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中国中铁笔架山隧道应急预案编制:审核:批准:实施日期:2007年11月20日1编制依据21.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70号)。1.2《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1.3《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1.4《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2005]11号)。1.5《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质[2005]105号)。1.6《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1-2003;J259-20031.7《中铁一局集团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铁一安[2005]238号)。1.8《中铁一局哈大客专TJ-1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9《笔架山隧道施工图设计》。2编制目的针对本隧道施工生产中可能发生的突水涌泥和坍方等重大事故或灾害,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提高应急快速反应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危害程度和经济损失,保障国家、企业和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笔架山隧道施工中发生突水涌泥和坍方等安全紧急情况的预防应急处置。4应急领导机构及职责4.1项目应急救援组织机构3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由项目部领导班子和各职能部门以及各施工队、各班组组成,组织机构图如下:4.2项目应急救援人员组成及通讯方式4.2.1紧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张春钢(项目经理)副组长:刘光唯(总工程师)贺东海(书记)夏雨(副经理)李忠良(副经理)刘登荣(副经理)张玺嘉(副经理)组员:赵彦明(安质部长)、董文学(工程部长)、师小兵(设备部长)、李兰州(物设部长)、张毅敏(派出所长)、田东海(综合办公室主任)、田爱生(调度)、贾军锋(计合部长)、杨强(实验室主任)、谭仁玖(安质部)、王卫(财务部)项目部紧急救援小组办公室设在调度室,电话:0411-852660964.2.2抢险抢修组组长:刘登荣(电话:13664232379)组员:赵彦明、董文学、师小兵、张毅敏、杨强、白重兵、桥梁队工人(15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抢险抢修组通讯联络组医疗救护组疏散警戒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理组44.2.3通讯联络组组长:田爱生(电话:13644938213)组员:高辉钱艳春4.2.4医疗救护组组长:夏雨(电话:15942452080)组员:贾军锋等8人4.2.5疏散警戒组组长:李忠良(电话:13674255265)组员:任怀胜张永旭4.2.6后勤保障组组长:刘光唯(电话:15898188738)组员:李兰州桥梁队4.2.7善后处理组组长:贺东海(电话:13009456899)组员:谭仁玖田东海地方救助机构通讯电话瓦房店市中心医院0411—85603910(急诊室)急救中心120瓦房店市消防队0411—85666971(办公室)火警119瓦房店市交通局0411—85616381瓦房店市交警队041185699541(指挥中心)0411—85661616(办公室)瓦房店市公安局0411—85613024(值班室)54.3项目部应急救援组织管理职责4.3.1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张春钢担任,项目部副经理、书记、总工程师担任副组长,成员由项目部各工区经理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设置值班室及24小时值班应急电话。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建立健全本项目重大危险源监控方法与程序,对安全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负责本项目相关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并按月报、季度报和年报的要求,定期向集团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报送有关信息。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向当地政府部门、建设单位、局哈大客专项目经理部应急救援(响应)领导小组报告。应急领导小组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和局哈大客专项目经理部及本单位的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开展事故应急知识培训教育和宣传工作。在接到事故现场人员的报告后,领导小组成员必须根据应急预案的内容、结合现场实际、制定抢险救援具体方案,迅速到达事故发生现场,组织指挥现场应急人员开展应急救援,并采取措施控制危害源,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好事故现场并应按《中铁一局集团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向局哈大客专项目经理部应急救援(相应)领导小组报告事故情况。4.3.2抢险抢修组:根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制定的抢险救援具体方案实施抢险救援6工作,并保证隧道内通道的畅通;4.3.3通讯联络组根据实际情况与当地通信部门协商,共同建立应急救援通信保障体系,确保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指挥通信畅通。负责向社会救援机构报警,请求提供帮助,报警时要清楚说明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方位、事故是否造成人员伤亡等情况。报警后,要立即派人在现场的道口迎接救护车、救援人员、救援车辆的进入。负责事故处理中各救援队伍之间的通讯联系。4.3.4医疗救护组负责现场的医疗救护,组织救护车辆及医务人员、器材进入指定地点,组织现场抢救伤员,对事故中的负伤人员进行包扎救治、人工呼吸、心脏按摩苏醒等应急处置措施,对伤情严重的,应立即当地医疗机构联系,专人负责送至附近医院,办理入院手续,实施紧急抢救。4.3.5疏散警戒组事故发生时,负责现场周围人员和群众安全疏散工作,避免二次伤害,设置警戒线,保护现场,维持现场秩序,保证现场道路畅通,禁止无关人员、车辆通行和进入。4.3.6后勤保障组准备和保证应急救援车辆、物资、资金、人员等所需应急资源的供应,并确保供应渠道畅通、便捷。4.3.7善后处理组负责伤亡人员的亲属接待、安抚和善后理赔工作,保障社会稳定。7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包括:稳定员工、受伤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对安全事故或突发紧急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按有关规定给予抚恤或赔偿;与保险单位一起做好伤亡人员及财产损失的理赔工作等。5笔架山隧道灾害的预测及特点5.1灾害的预测笔架山隧道位于丘陵地区,地势较陡,进口前为一山沟,施工场地条件狭窄。工程地质为石灰砂岩、泥灰岩、石灰岩,砂状结构、层状结构、块状结构、隐晶状结构。弱风华~强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岩溶裂隙发育。工程地质较差,施工中应加强支撑防护措施。水文地质:地下水主要为岩溶裂隙水,石灰岩、泥灰岩岩溶裂隙发育,赋水性与透水性较强,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大,雨季施工由于地表水的入渗对洞身的安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5.2灾害可能发生的位置隧道进出口段以及隧道洞身段地质条件较差,岩层呈镶嵌、层状、块状砌体结构,施工中可能发生掉快。岩溶裂隙发育,且具有一定的积水面积,在丰雨季节仍存在突水可能。台山隧道岩层呈镶嵌、层状、块状砌体结构,一旦施工扰动过大,从而可能诱发坍塌,突水、涌泥,导致安全事故。不良地质为隧道洞身的石灰岩、泥灰岩为可溶岩,DK67+625段岩溶发育。进口处于反坡开挖,为防止基底积水浸泡,应特别加强排水工作。5.3灾害特点8笔架山隧道具有一般隧道共同的施工安全风险,又具有其特殊性,本隧道为扩大断面隧道,出口段岩溶发育。隧道一旦出现坍方,可能诱发突水涌泥,造成巨大的灾难和损失,是本工程存在的最大施工风险,具体来讲,岩溶裂隙下渗水、隧道坍方以及由此引起的突水、突泥具有以下特点或危害性:⑴突发性。隧道坍方引起的突水事故具有突发性,通常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爆破振动、揭露地质构造、开挖方法不当、初期支护不及时等造成的,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因而事故的发生通常是突然的。⑵施救困难。隧道发生涌水、突泥、塌方事故后,影响的范围很大,施救的空间非常有限,救护难度大,而且具有很大危险性。⑶严重影响工期。由于工程难度很大,处理事故的程序极为复杂,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施工。⑷灾难性。隧道一旦发生涌水、突泥、塌方事故后,其后果是灾难性的,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6灾害的预防和应急措施6.1进口段施工排水进口段安排2人专职负责洞内的排水工作。施工时,采用管道式机械排水,在工作面附近设临时集水坑,用潜水泵抽排。随开挖深度增加,根据实际涌水量、施工废水排放量确定,在隧道底板的中央每100~300m左右设临时抽水站(集水池大小为3×5×2m),用潜水排污泵分级抽排;在隧道的中央设临时排水沟与集水池相连采用高扬程9抽水机将水分段接力排到洞外。6.2突水、涌泥时应急设施(1)管道铺设:进口段:除正常1道排水管道(φ200mm)外,另增设1条应急排水管道,管径φ200mm;(2)应急管节:管节长度为6m,管节布设2个三通连接口(带法兰),平时封闭,应急时与移动排水设备连接。如下图:应急管节分别安装在距掌子面12m、30m、48m的排水管道上,随掘进不断向前倒用,保持与掌子面的距离。(3)移动排水设备:移动排水设备安装在汽车上,每组2台水泵,每台水泵备有至少100m长的消防水带。备有移动式抽水设备,当发生涌水时,该设备立即启动。150cm300cm150cm600cm正常排水管道φ200mm应急排水管道φ200mm12m18m18m移动排水设备水淹部分10(4)备用发电机,备用发电机为250KW,当停电后可以在5秒内自行启动。(5)避难设施、设备确定为避难通道的地方,做到场地平整、道路畅通,为了作业,在避难道路的地方放置机械和材料时,要设置安全灯或涂发光涂料的标识,以便即使停电时也能识别。(6)应急物资准备为对付可能发生的隧道涌水、隧道坍塌等突发事件,要事先准备充足的编织袋(沙袋)、注浆设备、排水泵、注浆材料(现场配制)等及其他突泥涌水处理用材料、机具。设专人进行管理,确保抢险物资设备能随时投入使用。6.3溶洞和裂隙堵填:A、对已停止发育,径跨较小且无水的溶洞,根据其与隧道相交的位置采用混凝土、浆砌片石或干砌片石予以回填封堵。B、拱部以上空溶洞,可视溶洞的岩石破碎程度采用喷锚支护加固或加设护拱及拱顶回填的办法处理。破碎程度较严重的,采用劈裂注浆固结技术或长大管棚支护法施工。6.4溶洞跨越:A、如果所遇溶洞较大较深,采用梁、拱跨越,将梁端或拱座置于稳固可靠的基岩上。当隧道一侧遇到狭长而较深的溶洞时,采用加深该侧边墙基础通过。B、当隧道底部遇到较大溶洞并有流水时,可在隧道底以下砌筑11浆片石,支承隧道结构,并在墙脚内设排水管引排岩溶水。C、当隧道边墙部位遇到较大、较深的溶洞,采用在边墙部位或隧底以下筑拱通过。D、当隧道中部及底部遇到溶洞时,采用加强边墙基础,或根据情况设置桥台架梁通过。E、溶洞上大下小且有部份充填物时,可将隧道顶部的充填物清除,然后在隧道底部标高以下设置钢筋混凝土横梁及纵梁。F、隧道穿过大溶洞情况较为复杂时,可根据情况以边墙梁及行车梁通过。6.5岩溶地段安全技术措施隧道穿过可溶性岩层,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岩溶孔洞和岩溶裂隙水、岩溶突水等地质灾害,为此特制定以下安全技术措施。⑴、超前探水:为了更好地了解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地质情况,进行超前地质探孔,探水孔宜采用水平钻机施钻,终孔超出开挖轮廓线外5m。⑵、引排措施:根据超前钻孔探测资料,对如下情况的岩溶水进行引排,当暗河和溶洞有水流,水流在隧道上部,开设引水通道进行引排,将水引至隧道开挖轮廓断面以外。⑶、注浆堵水措施:对于岩溶裂隙股状出水点、裂隙面状出水点采用注浆堵水方式进行。12⑷、岩溶地段施工措施:A、施工前应做好综合超前探测工作,及时了解岩溶发育程度、走向状态、水量大小等情况,制定处理方案。B、采用引、排、堵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好岩溶水、消除隐患。C、处理岩溶溶洞时,注意检查溶洞顶板,及时处理危石,做好安全防护工作。D、溶洞地段爆破作业时,应遵循多打眼、打浅眼,弱爆破的原则。6.4应急程序6.4.1报警程序⑴分级管理、分级响应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以电话、传真、书面、即时通信等形式报告当地政府、建设单位相关部门及局哈大客专项目经理部应急救援(响应)领导小组,报告内容应能准确传递事故(事件)灾难信息,集团公司应急救援(响应)领导小组接到事故信息后,须在第一时间启动“中铁一局集团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事故或突发紧急事件报告的内容包括:①突泥、涌水、塌方发生的时间、里程、水量大小、塌
本文标题:笔架山隧道安全预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24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