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福州八中201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福州八中2017届高三历史学科第一次月考试卷第页共7页1福州八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商)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由此可见,西周时期()A.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先代贵族B.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C.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D.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2.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写道:“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以下对班固经济思想的理解准确且全面的是()A.重视农业生产B.承认商业的重要性C.继承重农抑商思想D.提出农商并重思想3.吴晓波在其《游荡两千年》一书中评论某种制度:“造成知识阶层对国家权力的绝对依赖,……从这一制度确立之日起,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知识分子阶层在中国历史上完全的消失了。”这一制度()A.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B.推动了古代科技的发展C.导致了知识阶层的消失D.压制了古代教育的发展4.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A.风俗画和文人画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D.元曲和杂剧5.儒学被称为中国古代三教之一,学术界认为宋明理学是“儒表佛里”或“阳儒阴释”。下列各项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理学推崇修身养性B.“二程”提出“格物致知”C.朱熹认为三纲五常即是天理D.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理”6.“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下列思想中符合这一认识的是()A.天行有常B.为万世开太平C.绝假纯真的童心说D.天下为主,君为客7.清代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刘于义奏称:“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这表明()A.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变化D.商人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8.鸦片战争以后,地处长江口北岸的通海地区,因运抵的洋纱“条干均匀,不易断头,渐为机户所乐用,作为经纱,于是就出现了洋经土纬的改良土布”。当地众多农户扩大土布生产而对机纱的大量需求,促使通州大生纱厂在19世纪末应运而生。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洋纱大量涌入导致手工棉纺织业破产B.自然经济在近代社会始终占主导地位C.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诞生D.中国近代手工业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9.1911年12月,孙中山说:“谓袁世凯不可信,诚然,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余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纵其欲继满洲以为恶,而其基础己远不如福州八中2017届高三历史学科第一次月考试卷第页共7页2(清政府),覆之自易,故今日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这说明孙中山()A.追求和平建国之路B.被袁世凯表象迷惑C.革命策略有合理性D.圆满完成革命任务10.有的史学家称中国辛亥革命为英国版的“光荣革命”。此观点的提出是基于()A.同盟会发动武装起义旨在推翻清朝统治B.武昌起义导致了清政府统治的土崩瓦解C.列强以武力威胁向革命政权施加了压力D.清政府和平交权实现了对袁世凯的妥协11.“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关于这三个历史事件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领导阶级相同B.革命任务相同C.指导思想相同D.革命对象相同12.陈独秀在其《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把向西方学习分为“学术”、“政治”、“伦理”三个阶段的觉悟,下列言论属于“伦理的觉悟”的是()A.“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之利器”B.“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C.“师夷长技以制夷”D.“以科学和人权并重”13.“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民党将领共有115人,其中上将8人,中将42人,少将65人……其中,1937年国民党将士阵亡125,130人、1938年国民党将士阵亡249,213人、1941年国民党将士阵亡144,951人、1942年国民党将士阵亡87,719人”,从这些数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正面战场始终为抗战的主战场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C.国民党是领导抗战的中流砥柱D.国民党军队对抗战有重大贡献14.民国十八年七月,国民政府颁布《特种工业奖励法》;次年二月又公布《特种工业奖励标准》,民国二十三年又将其修改为《工业奖励法》。这些做法()A.是抗战时期的应急措施B.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C.发挥了政府的经济职能D.限制了官僚资本的膨胀15.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B“一国两制”的方针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C《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交D1982年宪法的颁布中国进入了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16.下表是1955~1960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表,对表格反映的史实解读完全正确的是一组是()①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成果②新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福州八中2017届高三历史学科第一次月考试卷第页共7页3③中国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④不结盟运动推动亚非国家新联合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7.2015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启程访美。有关专家评论习近平此次访美的意义不亚于36年前邓小平的访美。以下有关邓小平访美的历史背景的描述最为贴切是()A.美苏两极格局面临崩溃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D.中国“复关”谈判取得成功18.公民大会是全体雅典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出席参加的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十将军委员会、陪审法庭、执政官统统隶属于它,对它负责。公民大会的决议是最后的裁断,具有最高的权威。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主权在民B.直接民主C.民主监督D.依法执政19.《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其各篇目的标题如下表。据此,对《十二铜表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涉及内容广泛庞杂B.重视诉讼的程序C.注重保护私人财产D.强调维护平民利益20.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说:“这次政变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行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对这次政变理解不正确的是()A.它实质上是各阶级的一场妥协B.实现了英国权力中心的转移C.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新政体的确立D.折射出英国政治家的智慧与理性21.美国制宪过程中,北方认为奴隶乃是财产而不是有人格的人,南方则认为奴隶人数应被列入各州人口总数。此争论反映了南北方矛盾焦点集中于()A.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B.国会席位的分配问题C.现代化发展道路问题D.联邦权力与州权划分22.“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而达尔文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说明二者的学说都()①成为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②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权威③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④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3.18~19世纪,欧美的浪漫主义作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他文艺作品。如“地球(或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自然发怒”等,这些作品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追求。这~追求是基于()A.对自然风光的热爱B.对政治现状的不满C.对理想社会的追求D.对工业文明的担忧24.1848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福州八中2017届高三历史学科第一次月考试卷第页共7页4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著作的内容还包括()①肯定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②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断言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要被社会主义取代。③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④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革命存在和平夺权的可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5.恩格斯1895年为《法兰西内战1848—1850》一书所作的导言:“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历史做的要更多,它不仅消除了我们当时的迷误,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较细致地加以研究的。”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用暴力夺取政权B.充分利用合法斗争的方式C.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D.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26.列宁的话使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震惊,因为没有人会曾经预料到这一点。相反,人们倒曾希望列宁的归来会说服中央俄罗斯局遵守秩序,特别是对临时政府持不调和立场的莫洛托夫同志。人们的震惊最有可能是由于列宁()A.提出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C.主张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强调两个政权的并存不可避免27.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美国取得上述成果的措施客观上()A.把欧洲纳入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B.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C.直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D.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28.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称:“当美国在撤离欧洲时,苏联却正在使自己在其东欧保护区处于稳固地位。……由于苏联努力追求这些目标,便与西方列强发生了直接的愈来愈尖锐的冲突。”这种“冲突”在20世纪60年代的突出表现是()A.西德和东德的建立B.柏林墙的修建C.北约和华约的对峙D.越南战争爆发29.冷战结束后,日本重新将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进一步加快了迈向政治大国的步伐。国际环境变化中,有利于日本成为政治大国的因素不包括()A.两极格局瓦解,经济实力的竞争日益关键B.苏联解体,日本基本摆脱外在制约和威胁C.多极化趋势增强,日本外交自主空间扩大D.美国实力下降,需更多借助日本制衡中国30.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日裔学者福山提出”历史终结论”。1992年,他将之扩充为《历史之终结与最后一人》一书,指出人类历史的前进与意识形态之争正走向终结,……”自由民主”与资本主义定于一尊,取得最后胜利。“历史终结论”出台的主要依据是()A.中国认同市场经济模式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D.和平发展已成为人类共识福州八中2017届高三历史学科第一次月考试卷第页共7页5二、材料题(本大题有三小题共40分,其中第31题14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4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资产阶级在巩固和完善其国家政权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民主管理制度:如普选制度、代议制度、政党制度、监督制度、公务员制度、人权保障制度等,它们有的是出于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而制定的,有的是按照“主权在民”的原则制定的,还有的反映了公开、公正、竞争等原则。此外,西方民主政治,按照程序运作,形成了一套十分复杂而又精致的运行机制,包括参与机制、竞争机制、制衡机制、监督机制、法治机制等。虽然民众无法对国家权力实现真正控制,但它在训练公民参政议政素质、形成社会政治生活的规范和秩序、提高国家管理的效率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摘编自陈松林《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借鉴与超越》材料二民国初年的西式民主实验,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特定环境下罕有之个案,为后人留下了非常值得研究总结之遗产。此次实验虽有其重要意义,如普及了民主观念,实践了民主操作
本文标题:福州八中201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83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