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2009年科研开发项目说明一、2009年拟开发的项目1、防结块剂项目(续)2、磷酸杂质净化技术(续)3、复合肥在线粒度自动检测调控技术(续)4、氢钾管式反应器氨化技术嫁接AZF工艺(续)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效系列复合肥创制》(续)6、大颗粒尿素包膜控释肥技术(续)7、含钾为主的基础肥料的研究开发(续)8、有机-无机复合肥(或掺混肥)的开发(续)9、磷精矿硫酸和硝酸(或混酸)萃取料浆生产复合肥(或含钾为主的基础肥)的技术(新)10、硝酸与磷酸等直接入管式反应器生产复合肥技术(新)11、硝酸与硫酸氢钾管式反应器生产复合肥或硝基-硫基氮钾肥技术(新)12、共溶料浆管式反应器生产复合肥的技术开发(新)二、2009年拟新增加的开发项目的必要性1、磷精矿硫酸和硝酸(或混酸)萃取料浆生产复合肥(或含钾为主的基础肥)的技术(新)必要性:(1)对于将磷矿中的P2O5转化成能被植物吸收的养分来说,与硫酸和磷矿反应萃取磷酸的工艺比较,因硫酸钙在反应槽中不需要形成颗粒粗大的结晶,反应槽中反应物的停留时间可缩短3-4倍以上,可提高设备的生产强度或大幅度地降低生产设备的投资(同规模P2O5产出的反应槽,投资可减少70%左右)。(2)对于将磷矿中的P2O5转化成肥料中的有效养分来说,与传统的磷酸生产复合肥的工艺比较,一是因没有磷酸的过滤、浓缩和贮存等工序,没有P2O5的机械损失,二是因没有磷酸中和氨化工序,可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磷酸中的铁、铝、镁等金属杂质离子在氨化过程中,生成不溶磷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发生,可较大幅度地提高磷矿中的P2O5的利用率(就目前磷酸和复合肥的生产技术水平而言,P2O5的利用率可提高5-10%)。2(3)该技术用于生产含钾为主的圆形颗粒基础肥料(小试已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含K2O含量可达54-57%,N和P在1-3%),与目前用作掺混肥料的片状颗粒钾肥比较,产品为圆形颗粒,可克服掺混肥料易产生离析分层影响产品质量的缺陷。2、硝酸与磷酸等直接入管式反应器生产复合肥技术(新)必要性:(1)该技术一旦开发成功,则我公司采用这种方法生产硝基复合肥,可减少硝酸铵固体肥料生产装置的建设,节省建设投资,并节省生产硝酸铵的能耗和运行成本,且与我公司现硝铵项目的建设方案初步考虑生产液体硝铵的技术方案比较,更有利于稳定生产(液体硝铵是不能贮存的,硝铵液的生产与复合肥的生产没有缓冲环节)。(2)与采用硝酸铵和磷酸一铵固体肥料的生产工艺比较,可节省硝酸铵和磷酸一铵固体肥料在造粒过程中所需要的能耗,并节省硝酸铵和磷酸一铵的输送成本。(3)采用硝酸、磷酸和硫酸同时加入管式反应器中与合成氨反应,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设备,最大限度地利用硝酸、磷酸和硫酸与合成氨的反应热。(4)通过管式反应器的特殊设计,转鼓造粒机内不需安装内件进行二次氨化,创造最佳的造粒条件,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和装置的运转率。3、硝酸与硫酸氢钾管式反应器生产复合肥或硝基-硫基氮钾肥技术(新)必要性:(1)采用这种方法生产硝基-硫基复合肥料,与采用固体硝酸铵和硫酸钾肥料的生产工艺比较,能最大限度地简化工艺流程,减少生产设备投资,降低生产成本。(2)利用氯化钾和硫酸低温转化的成熟工艺技术,制取硫酸氢钾熔融体直接与硝酸混合,并通过管式反应器与合成氨反应,能充分利用硫酸氢钾熔融体的热能,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硝酸和硫酸与合成氨的反应热。(3)通过管式反应器的特殊设计,转鼓造粒机内不需安装内件进行二次氨化,创造最佳的造粒条件,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和装置的运转率。4、共溶料浆管式反应器生产复合肥的技术开发(新)必要性:3(1)在我公司出现磷酸供应紧张或中断,在磷酸单位P2O5的生产成本高于使用MAP的单位P2O5生产成本等多种可能没有磷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本技术实现料浆法生产各种复合肥产品,并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装置的能力基本不受影响。(2)与目前国内大量采用的团粒法生产复混肥的工艺技术比较,产品的颗粒强度高,可克服团粒法复混肥产品易碎,易粉化,易结块的不良物理性状,且产品颗粒各种养分的分布更加均匀,更有利于植物的吸收,可提高养分的利用率。(3)与目前国内将团粒法复混肥生产装置改造成加入一部分尿素熔融液造粒的工艺比较,可从根本上解决因尿素熔融温度高,生产控制较困难,易产生对植物有害的物质(缩二脲)的技术难题。(4)对缺磷地区,特别是不具备采用磷矿生产磷酸来生产复合肥的地区,可以比较经济地实现类似于以萃取磷酸和硫酸与合成氨反应为基础的转鼓喷浆造粒工艺生产NPK复合肥产品(本发明的技术与该工艺生产的产品物理化学性能和产品质量相当,对高氮复合肥产品而言,则采用本发明的技术生产的产品,其物理化学性能和产品质量更好)。(5)与缺磷地区采用磷矿制酸生产复合肥的工艺比较,因MAP的运输成本远低于磷矿石的运输成本,且生产装置的建设投资少,故本发明的技术实现工业化生产之后,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技术开发部2008-08-28
本文标题:科研开发项目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01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