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第六章城市会展场馆的空间选址与布局优化
卞显红陈乡:城市商务与会展旅游发展与管理1第六章城市会展场馆的空间选址与布局优化第一节城市会展场馆(会展中心)的空间选址分析一、会展场馆(会展中心)区位选择与区位条件的影响因素程金龙,吴国清(2004)把会展场馆区位选择的依据可分为:区位因素、区内因素、区域因素。其中区位因素包括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城市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区内因素包括基础结构完善程度、劳动力素质状况、政策水平、管理效率;区域因素包括会展场馆依托的城市的政治稳定程度、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冲突状况等。程金龙,吴国清(2004)把会展场馆区位条件的决定因素分为非制度因素和制度因素:非制度因素分为经济因素(包括劳动力及资源、原材料成本、市场规模及其增长率等)、基础因素(包括基础设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及其它配套服务设施等)和地理因素(会展中心的区位选择、与参展商的地理距离及社会文化差异等);制度因素又分为政治制度(包括政策连续性、政局稳定性等)、经济制度(包括贸易壁垒、对外资态度、外汇制度及双边投资保护条约等)、法律制度(法律完善程度)和企业运行的便利性(信息的可获得性、社会设施、政府清廉程度)等。也可描述为:经济社会发展因素、文化因素(文脉)、自然环境因素、建设运作因素、基础设施因素、土地费用因素、扩建因素、集聚因素、城市规划因素等。与会展场馆的区位条件相对应的是会展场馆的区位环境,它是会展场馆内在的软件和硬件环境条件综合形成的会展场馆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它不是一种地理区位,而是一种综合的环境要素的集成,包括政策法制环境、管理水平、设施设备、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等。在会展场馆的区位选定以后,其开发建设后所形成的综合招商环境成为一种重要的区位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参展企业对会展场馆的选择行为。从一定意义上讲,会展场馆的区位条件是会展场馆发展的“先天条件”,是外在会展场馆本体而被定的,而会展场馆自身的区位环境则是会展场馆发展的“后天条件”,内在于会展场馆本体并具有一定的能动性。区位条件和区位环境作为外因和内因,共同促进会展场馆的发展。一些区位条件良好,但自身内在环境较差的会展场馆,其发展比较落后。反之,一些内在环境较好、政策优惠、设施先进的会展场馆,如果空间区位选择失误,外在的区位条件较差,其发展效益也不会理想。经济实力是会展中心城市的主要综合因素。朱海森(2004)认为从国内外会展业发展的大量实践中不难发现,会展中心城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的反映,是许多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是各种资源会聚的产物,甚至是长期历史积淀的影响(如汉诺威、莱比锡、香港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城市本身的经济实力;影响会展中心的因素中,硬因素的重要性要大于软因素,在排名前10位的影响因素中,硬因素占了6个(生产要素、腹地经济优势、旅游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优势和自然交通优势)。二、会展场馆(会展中心)区位需求偏好程金龙,吴国清(2004)将不同会展场馆的区位需求进行综合,认为形成会展场馆区位主体的普遍性区位需求偏好包括:(1)有利于接近国际市场的地理区位。一般是一个国家的沿海或者边境地区,以及国际交往密切的国际性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这些城市社会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有较高的对外开放度,在国际上有相当的知名度。一般具有良好的城市形象和较强的城市吸引力。(2)投资环境、设施良好的地理区位。一般指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高效的社会服务体系和优良的环境条件的区位: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风景秀丽,生态环境保护良好;交通运输设施先进齐全,通讯便利;有较为发达的展会硬件设施和相关的展览服务业;具有优惠的投资政策和完善的经济制度。(3)产业优势明显、消费潜力大的地理区位。一般是一个国家或区域内经济相对发达、观念比第六章城市会展场馆的空间选址与布局优化2较开放、产业优势明显的区位。具有广阔的市场作为依托,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有较具影响力的产业和知名度比较高的产品品牌;有政府作为发展的主导部门,从战略规划以及经费上做出有利的安排。(4)与主城区联系密切的地理区位。对大城市而言,指处于城市的边缘地带(近郊或远郊)的地理区位;对中小城市而言,主要指处于市中心的地理区位。处于此种区位的会展场馆可以比较便利地共享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会展中心区位主体的上述区位需求,构成了会展中心空间区位选择和空间环境建设的基本标准,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地理区位,必然会被会展中心选址时优先考虑,反之,会展中心的效益就会受到影响。三、会展场馆(会展中心)区位条件的空间层次从地理学角度看,会展场馆的区位条件主要是一种经济地理区位,可以通过对经济要素的地理分布差异来描述和分析。由于空间要素的布局具有空间尺度的差异,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经济要素和空间要素作用的方面和强度均不同。因此,地理学角度的会展场馆区位选址研究必须分层次。根据空间尺度的不同,会展场馆区位条件可分为三个层次:宏观区位、中观区位和微观区位。陈建斌(2003)认为由于会展中心的等级性、专业性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依赖性,高级会展中心城市对次一级会展中心有抑制作用,如北京作为国际级会展中心对天津、石家庄、大连等其他环渤海城市的抑制作用,广州市对深圳、珠海等的抑制作用,上海对南京、杭州等城市的抑制作用。在高级会展中心城市的抑制作用下,受抑制的会展中心城市会围绕区域会展中心城市形成会展中心城市“杜能环”,以核心会展中心城市为圆心向外会展的级别越来越低、规模越来越小。程金龙,吴国清(2004);陈建斌(2003);朱海森(2004)对会展场馆(会展中心)的区位特点进行了如下分析:(一)会展场馆(会展中心)的宏观区位特点对于中高级会展中心来说,客源来源范围广、产品交易规模大、会展类型丰富、人流物流强度大、信息交流量大,因此满足中高级会展中心需要的城市应该有经济发达地区作为依托、各种交通方式非常发达、是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如果是门户型城市最好,因为门户城市与世界上主要的客源地有便捷的交通。同时,会展中心的级别越高,其客源对旅游的需求也越大,因此,高级会展中心所在城市必须能够满足会展客人的旅游需求。对上述条件满足程度越高,其作为会展中心的潜力越大。对中国来说,适合作为国家会展中心城市发展的城市带有三个,即以北京、大连为代表的环渤海城市带、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以广州市、香港、深圳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城市带。而乌鲁木齐、西安、武汉、成都/重庆、昆明可分别作为国家级会展中心,其他省会城市作为各省的会展中心。而对于小规模的会展来说,客源范围较小,产品交易规模小、会展类型单一、人流物流信息流强度都较小,因此对一般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市都可以,而且只要可达性好,具备一定的游憩、餐饮与娱乐设施,就可以满足小规模会展的要求了。大多数较大型的酒店有自己的小型会议设施,有些酒店的屋内会议设施即所谓的商务房比例非常高。因此,在较低级别的会展中心区位选择限制条件要少得多。作为现代经济社会中新的产业部门,理论界对会展业的布局要求和条件至今尚未形成比较成熟的一致看法。国际博览会联盟(UFI)曾在一份报告中认为,一个城市或地区如果基础设施相对完备、人均收入在世界中等以上、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超过制造业且过半、外贸总额占GDP的比重接近或超过100%、行业协会的力量相对较强,那么会展经济就得以在这一城市得到强势增长,并发挥相关的积极作用。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例,许多国家应该说基本上都是符合这些要求的,但事实上这些国家会展业的发展状况仍有很大差异,如在侧重点方面美国会议业与德国展览业的差异、在发达程度方面德国会展业与瑞典会展业的差异,在同一国内杜塞尔多夫与莱比锡展览业发展基础的不同等等。会展产业宏观布局条件指标主要是:雄厚的经济基础;完备的会展产业链;良好的公共基础设施条件,具体包括城市基础设施条件与会展产业基础设施状况;良好的会展产业发展机制和体制环境。在宏观层面上,会展场馆是展览业重要的基础设施,由于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社会效益也大大超过本身的经济效益,所以许多国家政府将展馆建设与大型公共基础设施同等对待,由国家统一卞显红陈乡:城市商务与会展旅游发展与管理3宏观调控,投资建设。国外展览业发达国家对于本国的展览馆建设都有一套完整的发展规划,政府从中进行宏观调控,保证展馆资源的合理利用。目前,会展经济的兴起引发了我国国内各地投资建馆的热潮,却忽视了展馆建设在区域经济中的合理布局及市场定位。展馆建设的无序和重复必将导致国家财力的浪费和展馆资源的大量闲置,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展馆建设与发展的总体布局规划,实行总量宏观调控,同时可采用市场、行政的综合手段,适当提高展馆建设审批的集中度,使展馆建设的投资、规模、地点、功能、标准等与全国及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与所在地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及展览业发展水平相适应。(二)会展场馆(会展中心)中观、微观区位特点在中观层面上,我国会展场馆的中观区位分异体现在其所依托的城镇体系的等级上,它与产业支撑和消费潜力因素相关。一般而言,如果会展场馆所依托的区域经济发展较快,会展场馆的运行质量也相对较高。反之,则不令人满意,甚至走向衰落。会展场馆依托的城市在区域城镇体系中的层次越高,则对其孵化和支持能力越强。作为会展中心场馆的具体选址就是会展业布局的微观区位条件。在这方面香港提供了较好的经验。作为亚太地区重要的会展中心之一,香港一直位居国际协会联盟及国际会议协会所评选的前20个会议最佳城市之列,也被誉为国际会展之都,连续多年被英国《会议及奖励旅游》杂志评为“全球最佳会议中心”。根据相关研究以及实际需要,朱海森(2004)提出了如下一些会展产业布局的微观条件(由于会议和展览对场所的要求有所不同,对两者的选择标准也应有些区别),以供探讨:针对于会议而言的会展产业布局微观条件是:在硬件方面为便利、发达的航空服务;市内交通畅达、便捷;适宜的会展、酒店及配套的设施设备;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和优美的环境状况。在软件方面为来自于相关组织的的财政、后勤及行政支持;专业主办机构如PCO及DMC等等。针对于展览而言的会展产业布局微观条件是:在硬件方面与上述选择会议地点方面基本相同,另外还需要有达到国际标准的通讯设施。在软件方面为市场潜力与辐射力、产品市场开拓的可能性;相关主题展会举办情况及反响;当地居民对展会的态度。所谓会展中心微观区位特点,指的是会展中心在城市内的分布及空间特点。发达国家的会展中心一般有独立的建筑用地,在城市区划中占有独立的功能区,围绕会展中心配套酒店、旅行社、写字楼、国际商务信息传播中心、银行、商业服务、健身广场或体育馆等设施,以满足会展客人的商务及生活需要。靠近主要购物中心,有便利的交通终端及一定容量的停车场。会展中心在城市微观布局的原则主要是服务会展主要功能及满足会展参加者的工作与生活需要。在微观层次上,我国城市会展场馆的微观区位分异体现在距离都市区中心的距离上,它和土地开发成本、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城市整体布局与局部景观、城市结构格局、城市功能区域、城市规划及会展活动组织的难易程度等因素相关,与城区中心保持恰当的距离,可以取得最佳的土地开发成本和享受城市的孵化功能的有机结合。因此,会展场馆的微观选址定点是项目建设成效优劣的关键,除应满足城市规划及总平面设计的要求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交通便利。必须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与航空港、火车站、码头、地铁站、快速干道、城市轻轨、国道等有快捷、方便的联系,以利于进行人车分流、客货分流、交通集聚、交通疏导、交通组织;(2)利于发展。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便于形成新的功能区域,如城郊结合部,优势产业较为集中的地区,或新兴的卫星城;(3)场地开阔。用地规整,宽阔,有较大面积的室外广场,以供室外展出、观众活动、开幕仪式、临时存放要求,并要求有足够的绿化和停车空间,无视觉不良障碍,具有充分的预留发展用地;(4)环境良好。与成片绿地、水体、公园相得益彰,互为衬托,生态环境及景观条件优越;(5)基础设施完备。周边道路系统完善,电力、通讯、给排水、综合管线便于敷设连接,容量管径满足要求。(三)会展场馆(会展中心)区位效益规律对会展场馆区位优化的要求1.会展场
本文标题:第六章城市会展场馆的空间选址与布局优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85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