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第六章审计工作底稿(完整版)
1第六章审计工作底稿本章考情分析近3年题型题量分析表年度题型2011年2012年2013年单选题4题4分4题4分多选题1题2分简答题综合题合计4分6分0分本章内容围绕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与归档”两大环节展开,命题专家也是围绕这两大环节来出题,考题体现为“中规中矩”的具体细节内容。针对本章内容,请从以下四个重要知识点展开学习:1.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目的和要求;2.审计工作底稿的存在形式;3.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4.审计工作底稿归档期内的变动与归档期后的变动。本章教材变化1.本章内容来源于2013年《审计》第十章。2.删除第三节中“六、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的内容。本章重难点精讲本章内容第一节审计工作底稿概述第二节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第三节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第一节审计工作底稿概述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目的三、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要求四、审计工作底稿的存在形式与控制目的五、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1.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及理解2.审计工作底稿模块(补充)1.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及理解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2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1)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2)审计工作底稿形成于审计过程,同时也反映整个审计过程。2.审计工作底稿五大模块审计工作底稿模块审计工作底稿模块对应教材的章节初步业务活动工作底稿(A)2.1风险评估程序工作底稿(B)7+9+10+11+12进一步审计程序工作底稿(C、D)8+9+10+11+12其他项目工作底稿(E)13-17业务完成阶段工作底稿(F)18-19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目的1.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主要目的2.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其他目的1.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主要目的(1)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出具审计报告的基础;(2)提供证据,证明注册会计师已经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计划和执行了审计工作。2.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其他目的(1)有助于项目组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2)有助于负责督导的项目组成员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履行指导、监督与复核审计工作的责任;(3)便于项目组说明其执行审计工作的情况;(4)保留对未来审计工作持续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的记录;(5)便于会计师事务所按照质量控制准则的规定实施质量控制复核与检查;(6)便于监管机构和注册会计师协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或其他相关要求,对会计师事务所实施执业质量检查。【例题•多选题】关于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主要目的,以下说法中,恰当的有()。A.便于审计项目组说明其执行审计工作的情况B.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出具审计报告的基础C.提供证据,证明注册会计师已经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计划和执行了审计工作D.便于监管机构和注册会计师协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或其他相关要求,对会计师事务所实施执业质量检查【答案】BC【解析】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主要目的包括两个方面,即(1)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出具审计报告的基础;(2)提供证据,证明注册会计师已经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计划和执行了审计工作。选项A、D属于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其他目的。三、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要求1.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总体要求2.专业人士的定义31.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总体要求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使得未曾接触该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清楚地了解审计程序、审计证据与审计结论三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地说:(1)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2)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3)审计中遇到的重大事项和得出的结论,以及在得出结论时作出的重大职业判断。2.专业人士的定义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或外部的具有审计实务经验,并且对下列方面有合理了解的人士:(1)审计过程;(2)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3)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营环境;(4)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相关的会计和审计问题。【例题•多选题】应当使相关的“专业人士”清楚地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以下()内容。A.未签发不实审计报告B.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C.审计中遇到的重大事项和得出的结论,以及在得出结论时作出的重大职业判断D.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答案】BCD【解析】注册会计师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是围绕“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三个方面展开的,故选项B、C、D正确。四、审计工作底稿的存在形式与控制目的1.审计工作底稿的的存在形式2.对审计工作底稿设计和实施控制的目的3.对电子或其他介质审计工作底稿的转换和归档的要求1.审计工作底稿的的存在形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审计工作底稿存在的形式有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2.对审计工作底稿设计和实施控制的目的无论审计工作底稿以哪种形式存在,会计师事务所都应当针对审计工作底稿设计和实施适当的控制,以实现下列目的:(1)使审计工作底稿清晰地显示其生成、修改及复核的时间和人员;(2)在审计业务的所有阶段,尤其是在项目组成员共享信息或通过互联网将信息传递给其他人员时,保护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3)防止未经授权改动审计工作底稿;(4)允许项目组和其他经授权的人员为适当履行职责而接触审计工作底稿。3.对电子或其他介质审计工作底稿的转换和归档的要求(1)在审计实务中,为了便于复核,注册会计师可以将以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审计工作底稿通过打印等方式,转换成纸质形式的审计工作底稿,并与其他纸质形式的审计工作底稿一并归档;(2)会计师事务所同时应当单独保存以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审计工作底稿。五、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1.总体审计策略。【链接】详见教材附录2-1。42.具体审计计划,包括:(1)风险评估程序审计工作底稿【链接】教材7.2。(2)控制测试审计工作底稿【链接】教材8.3。(3)实质性程序审计工作底稿【链接】教材8.4。(4)特殊事项审计程序审计工作底稿【链接】教材第13-17章。3.分析表,主要是指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执行分析程序的记录。4.问题备忘录,指对某一事项或问题的概要的汇总记录。5.重大事项概要。6.询证函回函。【链接】教材“积极式询证函”举例,详见参考格式9-1。7.书面声明。【链接】教材“书面声明”举例,详见参考格式18-1。8.核对表。9.有关重大事项的往来函件(包括电子邮件)。10.被审计单位文件记录的摘要或复印件。11.审计业务约定书。12.管理建议书。13.项目组内部或项目组与被审计单位举行的会议记录。14.与其他人士(如其他注册会计师、律师、专家等)的沟通文件及错报汇总表等。本节内容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目的三、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要求四、审计工作底稿的存在形式与控制目的(重点)五、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本章内容第一节审计工作底稿概述第二节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第三节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第二节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一、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时考虑的因素二、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及其说明一、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时考虑的因素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1.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2.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3.识别出的重大错报风险;4.已获取审计证据的重要程度;5.识别出的例外事项的性质和范围;56.当从已执行审计工作或获取审计证据的记录中不易确定结论或结论的基础时,记录结论或结论基础的必要性;7.审计方法和使用的工具。【例题•多选题】在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的主要因素有()。A.已获取审计证据的重要程度B.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C.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使用的文字D.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答案】AD【解析】选项A和D正确。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1)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2)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3)识别出的重大错报风险;(4)已获取审计证据的重要程度;(5)识别的例外事项的性质和范围;(6)当从已执行审计工作或获取审计证据的记录中不易确定结论或结论的基础时,记录结论或结论基础的必要性;(7)审计方法和使用的工具。二、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及说明1.审计工作底稿要素2.审计工作底稿要素举例3.审计工作底稿的标题4.审计过程记录5.审计结论6.审计标识及其说明7.索引号及编号8.编制人员和复核人员姓名及执行日期1.审计工作底稿要素(1)审计工作底稿的标题;(2)审计过程记录;(3)审计结论;(4)审计标识及其说明;(5)索引号及编号;(6)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7)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8)其他应说明事项。二、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及说明2.审计工作底稿要素举例(控制测试的审计抽样)控制测试审计抽样被审计单位:甲公司项目:采购订单授权编制:王大虎日期:2014/01/10索引号:CGL-3财务报表截止日/期间:2013年度复核:张小牛日期:2014/01/28(一)样本设计61.确定测试目标拟测试的控制:甲公司2013年所有采购订单按照公司要求需要经总经理李镐或其授权人汪风签字确认测试目标:确认在本期间内该项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相关交易和账户与认定:存货、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等账户的存在认定初步评估的控制运行有效性:有效初步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低2.定义总体与抽样单元总体:2013年发生的所有采购业务代表总体的实物:2013年签订的所有采购订单抽样单元:每份采购订单3.定义偏差采购订单上没有总经理李镐或其授权人汪风的签字4.确定样本规模总体规模:500样本规模:25(二)选取样本并实施审计程序2.选取样本选样方法:系统选样计算选样间距(总体规模/样本规模):20确定样本起点(在1到选样间距之间选择):10样本编号列表:10,30,50,70,90,110,130,150,170,190,210,230,250,270,290,…3.实施审计程序工作底稿索引号:CGL-3样本中发现控制偏差数量:1(三)评价样本结果1.分析控制偏差的原因和性质原因:总经理李镐无意中漏签性质:偶然偏差,不构成控制重大缺陷和舞弊2.得出总体结论样本结果是否支持初步风险评估结果:否控制是否运行有效:无效修订后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中是否需要增加样本规模:否工作底稿索引号:CGL-3-1是否需要增加对相关账户的实质性程序:是工作底稿索引号:CGL-4-13.审计工作底稿的标题(1/8)审计工作底稿的标题包括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项目名称以及资产负债表日或底稿覆盖的会7计期间(如果与交易相关)。4.审计过程记录(2/8,重点)(1)具体项目或事项的识别特征(2)重大事项及相关重大职业判断(3)记录针对重大事项如何处理不一致的情况(1)具体项目或事项的识别特征识别特征是指被测试的项目或事项表现出的征象或标志。例如:①在对被审计单位生成的订购单进行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能以订购单的日期或其唯一编号作为测试订购单的识别特征;②对于需要选取或复核既定总体内一定金额以上的所有项目的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可以记录实施程序的范围并指明该总体;③对于需要系统化抽样的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可能会通过记录样本的来源、抽样的起点及抽样间隔来识别已选取的样本;④对于需要询问被审计单位中特定人员的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可能会以询问的时间、被询问人的姓名及职位作为识别特征;⑤对于观察程序,注册会计师可能会以观察的对象或观察过程、相关被观察人员及其各自的责任、观察的地点和时间作为识别特征。【例题•单选题】在对营业收入进行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对顺序编号的销售发票进行了检查。针对所检查的销售发票,注册会计师记录的识别特征通常是()。A.销售发票的开具人B.销售发票的金额C.销售发票的付款人D.销售发票的编号【答案】D【解析】选项D正确。对某一个具体项目或事项而言,审计工
本文标题:第六章审计工作底稿(完整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87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