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保和中学导学案设计七年级地理(下)1课题极地地区主备人陶继韬课型新授使用时间月日导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学会在以两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并能根据资料分析比较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力目标通过读图、辩论、讨论、练习等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读图技能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与正确的价值观。情感目标感受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导学重难点重点:(1)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和两极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2)学会在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3)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难点:南极气候特征的成因。在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教法读图指导、探究案例、独立分析导学准备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特色图片第1课时: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引入本节课所学习的极地地区的主题运用已学知识讨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引入本节的课题:极地地区并说明这里其实包含两个地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自主学习,提出疑问1、引导读图11.1,提示:认识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2、引导学生读图11.2至11.7,以及P97—98的文字内容。获取信息。3、组织学生讨论P99活动内容。4、引导读图11.8,提示:认识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5、引导学生找出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1、读图11.1,完成P97活动内容,认识北极地区的范围和位置。(1)北极地区包括洋和洲、洲、洲的北部及一些岛屿,这里分布着世界上第一大岛岛。(2)从美国的阿拉斯加乘飞机到芬兰北部,选择怎样的航线路程最短?飞行的方向有哪些变化?2、读图11.2—11.7,找出北极地区的主要居住的民族,代表动物:、等。一、北极地区1、位置、范围2、因纽特人的故乡3、代表动物:北极熊、海象二、南极地区1、位置、范围2、气候特征及成因寒极:酷寒,高纬度风极:烈风,高海保和中学导学案设计七年级地理(下)2特征。3、辩论“是否在北极地区禁猎”4、读图11.8,认识南极地区位置、范围,完成P100活动南极地区包括大陆、周围的岛屿和海洋,南极大陆大部分都在(纬线圈)内。5、阅读P100—101文字内容以及知识之窗,总结南极地区气候特征及成因、代表动物种类、自然资源。拔白色沙漠:干燥,强反射3、代表动物:企鹅、鲸、磷虾4、矿产资源丰富:煤、铁合作探究,点拨解疑1、布置探究任务,巡视、检查。2、点拨、小结。学生合作探究,各抒己见完成:澳大利亚国徽上的意义提高学生兴趣掌握多方面知识拓展提升点出本课时重点内容、安排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完成背诵任务和读图任务巩固学生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板书设计导学反思一、北极地区1、位置、范围2、因纽特人的故乡3、代表动物:北极熊、海象二、南极地区1、位置、范围2、气候特征及成因寒极:酷寒,高纬度风极:烈风,高海拔白色沙漠:干燥,强反射3、代表动物:企鹅、鲸、磷虾4、矿产资源丰富:煤、铁1、本节亮点:2、待改进处:保和中学导学案设计七年级地理(下)3第二课时: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给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空白图说出主要的海洋和陆地的名称温故引新自主学习教师引导集体探究1、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家对两极地区的考察以及考察成果,简历的科考站2、播放视频,提出基地地区当前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其保护措施3、提出《南极条约》1、阅读P103知识之窗,认识中国基地科学考察。读图11.13,找出中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完成P104活动表格内容。地点经纬度东、西半球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2、阅读P104文字内容,找到中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黄河站3、通过视频,总结基地地区当前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基地冰川融化、南极臭氧层空洞、过度捕捞等。4、讨论,应该怎样保护极地地区5、认识《南极条约》三、极地考察和极地保护1、南极考察: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2、北极考察:黄河站3、极地环境问题:极地冰川融化、南极臭氧层空洞、过度捕捞4、极地保护:南极条约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册2.完成重点内容的背诵巩固应用板书设计三、极地考察和极地保护1、南极考察: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2、北极考察:黄河站3、极地环境问题:极地冰川融化、南极臭氧层空洞、过度捕捞4、极地保护:南极条约导学反思:1、本节亮点:2、待改进处:
本文标题:第十一章极地地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19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