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优质公开课
《孟子》二章学习目标1.熟读文本,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提升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孟子散文特点,理解孟子在这两篇文章中的思想。3.朗读并背诵两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4.以客观眼光看待经典,探讨两篇短文的思想在今天的意义。相关文学常识孟子,名轲,或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与孔子合称“孔孟”,被后世推尊为“亚圣”。记录他的言论、活动的《孟子》一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7篇,计261章,约3.5万字,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孟子》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三、读准字音舜发于畎亩之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百里奚举于市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曾益其所不能(shùn)(quǎn)(yuè)(gé)(Xī)(kòng)(fú)(bì)(zēng)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发:被任用;畎亩:田间、田地;举:被选拔;士:狱官;市:市井之中,集市。译文:舜从田野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任用,孙叔敖从海滨被举用,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故:所以。将:将要。降:下达。任:责任,使命。于:给。是:这样的。必:一定。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饥饿空乏:使..受贫困之苦动:使...惊动忍:使...坚强乱:使....扰乱所以:用来拂:违背曾益:增加曾,同“增”,增加[译文]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身体饥饿,身受贫困之苦,做事不顺,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不具备的能力。第一段思考问题:问题:上天降大任给舜等人让他们经受种种磨难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第1自然段列举的六位古代圣贤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共同特点:1.出身贫贱(种田、筑墙的、贩卖鱼盐的、犯人、隐居者、奴隶)2.经过艰苦的磨练。3.被提拔任用后都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说明什么道理?说明逆境中出人才的道理。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恒:常常.过:犯错误衡:通“横”,梗塞,不顺.作:有所作为.征:表现。于:在。喻:通晓。入:国内。出:国外。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佐译文: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表现在脸色上,抒发在声音里,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然:这样。于:由于。而:表示并列。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第二段思考问题:问题:文中哪句话用来解释“死于安乐”?(用原文回答)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文章第2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阐明了作者的什么观点?【答案】运用排比作用分析法。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句式短促有力,多方面地描写了担大任的人所经历的种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从而突出作者的观点:艰苦磨难能培养人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能增长人担当大任的能力。4.“人恒过,然后能改……而后喻”,这段文字论述了什么?【答案】由人及国,从内外两方面说明导致亡国的原因。虽是从反面论证,但正面的意思很清楚:一个国君要想把国家治理好,也需要和人才一样经受内外两方面的艰苦磨练。重点品析第2段4.第2段的论证思路是什么?【答案】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磨难挫折产生的积极作用,然后从反面深入论述国家没有磨难,安乐无忧就会灭亡。部分来自《点拨》5.【难点探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答案】开篇先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经过贫困、挫折等的磨砺,终于有所作为,成就大业的例子,说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接着从一个人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角度,一正一反地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死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列举六位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例子三归纳概括:困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个人因逆境而有所作为国家因安乐而导致灭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二第四段(个别)(一般)(中心论点)(正面)(反面)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小结通过列举六位名人的事例,论述了人才和困境的关系,明确指出了国家和人才一样,要在艰苦环境中生存发展强大的道理。劳其筋骨(使动用法,使......经受劳累)饿其体肤(使动,使......经受饥饿之苦)空乏其身(使动,使....身处贫困之中)所以动心忍性(使动,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行拂乱其所为(动词,扰乱)人恒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字词小结(二)通假字(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同,解释为。(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同,解释为。、(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同,解释为。衡横梗塞,指不顺曾增增加拂弼辅佐于: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在)②管夷吾举于士(从)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表对象,给)发:①发于畎亩(举,被任用)②征于色,发于声(表现)拂:①行拂乱其所为(违背)②拂士(同“弼”,辅佐,)(三)一词多义(四)古今异义⑴举于士古义:今义:;⑵所以动心忍性古义:今义:;⑶降大任于是人也古义:今义:;狱官士兵用来表因果的关联词语这样的判断动词
本文标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优质公开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68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