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第1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狮山高中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术科班历史导学案(1)姓名:学号:编写:刘志东踏实听课,课后复习,历史其实很简单!第1页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一、时空定位★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二、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概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的历程。具体分为下四个时期:狮山高中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术科班历史导学案(1)姓名:学号:编写:刘志东踏实听课,课后复习,历史其实很简单!第2页一是先秦时期的儒学: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战国时期,经过孟子、荀子等人的初步改造,儒家的思想体系更加完整,蔚然大宗。二是秦汉时期的儒学:秦朝焚书坑儒,儒学受到沉重打击。西汉,董仲舒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把诸子百家中的一些思想糅合进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汉武帝全面肯定新儒学,并采取措施全面推广新儒学。三是宋明时期:儒学与佛教、道教融合出现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明朝王阳明创立“心学”,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四是明清时期:明朝后期李贽对理学代表的封建礼教进行猛烈的抨击;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和继承,反对封建专制、提倡经世致用,使儒学再获发展。学习本单元要理解下列基本观点:作为了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学思想其发展演变,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同时儒家思想又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线索特征: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经历了如下演变历程:•创立与发展(春秋战国)→摧残和打击(秦朝)→改造和独尊(西汉)→转型与成熟(宋明)→批判与继承(明清之际)。•时期出现“”局面,后世各种思想大都能从诸子百家那里找到源头,此时儒家思想产生、发展,成为“显学”。•时期儒家思想遭受沉重打击,•时期儒家思想经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地位确立,成为以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时期,儒家思想吸收了、思想,发展到更具理论化和思辨化的理学阶段,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的批判继承,使儒学出现了活跃的局面,对后世影响深远。第1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习目标】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知识梳理】考点一: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经历着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由分裂走向统一的社会大变革。这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为:①经济: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土地私有制出现,促使制走向瓦解。②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日趋崩溃③阶级:“”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礼贤下士。④文化:从“学在”到“学在”,的兴起;学术下移,思想自由。2.儒家:孔子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政治思想:①主张“”(含有民本思想);②提出“正名”主张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评价: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孟子政治思想:“”(核心)、“民贵君轻”哲学思想:“性善论”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人格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评价:①《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②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孔子学说,被尊为“”,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荀子:哲学思想:①“”“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②“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评价: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②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狮山高中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术科班历史导学案(1)姓名:学号:编写:刘志东踏实听课,课后复习,历史其实很简单!第3页3.道家:老子哲学思想:①“”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②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评价:①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庄子哲学思想:“”(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文学成就:寓言、散文蕴涵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的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4.法家:韩非:思想主张:①主张、、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评价:①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②其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1000多年中,法儒结合,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5.墨家:墨子思想主张:“”、“”、“尚力”、“节俭”评价:①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②曾被广泛吸收,战国后不再受重视。6.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什么重要意义?①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②儒家思想孕育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③道家思想是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④法家思想中的其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的理论武器。⑤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①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②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③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重点解析】1.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异人性论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2.春秋战国时期的三种主要治国思想(1)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道家“无为”政治,即所谓的“帝道”。(2)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道”。(3)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3.诸子百家思想中哪些主张对现代中国社会仍具有借鉴意义。儒家:仁义、礼节、诚信、忠孝、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道家:人与自然和谐、辩证看问题、淡泊名利、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等法家:依法治国、与时俱进等墨家: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提倡节俭、严于律己等认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4.为什么儒家思想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落?①儒家自身:不断丰富和发展,适应政治与社会变化;②政治因素:君主专制统治者的推崇;独尊儒术的结果;③教育因素:由上而下的各级学校都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是儒家人才不断涌现,学术得以不断传承;④经济因素: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王朝社会与同样强调稳定的儒家思想相互配合。狮山高中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术科班历史导学案(1)姓名:学号:编写:刘志东踏实听课,课后复习,历史其实很简单!第4页【走进高考】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4.(2014·海南)“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A.礼制观念淡化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5.(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社会基础薄弱6.(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7.(2014.广东文综.15)《红楼梦》中,贾宝玉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8.(2014.全国大纲卷文综.17).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9.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①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②由“民本”发展为“君本”③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④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D.②③④10.(2016届增城区高三调研)春秋时代的车战,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有时彼此都以竞技的方式看待,布阵有一定的程序,交战也有公认的原则。这反映出春秋时期()A.车战依然受到“礼”的约束B.车战只有贵族参与C.车战有形式化的倾向D.车战是主要的战斗形式【课后巩固】1.“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是()A.礼崩乐坏,思想观念多元B.尊黄老之学,学术环境宽松C.儒、释、道并存,儒学遭遇挑战D.拜金逐利盛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2.《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申子“本于黄老而主刑名”,韩非“喜刑名法术而归本于黄老”。这说明()A.不同学派间互相融汇吸收B.道法两家主张一致C.道家和法家学说最为流行D.思想领域实现大一统3.(2014•四川泸州一模)《世界文明史》中说:“(前6—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狮山高中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术科班历史导学案(1)姓名:学号:编写:刘志东踏实听课,课后复习,历史其实很简单!第5页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的剧烈变动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4.(2015•辽宁省实验中学月考)“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引自《庄子•人间世》)下列与此主张同属于一个思想流派的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D.“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5.(2014•四川成都一模)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是()A.儒家、道家B.儒家、墨家C.法家、儒家D.法家、墨家6.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应该是指()A.“人之初,性本善”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7.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
本文标题:第1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44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