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十四章垄断性产业的管制政策
353第十四章垄断性产业的管制政策本章将在分析垄断性产业的技术经济特征和管制需求的基础上,讨论垄断性产业的价格、市场进入、质量、联网和垄断企业内部业务间的交叉补贴等管制政策及其管制的有效性问题,并对垄断性产业的放松管制趋势进行分析。①第一节垄断性产业的基本特征垄断性产业具有复杂的技术经济特征,它是政府制定与实施管制政策的基础。因此,讨论垄断性产业的基本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一、垄断性产业的技术特征从技术上而言,电信、电力、铁路运输、航空、邮政、自来水和燃气供应等垄断性产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具有网络性,即必须借助有形(物理)的或无形的网络系统,才能将产品或服务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实现最终消费。因此,这些产业通常被称为网络性产业。建立与形成电信网、电网、铁轨网、航线、邮路、自来水管网和燃气管道网络等,往往需要巨大的投资,投资回报期较长,资产专用性强,沉淀成本大。但这些网络建成投入使用后,对生产者而言,表现为较高的固定成本和较低的边际成本,规模经济十分显著;而对需求者来说,使用者越多,不仅所分摊的成本价格越低,而且使用者之间的联系就越方便(这在电信产业表现得特别明显)。因此,具有较为显著的需求方规模经济。二、垄断性产业的经济特征从经济特征的角度看,垄断性产业通常又被称为自然垄断产业。但经济学家们对自然垄断产业的经济特征具有不同的认识,如克拉克森(Clarkson)等经济学家主要是从规模经济的角度来说明自然垄断产业的技术经济特性的。②在他们看来,自然垄断的基本特性是生产函数一般呈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即生产规模越大,单位产品的成本就越小。以电力产业的电力生产为例,假定生产单位千瓦电①通常所讲的垄断性产业的范围较广且边界不清,本章讨论的垄断性产业主要是指具有网络性业务的典型自然垄断产业。②KennethW.Clarkson,RogerLeroyMiller,IndustrialOrganization:Theory,Evidence,andPublicPolicy,McGraw-HillBookCompany,1982.p.119.354力的单位成本如下表:表14-1生产单位千瓦电力的单位成本产量单位成本10011200103009400850076006根据表14-1,如果在一定地区范围内,消费者需要购买600单位千瓦的电力,显然,最有效率的方案是让一家企业生产,这家企业生产600单位千瓦电力的成本为3600(6×600)。作为比较,如果让具有同样规模和效率的企业各生产300单位千瓦的电力,则这两家企业发生的总成本为5400[2(9×300)],再如果让三家同样规模和效率的企业各生产200单位千瓦的电力,则这三家企业的总成本就上升为6000[3(10×200)]。这个简单的例子从规模经济的角度,描述了自然垄断的基本特性,即在一定的产出范围内,若由一家企业生产,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位成本将持续下降。与规模经济决定论不同,一些经济学家对自然垄断有不同的描述。如沃特森(Waterson)认为,自然垄断是这样一种状况:单个企业能比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更有效率地向市场提供相同数量的产品。①而夏基(Sharkey)和鲍莫尔(Baumol)等著名学者则认为,自然垄断最显著的特征是其成本函数的弱增性(subadditivity)。②如果某一产业中的企业只提供单一的产品,则这一产业具有自然垄断性的基本条件是,在一定的产业范围内,由一家企业提供产品比多家企业共同提供产品具有更高的效率。若以Q表示产量,以C表示成本函数,以C(Q)表示一家企业提供产量Q所发生的各种成本;为方便起见,假定其它企业的成本函数也为C,①Waterson,M.,RegulationoftheFirmandNaturalMonopoly,Oxford:BasilBlackwell,1988.②WilliamW.Sharkey,TheTheoryofNaturalMonopoly,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2.pp.4-5;W.J.Baumol,“OntheProperCostTestsforNaturalMonopolyinaMultiproductIndustry”,AmericanEconomicReview,December1977.Review,December1977.355如果产量Q由K家企业共同生产,企业i的产量为qi,则K家企业生产Q产量的成本之和为:kiikqCqCqCqC121)()()()((14.1)则该产业在产量Q范围内存在自然垄断性的充要条件是:kiiqCQC1)()((14.2)在上式中,2,1kiiKqQ。(14.3)为进一步说明规模经济与成本弱增性的关系,我们以图14—1加以说明:图14-1单个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图14-1显示了单个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在产量达到Q′之前,平均成本是不断下降的,当产量超过Q′后,平均成本就开始上升。即当产量小于Q′时存在规模经济,产量大于Q′时则存在规模不经济。成本弱增性所要讨论的是,由一家企业提供整个产业的产量成本较低还是这家企业与另外的企业共同提供相同产量的成本较低。显然,当产量小于Q′时,由一家企业生产能使成本最小化,所以,在这一产出范围内,成本当然是弱增的。为了考察当产量大于Q′时能使成本最小的方案,我们可引进两个企业的最小平均成本函数,在图14-2中,我们假定这两个企业具有相同的生产效率,则AC2就是这两个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而AC1则是从图14-1中复制过来的单个企业的最小平均成本曲线。356图14-2两个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在图14-2中,AC1和AC2在产量为Q*点处相交,Q*点决定了成本弱增的范围,当产量小于Q*时,由单个企业生产成本最低,所以,在此范围内成本函数是弱增的。值得注意的是,成本弱增性是描述自然垄断经济特征的最好方法,尽管在产量Q′与Q*之间存在规模不经济,但从社会效率看,由一个企业生产效率最高。由此可见,规模经济并不是自然垄断的必要条件,决定自然垄断的是成本弱增性。根据自然垄断的成本弱增性程度,我们还可以将自然垄断分为“强自然垄断”和“弱自然垄断”。在成本弱增的前提下,在平均成本持续下降,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的范围内(即在图14-2中,当产量小于Q′时),被称为“强自然垄断”;而在成本弱增的前提下,在平均成本呈上升趋势,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的范围内(即在图14-2中,产量在Q′与Q*之间时),被称为“弱自然垄断”。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个企业通常不只是生产一种产品(或服务),而是同时生产多种产品。在多产品自然垄断的情况下,成本弱增性与规模经济的区别更为明显。多种产品的总成本不是简单地取决于各个产品的规模经济,而主要取决于各种产品成本的相互影响,这种相互影响可用范围经济描述:假设TC(QX,QY)表示一个企业生产QX单位的产品X和QY单位的产品Y所发生的总成本,C(QX)表示一个企业只生产QX单位的产品X而发生的成本,C(QY)表示另一个企业只生产QY单位的产品Y而发生的成本。则存在范围经济的条件可用下式表示:)()(),(YXYXQCQCQQTC(14.4)即由一个企业同时生产产品X和产品Y比一个企业只生产产品X,另一个企业只生产产品Y所花的成本较少。这时,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那家企业在生产某一种产品时,可能具有规模经济性,也可能不具有规模经济性。规模经济通357常是按照不断下降的平均成本函数来定义的,而范围经济通常是以一个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和多个企业分别生产一种产品的相对总成本来定义的。因此,多产品自然垄断的成本弱增性主要表现为范围经济性。即在某一多产品的产业中,只要一家企业生产所有产品的总成本小于多家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该产业就是自然垄断产业。从以上讨论可见,如果一家企业能比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以较低的成本生产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或一组产品,则存在成本弱增性,相应地,企业所在的产业就是自然垄断产业。可是,虽然成本弱增性这一概念本身是简单的、容易理解的,但对成本弱增性作出实证分析则是相当困难的,因为这需要比较单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多个企业的生产成本,而这种比较是不可能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尽管如此,成本弱增性这一概念为我们理解自然垄断性提供了一种有用的工具。同时,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不难得出以下3点结论:第一,对单一产品的自然垄断性而言,规模经济是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即只要规模经济存在,就具有自然垄断性,但自然垄断不一定必须要求存在规模经济,在规模不经济的情况下,只要成本弱增性存在,也同样存在自然垄断性。第二,对多产品的自然垄断性而言,规模经济既不是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也不是自然垄断的必要条件。决定自然垄断性的是成本弱增性,而多产品的成本弱增性决定于联合生产的经济性,通常可用范围经济性来表示。第三,根据自然垄断的成本弱增性程度,我们可以将自然垄断分为“强自然垄断”和“弱自然垄断”这两种类型,对于不同类型的自然垄断,政府应采取相应的进入管制与价格管制政策。第二节垄断性产业的管制需求管制是指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管制者(机构),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主要是企业)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①②大家知道,①对管制概念及其性质的详细讨论可参见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基本理论及其在政府管制实践中的应用》,1—3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58在竞争性产业中,竞争具有一种内在的刺激机制,它能促使企业自觉追求生产效率(努力提高企业内部的运作、管理效率),保证分配效率(按照包括正常利润在内的成本定价),从而促进整个产业的经济效率。可是,垄断性产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成本弱增性,由一家或极少数家企业提供特定的产品或服务能使成本极小化。但由于企业实行垄断经营,垄断企业就会本能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就使以追求社会整体经济效率(特别是分配效率),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导向的政府管制成为必要。我们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讨论由于自然垄断性问题而产生的对政府管制的需求:1.抑制企业制定垄断价格,维护社会分配效率垄断性产业的成本弱增性意味着,在成本弱增的范围内,从理论上讲,应该由一家企业提供产品,以保证较高的生产效率。但在另一方面,由于该企业处于独家垄断地位,如果不存在任何外部约束,它就成为市场价格的制定者(pricemaker),而不是价格接受者(pricetaker),它就可能会制定出大大高于成本的价格,以取得垄断利润,其结果必然扭曲分配效率。这就需要实行政府管制。我们可以用图14-3来说明:图14-3垄断价格与政府管制在图14-3中,垄断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按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制定垄断价格Pm,并相应地决定产量Qm。实行政府管制,至少可以通过三种方案提高社会分配效率:第一种方案是,政府按照边际成本决定管制价格359P1和相应的产量Q1,由于在一定的产出范围内成本处于递减状态,这会造成企业亏损,其亏损额由政府的税收来弥补。第二种方案是,政府按照平均成本决定管制价格P2和相应的产量Q2,这样,企业就不会发生亏损,不需要政府补贴。第三种方案是,政府管制者运用特许投标竞争理论,拍卖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独家经营权,只要竞争者是充分的,竞争的结果也会使价格接近于P2,产量接近于Q2。无论采取哪一种方案,政府管制的结果都会抑制企业制定垄断价格,从而维持社会分配效率。2.防止破坏性竞争,保证社会生产效率和供应稳定垄断性产业的显著特点是需要巨额投资,投资回报期长,资产专用性强,规模经济非常显著,具有成本弱增性。因此,由一家或极少数家企业垄断经营能使社会生产效率极大化。但如果不存在政府管制,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许多企业就会盲目地进入垄断性产业,进行重复投资,过度竞争,一种可能的结果是竞争力最强的企业最后将其他企业赶出市场,这些退出市场的企业的投资就不能得到回报,专用性强的资产就会置闲,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另一种可能结果是势均力敌的几家企业互不相让,最后造成两败俱伤,在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状况下,互相争夺市场份额
本文标题:第十四章垄断性产业的管制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48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