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专题.
核心价值观及教育实践四川省“国培计划(2012)”——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第一专题: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二专题:教师核心价值观及其教育实践主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内容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背景及意义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与基本特征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背景及意义(一)国内背景:解决精神层面内心不和谐的需要(二)国际背景:提升国家软实力,防止西方颓废的文化扩张和价值观渗透的需要(一)国内背景:解决精神层面内心不和谐的需要中国面临的四大转型:经济转型: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社会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经济知识时代转变政治转型:从传统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向民主政治体制转变开放转型:从封闭、半封闭传统社会向建立开放经济和全面开放社会转变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变化的新形势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经济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代名词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断裂的社会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经济利益尤其是短期经济利益成为判断各种活动的价值标准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产生的后果:正面效应——多元化使人有了更多的选择和自由的空间、主体意识觉醒、催生新的价值观念和意识……负面效应同样不可忽视——怀疑历史颠覆传统戏弄经典信仰缺失思想混乱..…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与多元化的社会思想并存,突出的问题是社会精神支柱有所倾斜,“信仰缺失”加重。●中宣部第四次“社会各阶层思想动态调查”:非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无信仰的比例:66.6%●调查还显示,年龄越轻,文化程度越高,思想活动越复杂,价值观念越多元。精神信仰缺失官员不信马列信鬼神官员与公众对求签等四种迷信活动的信任程度(%)(来源:南方周末2007.05.17)算命、信教之风兴盛对党的大政方针拥护与对基层政府和干部的怀疑并存,突出问题是对基层政府和干部的不信任、不理解,并表现出对中央政府与基层政府信任度上的反差。对中央政府的评价(“为人民服务效果好”的比例)100%70%60%大城市63.1%小城镇66.5%农村76.5%100%30%大城市29.6%小城镇25.7%农村22.3%对基层政府的评价(“为人民服务效果好”的比例)社会信任度下降辛勤劳动——没本事团结互助——别有用意诚实——愚腐感情忠贞——封建敬业爱岗——因循守旧廉洁——胆小怕事思想观念进步与道德行为失范并存,突出问题是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持怀疑态度,荣辱观错位问题比较突出。道德信念滑坡危害祖国成了“斗士”背离人民成了“本事”愚昧无知成了“时尚”好逸恶劳成了“潇洒”损人利己成了“能耐”见利忘义成了“聪明”违法乱纪成了“勇敢”骄奢淫逸成了“荣耀”——《人民日报》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热爱祖国被视为“假做作”服务群众被视为“爱逞能”崇尚科学被视为“书呆子”辛勤劳动被视为“没本事”团结互助被视为“冒傻气”诚实守信被视为“老古板”遵纪守法被视为“不开窍”艰苦奋斗被视为“老保守戏弄经典社会冷漠:深圳地铁令人寒心的一幕荒唐之极,鱼贩王培军好心扶老太竟被活活逼死国家认同和民族意识淡化道德失范:挟尸要价恶俗商业炒作,你要刺激什么?杭州有家包子店,招牌上竟然赫然是“仁肉包子”!当今商业炒作的流俗、媚俗、甚至恶俗现象之严重,单单从杭州河坊街一家“仁”肉包子店的自我标榜,就可以看出这里面有多么混乱的思想。因此,应提出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从精神生活的层面解决人们的内心不和谐问题,特别是要解决道德缺失甚至精神危机的问题,为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建立一个安身立命的寓所,进而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铸造坚实的理想信念基础。(二)提升国家软实力防止西方颓废的文化扩张和价值观渗透的需要文化的大交流、大融合势不可挡文化的大冲突日益尖锐“硬实力和软实力皆至关重要,但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影响力。”“软实力”“一种吸引力,让别的国家不由自主跟随你。”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JosephS.Nye)我们不寻求把任何政治体制强制给任何国家,但是我们也不认为我们所支持的这些原则是我们国家所独有的,这些表达自由、宗教崇拜自由、接触信息的机会、政治的参与,我们认为这些是普世的权利,应该是所有人民能够享受到,包括少数民族和宗教的族群,不管是在中国、美国和任何国家。2009年11月16日,奥巴马在上海科技馆与中国青年对话三流的国家输出产品二流的国家输出技术一流的国家输出价值观撒切尔夫人: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那种可以用来推进自己的力量,从而削弱西方国家的具有国际传播影响的学说;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非思想观念。孔子学院世界分布图整个世情: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的主题美国欧洲国家:英国、意大利、法国等东南亚国家:日本、韩国、新加坡等阿拉伯国家:以信奉伊斯兰教为主中国印度拉丁美洲国家非洲国家文化的大交流、大融合势不可挡文化的大冲突日益尖锐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日益深刻文化的大交流、大融合势不可挡文化的大冲突日益尖锐文化的大交流、大融合势不可挡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日益深刻文化的大冲突日益尖锐文化的大交流、大融合势不可挡阿拉伯国家:以信奉伊斯兰教为主挑战前所未有的严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近几年来,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推行的意识形态渗透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除了继续对我国实施西化和分化,即搞全盘西化和分裂主义外,还采取了一些新的手法:1.在全球范围内借苏东剧变和冷战结束极力宣扬“淡化意识形态”。2.利用我们执政党内少数党员和政府中少数公务员的工作失误、少数腐败分子的腐败行为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添枝加叶,丑化我党和社会主义制度。3.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社会主义失败了”等,企图搞乱人们的思想。4.强化西方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5.散布所谓“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等论调“妖魔化”中国,攻击中国的爱国主义为“狭隘民族主义”,视中国的社会主义为“极权主义”。6.利用经济手段进行文化“植入”。7.通过广播、电影、报纸、网络等文化产品的输出,公开或隐蔽地推销其社会政治理论、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捧杀”和“棒杀”美国政府制定的对付中国的《十条诫令》1.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2.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核心是宗教传布。3.一定要把他们的青年的注意力从他们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4.时常制造一些无风三尺浪的无事之事,让他们的人民公开讨论。这样就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种下了分裂的因子。5.要不断地制造“新闻”,丑化他们的领导。6.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传扬民主。7.要尽量鼓励他们(政府)花费,鼓励他们向我们借贷。8.要以我们的经济和技术的优势,有形无形地打击他们的工业。9.要利用所有的资源,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笑,都足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观。10.暗地运送各种武器,装备他们一切的敌人,和可能成为他们的敌人的人们。从中国的传统节日说起90%的青年表示会庆祝圣诞节和情人节57.1%的人认为中国传统节日都停留在吃穿等物质消费上60.7%的女性则认为西方的节日轻松自在,而中国的传统节日过得累我们将自己传统的根文化主动的放弃了近百年之久产生的不良影响:传统文化的流失2005年10月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划龙船中国邮政中药处方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所以,基于上述分析,为了防止西方颓废的文化扩张和价值观的渗透,为了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念,提升国家软实力,应提出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与基本特征(一)相关理论概述(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一)相关理论概述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它是指客体对主体的意义,表示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价值观,人作为主体对客体价值的评价和认识价值体系,也称价值观体系,是关于价值观的理论总称。核心价值体系,在价值体系中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价值观的总称。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回顾1、奴隶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奴隶主阶级大肆宣扬人天生就不平等,人的富贵命运由上天决定,人人都要服从上天安排,奴隶制是天然合理的等价值观念。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2、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以王公贵族和地主阶级为主体的统治阶级大肆宣扬儒学思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的封建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加上“仁义礼智信”就成了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3、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在文艺复兴之后,资产阶级以人性对抗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反对中世纪的宗教神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为主要内容的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法国著名政治思想家阿尔色修斯英国著名思想家密尔德国著名思想家费尔巴哈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倡“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提倡“五讲四美三热爱”:“五讲”是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是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是指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2006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付出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报告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党的十七大报告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举什么旗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灵魂活现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切方面和建设的全部过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精髓和基础,具有主导、统领、整合和规范的作用;对于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对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稳定和发展中的基本精神依托作用,具有决定意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还在于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已经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所证明。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质就是与时俱进“马克思
本文标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专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58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