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第十四周四年级第3课时
小数简便运算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93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在小数加法里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使—些计算简便,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在运用知识独立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应用意识。4.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爱科学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难点:在运用知识独立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应用意识。教具、学具:实物投影、课件、电脑。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生谈话:同学们,大家都有朋友,有新朋友和老朋友,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找朋友。(投影出示)79+145+2125+97+3让学生在每个算式中找到一对好朋友,并说明为什么?生答后引导学生复习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2.复习已学过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3.找朋友:看哪两个数相加和是整数。8.80.36.91.219.72.11.030.972.992.01[设计意图]谈话复习,明确在整数的加法中,可以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以及利用找朋友的游戏方式,让学生发现数与数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活动一1.谈话:克隆牛“蓓蓓”在叔叔阿姨的精心照料下,一天天茁壮成长,现在已经一百天了,大家还记得“蓓蓓”出生时的体长吗?(板书:出生体长0.78米)满月时的体长呢?(板书:满月体长0.81米)“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比满月时多0.16米,百天时的体长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1)学生复述题意,分析题目数量关系(2)学生尝试计算,自由板演(3)老师纠正:方法一:0.18+0.16=0.97(米)0.97-0.78=0.19(米)方法二:0.18+0.16-0.78=0.19(米)0.18+0.160.97-0.780.19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活动二1.请大家仔细看—看这里的4个加数,想—想可以怎样计算。7.65+3.72+6.35+6.282.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方法一:7.65+3.72+6.35+6.28方法二:7.65+3.72+6.35+6.28=11.37+6.35+6.28=(7.65+6.35)+(3.72++6.28)=17.72+6.28=14+10=24=243.比较:哪种方法计算更简便些?为什么这样算简便?4.学生讨论后明确:在小数的连加算式里,如果两个加数可以凑成整数,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把这两个数结合起来先加。这样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5.这里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哪里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哪里应用了加法结合律?6.小结: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加法中同样适用,能更简便地解决小数加法的计算。[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试做例题:7.65+3.72+6.35+6.28,一种方法按原计算顺序依次计算,一种方法是“整数加法简便计算方法”的类推,想到了采用“简便方法”:(7.65+6.35)+(3.72++6.28),通过比较发现,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完全一样,并且后一种方法比前一种方法计算更加简便快捷,就说明整数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同样适合于小数加法,说不定这只是凑巧而已。再试几题不就知道了吗?尽管这种思考方法仍停留在不完全归纳的层次上。但不假思索就随便套用现有结论的思维方法受到了有力的冲击,这无疑会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严谨的学习态度。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在计算时,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呢?在小数的连加算式里,如果两个加数可以凑成整数,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把这两个数结合起来先加。这样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在小数加法里同样适用。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导练:⑴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出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6.7+4.95+3.3=6.7+□+4.95(1.38+1.75)+0.25=□+(□+□)⑵根据算式的计算过程填运算定律。5.64+4.65+0.36=4.65+5.64+0.36()=4.65+(5.64+0.36)()=4.65+6=10.65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汇报。2、对应: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学生独立做。个别学生板演。全班订正。3、综合把符合下面要求的算式的序号填入括号里。①(0.1+0.5)+0.5=0.1+(0.5+0.5)②0.2+0.3+0.8=0.2+0.8+0.3③a+0.4+0.6=0.4+0.6+a④0.3+(0.7+b)=(0.3+0.7)+b⑤0.3+0.4+0.6+0.9=0.3+(0.4+0.6)+0.9应用了加法交换律的算式有()应用了加法结合律的算式有()4、这时小芳的爸爸收到短信,是移动通信公司提醒小芳的爸爸要交话费了。小芳的爸爸告诉小芳上月预交了100元,月租费18.00元,本地通话费21.44元,国内长途费50.56元,现在该剩下多少钱?小芳迅速说出了余额,你能吗?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后汇报:100-18.00-21.44-50.56=100-(18+21.44+50.66)=100-(18+72)=100-90=10(元)组织学生向汇报者质疑:学生:本来是连减,你为什么要先算加法再算减法呢?汇报者:21.44加50.66可以得出整数,72加18可以得出整十数,这样计算比较简便。教师小结:计算时我们要观察数的特征,能简便运算要主动简便运算。[设计意图]部分学生对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往往存在畏难情绪,他们要么缺乏观察数的特征的习惯,要么就是不愿意思考怎么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来达到简便运算的目的。所以从生活情境出发引导学生要主动运用简便算法才能轻松的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积极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的意识,同时对他们进行方法的指导,使他们逐步掌握好简便运算。5、从车行里出来,小芳到商场买文具。文具文具盒钢笔三角尺橡皮计算器单价(元)11.406.801.200.6036.90学生独立尝试解决:文具盒、钢笔、三角尺和橡皮一共多少元?学生汇报:11.40+6.80+1.20+0.60=(11.40+0.60)+(6.80+1.20)=12+8=20组织学生向汇报者质疑:学生:你为什么不从左向右按顺序加过来呢?汇报者:11.40+0.60和6.80+1.20都可以得出整数,这样计算比较简便。6、小芳遇到了邻居李奶奶,李奶奶请小芳帮助核对购物发票,小芳能迅速解决么?学生谈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想法。教师小结:在计算之前我们只要留心观察,积极的运用简便算法,就可以轻松解决问题。[设计意图]两个生活实际案例,再次印证简便运算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进一步应用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小数加法,特别是小数的连加求和的特点。如果两个小数加法求和,和为整数的两个小数就可以先“配对”求和,从而达到简便运算的目的。板书设计:小数简便运算在小数的连加算式里,如果两个加数可以凑成整数,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把这两个数结合起来先加。这样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a+b=b+a(加法交换律)a+b+c=a+(b+c)(加法结合律)a-b-c=a-(b+c)(减法的性质)使用说明:1.课后反思:小数加减法简便计算教学,在适当复习铺垫后,以新的问题方式直接出示例题:7.65+3.72+6.35+6.28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然后板演不同计算方法并提问:①有几种不同计算方法(产生多种联想,开拓运算途径。)②你打算选择哪一种?为什么?(选择合理运算途径,优化运算过程。)这样设计一个对比情景,让学生从实例中感知:简算方法运用可以避繁就简,既提高了运算速度,又能提高运算正确率,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简算的积极情感体验,为简算意识形成提供良好的基础。然后出示练习做完后同桌交流,互说有几种运算方法?打算选择哪一种?为什么?这样互说目的是不断强化混合运算与简算意识建构起的联结,在这样的不断训练中,让学生形成看到题目——产生多个联想——合理选择方法——反馈计算结果这样思维方式。简便运算的思路会有很多,但是,只要把握“简便”这个解题关键,正确、合理地使用定律、法则,就应该是正确的。虽说学生对简算技能掌握的很好,但没有同四则混合运算建构起联系,不会主动调用简算技能。因此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运用不能停留在计算技能的掌握上,不应把计算技能训练涵盖整个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目标制定上既要体现技能掌握,更要体现能力培养和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的提升。例如小学阶段简便计算教学目标制定要抓住这样几个关键:①掌握简便计算技能。②强化简算意识,形成一般四则混合运算思维方式。③创设简算与不简算对比情景,激发学生对学习简算技能、形成简算意识产生一种积极情感体验。2.使用建议:教学进程中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3.需破解的问题:怎样更好的运用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相关链接:青岛出版社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师教学用书、新课堂同步练习与探究、配套练习册。魏娜峄城区坛山街道南关小学
本文标题:第十四周四年级第3课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46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