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14章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
第十四章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第一节新兴工业国(地区)的基本经济特征一、新兴工业国的形成从20世纪50、60年代起,拉美地区一些在政治上独立的国家以发展民族经济为核心,经济获得了高速增长。各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加,80年代初,这些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被认为是新兴工业化经济的代表,其中首推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三国。80年代起,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利用有利的外部环境,使经济自20世纪50、60年代起飞以来,历经三十年的高速增长骄人的成就赢得了“东亚奇迹”的美誉,成为新兴工业国的代表。二、新兴工业国的基本经济特征(一)经济长时间快速增长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起,拉美的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开始了为期40-50年之经济高速增长。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亚洲新兴工业国先后步入经济起飞阶段。各国经济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飞以来,历经三十年的高速增长。(二)出口贸易增长迅速,经济对外依赖程度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新兴工业国(地区)大多实行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战略,其对外贸易依存度日益提高。从亚洲“四小龙”考察,1973-1983年,香港出口贸易增长幅度达10.3%新加坡为17.9%,台湾为18.7%,韩国为14.8%,高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它们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一般到100%。亚洲四小龙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亚洲的中国香港地区、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一跃成为全亚洲最发达富裕的地区之一。所谓“东亚模式”引起全世界关注,它们也因此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三)工业化程度较高,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新兴工业国的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都占有较高的比例,各国工业化进程中也一直致力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由低向高不断升级。(四)广泛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新兴工业国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它们通过进出口贸易、资金的国际融通等方式同世界各国广泛联系。亚洲“四小”资源贫乏、市场狭小,它们非常重视同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其国民收入的50%都是通过对外贸易实现的。拉美新兴工业国虽然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也很重视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但是缺点是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严重依赖。第二节新兴工业国(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一、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特征及局限性1.东亚经济模式内涵关于东亚经济模式内涵的主要观点:(1)认为东亚模式的内涵是一种制度模式这种观点认为战后日本和ANIES(“四小龙”)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是政府理性地进行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在产权、决策和经济运行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有助于经济增长的组织及其规划,并有效地予以实施的结果。(2)认为东亚经济模式是一种经济发展战略模式它的内涵在于出口导向型的工业化战略或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3)也有学者认为东亚经济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综合的现代化模式认为它包括: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不断升级和调整的产业政策,温和极权主义与市场原则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强有力的政府,政府同企业的密切联系,技术引进及其消化,较高的国民教育水平等。2.亚洲经济模式的特征(1)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东亚各国和地区一个突出的共同点就在于经济体上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政府不居于主导地而是资源配置上发挥诱导和调节作用。(2)政府与企业的密切配合关系亚洲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强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如日本为了达到政府目标,政府投资企业,派人到企业做领导工作,政府既保护和扶持企业,又依法对企业偏离市场的行为加以制约。(3)出口导向型和赶超型的发展战略东亚各国通过发展外向型经济,引进了经济发展需要的资金、技术、人才,迅速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中,利用资源,廉价劳动力方面的比较优势,建立出口平台,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4)雁阵模型东亚发展中国家为了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只有通过进口技术或设备,通过消化吸收来发展国内市场。当国内市场得以发展时,再结合本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与国际市场需要开发国外市场。这种从进口到生产再到出口的发展模式,颇有些神似三只大雁飞行,于是称其为雁行形态发展模式。(二)亚洲经济模式的成功经验1.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东亚各国和地区政府都制定了系列经济规划,由于这些规划明确、及时地引导,东亚各国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2.赶超型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符合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符合产业升级换代从发达国家向不发达国家转移的客观规律,为发展中国家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3.垂直分工的产业结构——雁阵模型雁阵模型是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总结的。所谓雁阵模型,其实就是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的有机结合,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进口的发展来提高本国的技术水平,从而提高生产能力,东亚国家和地区就是这一模型的典型例证。4.充分利用外国资源东亚各国和地区在起飞之初都实行了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给予外资进入各种优惠政策,建立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等,利用外国资源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三)亚洲经济模式的不足、局限性及遇到的挑战1.政府的强干预造成“市场失灵”在经济起飞的初期阶段,政府主导经济发展是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的。但到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东亚各国经济生活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政府的强干预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的发展。2.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不足(1)导致依赖性外向型经济是需要外部市场作为前提条件的,这使得东亚经济具有明显的依赖性和被支配性。(2)机制不健全出口导向战略能否持续,关键在于能否保持自身产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为此,必须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东亚模式本身并没有提供解决这些困难的机制。(3)影响其它行业发展优先发展出口产业,目的在于以此带动国内经济,但是要保证其它行业正常运行的资金和资源不受影响。经济是有联动效应的,某一行业唱独角戏的代价就是其它行业发展萎缩。3.雁阵模型的弊端“雁阵模型”使得各国经济密切联系在一起,在这一增长的梯队和链条中,一个环节出现故障,就会使整个增长梯队受到影响,而且学习和模仿对经济增长的动力会逐渐衰竭,经济增长的源动力来自创新和技术进步。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雁阵模型日益暴露出对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不利影响,以及对新的国际形势的不适应。4.外资利用及金融监管的问题(1)外资流向缺乏引导和管理(2)外资结构不合理(3)金融自由化导致金融危机二、拉丁美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特征、及局限性(一)拉美国家工业化发展模式拉美国家百年发展经历了三大阶段。1.20世纪初-1929年拉美处在第一个经济扩张阶段2.20世纪的30年代至50年代——1982拉美处在第二个经济扩张阶段3.1982年以后进入了经济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与此相对应,拉美的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两次大转换:即从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导向发展模式向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的转换,从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向以非传统产品为基础的新的出口导向发展模式的转换。1.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模式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模式适应了发达国家对拉美初级产品的需求,发挥拉美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因而有力地促进了拉美的经济增长。2.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该模式是以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保护民族工业为特点的“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主要内容是出口自然资源(原材料),推行进口替代、面向国内市场的工业化。3.新的出口导向发展模式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和智利等主要拉美国家以外资为依托,由普通工业消费品“进口替代”发展到耐用消费品和中间产品的“进口替代”,最终实现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的“进口替代”。(二)拉美国家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局限性1.拉美化现象一些拉美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即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之后,出现了经济停滞甚至后退的现象。2.收入分配不公趋势越来越明显拉美国家遵循的所谓“先增长后分配”的指导思想,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大多数拉美国家的税收结构以间接税为基础,财产税所占的比重十分有限,税收对收入分配调节作用有限。3.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面临的压力开始上升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拉美的生态环境和资源需求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一方面,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另一方面,能源需求压力增大。4.形成城市化过于集中于大城市的模式拉美国家工业集中在少数大城市,这在经济“起飞”时期依然十分明显。拉美主要国家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城市化由首都和主要大城市向周边扩展的趋势,其直接结果是“大都市群”的崛起。5.政府作用下降拉美国家实行的发展模式与经济政策,片面强调市场机制的功能和作用,轻视国家干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第三节新兴工业国(地区)的经济发展前景一、新加坡(一)新加坡经济发展概述新加坡在经济发展中推行一种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东方价值观,实行“权威政府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经济模式,在独立后的30多年里,经济发展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制造业是新加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继续占到GDP的25%-28%。在运输业方面,新加坡既是航空枢纽,又有驳船,低成本运输船,所以新加坡成了一个运输维护中心。在其他领域,比如,金融服务业现在发展得不错。最主要的是,新加坡是一个资产管理中心。正因如此,新加坡的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等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从1998年起,新加坡逐渐成为一个资产管理中心。2004年,新加坡的境外资产管理达4500亿-5000亿新元。其他方面,如IT业,在经过2000年的泡沫之后,现在又发展起来了。贸易方面,差不多一个世纪以来,新加坡从贸易物流、转运中获得利益。(二)经济发展前景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和电子信息产品的主要地区,2004年新加坡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美日经济的良好表现。中国进口的迅速扩大和全球电子信息产品需求的恢复性增长,使新加坡的出口增长了22%,失业率已减少到4.5%以下,劳动力市场得以复苏。2005年,新加坡将面临两大风险:一是美国经济可能出现急剧下降,二是全球电子业可能再度下滑。这将对新加坡的出口产生不利影响。二、韩国(一)韩国经济发展二战后初期,韩国对外经济联系被切断,经济处于瘫痪状态;朝鲜战争中近一半的工厂、电力和交通设施遭到破坏;停战后,在美国援助下建立起制粉、制糖、纺织等消费品工业,但经济仍然较为落后。二战后,韩国经济发展分三个阶段。1.从落后的农业国到“汉江奇迹”的高速增长阶段;2.金融危机爆发后的衰退阶段;3.金融危机后的恢复阶段。(二)韩国经济发展特征1.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韩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资源的配置和企业的运行主要依靠市场经济的规则,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同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达到最大。2.迅速升级的产业结构韩国三大产业结构已由1990年的8.5:43.1:48.4转变为1999年的5.0:43.5:51.5,产业结构不断升级。3.对外贸易的日益高级化从总体看,韩国的进出口额一直呈增长势头,韩国的出口商品结构日益高级化,出口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不断减少,而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不断增加。4.高度的对外依存度5.重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6.扩大内需为主导的经济恢复模式三、巴西巴西在19世纪60年代以前一直属外国资本占主导地位的自由市场经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混合经济模式,并进一步演变成国家强力干预的市场经济模式。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取得名震一时的巴西奇迹,由于巴西大量举借外债,追求赶超型高速经济增长,国民经济建设规模过大,外债偿债能力相对弱小,80年代初爆发了债务危机,经济停滞不前近十年。(一)巴西的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20世纪中期开始,巴西经济进入了一个增长通道,GDP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进入80年代,经济增长波动加剧,某些年份滑入负增长的泥淖。90年代,巴西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消除恶性通货膨胀,促进经
本文标题:第14章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35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