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第六章小地区控制测量
现在的位置:课程介绍理论部分电子讲稿第六章小区域控制测量6.1控制测量概述为了减少测量工作中的误差累计,应该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这几个基本原则说明我们的测量工作是首先建立控制网,进行控制测量,然后在控制网的基础上再进行施工测量、碎部测量等工作。另外这几个基本原则还有一层含义:控制测量是先布设能控制一个大范围、大区域的高等级控制网,然后由高等级控制网逐级加密,直至最低等级的图根控制网,控制网的范围也会一级一级的减小。如图,要测量图上的这块区域,可以现在测区的范围内选定一些对整体具有控制作用的点,称为控制点。这些控制点组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就称为控制网,为建立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工作就称为控制测量。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用来测定控制点的平面坐标,高程控制测量用来测定控制点的高程。1.平面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网主要包括GPS控制网、三角网和导线网。GPS控制网是采用全球定位系统建立的。三角网是指地面上一系列的点构成连续的三角形,这些三角形所形成的网状结构就是三角网。导线的概念在前面就已经讲过了,将地面上一系列的控制点依次连接起来,所形成的折线就是导线。由导线所构成的控制网就是导线网。导线测量是本章中要重点讲述的内容。2.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控制网主要采用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建立。用水准测量方法建立的高程控制网称为水准网。三角高程测量主要用于地形起伏较大、直接水准测量有困难的地区。一、国家基本控制网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高程控制网和平面控制网,称为国家控制网。它是全国各种比例尺测图的基本控制,也为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提供依据),了解地壳水平形变和垂直形变的大小及趋势,为地震预测提供形变信息等服务。1.国家平面控制网我国的国家平面控制网是采用逐级控制、分级布设的原则,分一、二、三、四等方法建立起来的。主要由三角测量法布设,在西部困难地区采用精密导线测量法。目前我国正采用GPS控制测量逐步取代三角测量。一等三角锁沿经线和纬线布设成纵横交叉的三角锁系,锁长200~250公里,构成许多锁环。一等三角锁内由近于等边的三角形组成,边长为20~30公里。(二等三角测量有两种布网形式,一种是由纵横交叉的两条二等基本锁将一等锁环划分成4个大致相等的部分,这4个空白部分用二等补充网填充,称纵横锁系布网方案;另一种是在一等锁环内布设全面二等三角网,称全面布网方案。)二等基本锁的边长为20~25公里,是在一等三角锁的基础上加密得到的(二等网的平均边长为13公里。一等锁的两端和二等网的中间,都要测定起算边长、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国家一、二等网合称为天文大地网。(我国天文大地网于1951年开始布设,1961年基本完成,1975年修补测工作全部结束,全网约有5万个大地点。)国家三、四等三角网为在二等三角网内的进一步加密。2.国家高程控制测量在全国领土范围内,由一系列按国家统一规范测定高程的水准点构成的网称为国家水准网。(水准点上设有固定标志,以便长期保存,为国家各项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高程资料。)国家水准网按逐级控制、分级布设的原则分为一、二、三、四等,其中一、二等水准测量称为精密水准测量。)一等水准是国家高程控制的骨干,沿地质构造稳定和坡度平缓的交通线布满全国,构成网状。一等水准路线全长为93000多公里,包括100个闭合环,环的周长为800~1500公里。二等水准是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全面基础,一般沿铁路、公路和河流布设。二等水准环线布设在一等水准环内,每个环的周长为300~700公里,全长为137000多公里,包括822个闭合环。(沿一、二等水准路线还要进行重力测量,提供重力改正数据。一、二等水准环线要定期复测,检查水准点的高程变化供研究地壳垂直运动用。三、四等水准直接为测制地形图和各项工程建设用。三等环不超过300公里;四等水准一般布设为附合在高等级水准点上的附合路线,其长度不超过80公里。全国各地地面点的高程,不论是高山、平原及江河湖面的高程都是根据国家水准网统一传算的。)三、四等水准网是国家是国家高程控制点的进一步加密,主要是为测绘地形图和各种工程建设提供高程起算数据。三、四等水准路线应附合于高等级水准点之间,并尽可能交叉,构成闭合环。二、小区域控制网在10范围内为地形测图或工程测量所建立的控制网称小区域控制网。在这个范围内,水准面可视为水平面,可采用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计算控制点的坐标,而不需将测量成果归算到高斯平面上。小区域控制网应尽可能以国家控制网或城市控制网联测(城市控制网是指在城市地区建立的控制网,它属于区域控制网,它是国家控制网的发展和延伸),将国家或城市控制网的高级控制点作为小区域控制网的起算和校核数据。如果测区内或测区附近没有高级控制点,或联测较为困难,也可建立独立平面控制网。小区域控制网同样也包括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两种。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主要采用导线测量和小三角测量,高程控制网的建立主要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小区域平面控制网,应根据测区的大小分级建立测区首级控制网和图根控制网。直接为测图而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图根控制网,其控制点称为图根点。图根点的密度应根据测图比例尺和地形条件而定。小区域高程控制网,也应根据测区的大小和工程要求采用分级建立。一般以国家或城市等级水准点为基础,在测区建立三、四等水准路线或水准网,再以三、四等水准点为基础,测定图根点高程。6.2导线测量导线测量是平面控制测量的一种方法(是建立小地区平面控制网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隐蔽地区、带状地区、城建区、地下工程、公路、铁路和水利等控制点的测量。将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称为导线,控制点称为导线点,折线边称为导线边。注意相邻导线点之间要保证通视。要求出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关键是要知道一个已知点的坐标、导线边的方位角以及两个控制点之间的水平距离。通常我们会有一些起算数据,例如AB是更高一级的平面控制网的控制点,AB的坐标是已知的(通常用双线表示已知数据),然后我们将导线与AB进行联测。由于AB的坐标已知,AB的方位角则已知,然后只要测量每条导线边的转折角,根据方位角的推算公式就可以把每条导线边的方位角求出来。而导线边的距离可以用距离测量的方法测出来。至于已知点的坐标,我们可以利用B点坐标求出1点坐标,由1点坐标求出2点坐标,然后依次类推。所以,导线测量的工作就是依次测定导线边的水平距离和两相邻导线边的水平夹角,然后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最后求出导线点的平面坐标。一、导线的布设导线的布设形式有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支导线三种。1)闭合导线起止于同一已知点的导线,称为闭合导线。图上给出了闭合导线的三种情形:在a)中,闭合导线附近没有高一级的控制点,因此不能联测。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假定一点的坐标(如点1),并用罗盘仪测12导线边的磁方位角,用磁方位角近似代替12边的坐标方位角。当然,12边的坐标方位角也可以假定。在实习中就是这种情况。在b)和c)中,闭合导线附近有高级控制点,因此可进行联测。在b)中,高级控制点A本身就是闭合导线中的一个控制点。在c)中,先由高级控制点AB推算出点1的平面坐标,然后再由1一次推算出其它导线点的坐标。它有3个检核条件:一个多边形内角和条件和两个坐标增量条件。用经纬仪测闭合导线的内角,在理论上内角和为(n-2)×180°。对于坐标增量,由于闭合导线最后又测回了起点。2)附合导线布设在两个已知点之间的导线,称为附合导线。如图,从一高级控制点A和已知方向BA出发,经导线点2、3、4、5点最后附合到另一高级控制点C和已知方向CD上。实际上A、C点也是附合导线的一部分。附合导线有3个检核条件:一个坐标方位角条件和两个坐标增量条件。坐标方位角的条件为,为起始边的方位角,也就是BA边的方位角,为终止边的方位角,也就是CD这条边的方位角,它们在理论上应该有公式描述的这种关系,但是由于测转折角(即β角)的时候有误差存在,所以实际推算出来的并不会等于已知的CD边的方位角。所以可以采用这个公式作为一个检核条件,表明误差的大小,如果超出了一定限度就要重测转折角。对于坐标增量的和,有,这两个检核条件也应该是显而易见的。3)支导线仅从一个已知点和一已知方向出发,支出1~2个点,称为支导线。当导线点的数目不能满足局部测图的需要时,常采用支导线的形式。支导线只有必要的起算数据,没有检核条件,它只限于在图根导线中使用,且支导线的点数一般不应超过2个。4)结点导线和导线网根据测区的具体情况,导线还可以布成结点导线和导线网的形式,如前面所讲的在校区内测地形图,图根导线就可以布成导线网的形式。二、导线测量外业导线测量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点、建立标志、量边、测角和联测。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在踏勘选点之前,应到有关部门收集测区原有的地形图、高一等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然后在地形图上初步设计导线布设路线,最后按照设计方案到实地踏勘选点。现场踏勘选点时,应注意下列事项:①相邻导线点间应通视良好,以便于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如采用钢尺量距丈量导线边长,则沿线地势应较平坦,没有丈量的障碍物。②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并便于保存之处。③在点位上,视野应开阔,便于测绘周围的地物和地貌。(如布设在交叉路口)④导线边长最长不超过平均边长的2倍,相邻边长尽量不使其长短相差悬殊。⑤导线应均匀分布在测区,便于控制整个测区。导线点位选定后,在泥土地面上,要在点位上打一木桩,桩顶钉上一小钉,作为临时性标志;在碎石或沥青路面上,可以用顶上凿有十字纹的大铁钉代替木桩;在混凝土场地或路面上,可以用钢凿凿一十字纹,再涂上红油漆使标志明显。若导线点需要长期保存,则可以埋设混凝土导线点标石。导线点在地形图上的表示符号见图,图中的2.0表示符号正方形的长宽为2mm,1.6表示符号圆的直径为1.6mm。导线点埋设后,为便于观测时寻找。可以在点位附近房角或电线杆等明显地物上用红油漆标明指示导线点的位置。应为每一个导线点绘制一张点之记。2)导线边长测量图根导线边长可以使用检定过的钢尺丈量或检定过的光电测距仪测量。钢尺量距宜采用双次丈量方法,其较差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3000。钢尺的尺长改正数大于1/10000时,应加尺长改正;量距时平均尺温与检定时温度相差大于±10℃时,应进行温度改正;尺面倾斜大于1.5%时,应进行倾斜改正。3)导线转折角测量导线转折角是指在导线点上由相邻导线边构成的水平角。导线转折角分为左角和右角,在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水平角称为左角,右侧的水平角称为右角。如果观测没有误差,在同一个导线点测得的左角与右角之和应等于360°。图根导线的转折角可以用DJ6经纬仪测回法观测一测回,应统一地观测左角或测右角,对于闭合导线,一般是观测闭合多边形的内角。4)联测对于与高级控制点连接的导线,需要测出连接角和连接边,用来传递坐标方位角和坐标。(即前面闭合导线图中的βA、βC角和A1边距离)对于独立导线(即附近无高级控制点),可用罗盘仪测定导线边的起始方位角(用磁方位角代替坐标方位角),并假定起始点的坐标。三、导线坐标计算的基本公式四、附合导线的内业计算导线内业计算的目的是计算出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如图,A、B和C、D是高级导线点,和以及,,,为起算的数据,现在要计算1,2,3,4点的平面坐标。附合导线的三个检核条件:;;1.坐标方位角的计算和调整a)计算角度闭合差根据检核条件,首先由推算出,看看推算出来的是否与已知的相等:由于有误差的存在,使得我们推算出来的,它们之间的差值称为角度闭合差。对于图根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为,n就是转折角的个数;在本例中,;则可以进行角度的调整,如果则要进行重测。b)计算改正数由于测角是等精度观测,所以将角度闭合差平均分配给每个转折角。这里必须特别注意,如果转折角为左角,那么角度闭合差反号以后再平均分配给每个转折角。如果转折角为右角,那么角度闭合差不需反号,直接平均分配给每个转折角。左角:(检核:)右角:(检核:)C)计算坐标方位角根据调整后的转折角再计算出每条边的坐标方位角:2.坐标增量闭合差
本文标题:第六章小地区控制测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88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