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第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2009
1走进顺义一中第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黄捷【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第二单元主要是学习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把历史的视角投入到普通的民众中去,这体现了中学历史教学的新趋势。本课涉及的内容繁多,所以在教师授课过程中,不宜作过多的补充。贯穿本课线索的是一个“变”字,在“新潮”的冲击下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所以必须说清“变”才能分析出“变”的原因和影响。【学生分析】在初中的历史学习中,学生主要学习的是工业文明对中国政治的影响,而本课主要从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方面学习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影响,学生涉及的较少。由于本课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涉及的内容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易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但学生往往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理解影响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比较困难。【教学设计思路】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所以,重点内容确定为社会生活变化的史实及其原因。而本课教材内容很多,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首先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服饰和习俗上,两者很有代表性,对饮食的变化作简单处理即可。变化的史实书中有明确表述,因此,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解决。至于原因的分析,我设置了探究学习的环节,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提供的材料分析得出结论。通过设置思维拓展的环节,使知识重新组合,以新的情境出现,以巩固和检测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深化理解。新课程主张学习与评价相结合,课堂学习和课下学习相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所以,我设置了能力拓展环节,作为课后作业。【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近代服饰、饮食、社会习俗的变化情况并探究出其变化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围绕教材的“变”展示相关的插图和资料,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近代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学生能够分析出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通过创设新的情景,学生能够感受到社会生活变迁对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3、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学生能够认识到进步的文明终将取代落后的习俗,但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通过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过程,学生能够认识到西方文化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感受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与交汇。【教学重点】:近代以来中国服饰和习俗的变化及原因。【教学难点】:近代以来影响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情境创设:通过图片展示,学生回顾西方工业文明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带来的影响。与之相伴随,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导入新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包括很多方面,今天我们主要从服饰、习俗和饮食三个方面来学习。一、服饰——“竞尚洋装”设计思路:用反映近代中国服饰变化的图片引出课堂设问,总结近代服饰变化的概况及其原因。1、近代服饰的变化概况自主学习:学生观察《穿长袍马褂的男子》、《长袍马褂与西装并行》两幅图片并结合教材,归纳出鸦片战争后民间服饰的变化特点。学生:看书思考归纳。教师:讲述官定服饰的改革情况。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出民国服饰发生的变化。教师:重点讲述中山装的图片资料。探究学习:学生阅读中山装的造型含义,思考,其造型含义体现了资产阶级革3命派的什么政治理念?教师讲述:作为官服和常服的中山装在制式上最终打破了传统等级冠服制度,它不受社会阶层、地位级别的限制,并最终突破文人政客的范围而全民使用,从服饰上体现了人身地位的平等,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从溥仪服饰的变化中得到最好的印证。2、影响近代服饰发生变化的因素探究学习:学生观察《溥仪不同阶段的服饰》照片,思考从等级服装到西式服装的传入再到中西合璧服饰的推广,中国服饰为什么在鸦片战争后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过渡:正是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近代服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然,发生变化的不仅是服饰,人们形体修饰的习俗也在发生着变化,我们接下来共同学习“断发”和不缠足运动。二、“断发”与不缠足运动设计思路:教师简述剃发结辫和缠足的基本史实,并提供相应的文字资料,出示探究学习问题,师生共同解决。1、“断发”教师:讲述剃发蓄辫的原因及“断发”的简单过程。探究学习:结合所学知识并阅读以下材料,概括出结辫陋习改变直至被革除的原因有哪些?师:我们再来说说女子的不缠足运动。2、不缠足运动教师:讲述缠足的原因。到了19世纪末,女子的脚开始获得了解放,这与不缠足运动有很大的关系。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不缠足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原因。教师引导:当时的人对社会习俗的变革持什么态度呢?出示相应材料。探究学习:材料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教师引导:任何习俗和观念的转变都不是靠政府的一纸法令就能根除的,传统思想对一部分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所以,社会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三、“异味争尝”教师:“民以食为天”,中华文明孕育了灿烂的饮食文化。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受到了冲击,有些影响到我们今天的生活。4学生:归纳变化的表现教师引导:西方的饮食并未取代传统饮食,而是丰富了人们的饮食和日常生活,逐步成为中国饮食的一部分。对所学三个子目做一简单总结。创设情境,如果某杂志举办一次近代社会生活变迁成果的评选,颁发四项大奖,分别是“最具文化内涵奖”、“最具政治色彩奖”、“最具实际推广价值奖”、“最具时空价值奖”。请你结合今天所学知识进行投票,并附简单理由。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点评。【课堂小结】总之,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影响下,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正是在这种变化中,中国不断朝近代化的方向迈进。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兼收并蓄、不断扬弃的过程。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还会按照中国人民自身的生活逻辑不断地发展和演变的,其变迁是不可抗拒和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课后拓展作业:根据本节课所学,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其中一子目,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并附简单介绍,制成展板。【板书设计】第二课时知识梳理四、洋房与里弄1、中国传统住宅2、近代民居最普遍和最典型的是居住大院和里弄住宅。(1)北方城市:主要是在四合院基础上扩大而成的居住大院。(2)南方城市:如上海、汉口、南京、福州等出现了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3、洋房的出现:最早出现在租界地区。后来,在大城市中出现了高级公寓和别墅式住房,其中独院式的花园洋房最为引人注目。五、读报刊与看电影(一)读报刊1、中国报刊业的形成阶段(1)19世纪出现近代报刊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服饰习俗饮食近代化兼收并蓄扬弃发展变5(2)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各报刊用大量篇幅及时报道时局和战况,一时间报纸成为抢手货,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3)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1884年,申报馆创办了《点石斋画报》,开新闻画报之先河,报刊读者愈加广泛。据统计,1895年中国大陆已有76家报馆。比起新闻、商情和政论性报刊来,为社会下层民众所欢迎的是各类通俗性报刊。(课件展示图片)(4)各类通俗性报刊:主要为社会下层民众所欢迎。以上海为基地的《小说林》《月月小说》《绣像小说》《新小说》,号称清末四大小说期刊。2、报刊业的发展时期(1)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的热情空前高涨,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2)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二)看电影1、电影在中国的发展历程:(1)19世纪末期,电影传入中国,迅速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新式娱乐活动。(课件展示视频)(2)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此后电影渐入内地。(3)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了谭鑫培的京剧短片《定军山》,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4)1913年,张石川、郑正秋合作导演的《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课件展示图片)(5)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摄制完成。(课件展示图片)2、各地争相兴建电影院。20世纪30年代,仅上海一地就有30多所电影院,每日去影院的人达百万之多。(三)作用:近代报刊和电影,以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直观的形象,及时传播时事信息,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六、礼仪的革新1、日常礼仪的革新:(课件展示图片)(1)中国古代在纲常礼教束缚下,形成了一套体现贵贱尊卑的等级森严的日常礼仪。清代礼仪根据身份与场合,分三跪九叩、长拜作揖等,十分讲究。(2)民国之初,为了体现民主共和精神,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布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礼仪的简化,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2、婚姻风俗的变革:(课件展示图片)(1)原因: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的洪流,推动了近代婚姻的变革进程。(2)范围:晚清婚姻风俗的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阶层以及官宦人家,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几乎没有什么变化。3、丧葬礼俗有所改变: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国人的注目。6小结: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不但带来了先进的科技、也带来了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使近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方式的演变更加巨大和丰富,不仅民众的衣食住行发生变化,而且民众的人生价值和人生追求也有变化。中国近百年的衣食住行是在吸收和扬弃的过程中,按照中国人民自身的生活逻辑不断地发展和演变的,其变迁是不可抗拒和不可逆转的课后反思: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走进历史,体会历史,感悟历史,进而达到对历史背景要素的深层次思考?这是设计本节课的着眼点和着力点。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的特点,本节课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本文标题:第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2009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34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