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钢筋加工安装与模板工程作业指导书
钢筋加工安装与模板工程作业指导书1前言工程质量牵涉千家万户,不能掉以轻心。当前,在我国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下,建筑行业的机械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钢筋的加工、制作、安装在施工人员的人为因素下,存在很多不规范、不标准的地方。钢筋在框架结构中的重要性就好比人体中的骨骼一样的重要,因此,严格控制钢筋的加工和安装工程的质量,是对提高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无疑是一项重要的环节。现就对我项目钢筋工程的实际情况及普遍存在的通病进行总结,供大家参考和学习。钢筋加工安装与模板工程作业指导书2第一节钢筋的位置一、纵向钢筋在层剪力墙、层柱子顶部外伸部分错位下柱外伸钢筋从柱顶甩出,由于位置偏离过大,与上柱钢筋搭接不上。纵向和横向的偏位严重(图01、02、03、04)。2.原因(1)钢筋安装后虽已检查合格,但由于固定钢筋措施不可靠。发生变位。(2)浇注混凝土时被振动器或其他操作机具碰歪撞斜,没有及时校正。3.预防措施(1)在外伸部分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纸位置安设好,然后用样板、铁卡或木方卡好固定;浇筑混凝土前再复查一遍,如发生移位,则应矮正后再浇筑混凝土。(2)注意浇筑操作,尽量不碰撞钢筋;浇筑过程中由专人随时检查,及时校核改正。二、剪力墙水平钢筋的位置水平钢筋一律放在纵向钢筋的外侧。03G101-1P47-50。为什么?答:因为竖向钢筋不仅受水平剪力、弯矩还受竖向恒载和竖向地震附加荷载,水平钢筋放在竖向钢筋的外侧,钢筋加工安装与模板工程作业指导书3有利于约束竖向钢筋向外倒的倒变形。三、悬挑板及板负筋偏位严重:1.现象板的负筋在浇筑砼前,被踩踏严重,偏离应有位置;间距不均匀甚至变形。2.原因分析没有绑扎固定或固定不牢,作业人员任意踩踏。3.预防措施调整工序部署,调整流水分段,水电预埋及焊接完后再绑扎负筋;设置足够的马登及负筋垫块,每点绑扎,固定牢靠。悬挑板筋固定在模板上。设置施工便道,人员从施工便道、脚手架、梁上行走,严禁踩踏板负筋。设置附加固定钢筋(特别是当房间地坪有高差,板负筋在梁负筋下面时)。4.治理方法浇注砼前应全部调整到位,且浇注时应有护筋人员。发现有踩踏偏位,及时纠正绑扎。四、在挑梁内的位置第一排钢筋,和柱纵向钢筋的冲突,有些跑到柱子纵向钢筋的外侧;有些因纵向钢筋本身偏位占住了挑梁钢钢筋加工安装与模板工程作业指导书4筋的位置。下料和安装时一定要统筹安排,首先保证柱子钢筋的正确位置,然后考虑挑梁钢筋的安排,挑梁钢筋实在不能调整时,通过设计解决。这是一个大问题,当所有钢筋都没有间距的时候,危害很大。这个沙坪在地下室顶板做的好。为什么汶川地震中,教学楼大梁从两端直接了断了,和钢筋的间距和锚固有关。第二排钢筋的位置和长度。03G101-1P33~34和内梁钢筋的连接。五、梁箍筋弯钩与纵筋相碰1.现象在梁的支座处,箍筋弯钩与纵向钢筋抵触。2.原因分析梁箍筋弯钩应放在受压区,从受力角度看,这是合理的,而且从构造角度看也合理在受压区,纵向钢筋根数少,则与箍筋弯钩相处,不显得拥挤)。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在连续梁支座处(当前高层建筑中,框架结构形式设置的梁甚为常见),受压区在截面下部,要是箍筋弯钩位于下面,有可能被钢筋压“开”,在这种情况下,只好将箍筋弯钩放在受拉区(截面上部,即受力钢筋那一面),这样做法不合理,但为了加强钢筋骨架的牢固程度(避免箍筋接头被压开口),习惯上也只好这样对待。此外,实践中还会出现另一种矛盾:当前,高层建筑中,采用框架结构形式的工程几乎全部需要抗震设防,因钢筋加工安装与模板工程作业指导书5此箍筋弯钩应采用1350钩,且平直部分长度又较其他种类的弯钩中,故箍筋弯钩与梁上部第二层纵向钢筋必然相抵触。3.预防措施绑扎钢筋前应先规划箍筋弯钩位置(放在梁的上部或下部),如果梁上部仅有一层纵向钢筋,箍筋弯钩与纵向钢筋便不抵触,为了避免箍筋接头被压开口,弯钩可放在梁上部(构件受拉区),但应特别绑牢,必要时用电弧焊点焊几处;对于有两层或多层纵向钢筋的,则应将弯钩放在梁下部(按照03G101施工)。4.治理方法改箍筋弯钩放梁上部为放梁下部,但应切实绑牢,必要时用电弧焊点焊几处。六、箍筋、弯勾成型尺寸不准及造成纵向钢筋位置不对已成型的钢筋配长度和弯曲不符合要求;下料时不准确;画线方法不对或误差大;用手工弯曲时,扳距选择不当;角度控制没有采取保证措施。加强钢筋配料管理工作,根据本单位设备情况和传统操作经验,预先确定各种形状钢筋下料长度调整值,配料时事先考虑周到;为了画线简单和操作可靠,要根据实际成型条件(弯曲类型和相应的下料长度调整值、弯曲处的弯曲直径、扳距等),制定一套画线方法以及操作时搭扳子的位置规定备用。一般情况可采用以下画线方法:画弯钢筋加工安装与模板工程作业指导书6曲钢筋分段尺寸时,将不同角度的下斜长度调整值在弯曲操作方向相反一侧长度内扣除,画上分段尺寸线;形状对称的钢筋,画线要从钢筋的中心开始,向两边分画。扳距大小应根据钢筋弯制角度和钢筋直径确定,并结合本单位经验取值。弯值角度为450时,扳距为1.5~2d;弯值角度为900时,扳距为2.5~3d;弯值角度为1350时,扳距为3~3.5d;弯值角度为1800时,扳距为3.5~4d;为了保证弯曲角度符合图纸要求,在设备和工具不能自行达到准确角度的情况下,可在成型案上画出角度准线或采取扒钉做标志的措施。对于形状比较复杂的钢筋,如要进行大批成型,最好先放出实样,并根据具体条件预先选择合适的操作参数(画线过程、扳距取值等)以作为示范。当所成型钢筋某部分误差超过质量标准的允许值时,应根据钢筋受力和构造特征分别处理。如果存在超偏差部分对结构性能没有不良影响,应尽量用在工程上(例如弯起钢筋起点位置略有偏差或弯曲角度稍有不准,可经过技术签定确定是否可用);否可用);对结构性能有重大影响,或钢筋无法安装的(例如钢筋长度或高度超出模板尺寸),钢筋加工安装与模板工程作业指导书7则必须返工;返工时如需要重新将弯折处直开,仅限于I级钢筋返工一次,并应在弯折处仔细检查表面状况(如是否变形过大或出现裂纹等)。箍筋弯钩形式不对箍筋未端按规范规定不同的使用条件制成相应的弯钩形式。不熟悉箍筋使用条件;忽视规范规定的弯钩形式应用范围;配料任务多,各种弯钩形式取样混乱。熟悉半圆(1800)弯钩、直(900)斜(1350)弯钩的应用范围和相关规定,特别是对于斜弯钩,是用于有抗震要求和受扭的结构,在钢筋加工的配料过程要注意图纸上标注和说明。因为并不是抗震设防地区的所有构件中箍筋都取斜弯钩,而只有某结构部位才用斜弯钩;至于哪些结构所用构件属于受扭,配料人员也不掌握。如果图纸上表述不清或有疑问,应了解确切后再配料。对于已加工成型而发现弯钩形式不正确的箍筋(包括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不符合要求),应做以下处理:斜弯钩可以替半圆弯钩或直弯钩:半圆弯钩或直弯钩不能代替斜弯钩(斜弯钩误加工成半圆弯钩或直弯钩的应作为废品)。七、已成型好的钢筋变性(图11)1.现象钢筋成型后外形准确,但在搬运的过程中发弯曲、歪斜、角度偏差。钢筋加工安装与模板工程作业指导书82.原因分析成型后往地面摔得过重,或者别的物体或钢筋碰撞成伤;堆放过高或支垫不当被压弯;野蛮搬运、装卸。3.预防措施起吊、搬运、堆放要轻抬轻放,放置地点应平整,支垫应合理;尽量按施工需要运去现场并使用先后堆放,以避免不必要的二次翻垛。4.治理方法将变形的钢筋及时按照下料图进行矫正;如变形过大,应检查弯钩处是否有碰伤或局部出现裂纹,并根据具体情况处理.八、露筋1.现象混凝土结构构件拆模时发现其表面有钢筋露出。2.原因分析保护层砂浆垫块得太稀或脱落;由于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或钢筋骨架绑扎不当,造成骨架外形尺寸偏大,局部抵触模板;振捣混凝土时,振动器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或引起绑扣松散。钢筋加工安装与模板工程作业指导书93.预防措施砂浆垫块得适量可靠;对于竖立钢筋,可采用埋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同时,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需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挤牢垫块;图1-4所示竖立钢筋虽然用埋有铁丝的垫块垫着,垫块与钢筋绑在一起却不能防止它向内侧倾倒,因此需用铁丝将其拉向模板挤牢,以免解决露筋缺陷的同时,使得保护层厚度超出允许偏差。此外,钢筋骨架如果是在模外绑扎,要控制好它的总外形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4.治理方法范围不大的轻微露筋可用灰浆堵抹;露筋部位附近混凝土出现麻点的,应沿周围敲开或凿掉,直至看不到孔眼为止,然后用砂浆抹平。为保证修复灰浆或砂浆与混凝土接合可靠,原混凝土面要用水冲洗、用铁刷子刷净,使表面没有粉层、砂粒或残渣,并在表面保持湿润的情况下补修。重要受力部位的露筋应经过技术签定后,根据露筋严重程度采取措施补救,以封闭钢筋表面(采用树脂之类材料涂刷)防止其锈蚀为前提,影响构件受力性能的应对构件进行专门加固。九、柱箍筋接头位置同向1.现象柱箍筋接头(即弯钩交搭处)位置方向相同,重复交搭于一根或两根纵筋上(图1-1a)。钢筋加工安装与模板工程作业指导书102.原因分析绑扎柱钢筋骨架时疏忽所致。3.预防措施安装操作时随时互相提醒,应按图1-1(b)将接头位置错开绑扎。4.治理方法相应解开几个箍筋,转过方向,重新绑扎,力求上下接头互相错开。十、薄板露钩1.现象浇筑混凝土后发现薄板表面有钢筋弯钩露出。2.原因分析因板薄,钢筋弯钩立起高度超过板厚,但一般规定(或图上画的)绑扎钢筋都是弯钩朝上,按习惯绑扎后造成露钩。3.预防措施检查弯钩立起高度是否超过板厚,如超过,则将弯钩放斜,甚至放倒。钢筋加工安装与模板工程作业指导书114.治理方法绑扎完立即发现钢筋弯钩会露出板面时,应松掉钢筋,并把弯钩转个方向;如果已浇筑混凝土,则抠去弯钩处的混凝土,用扳子或钳子将弯钩扭至板的厚度之内,再填补混凝土抹压平整。十一、双层网片移位1.现象配有双层钢筋(这里所谓双“层”是指在构件截面上部和下部都配有钢筋,并不是通常所说“单筋构件”在受拉区的两层配筋)网片的平板,一般常见上部网片向构件截面中部移位(向下沉落),但只有构件被碰损露筋时才能发现。2.原因分析网片固定方法不当;振捣碰撞;绑扎不牢;被施工人员踩踏。3.预防措施利用一些套箍或各种“马凳”之类支架将上、下网片予以相互联系,成为整体;在板面架设跳板,供施工人员行走(跳板可支于底模或其他物件上,不能直接铺在钢筋网片上)。4.治理方法钢筋加工安装与模板工程作业指导书12当发现双层网片(实际上食指上层网片)移位情况时,构件已制成,故应通过计算确定构件是否报废或降级使用(即降低使用荷载)。十二、钢筋遗漏1.现象在检查核对绑扎好的钢筋骨架时,发现某号钢筋遗漏。2.原因分析施工管理不当,没有深入熟悉图纸内容和研究各号钢筋安装顺序。3.预防措施绑扎钢筋骨架之前要基本上记住图纸内容,并按钢筋材料表核对配料单和料牌,检查钢筋规格是否齐全准确,形状、数量是否与土质相符;在熟图纸的基础上,仔细研究各号钢筋绑扎安装顺序和步骤;整个钢筋骨架绑完后,应清理现场,检查没有某号钢筋遗留。4.治理方法漏掉的钢筋要全部补上。对于构造简单的骨架,将所遗漏钢筋放进骨架,即可继续绑扎;对于构造比较复杂的骨架,则要拆除其内的部分钢筋才能补上。对于已浇混凝土的结构物或构件,如果发现某号钢筋遗漏,则要通钢筋加工安装与模板工程作业指导书13过结构性能分析来确定处理方案。十三、绑扎接点松扣1.现象搬移钢筋骨架时,帮杂节点松动;浇筑混凝土时绑扣松脱。2.原因分析用于绑扎的铁丝太硬或粗细不适当;绑扣形式不正确。3.预防措施一般采用20~22号铁丝作为绑线。绑扎直径12mm以下钢筋宜用22号铁丝;绑扎直径12~16mm钢筋宜用20号铁丝;绑扎梁、柱等直径较大的钢筋可用双根22号铁丝,也可利用废钢丝绳烧软后破开钢丝充当绑线。绑扎时要尽量选用不易松脱的绑扣形式,例如绑平板钢筋网时,除了用一面顺扣外,还应加一些十字花扣;钢筋转角处要采用兜扣并加缠;对竖立的钢筋网,除了十字花扣外,也要适当加缠。4.治理方法5.将节点松扣处重新绑牢。钢筋加工安装与模板工程作业指导书14第二节钢筋的连接一、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1.现象在绑扎或安
本文标题:钢筋加工安装与模板工程作业指导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8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