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什么是社会企业】社会企业不是纯粹的企业,也不是一般的社会服务,它通过商业手法运作,赚取利润用以贡献社会,所得盈余用于扶助弱势社群、促进小区发展等社会问题,以及社会企业本身的投资。社会企业重视社会价值多于追求最大的企业盈利。在英国,社会企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多年前。上世纪70年代,欧洲一些福利国家开始出现经济衰退,继而引发了财政上的危机。部分国家开始逐渐采取公共服务外包的形式,来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但是,这种政府契约外包形式,其利润空间并不高,所以私人企业对这种投资形式的热情并不高,它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政府的危机。到20世纪80至90年代,非营利组织开始介入这个领域,它们将组织的目标定位为“提供无法由公共部门满足的需求,必须能够从事生产性活动,并且寻求经济支持”,将服务人群定位为“边缘人群及失业者”,这些组织已经开始具备社会企业的雏形。同时,在传统社会中,非营利组织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依靠政府补贴或慈善捐赠,当政府补贴或慈善捐赠的资金不足时,非营利组织就难以为继。而在过去的30年,非营利组织普遍遭受了这种危机:一方面,在一些社会产业中(比如教育、医疗),支出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通货膨胀的速度,而在政府预算和慈善捐赠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这些组织之间便会通过竞争的形式争夺有限的资源。于是,部分组织开始转移方向,运用商业化的运作模式来解决自身发展中的财务危机。在这个过程中,以市场化为手段,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的社会企业优势逐渐显现出来。通过市场化的操作,它不仅可以解决自身发展的成本,甚至会有一些盈余,因此,这些组织可以摆脱单纯依赖政府补贴或慈善捐赠获得资金的限制。同时,在资金盈余的情况下,它们可以进入私人资本市场,为其长远的目标进行融资。因此,社会企业在效率、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上拥有显著优点。英国社会企业联盟将社会企业简单概括为——“运用商业手段,实现社会目的”。一般来说,要与传统的非营利组织区分,则至少半数的收入是来自交易而非政府补助或是捐款才能称为社会企业。金·阿特洛的可持续性发展光谱图英国的社会企业多指“社区利益企业”,即企业活动的宗旨是为了社区成员谋福利。2005年,英国为此种类型的社会企业设立了“社区利益企业法规”,对其资产的使用、红利的分配采取严格的限定,同时如果社区利益企业的目标有所改变,也要经过法律的批准才能通过。该法规要求,社区利益企业不得向其成员分配获利及资产,资产及获利必须永久由企业持有,并且限制使用在社会利益、或是移转给另一个慈善组织或社会企业。同时,社区利益企业不得免税,每年还要提出社会利益年报,除了公开账目之外,此份报告必须说明为了追求社会利益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在过去一年中与利益关系人的互动。意大利社会企业最主要的解释概念为“社会合作社”,在1991年通过“社会合作社法”中规定,雇佣超过30%弱势劳工的社会企业可享受税赋减免优惠,或者得到政府补助。比利时的“社会目的企业法”则规定,任何商业企业决定不以追求利益为目的或仅追求有限的利润时均可申请成为社会企业,享有政府补助。【我国的社会企业概况】相比欧美国家,中国的社企才算是刚刚起步。社会企业的概念进入中国还不到10年。2004年1月,北京大学的《中国社会工作研究》刊载了北大刘纪同教授《社会企业》译文,被认为是中国最早介绍该主题的学术文章之一。当年年底,第一批英国社会企业组织访问中国。从目前的发展看,社会企业在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严格地说还很难概括出有代表性和特色的社会企业模式。但比较而言,大体上可以将实践中的探索分为两种模式:一是依托既有体制的公益创新模式,这种模式的社会企业主要依托两种体制,即基于国有事业单位管理的社会福利企业模式和基于民间组织管理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模式。二是积极引进市场机制的社会创新模式。灵活运用各种市场机制,探索用更多的市场手段解决社会问题。我国社会企业存在的问题:1、中国社会企业发展不成熟且规模小。首先:中国社会企业容易落入既不是完全营利性公司又不是传统非营利组织的两难境地,社会企业很难获得风险投资、贷款和赠款,因为基金会往往会支持传统的非营利组织。其次:因为社会企业相比较普通企业收益率较低,导致可吸引的外界股东投资十分有限。加之现在我国的社会企业规模较小,通过债权融资、股份融资和贸易融资的可能性很小。由此导致初始资金的缺乏和融资渠道的狭窄及直接融资渠道不通畅。2、缺乏“自我发展”机制。在中国,即使是最富盛名的慈善组织,如“红十字会”和“希望工程”,都必须依靠社会捐款而缺乏“自我发展”机制,人们普遍印象里的“社会型组织”就是必须通过“等、靠、要”生存的“半行政化”机构。但社会企业的独立性要求其有“自我造血”功能,中国的社会企业在这一方面还十分缺乏。3、缺乏社会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应当成为社会企业家的核心特征。缺乏创新精神,就不可能成就一个成功的社会企业;捐助者也会因为对缺乏“创新精神”的社会企业的不满而撤出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创新精神正是一个社会企业生存下去的重要因素。4、缺乏商业技能和非营利组织运营两方面的人才以及缺乏对社会问题创新的解决方案。【知名社会企业介绍】1.大地守护协会的大地宅配公司(需翻墙)“靠理念和喊口号反对使用农药无济于事,要倡导健康农产品,只有从小事做起,即便是只把一根没有施过农药的萝卜送到了消费者手中,都胜过空喊一百句大口号。”35年来,日本“守护大地协会”以签约会员的形式,将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消费者联为一体,消费者为了更健康安全的食物,与农民共同承担生产风险,分享收益。1975年的日本,与今天的中国,有一点十分相似,那就是民众对于食品安全,特别是对于农药化肥催生的蔬菜水果充满了忧虑。当时日本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初期,经历过战败后近30年的贫困生活后,人们对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发展模式满怀憧憬,此时,工厂烟囱喷出的浓烟,被视为现代化的标志。在农村,日本几百年来形成的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模式被认为已经过时,城市人越来越看重蔬菜水果水灵鲜艳的外表。种种动因之下,以大量喷洒农药,广施化肥来提高农产品出产率的“效率革命”开始在日本农村全面展开。此时,有识之士和有经验的主妇们开始忧虑农药化肥催生下的蔬菜所带来的危害。1974-1975年间,有吉佐和子在《朝日新闻》上连载文章《复合污染》。她不仅用大量事实证明了农药对人体的危害,更进一步指出了长期使用农药对土壤造成永久性污染的严重后果。此时还没有互联网,但佐和子的文章还是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守护大地协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与农民一起寻找种植绿色蔬菜和大米的方法,并将它们直接送到城市家庭里。两年后,因为参与的农民和城市消费家庭的数量激增,大地守护协会成立了专门的大地宅配公司。其创始人藤田和芳出身农村,上世纪60年代在东京上智大学曾是左派学运领袖。最开始,一些不舍得用化肥农药的农民,种出的蔬菜味道虽然很好,却因为有虫眼而卖不出好价钱,通过大地宅配公司,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纽带。菜农弃用农药、化学肥料,甚至不允许在5年内用过化肥农药的菜地里栽培蔬果。消费者为了健康安全,与农民共同承担生产风险,分享收益,农民则采用有机种植法提供更安全新鲜和营养的农产品。到2011年,大地宅配公司已发展成有2500个生产会员、9.1万个消费会员、年营业额达150多亿日元的庞大组织。经营业务遍及宅配、电子商务、批发、环保住宅、直营熟食店、日本料理店、咖啡店等。在东京,处处能看到守护大地的烙印:在奢华的银座历史最悠久、最高档的三越百货店,有琳琅满目、让人食指大动的大地熟食柜台。在东京的住宅小区里,常常能看到“大地宅配”的绿色小货车和装满蔬果的纸箱。2.阿尔斯通镇阿尔斯通是NorthCumbria地区的一个小农村社区,被称作“英格兰最后的荒野之地”,人口仅有2100人。数十年来,许多传统产业因为阿尔斯通人口稀少且地域偏远,难以获利于是陆续撤离,导致居民多项基本生活需求匮乏。这样的现象激起了当地强大的自助与创业精神,1983年,第一家社会企业在此成立,从此,居民们创设各种商业体,小型社会企业如雨后春笋,与政府单位合作提供了原先镇上所缺乏的网络、运输、健康、餐饮、旅游等各种服务。共有19家社会企业在当地提供地方居民很难获得的服务。长久以来,很多关键的服务由于人口少地域偏而不得不中止,企业为生存而举步维艰。这些问题激发了一种强烈的自助意识和社会企业家精神,形成了社会企业和社区所有制企业发展的温床。社会企业在这里提供包括宽带互联网、交通、休闲和旅游等一系列服务,年营业额约100万英镑。一家叫做Cybermoor的网络公司与英国政府合作架设无线网络系统,也为当地家庭、商店、学校等地安装计算机,让阿尔斯通的居民与世界联机。几名有糕点手艺的妇女成立了MoodyBaker,解决阿尔斯通没有面包店的困境,这里的每一位员工也是面包店主人,能够参与决策及分享利润,赋予面包店成员更强的工作动机,以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阿尔斯通现在共有19家社会企业,雇用了50名员工,拥有超过180名志愿者,年营业额约100万英镑。这个小镇在英国社会企业联盟举办的2012年英国社会企业大奖评选中获得“社会企业乡镇”的荣誉。3.格莱珉银行1974年的孟加拉国正陷入饥荒,瘦骨嶙峋的人们开始出现在大城市的火车站和汽车站,很快,这些小股的人流就变成了一场洪水,饥饿的人们遍布全城。大约150万人在那次饥荒中死去。这件事情深深地触动了正在大学教书的穆罕穆德·尤纳斯,他开始把穷人作为他的老师,着手对他们及他们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在1975年和1976年的大部时间里,尤纳斯带领着学生在一个叫做乔布拉的村庄调研。他向那些农民们推广改良的大米种植技术,在干旱季节组建农民合作社修建水利设施。但不久后,他意识到,这并不能帮助真正穷困的底层阶级——那些没房没产、生活在农村里的穷人。一天,尤纳斯在乔布拉村采访了一位靠制作并售卖竹椅谋生的妇女。这位妇女告诉他,她辛劳一天只能赚2美分。尤纳斯大感惊愕:这么一位勤劳的、能制作这么漂亮的竹椅的妇女,一天只能赚这么点钱!这位妇女解释说,由于没钱去购买制作竹椅的原材料,她不得不去找一位商人借钱,这位商人只允许她把竹椅卖给他,而且收购的价钱还得由他说了算。事实上,这位妇女就是附属于这位商人的劳动力。那这些竹子值多少钱呢?大约25美分。尤纳斯找出村里另外42位有着类似困境的村民,把这些村民们的资金需求汇总后,尤努斯经历了他有生以来最大的一次震动:这个数目一共只有27美元。尤纳斯意识到:“造成他们穷困的根源并非是由于懒惰或者缺乏智慧的个人问题,而是一个结构性问题:缺少资本。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在他们的工作与所需的资本之间提供一个缓冲,让他们能尽快地获得收入。”于是,向这些没房没产的穷人提供借贷的想法就此诞生。1976至1979年间,尤纳斯以自己为担保人向穷人们提供小额贷款,这个试验成功地改变了大约500位借款人的生活。他开始不断游说孟加拉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采纳他的试验。1979年,孟加拉央行终于答应开展这个名为“格莱珉”的项目,在一个省份进行试运作,1981年则增加到5个省份。这个项目的每一次扩张都证实了小额贷款的有效性,到1983年止,格莱珉银行86个支行使5.9万名客户摆脱了贫困。随后,尤努斯决定辞去学术工作,全身心投入这项对抗贫穷的事业中去。1983年,格莱珉银行成立为独立法人机构,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壮大。为了确保还款,银行使用“团结组”系统,这些非正式的小组一起申请贷款,由小组成员担任联合还款保证人,并互相支持对方努力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随着银行的发展,格莱珉银行还开发了其他为贫穷人群服务的信贷系统,除了小额贷款外,银行还提供住房贷款,为渔场、灌溉项目、高风险投资、纺织业等提供经费,同时也提供其他银行业务,如储蓄。到2004年,超过6600万人从这项计划里受惠。目前,格莱珉银行有650万借款者,为7万多个村庄提供信贷服务,偿债率高达98%,而且,每一位借贷者都拥有这家银行一份不可转让的股份,总共占据这家银行92%的股份。4.蒙德拉贡联合公司蒙德拉贡联合公司是西
本文标题:社会企业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60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