军万马齐上阵,全国人民总动员,全国有九千万人上阵建了几百万座土炉。最终生产了1100万吨,但不少是废钢基本无法使用,仅有800万吨合格。背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大跃进运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北戴河会议上中央还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和全民大炼钢运动同时进行的。过程人民公社化走在最前列的是河南省和河北省的徐水县。从8月开始,徐水县在毛泽东和中央的支持下进行共产主义试点。把集体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全部改为全民所有制,一切财产归全民所有并积极筹备实行工资制和全体实行供给制。全国各省纷纷派人参观,共产风迅速刮向全国。9月进入高潮,10月底,全国农村便实现了公社化,原74万农业社改成了2.6万多个人民公社,有1.2亿农户加入,达99%。严重后果降低生产积极性浮夸风和共产风造成了强迫命令和瞎指挥大跃进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严重后果在大跃进中,高指标、瞎指挥、虚报风、浮夸风、“共产风”盛行。大炼钢铁,导致农业减产。人民公社化运动,吃大锅饭,共同劳动,所有东西都要归公家,大大削减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些都造成了粮食的减产。总之,冒然激进严重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为三年饥荒埋下了祸患。主要教训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必须结合和反映中国的具体实际;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地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发展,搞好综合平衡;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反之,就会造成失误甚至遭受挫折。因此,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经验教训冒然激进1958闻道犹迷,当止不止背景1958年的“大跃进”尽管轰轰烈烈,热火朝天,但违反经济规律的做法很快受到惩罚,带来的种种问题开始暴露。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一线领导人显得忧心忡忡,而毛泽东对“大跃进”中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有了觉察和纠正。1959年6月13日,毛泽东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他和周恩来、李富春都持有一致的意见,认为“大跃进”的主要问题,就是对综合平衡、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重视不够。为了纠正“左”倾错误,进一步廓清“大跃进”以来的问题,毛泽东提议召开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把核心人物统统召集到他一直想去的江西庐山。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庐山会议1959庐山会议1959过程1959年召开的庐山会议包括两次重要会议:7月2日至8月1日党中央在江西省庐山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2日至16日举行的党的八届八中全会。这次会议的原定议题是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指标,继续纠正“左”倾错误。毛泽东在会上讲了话,提出19个问题要求大家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与会同志摆情况、谈意见、边开会、边学习,自由交谈,各抒己见,轻松愉快,生动活泼,没有一点紧张气氛,大家称之为“神仙会”。7月14日晚,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元帅针对当时客观存在的问题,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谈了自己不便在小组会上谈的想法,陈述了他对1958年以来“左”倾错误及其经验教训的意见(被称为万言书)。他直截了当地指出:“浮夸风、小高炉等等,都不过是表面现象;缺乏民主、个人崇拜,才是这一切弊病的根源。”7月16日,毛泽东突然批示将彭德怀的信印发给与会全体同志,随后,会议转入对这封信的讨论。7月23日,毛泽东在大会上讲话,认为彭德怀的信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动摇性”,是向党进攻,是右倾机会主义的纲领。从此,会议转为对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等的所谓“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问题进行揭发批判。1959年8月2日—16日,在庐山召开了党的八届八中全会。这次会议的议题:一是对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等进行批判;二是讨论调整1959年经济计划指标;毛泽东在会议期间作了多次讲话。但这个时候的毛泽东,还没有料到如不坚决纠正“左”的错误将会带来极其严重的恶果。庐山会议前期,纠“左”。彭德怀意见书印发以后,纠“左”中断了,来了个反对“右倾机会主义”。本来的困难没有克服,经过这么一搞,更加困难了。——邓小平庐山会议1959三年困难时期是指中国大陆地区从1959年至1961年期间由于大跃进运动以及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所导致的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在农村,经历过这一时期的农民称之为过苦日子、过粮食关、歉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在1980年代以前则多称其为三年自然灾害后改称为三年困难时期,海外一些学者则称之为三年大饥荒,西方学者也称其为大跃进饥荒。三年饥荒1959-1961庐山会议19591958—1962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中国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情况不好,其主要原因是由于1958年以后,在“左”的思想指导下,提出“大跃进”,修改原定计划,提出脱离实际的建设任务和过高的奋斗目标,出现了第一次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社会劳动生产率下降,经济建设被迫后退,人民生活遇到了极大的困难。面临这种局面,中国决定进行经济调整,1960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在批转国家计委《关于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中提出了国民经济调整、充实、巩固、提高的“八字方针”,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批准,开始进行第一次经济调整。二五计划1962二五计划1962悬崖勒马七千人大会1962三年饥荒
本文标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成就与挫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58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