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第26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第26章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2一、病毒的致病作用1.病毒的感染方式与途径2.病毒在机体内的播散3.病毒的感染类型4.病毒的致病机制二、宿主的抗病毒免疫1.非特异性抗病毒免疫2.特异性抗病毒免疫主要内容THEEND第一节病毒的感染方式4一、水平传播(horizontaltransmition)病毒在人群个体之间传播,包括由媒介动物引起的传播。1.通过黏膜表面传播;2.通过皮肤传播3.医源性传播通过血液及血清制品传播。5二、垂直传播方式——发生于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传播,即存在于母体的病毒经过胎盘或产道进入胎儿或新生儿体内形成感染的方式为垂直传播。垂直传播是病毒感染的特点之一。61.局部扩散病毒扩散仅限于侵入部位附近的组织。2.血液扩散病毒在侵入部位增殖后进入血流扩散,有“病毒血症”期。3.神经扩散三、病毒在机体内的播散第二节病毒的致病机制8(一)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力1.杀细胞效应(cytocidaleffect)病毒在细胞内复制成熟,并于很短时间内大量增殖,引起细胞裂解,释放出病毒,在普通显微镜下可见到明显的细胞病变(cytopathiceffect,CPE),正常细胞CPE细胞一、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92.非杀细胞感染----稳定状态感染(steadystateinfection)在细胞内增殖不引起细胞溶解死亡的病毒称为非溶细胞病毒。所引起的感染称为稳定状态感染。(1)细胞融合(cellfusion)(2)细胞膜出现新抗原(newantigenpresentedincellmembrane)3.细胞融合10有些病毒感染的细胞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胞质或核内出现嗜酸性或嗜碱性,圆/椭圆形/不规则形状的团块结构,大小、数目不等,称为包涵体(inclusion)。(二)包涵体的形成11(三)细胞转化增生与整合感染转化细胞的特征:①获得旺盛的生长力(在培养时失去了单层细胞的接触抑制);②易于连续传代即使降低培养液中血清含量也能很好地生长;③细胞表面可出现新抗原。12细胞基因自身指令发生的一种程序性死亡。(四)细胞凋亡(cellapoptosis)13(一)体液免疫的损伤作用(二)细胞免疫的损伤作用(三)病毒直接损伤淋巴细胞或淋巴器官二、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损伤第三节病毒的感染类型15一、隐性感染(inapparentinfection)不出现临床症状的感染称为亚临床感染/隐性感染。是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的主要来源。16二、显性感染(apparentinfection)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增殖,引起机体明显的临床症状。(一)急性感染(acuteinfection)也称病原消灭型病毒感染潜伏期短,发病急,病情重,恢复或死亡快。临床所见的绝大多数病毒感染都为急性感染。17病毒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较长时间,甚至持续终生者。病毒在体内持续存在期间,机体可表现症状,也可不出现症状而成为危险的传染源,也可引起慢性进行性疾病。(二)持续性感染(persistentinfection)181.潜伏性病毒感染(latentviralinfection)2.慢性病毒感染(chronicviralinfection)3.慢发病毒感染(slowviralinfection)4.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delayedcomplicationafteracuteviralinfection)持续感染的4种类型19三、病毒的致肿瘤作用肿瘤病毒按照其所含的核酸不同分为两大类:DNA肿瘤病毒和RNA肿瘤病毒。20第四节抗病毒免疫21一、非特异性抗病毒免疫(一)先天不感受性(二)屏障作用(三)非特异性细胞作用(四)干扰素及其作用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由病毒或其它干扰素诱生剂等刺激单核吞噬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等多种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是后天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成分。它作用于机体细胞可表现出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221.干扰素的性质和种类根据其抗原性不同分为α、β、ω、γ四种。每一型又可根据其氨基酸顺序不同而分为若干亚型。α、β、ω干扰素属于Ⅰ型干扰素。由T细胞接受抗原或其他非特异性刺激物(PHA)刺激诱生的干扰素为γ干扰素,属于Ⅱ型干扰素,又称免疫干扰素。ⅠIIⅠII诱生剂各种病毒polyI:C各种抗原conA,PHA56℃30min稳定灭活抗病毒作用较强较弱产生细胞各类细胞T细胞抗肿瘤作用较弱较强pH2稳定灭活免疫调节作用较弱较弱Ⅰ型和Ⅱ型干扰素的比较232.干扰素的诱生24IFN首先作用于邻近的正常细胞膜上的干扰素受体(干扰素受体具有种属特异性),干扰素与干扰素受体结合使编码病毒蛋白的细胞基因活化,继而合成抗病毒蛋白,使细胞处于抗病毒状态。3.干扰素抗病毒作用机理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具有较严格的种属特异性。(1)抗病毒作用(2)免疫调节作用干扰素对免疫细胞具有调节作用,它能活化NK细胞和Tc细胞,增强其杀伤靶细胞的能力。(3)抗肿瘤作用4.干扰素的生物学效应25二、特异性抗病毒免疫(一)体液免疫的抗病毒作用1.具有抗病毒作用的免疫球蛋白(1)IgM(2)IgG(3)IgA2.抗体对靶细胞的作用(二)细胞免疫的抗病毒作用(三)抗病毒免疫应答的形成和持续时间(四)免疫病理作用
本文标题:第26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46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