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十二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运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并会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与信心。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教法学法:教法:迁移比较法、直观图例学法:引导发现、组织交流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1、出示数据。5月2日31摄氏度5月4日25摄氏度5月6日22摄氏度5月8日20摄氏度5月10日25摄氏度谈话:这是老师收集的近期我们单县最高气温的数据,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认为该怎样整理这些数据?师提问:谁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前者更清楚、条理;后者更形象、直观)谈话:其实,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还经常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气温变的情况(出示表示气温变化的折线统计图),像这样的统计图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共同探讨的内容:折线统计图并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二结合情景探究新知1、理解图意让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并提出问题: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折线统计图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2、数据分析出示:(1)哪天最高气温最高?哪天最高气温最低?(2)最高气温上升的最快的是哪天到哪天?下降的最快的呢?3、小结:师生讨论得出: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气温的变化,不仅能够看出每一天的最高气温,而且还能清楚的看出一段时间内气温的变化情况。三、联系生活,巩固新知1、(出示本周单县地区最高气温折线统计图)提问:从这个统计图中呢知道了什么?如果你是气象播报员,你怎样向大家介绍一周的天气情况呢?2、介绍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你在哪儿见过折线统计图?(小组内相互说说)四、结合活动制作统计图(1)制作统计图(学生独立尝试,师强调画法)(2)数据分析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2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本领?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有什么优点?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特别注意什么?第二课时(选择统计图)教学目标:1、通过对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特点的分析比较,使学生能根据具体的情形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相应的数据,进一步掌握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能利用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2、通过学习让学生能把生活中的信息和数据利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整理和描述,能简单解释统计的结果或进行简单的预测。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教学重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统计表。教学难点:通过分析比较发现不同统计图的特点。教法学法:引导发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在日常生活中,统计图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有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生举手发言)谈话:对呀,两种统计图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数量大小的比较;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大小,而且能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因此我们应根据实际问题中数据的特点选择恰当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选择统计图”。(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1.以学生家庭拥有电脑情况为例,选择恰当的统计图。(1)谈话:在这个信息时代里,越来越多的人跟电脑交上了朋友,电脑也因此而走进了千家万户。课前请同学们做了我们四年级学生家庭拥有电脑情况的调查,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调查结果?(2)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统计表。表l:2006~2010年四(1)班学生家庭拥有电脑情况统计表年份20062007200820092010数量(台)814202531表2:2010年四年级各班学生家庭拥有电脑情况统计表班级四(1)四(2)四(3)四(4)四(5)数量(台)3129303533(3)如果要将表中的数据绘制成统计图,各选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组织小组讨论。(4)交流反馈,引导说出:表1反映四(1)班学生家庭各年份拥有电脑的变化情况。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表2只是反映各个班级学生家庭拥有电脑的情况,只是比较其多少,班与班之间不存3在发展变化问题.用条形统计图更合适。(5)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统计图,在小组里检查统计图的制作是否正确,重点检查统计图中直条的高度和描点的位置是否与标尺对应。(6)交流分析:从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7)提问:你还能举出一些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或条形统计图表示的例子吗?2.教学例题。(1)介绍降水量。(2)自学课本,完成例题。谈话:了解了有关降水量的知识,就让我们来解决一些这方面的问题。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97~98页,独立完成两张统计图。(3)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评一评画得怎么样,并交流从两张统计图中分别可以获得哪些信息与思考。(4)在班内展示部分学生的制作,交流反馈。(5)比较两张统计图,并让生说说选用不同的统计图的原因。(指名回答)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1.做“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交流从统计图中可获得哪些信息。2.做“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动手完成,再说说获得了哪些信息,并根据图中数据的变化情况进行简单的预测。3.提问:第1题为什么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第2题为什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第三课时(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教学目标:1.让学生围绕自身的生活与生活空间,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统计活动,通过调查、统计身边的数据,进一步熟悉统计方法与过程,进一步感受统计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及其在生活里的应用,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2.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了解自己的生存空间以及影响生存空间的一些因素,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3、让学生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获取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复杂的统计图。教法学法:观察比较法合作交流教学过程第一阶段:阅读与交流。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一、谈谈自己对环境问题的了解1.谈话导人:同学们,还记得乘坐“神舟”5号进入太空的我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吗?杨利伟成功地在太空遨游了一番,并在太空拍摄了一张地球的照片,这是一个美丽的星球,在目前已知的宇宙星体中,惟有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才是一颗蔚蓝色的星球。这么美好的生活空间,我们人类又是4怎么对待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的生存空间。(板书课题)2.交流认识:课前,同学们去收集了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你对环境问题知道了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交流收集的材料(图片、文字、数据等),说说是怎么收集的。二、阅读相关资料——体验统计作用1.读图:阅读书上第102页的两张统计图(我国人口增长变化情况统计图和我国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变化情况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2.小组交流: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3.畅谈感想:看了这两幅统计图,你有什么话想说?4.小结:是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我们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已经做了很大努力。大家可以阅读第103页的统计图。(我国造林面积增长情况统计图和我国自然保护区增长情况统计图)5.交流想法:从这两幅统计图中,你又知道了些什么?6.小结:我们国家在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两张统计图就足以见证。然而,虽然我们国家已经做了那么多的工作,但从前两张统计图来看,我们的人口、污水排放还在逐年增长,环境保护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不断努力7.拓展:人口的增长、污水排放量、造林面积、自然保护区等,这些都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空间,除了这些,你知道还有哪些因素吗?把你所知道的向同学们介绍一下。第二阶段:实践活动,走进我们的生存空间一、讨论统计内容——提出现实问题1.选择研究主题。(1)思考:在我们的周围,同样能了解到有关我们生存空间的一些资料。你想了解些什么?学生可能选择的项目:气温变化情况;空气质量情况;缺水情况;最近的天气情况……(2)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课题。2.成立研究小组。根据各人选择的小课题,成立相应小组,每组推选组长,展开研究。3.确定研究方法。(1)小组讨论怎样开展研究活动,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适时指导。(2)交流方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成统计图表、分析图表。二、指导收集数据——加强统计策略1.谈话:收集数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统计工作,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来收集到这些数据?2.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学生的方法可能有:每天测量,在报纸或网上查资料,走访有关单位……4.技术指导:在收集数据时还要注意些什么?可能会碰到哪些困难?又如何克服?(学生交流)最后说明:要按时收集数据,及时记录下数据,防止资料的流失。如果了解空气质量或气温变化情况,至少要积累十天的数据。三、经历统计过程——提升统计能力5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如下的统计活动(预留两周的活动时间):1.收集数据;2.整理数据,用统计图、统计表呈现数据信息;3.分析、描述数据,并作出相应的判断和预测。四、分析、交流想法——获得统计结论1.展示与交流:组织研究成果的展示与交流活动。小组代表展示与汇报研究成果。学生积极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提出建议。2、发起倡议:在交流的基础上,建议写一封给全校学生的关于“保护我们的生存空间”的倡议书。第十三单元用字母表示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能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培养生的符号感。2、让学生经历观察、发展、交流、归纳知识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掌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体验数行结合的数学方法的优越性。3、激发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兴趣,体会发现规律的快乐。教学重点: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理解还有字母式子的意义。教法学法:动手操作、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归纳法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找一找生活中用到的字母缩写,谁找到了?说给大家听听。(cctv代表中国中央电视台、车牌号码等)为什么人们用字母表示它们呢?(我觉得用字母表示很方便、简洁明了等)说得非常好,用字母表示它们的确可以很方便人们交流。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几张扑克牌,这上面也有一些字母,谁知道这些字母表示什么?(出示J、Q、K、A)。看来,字母不但可以方便、简洁地表示出一些特定的名称或标志,还可以用来表示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的问题,并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二、探究规律学习新知1、活动一:猜年龄游戏谈话:老师不但知道我们班同学的名字,还知道很多同学的年龄都是11岁,想知道老师的年龄吗?猜猜看?(学生自由猜测)猜了那么多到底谁猜对了呢?以11岁同学的年龄为标准,老师比他大20岁,现在知道老师的年龄了吗?怎样算?(11+20)这里11、20、11+20分别表示什么?要想知道老师的年龄数,必须先知道谁的年龄?(知道学生的,然后加上20就能求出老师的年龄)2、现在如果让我们进入时空隧道《,同学们可以回忆:当你一岁,老师多大?当你2岁时哪?也可以展望未来:当你50岁时老师多大?观察你及老师的年龄,你有什么发现?你我的年龄在不断变化着,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同学们任意岁数时老师那年的岁数吗?(小组交流,比较那种方法更合6理)3、当你a岁的时候,老师多大?(a+20)在这里a表示什么?a+20表示谁的年龄?还能表示什么?(小组交流)谈话:原来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表示某个人的年龄,还可以看出两人的年龄关系(生讨论这里a可以表示哪些数?)4、现当a=10,老师多大?怎么算?a=20呢?三、进一步探究新知1、活动二,摆一摆。摆一个三角形用几根小棒?摆2个呢?3个呢?怎么计算?如果用a表示三角形的个数,摆a个三角形要用小棒的根数该怎样表示?这里的a表示什么意思?3xa
本文标题:第十二单元统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32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