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二章女性社会学的理论视角-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的宏观理论)-女性主义(西方港澳台的理论基础/90年代影响中国)-社会性别(近年对我国女性社会学产生较大影响)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主要内容)妇女被压迫是人类历史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现象;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参与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先决条件;妇女解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中具有伟大的作用;将性别观点纳入决策主流-1990三八节,江泽民“全党全社会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讲话中首次概括-定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妇女社会地位的历史演变、妇女的社会作用、妇女的社会权利和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等基本问题做出的科学分析和概括2一、妇女被压迫是人类历史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现象●私有制/阶级对立,妇女被剥夺财产所有权,被排斥于社会劳动外●导致妇女在经济/政治/人格等一切方面从属和被压迫地位,丧失一切权利,逐渐沦为家庭与社会的奴隶/男子的附属物●妇女被压迫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必将被新历史条件下男女平等代替二、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私有制既是阶级压迫根源、又是妇女受压迫根源(妇女被压迫是一种错误的现象)●妇女处于被压迫从属地位,实质是阶级压迫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妇女解放与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联在一起,伴随全体被剥削被压迫人民的社会解放而得到实现(漫长的过程/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三、参与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先决条件(恩格斯)(人在社会/家庭中地位,归根到底是由人在社会生产中地位决定)●妇女解放第一个先决条件: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经济)●妇女解放第二个先决条件:依靠高度民主发达的工业社会(社会);●妇女解放第三个先决条件:家务劳动的社会化(融入公共事业中)●结论:妇女解放先决条件是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充分实现3四、妇女解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妇女的地位受生产关系/生产力制约●受物质生产水平/精神文明程度的影响●社会主义制度已经为实现妇女解放提供根本保证●从法律上到事实的男女平等(同等的社会发展环境与条件),任务还十分艰巨五、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中具有伟大的作用●男女都是人类历史前进的推动者、文明创造者●男女具有同等的人格/尊严、同等的权利/地位●在人类自身生产中,妇女更具有特殊价值/特殊贡献●尊重与保护妇女,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文明社会应有的法律规范和道德风尚六、男女平等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男女平等是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重视妇女在社会发展中重要作用,将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运用法律/政策/文化观念/行政方法等手段,推进男女平等、提高妇女地位,促进社会发展七、将性别观点(性别平等意识和观点)纳入决策主流4●在法律/政策/方案/项目做出决定前,进行性别分析,避免出台对男女产生不平等影响的决定●在法律/政策/方案/项目出台后,定期审查执行情况,评价其对男女产生的不同影响,以保证妇女是直接的受益者第二节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既是一种社会运动,也是一种社会思潮形成不同流派女性主义的发展;女性主义的主要观点;女性主义的主要理论流派;女性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与工作原则一、女性主义的发展●女性主义是随着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兴起而逐渐形成的社会思潮:“妇女争取自己的权利,要求男女平等”的社会思潮●自20世纪60年代起,在西方国家掀起了女性主义社会运动:5“争取男女两性同等就业机会、平等权利”的妇女运动●女性主义以猛烈势头冲击着西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层面●女性主义的起点是社会中的父权结构●70年代之后,女性主义已发展出众多流派(差异与平等、原因与路径)二、女性主义的主要观点●1、两性生理结构上的差异是天生的,但不同的性别角色和社会地位是社会造成的●2、以往的社会是“男权制度”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实质是男性对女性的压迫●3、“男权制度”致使两性性别定型化,即促使男女两性既有不同行为外表,也有“男尊女卑”涵义(“照顾者”性别角色和性别身份)●4、传统“男主外女主内”婚姻与家庭形式,是为男性利益而建构●5、要争取妇女的权利和男女平等,需要改变以往男权为主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体系三、女性主义的主要流派-普遍接受了女性受压迫的观念-对男权制度的成因、争取男女平等方法或道路的看法上,存在着众6多分歧(一)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男女相同-男女平等)19世纪后期●1、原因(社会化过程造成):-因性别,在受教育/就业/参政等各遭受不平等对待-不平等根源:社会化中文化制约与社会化结构剥夺了女性发展机会●2、方法或道路:平等-谋求文化上渐变来改变两性不平等(改变两性间的社会关系)-介入焦点则:倡导两性的机会均等而使女性获得自由例一:通过政策或服务的提供,以促进女性在个人层面上获得机会平等、分享资源的权力、提升女性的技能水平等例二:注重女性承担母职与劳动者的双重角色调适能力例三:为改变工作关系而主张“同工同酬”及试图打破“玻璃天花板”●3、局限性:-其立场建基在男性观点世界中,最大缺点未能批判社会整体结构-其成果会如闪电般的消失(二)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男女相异-男女平等)●1、原因(资本主义与男性家长制):-资本主义生产是一切问题的核心,男权制度也从属于资本家利益(阶阶压迫)-男性凭借经济权力控制女性时,家庭中生产/生殖/性/儿童教化等四种结构相互结合而构建了女性受压迫的物质基础(性别压迫)7例一:妇女在家庭无偿劳动,促进了劳动力的再生产并降低了其成本例二:家庭主妇是剩余劳动力,使资本家压低劳工阶层的薪金水平●2、方法或道路:-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才能解放“受压迫”女性-在思考两性的主流关系时,重视其中的社会建构及互动的本质,而不是强调性别差异的生理基础例一: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对男性气质的观察,已发展了与男性一起工作策略,如男性暴力犯罪者的更生策略例二:将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纳入了家庭分析与治疗的框架中,如米兰学派的家庭治疗等●3、局限性:-对由男性统治的资本主义体系各方面进行深入解构,但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并未完全消除男女不平等(三)激进女性主义(男女相异-女尊男卑)●1、原因(男性家长制社会):-男权制是有利于男性的社会组织形式(政治体系),也是女性受到压迫/被控制的根本原因,而国家也是男权制度压迫的工具-在男权制结构内部来提高女性地位,只会复制国家与男性统治制度及强化性别的不平等●2、方法或道路:-“个人的即是政治的”,女性主义运动的主要目标是消灭男权制度8-摧毁男性对女性统治机制,代之以赋权机制-主张结束传统生物性别-社会性别体系,使两性不再对立阶级而存在例一:和平/生态/生育权利/反对色情/主张同性恋权利运动等例二:通过示威等激烈手段来建立女性的空间和女性文化;许多女性服务机构与女性自助团体产生(被强奸女性的救助中心/受暴女性的庇护所/乱伦幸存者团体等)●3、局限性:-把男性看作女性死敌、易形成二元对立四、女性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与工作原则(一)女性主义的核心价值观●1、以女性为中心,尊重和重视女性的情谊及经验(个人层面)●2、反对一切对女性的压迫与歧视,促进女性的意识醒觉提升(人际层面)●3、促进组织结构的变迁及挑战现有的社会建制等(社会层面)(二)女性主义的工作原则●1、承认女性是独立的个体,她们有独特的生活经验●2、承认社会上的权力分配不均及资源不足的现象,这些现象常常使妇女处于不利的境况●3、将妇女的困境提到社会改革层面,视妇女问题为个人与社会运9作失调的结果,而不应将问题个人化第三节社会性别-80年代以来,社会性别成为联合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分析视角-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提出,在所有相关领域中都贯穿着鲜明的社会性别视角和立场,并提出将社会性别纳入主流-近年来,社会性别意识对我国女性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产生较大影响社会性别概念;社会性别社会化;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一、社会性别概念●“生理性别”(sex):属于生理范畴,指解剖学意义上的男女,即男性和女性在生理上的差异,往往是与身俱来的、先天的、不可变的●“社会性别”(gender):10-属于社会范畴,通常指作为一个男人或女人的社会含义,泛指社会对男女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由特定文化环境规定的性别特征及行为举止例一:性别角色分工:“男主外女主内、男主女从”例二:性别角色期待:“男刚女柔、男才女貌”例三:性别角色评价:“男尊女卑、男优女劣”例四:性别角色定型:“男高女低、男强女弱”-这些性别特征及行为举止是社会文化塑造的,是后天的、可变的●“社会性别”提出的意义-妇女理论中的一次“哥白尼式革命”;-推翻了女性性别是妇女受压迫根源,提出男权主流文化塑造的男女两性社会性别才是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妇女解放必须改变男权主流文化积淀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二、社会性别社会化●定义:指人们接受并内化社会规定的性别角色要求,以此支配自己的行为、发展性别角色意识的过程,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性别认同过程。如此,社会性别在社会制度和个人社会化过程中得到了传递和巩固●社会性别社会化的过程:(1)社会性别是在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建构和传递的11-社会性别社会化贯穿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从出生/儿童期/青春期/成人期/老年期/到死亡,社会性别差异则被不断地生产与再生产,并对每个人产生了塑造与影响的作用;-影响人的性别社会化的最重要因素是整个社会文化环境:家庭/学校/同辈/大众传媒/公共政策(2)社会性别是在社会制度中得到传递和巩固的-社会性别观念影响男女不同的角色责任的分配与要求;-完成男女角色责任的社会资源分配也必然不同;-使得男女发展出了不同的能力、特长及不同角色标准的评价体系;-这种男女不同的能力、特长和社会评价,又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拥有的权利,即权力关系不平等三、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1、全称:“把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纳入社会发展和决策的主流”●2、1997年7月,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的定义:-一个评估过程。应对立法、政策或项目对男女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一个战略。应将对妇女的关注和经历同男子一样作为设计、执行、监督和评价所有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来考虑-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性别平等●3、2000年,联合国确认“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为促进性别平等的全球战略,并呼吁各国将社会性别纳入国家的公共政策之中。●4、将社会性别意识运用于妇女工作,则应注意以下几点:-重视倾听妇女的声音,并从妇女的经验中发现妇女的需求;-使用有效的方法对各种数据进行性别的统计,以分析妇女问题的社会性别根源等-将妇女问题放在两性关系格局中分析,不是盲目追求与男性没有差别“无性人”平等,而是强调两性权利、责任、机会和选择的平等12-追求两性的平等,强调妇女解放也是男性解放,妇女的利益真正实现对男性也是福音
本文标题:第2章提纲(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49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