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数学是比较特殊的一门,它兼具专业课和公共课的双重性质,是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考查内容涉及高等数学,概率统计以及线性代数三个部分,分为四个类型,即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以及数学四,分别对应对数学要求不同的专业.四个不同类型的考试范围,难度和侧重点不同,例如:数学二不考概率统计,数学一以外高等数学考察内容较少,数学三和数学四对概率统计要求较高.因此,首先考生应该明确自己欲报专业对数学的要求,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对于大多数需要考3门公共课的考生来说,数学相对于另外两门是最难学也最难考的,也因此,历年来数学在3门公共课各自的平均分中几乎都是最低的.在这3门公共课中,政治和英语满分都是100分,而数学是150分,因此,如果我们把握得好,可以落别人很远,取得总分上的绝对优势,如果把握不好,我们就会失去克敌制胜的最大先机.事实上,相对于英语而言,如果方法得当,数学的提高非常快.本篇接下来就谈谈如何复习数学的问题.一,科目特点和复习误区考研数学所考内容众多,知识面宽,综合性强,技巧性高.特别是作为水平考试,考研数学常常把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三门课程中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考察,这更增加了数学复习的难度,很多考生反映即使给数学分配很多的复习时间,做了很多题,还是很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我们调查发现,现在广大考生复习中普遍存在一些误区.要从根本上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首先要避免走入以下这几种误区:消极迎战,效率低下长期以来,考研难,考研数学难的论调广为流传并深入人心,不少考生在尚未了解考试内容和题型的时候,就已经对数学望而生畏,把目标和期望值定得很低.过线就行,差不多就可以成为比较普遍的心态.这反映在复习中就是消极地应付,而非积极准备.事实上,数学是需要深入钻研的一门学科,要想学好它,首先要消除惧怕心理和畏惧情绪,树立必胜的信心,这样才可以化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才可以在数学的学习和解题中体会到真正的乐趣.这一部分考生可以参照本章的第一节成功的心态.只重技巧,不重理解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投机心理的表现.学习是一件艰苦的工作,很多考生不想努力,片面地追求别人现成的方法和技巧,总想着多学一点套路,考试的时候可以照猫画虎地做答.殊不知,方法和技巧是建立在自己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的,每一种方法和技巧都有它特定的适用范围和使用前提.考研数学是一种高水平的较量,表面上看起来一样的题型可能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单纯地模仿是绝对行不通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放弃投机心理,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透彻理解每一个方法的来龙去脉.把看题等同于做题由于考研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很多考生买了资料,只是匆匆忙忙地看书而不动手练习,一眼扫过去似乎都会了,可是做起来不是写得逻辑混乱就是干脆不知道怎么写.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不能有半点的疏漏,在我们还没有建立起来完备的知识结构之前,一带而过地复习必然会难以把握题目中的重点,忽略精妙之处.我们之所以要去解题,根本的目的是要把整个知识通过题目加深理解并有机地串联起来.通过动手练习,我们还能规范答题模式,提高解题和运算的熟练程度,要知道三个小时那么大的题量,本身就是对计算能力和熟练程度的一种考察,而且现在的判卷都是分步给分的,怎么做答有效果,这些都要通过自己不断地摸索去体会.只追高难,不重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于任何一门学科都不例外.考研数学中大部分是中档题和容易题,难度比较大技巧性比较高的题目只占20%左右,而且难题不过是简单题目的进一步综合,如果你在某个问题上卡住了,必定是因为对于某一个知识点理解不够,或者是对于一个简单问题的思路模糊.忽略基础造成考生在很多简单的问题上丢分惨重,为了不确定的30%而放弃了可以比较确定的70%,实在是划不来.考研不是奥林匹克,难度和技巧不是取胜的关键,因此,复习过程中大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打好基础,深入理解,这样即便遇到一些难度大的题目也会顺利分解,这才是根本的解决方法.题海战术,不归纳总结我们说,之所以要做题目,是要把整个知识通过题目加深理解并有机地串联起来.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做题,可是从来不等于做题.抽象性是数学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在复习过程中,我们通过一定数量的习题,发散开来对抽象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深入理解,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时刻不要忘了我们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对知识点进行理解进而形成我们自己有机联系的知识结构.因此我们做题的思路,必然应该是从理解到做题到归纳再回到理解.在此之外,再做一些题目增加熟练程度也是很有必要的,但如果超出了这个限度,让做题成为一种机械化的劳动,就完全没有必要了.这几条依据同样可以成为我们判断自己是不是在搞题海战术的一个标准.时刻目标明确,深入思考才是提高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关键.做题翻书,不牢记公式广大考生中还有这样一种比较普遍的习惯,那就是不牢记公式,做题的时候回头翻书,查完了做完了就不管了,等着考前背诵.我们知道,数学的逻辑性强,公式和公式,定理与定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我们应该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有理解地加以记忆,而不是单纯地背诵.一方面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更长久;另一方面,理解了,万一到时候不会了我们可以自己推导(虽然时间上可能不允许我们太多这样做).机械地记忆容易遗忘和产生差错,这样的话,到时候我们用错了都全然不知,如此造成的丢分岂不是很冤枉!二,考研数学扎实型复习方案上一部分带领广大考生走出了复习中的种种误区,这一部分的主要任务就是手把手地教给考生一种具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具体解决方案.我们主张重视基础和日常积累,反对急功近利,不过由于部分考生准备时间比较晚,这里从实际出发,给出了除扎实型复习方案以外的应试型突破方案,作为一种备用方案,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就像速成的武功必然有它的死穴,速成的学习从根本上来说也面临着底盘不足的问题,如果时间足够,我们还是真诚地希望广大考生选择稳扎稳打地开始准备.下面我们首先说一下资料的选择问题.资料的选择关于资料的选择策略和方法,本书中有独立的一部分进行论述,这部分的重点就是根据以往考生的经验,具体说一下我们在数学复习中采用的资料和使用思路.1)考试大纲和考试分析国家教委制定的大纲严格划定了各类专业考生应考的范围和难度要求,这应该是一切考生最权威最有用的参考资料之一,也是考生制定计划的依据.考试分析是配合大纲编写的,一方面是对大纲知识点进行进一步地分析,另一方面就是对真题和考生试卷情况的分析,便于考生更准确给自己进行定位,是一种历史性的参考资料.2)历年真题这些试题对于了解考研题型,体会出题思路,把握命题重点,强化答题技巧和训练答题规范有重大意义.现在的辅导书一般都会在书中穿插着或者在后面以附录的形式给出部分真题,不过整套包含详细答案和评分细则的真题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考研真题不但要从每道题上符合严格的出题规范,还要从整体上符合预期的难度和区分度,因此整套的真题更能反映命题特点.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现在的辅导资料往往都没有答题规范的讲解,规范的答题还可以让思路更清楚,从答案来看,每道题要求的关键步骤都不多,最后的考试时间紧任务重,明智的做法就是:没用的步骤不要写,写就要写到点子上.3)教材类教材是我们第一阶段复习的关键,下面给出的基本教材都是过往反映最好的版本.高等数学同济版:讲解比较细致,例题难度适中,涉及内容广泛,是现在高校中采用比较广泛的教材,配套的辅导教材也很多.《线性代数》清华版:讲解翔实,细致深入,适合时间充裕的同学(推荐).《线性代数》同济版:轻薄短小,简明易懂,适合基础不好的同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初步》浙大版:课后习题基本的题型都有覆盖.4)辅导材料看教材的好处是全面细致,但往往耗时太长,而且重点不突出,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常常感觉跌到云里雾里.辅导材料我们在后面的复习中每一个阶段都要用到,这里基本按照时间进行排序.《高等数学辅导》清华版,最近出了新版本,各大书店都有卖,跟课程来的,对于提高数学思维很有效果.《线性代数辅导》,胡金德的,和清华的教材配合使用,效果不错.《概率统计》的辅导书,大家反映姚孟尘的不错,李永乐的用的也比较多.陈文灯的《数学复习指南》与《数学题型集萃与模拟试题》和李永乐,范培华的《数学复习全书》是现在市面上用的最多的两本书,其中陈文灯的书《概率论和线性代数》方面比较基础,可以在第一轮复习里面使用,《高等数学》部分难度比较大,适合在第二轮使用,另外《数学题型集萃与模拟试题》基本上是《数学复习指南》的扩展与提高,最好结合使用.《数学复习全书》讲解基础全面,注重基础上的提高,可以在第一轮就使用.5)冲刺用书袁荫棠和李永乐主编的《经典模拟400题》知识点涵盖多,技巧比较强,题目出得也比较规范.李永乐主编的《冲刺135分》短小精悍,可以用来在最后的复习中复习和贯通知识.另外比较好的模拟题就是EB的,陈文灯的也不错.第一阶段夯实基础,全面复习(4月-8月)主要目标:吃透考研大纲的要求,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大纲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夯实基础,训练数学思维,掌握一些基本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技巧,为下一个阶段的题型突破做好准备.从历年试卷的内容分布上可以看出,凡是考试大纲中提及的内容,都有可能考到,甚至某些不太重要的内容也可以以大题的形式在试题中出现.由此可见,任何的投机取巧到头来只会坑害自己,明智的做法应当是参照考试大纲,全面复习,不留遗漏.因此我们复习的主要思路就是以考纲为纲,先把数学课本从头到尾认真地学习一遍,主要先不针对重点和难点,而是一视同仁地对照课本和辅导资料对知识点进行事无巨细的复习.对一些重要的概念,公式要进行理解基础上的记忆,顺便做一些比较简单的习题,这些课后习题和辅导资料习题对于总结一些相关的解题技巧很有帮助,同时也有助于知识点的回忆和巩固.大家可以看到,这一轮的时间占到了总复习时间的一半左右,厚积才能薄发,这一轮的复习将为我们后面突破题型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以上的思路,这一轮我们使用以下复习模式,考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选用原则可以参照资料选择部分的建议.复习模式:课本+考纲+清华的高数辅导,胡金德的线性代数辅导,和姚孟尘概率统计的辅导书.课本+考纲+清华的高数辅导,陈文灯《数学复习指南》的概率统计和线性代数部分.课本+考纲+李永乐,范培华的《数学复习全书》高数部分,陈文灯《数学复习指南》的概率统计和线性代数部分.复习中注意几个问题:1)强调学习而不是复习对于大部分同学而言,由于高等数学学习的时间比较早,而且原来学习所针对的难度并不是很大,加上遗忘,现在数学知识恐怕已经所剩无几了,所以,这一遍强调学习,要拿出重新学习的劲头亲自动手去做,去思考.2)复习顺序的选择问题要提一点就是数学含三门,可能会学完概率忘了微积分,学完了线代又忘了概率,所以要重复复习,要逐渐缩短这种循环周期.我们并不主张三门课齐头并进,毕竟三门课有所区别,要学一门就先学精了再继续推进,做成夹生饭会让你有种骑虎难下的感觉,到时你反而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去收拾烂摊子.至于三门课的顺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3)要注意细致深入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力求全部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考试大纲因为不是按照课本的章节次序来的,所以可以先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再比照大纲对知识点的复习情况进行评估.4)大纲的问题因为考试大纲和数学考试分析出版得比较晚,但是历年来,由于考察的连贯性,大纲的变动并不是很大,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参照往年的大纲进行知识点的复习.等到七八月份新大纲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比对一下,再补充复习.5)强调积极主动地亲自参与,并整理出笔记注意一定要在学习过程中写出自己的感受,可以在书上以题注的形式或者就是做笔记,尽量深挖例题内涵,这一点很重要,并且要贯彻前三轮的复习,如果最后一轮复习我们有了自己整理的笔记,就会很轻松.有同学说学习线性代数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自推导,这话很有道理,事实上如果我们学习什么知识都采取这种态度的话,那肯定都会学得非常好.第二阶段熟悉题型,前后贯通(9月-11月)主要目
本文标题:考研数学详尽攻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60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