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第1章信息技术教学论概述
《第1章信息技术教学论》学案学习目标:1.回顾所学课程,了解《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2.明确《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学习目标、研究对象、学习过程与方法。3.做好学习课程的心理准备,确立学好课程、提升教学与研究的能力的信心。学习内容:一、《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地位与作用1.回顾所有所学课程,分析《信息技术教学论》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在这个课程体系中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发展进行了大概三个方向的倾向性选择,即:计算机科学方向、教育影视方向与信息技术教学方向。在计算机科学方向又具体分为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应用等方向。每个同学都可以在各方向课程合格基础上选择一个方向深入扎实地学习。根据教师教育公共课《教育学》中对教师知识素养要求的阐述,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本体性知识、丰富的条件性知识与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以上专业课程,均属于教育技术学本专业教师必学的本体性知识,即能胜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掌握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2.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地位与作用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目标之一:即培养各层次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学论》是教师教育类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延续;也整合了教育技术学的所有有关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专业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本体性知信息技术教学论多媒体艺术设计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学导论教育传播学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教与学的基本理论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师教育公共课教育影视方向计算机方向计算机基础数字影像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平面动画设计计算机三维动画设计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网络教育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教育电声电视系统电视教材设计与制作信息技术教育方向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职业素养与能力提升识、教师条件性知识的积累与聚焦的课程,是对学生专业学习效果终极检验的课程,因此,该课程地位超然于其他专业课。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大家需要不断回顾其他专业课程学习内容;还要将之与随后的校内外教学实习与实践结合起来。二、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学科性质与其他如语文教学论、数学教学论等教学论课程的学科性质一样,信息技术教学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它是将一般教学理论与信心技术学科教学实践相结合,用来指导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同时在此基础上研究一般理论,对有关的一般理论进行整合、补充、发展和完善,并研究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规律的学科。三、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从对该课的学科性质了解,信息技术教学论主要研究两个方面:信息技术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理论方面包含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理念、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与作用、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信息技术课程设置、信息技术教学原则与方法,以及信息技术教师的能力与专业发展等。实践方面包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环境与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所需的有关技能,以及如何进行教学研究等。具体来说,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即为什么开设这么课程?开设这门课程学生要达到何种素质?主要包括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地位与作用及课程目标。2.信息技术的课程设置。即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主要包括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教材知识体系。3.信息技术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即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主要包括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原则、教学设计、教师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内容。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即教师“教的效果”和“学的效果”。5.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主要包括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6.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及其发展。四、信息技术教学论的课程目标本课最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基本素质。具体包括以下三个目标:1.树立现代教育理念。通过本课的学习,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能树立素质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理解并形成现代“教学观”,在教学中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发展。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问题做到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在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基础上学会学习。2.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从课程论出发,学生要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从教学论出发,学生要掌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规律、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知识;从学习论出发,学生要掌握学习的基本原理、学习心理、学习策略等理论与实践知识。一般来说,通过本门课程学习,学生应具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的能力。具体包括学生能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教案编写、实施教学、进行评价;会听课、评课、说课。通俗简要概括,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完成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说课任务,为后期进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实践打好基础。3.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能力。教学研究是为了促进教学更有效进行。更有助于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除了课程教学外,学生还应该掌握如何进行教学研究,改进教学的能力。五、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本门课程实施翻转课堂学习。贯彻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师提供大量课程资源,包括理论教学微视频、课程教学大纲、教材、范例教学教学设计、教案、说课稿、教学视频、评价表、试卷等。教学中采用范例教学、案例教学、游戏与讨论等方法。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在课前、课中、课后,同学们需要花大量时间,通过各种形式完成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1.理论学习。本门课程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很多。包含中小学课程的地位与作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原则与方法、课程环境与教学组织形式、课程评价等。主要采用课前自学微视频、阅读教材与电子资源;课中讨论、课后反思与作业等形式进行。2.教学实践。本课的教学实践包括编写教案、制作课件、讲课、听课、评课、说课、编制评价表及试卷等;在实践中进行行动研究。主要学习方法采用练习法、角色扮演法、协作学习与行动研究。要求课前进行理论学习、完成教学设计与教案、说课稿的编写、模拟授课或说课;课中讨论与评价;课后小组评价与反思。通过多轮实践,切实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六、课程内容第一部分第1章信息技术教学论概述第二部分信息技术课程第2章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作用与目标第3章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与设置第4章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原则与方法第5章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环境与教学组织形式第6章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第7章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培养第8章教师专业化发展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第三部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第9章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第10章信息技术课程微格教学第11章信息技术课程听课、评课与说课第四部分第12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七、参考书目:1.雷体南、叶良明,信息技术教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第2版2.吴军其,新理念信息技术教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3.吴军其,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技能训练,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4.黄宇星,信息技术微格教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5.胡秀琴,走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第2版6.王馨、郭丽文,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7.王荣良、高淑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案例发展点评,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8.朱彩兰、李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9.董瑞侠、张红玲,课堂演讲艺术,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年4月第1版10.希尔伯特.迈尔著,黄雪媛、马媛译,怎样上课才最棒——优质课堂教学的十项特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11.赵国忠,说课最需要什么——中外优秀教师给教师最有价值的建议,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12.孙立仁,微格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科学出版社,2002年13.孙立仁,微格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微格教学教程系列),科学出版社,1997年14.孙正川,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15.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16.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17.邬家炜,《信息技术教学论》,湖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18.杨威,《信息技术教学导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19.周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20.周勇、赵宪宇,说课、听课与评课,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21.荣静娴、钱舍编著,微格教学与微格教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思考:1.你怎么理解《信息技术教学论》的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2.如何理解《信息技术教学论》与一般课程论、教学论的关系?3.在这门课上我们要具体做些什么?
本文标题:第1章信息技术教学论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33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