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福州地区八县(市)一中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二历史试卷
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试卷第1页共10页福州地区八县(市)一中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中二年历史科试卷考试日期:7月7日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尚书·召诂》曰:(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与材料相符的是()A.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的关系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D.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2.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说:“秦始以宇内自私,一人独运于其上,而守宰之任骤更数易,视其地如传舍(“传舍”是指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B.血缘纽带、家国同构C.君主专制、官僚政治D.“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3.晋代文学家左思在《咏史》诗中写道:“世胄(世家子弟)蹑(登)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而唐代诗人刘禹锡则在《乌衣巷》中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瓦解B.宰相制的终结C.科举制的确立D.三省六部制的实施4.下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A.唐长安B.宋开封C.元大都D.明北京5.唐武德七年(624年)颁布了均田法令,规定“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即流移者亦如之。乐迁就宽乡者,并听卖口分(田)。”这反映了唐朝()A.均田制趋向瓦解B.农民生活日趋贫困C.小农户自给自足D.土地买卖的限制放松6.““东汉都城洛阳的中心有草市,市场内高耸的会馆对门是一家瓦肆,楼内人们杯觥交错。”以东汉时期的史实为判断依据,这段描述中错误有()A.二处B.三处C.四处D.五处7.“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为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试卷第2页共10页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8.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9.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A.太平天国运动B.民族工业兴起C.新思想的萌发D.维新变法运动10.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中国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有549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形成这一“高潮的主要背景是()A.洋务运动的兴起B.“实业救国”呼声高涨C.抵制日货运动的掀起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1.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1923—1926年的频度高于前两段时期,其原因是()起止时间1915—19181919—19221923—1926文章篇数770631128“革命”0.78%2.45%25.14%A.五四运动的影响B.十月革命的影响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D.土地革命的开展12.1905年,粱启超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中指出:“中华民族是我国境内所有民族从千百年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大融合的结果。汉满蒙回藏等融为一家,是多元混合的统一大民族。……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梁启超提出的“中华民族”这一概念()A.进一步推动丫了戊戌变法的发展B.是传统“华夷”观念的延续C.适应了当时“排满”的反清革命D.丰富了“民族主义”的内涵13.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论述道:“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毛泽东在此强调()A.井冈山斗争艰巨而复杂B.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意义C.红色政权的存在是完全可能的D.工农武装割据只能存在于边界14.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的时代背景是()A.国共矛盾的激化B.红军长征的胜利C.民族矛盾的加剧D.国共关系的缓和15.1986年,广西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一部电影轰动海内外。台湾领导人蒋经国在看过这部电影后不久,调整了大陆政策,同意开放国民党部队老兵回大陆探亲。这部电影表现了()A.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七七事变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试卷第3页共10页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浴血奋战C.中共在敌后战场的英勇抗战D.中国军队取得抗战的首次大捷16.1943年1月11日中美政府、中英政府分别签署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等条约。这些条约的签定()A.调动了中国坚持抗日战争的积极性B.彻底废除了近代以来的不平等条约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D.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17.老照片是尘封的历史。图1和图2共同见证了新中国()图1图2A.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组成B.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C.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D.依法治国方针的确立18.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飞跃是从铲除君主专制政治到奠定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飞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建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其中,“铲除君主专制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54年宪法十一届三中全会B.辛亥革命《共同纲领》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C.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D.辛亥革命1954年宪法“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19.“将根据公民大会及500人会议通过的法令规章投票。至于无法可循的案例,我将尽我所能作最佳判决,不偏不倚。”段誓词的宣誓人任职于古代雅典的()A.公民大会B.五百人会议C.陪审法庭D.十将军委员会20.法国著名思想家菲利普·内莫《古典与中世纪政治思想史》中对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做了这样的阐释:(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据此,作者认为()A.城邦社会生活损害了公民利益B.公民在法律面前实现了真正的平等C.城邦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保护D.法律保障了公民政治的运行21.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句话的含义是()A.教会权力应高于世俗权力B.世俗权力受教皇的委托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试卷第4页共10页C.教会权力只受上帝的制约D.世俗权力应高于教会的权力22.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在此,孟德斯鸠旨在说明()A.自由与他人关系的社会性B.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C.自由与法律的内在联系D.自由是民主的前提基础23.以下是一组反映20世纪初期中、俄两国社会变革的图片。它们所代表的历史事件共同之处是()新军攻占武昌工人赤卫队攻打冬宫A.都推翻了专制王朝B.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都改变了社会性质D.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24.以下是苏联(俄)领导人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其中属于斯大林的是()A.商业的发展……在有千百万小生产者存在的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B.必须使我国各地区毫无例外地都布满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C.一切就这么简单,玉米就是灵丹妙药D.在国内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25.《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随意性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D.重点在工业生产领域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第26题19分,27题14分,28题17分26.(19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试卷第5页共10页中央集权与四大基本制度材料二御史大夫,……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监御史,……掌监郡。汉省,丞相遣史分刺州,不常置。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材料三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面高唱民主,一面痛斥旧传统,旧文化。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一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材料四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四、五届召开的时间分别是1954年、1959年、1964年、1975年、1978年。1978年起每五年一届,至今(2015年1月1日)已召开第十二届。全国政协:第一、二、三、四、五届召开的时间分别是1949年、1954年、1959年、1964年、1978年。1978年起每五年一届,至今(2015年1月1日)已召开第十二届。——根据中国网资料整理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以后又通过四个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中国民主政治建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中郡县制度、科举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御史大夫的职权,指出汉代监察制度的特点。(4分)(3)椐据材料三,归纳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6分)(4)根据材料四,概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3分)并指出该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2分)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三个“低下”,一是生产率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生产关系落后。要改革的话,肯定要从这四个方面下重手。——编自《“商鞅变法”精神实质的再思考》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试卷第6页共10页材料二苏轼给宋神宗上书:“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材料三1873年7月,日本政府发布“地税改革法令”,规定:凡持有土地执照者,均要向政府交纳地税,地税的税率应为土地价格的3%,地税一律用现金缴纳。土地价格很高,以致地税也很高。政府还按地税的1/3向土地所有者征收附加税——村费,一律用货币
本文标题:福州地区八县(市)一中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二历史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83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