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产业经济学第四篇产业管理
第四篇产业管理注:本篇大部分内容为新的知识点含义,内容较多,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记忆即可,具体内容补充了解。第十章产业政策考点1.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或地区政府为了其全局和长远利益而主动干预产业活动的各种政策的总和。考点2.产业政策的构成要素通常包括:政策对象、政策目标、政策手段与措施、政策实施机构,以及政策的决策程序与决策方式。考点3.西方学者通常将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称为三大经济政策。考点4.产业政策兴起与存续的理论依据:(一)“市场失灵”说:产业政策的兴起和存续是弥补市场缺陷、完善资源配置机制的需要。(二)“赶超战略”说:产业政策是政府在市场机制基础上更有效的实施“赶超战略”的需要。(三)“国际竞争”说:产业政策是当今世界各国更好的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考点5.产业政策的作用:(一)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二)实现超常规发展,缩短赶超时间;(三)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实现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四)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五)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趋利避害,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考点6.产业政策的局限性:(一)就促进产业发展的目标而言,产业政策并非对任何产业都具有同等作用;(二)产业政策本身并非是万能的,片面夸大产业政策作用是不可取的;(三)产业政策的实施是需要一定的成本和代价的。考点7.产业政策的目标体系:(一)实现经济振兴和经济赶超;(二)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三)增强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考点8.产业政策的手段:(一)直接干预;(二)间接诱导;(三)法律规制。考点9.产业政策的特征:(一)时代性;(二)民族性;(三)政治性;(四)供给指向性;(五)市场功能弥补性。考点10.产业政策趋同的主要体现:(一)产业政策功能定位的趋同;(二)产业政策对象的趋同;(三)产业政策目标与手段的趋同;(四)产业政策内容的趋同。考点11.产业政策评估的意义:(一)产业政策评估是客观、公正的评价产业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二)产业政策评估是及时纠正产业政策偏差、合理调整产业政策目标和手段的前提条件;(三)产业政策评估是产业政策走向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必由之路。考点12.产业政策评估体系是由评估者、评估对象、评估方法和评估结论等要素共同构成的。第十一章政策类型考点1.产业组织政策,是指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效果,由政府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调节企业间关系的公共政策。考点2.从政策取向看,各国已有的产业组织政策分为:鼓励竞争和限制过度竞争;从政策对象看,产业组织政策分为市场结构控制政策和市场行为控制政策。考点3.实现产业组织政策目标的手段:(一)控制市场结构;(二)控制市场行为;(三)直接改善不合理的资源配置。考点4.直接规制政策的主要内容:(一)进入规制;(二)数量规制;(三)质量规制;(四)设备规制;(五)价格规制;(六)退出规制。考点5.产业结构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通过影响与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来促进经济增长的产业政策。考点6.产业结构政策的基本类型:产业调整政策和产业援助政策。考点7.衰退产业调整政策的主要措施:(一)加速设备折旧;(二)市场保护、援助;(三)促进转产;(四)技术与经营支持;(五)转岗培训。考点8.我国“十一五”期间的产业结构政策:(一)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政策的原则(1)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2)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3)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4)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5)促进产业协调健康发展。(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方向和重点(1)加强交通、信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2)调整利用外资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3)促进产业融合,充分利用新技术加快产业机构升级;(4)以振兴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5)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进一步增强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6)提高国内服务业比重,优化服务业结构,促进服务业全面快速发展;(7)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考点9.我国“十一五”期间的产业布局政策:(一)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二)推进西部大开发;(三)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五)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考点10.产业技术政策,是指国家对产业技术发展实施指导、选择、促进与控制的政策的总和。考点11.我国“十一五”期间的产业技术政策:(一)着重提升五个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制度支持,形成自主创新的支撑条件;(三)实施信息、生物等十大产业优先发展战略;(四)鼓励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定期调整鼓励引进技术目录。考点12.农业政策的一般目标与手段:(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二)增加和稳定农业从业人员收入;(三)保障粮食的安全供给;(四)建立发达、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五)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非农就业机会。考点13.中小企业政策是一种综合性的产业政策,是包涵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布局政策和产业技术政策等多种成分的产业政策统一体。考点14.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主要存在的问题:(一)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为突出;(二)技术水平和产品的技术含量低,资金不足,设备更新困难,技术创新能力弱;(三)布局比较分散,用地浪费严重;(四)信息闭塞,经营粗放,管理落后,经济效益低;(五)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考点15.我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支持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二)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第十二章产业规制考点1.产业规制是政府或社会对产业经济主体及其行为的规制。考点2.当代西方产业规制的三种模式:(一)民间主导型产业规制;(二)政府主导型产业规制;(三)政府民间平衡型产业规制。考点3.政府规制是政府为实现某些社会经济目标而对经济中的经济主体作出的各种直接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限制、约束、规范以及由此引出的政府为督促经济主体行为为符合这些限制、约束、规范而采取的行动和措施。考点4.法律规制的特征:(一)纲领性;(二)强制性;(三)系统性;(四)效益性;(五)制约性;(六)适应性。考点5.法律规制是当代最重要的政府规制,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一)适应和推动产业规制的变革;(二)推动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三)保证对外开放的顺利进行;(四)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五)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考点6.我国政府对企业实施的法律规制:市场主体法、市场行为法、市场秩序法、市场中介组织法以及政府行为法等。考点7.行政规制是国家以其行政权力为规制运作基础,将权力机制移载入经济活动过程,以规制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各种行为和措施。考点8.行政规制的特征:(一)强力性;(二)速效性;(三)直接性。考点9.单一行政规制的弊端:(一)单一行政规制方式无法保证宏观经济的均衡;(二)单一行政手段容易使经济活动被行政规制所“肢解”;(三)单一行政规制无法保证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四)直接行政规制下的企业严重缺乏活力。考点10.间接式的行政规制适应市场经济的优势:(一)在间接规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由企业自主作出,国家并不直接进行干预,而仅仅通过调节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来促使企业行为符合政府目标;(二)政府对企业一视同仁,有利于打破行政性权利协调所形成的经济壁垒,形成全国范围内的一体化的统一市场;(三)间接规制下的政府通过调节经济参数进而调节市场机制,但并不否定市场机制本身。(四)间接规制条件下,政府致力于宏观经济、产业经济管理,可以避免单纯指令式的行政规制同时规制宏观与微观决策两线作战的弊端,使政府精力集中于主要目标。考点11.自然垄断产业是指其主要业务具有规模经济效益,需要大规模固定资本投资,边际成本不断下降,具有网络效益的产业。考点12.自然垄断产业放松规制的原因:(一)由于技术经济条件的变化,政府经济性规制的理论依据逐渐消失;(二)产业间替代竞争加剧,受规制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三)规制引起的副作用日益显现,要求取消规制的呼声高涨;(四)由于可竞争市场经济理论的出现和传播,经济性规制不再被认为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唯一手段;(五)经济全球化、国际间经济交往的迅猛发展也迫切要求放松政府规制。考点13.我国垄断产业的产品价格统一由政府部门制定,方式:(一)由行政区制定或中央与各工业部门共同制定;(二)党中央、国务院下发文件定价;(三)政策定价;(四)主管部门申报,国务院批准。第十三章行政管理考点1.行业是生产同类产品、使用相同原材料和工艺、服务相同内容和对象的作坊、工场或企业组成的总和体。考点2.行业管理就是按行业规划、按行业组织、按行业协调,以及按行业沟通的一种产业管理体制。考点3.我国的行业协会,多是随着政府职能转变,自上而下从政府部门分离出来部分职能和部分人员组建的具有浓厚官方、半官方色彩的组织。考点4.阻碍中国行业协会发展的因素:(一)行业协会的地位、职能模糊,与政府部门的关系不顺;(二)行业协会“官方”色彩较浓与受原部门制约较多的现象并存;(三)协会设置混乱,交叉重复时有发生;(四)经费困难时行业协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考点5.我国产业管理是套用苏联的部门管理模式,分级、分部门进行管理。考点6.我国在行业管理的组织建设方面进行的改革:(一)国家机构的设置及其在行业管理中的作用;(二)大型公司的作用与撤销行政性公司;(三)全国性和地方性的行业协会。
本文标题:产业经济学第四篇产业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73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