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病毒性脑炎的分子机制最近进展
病毒性脑炎的分子机制最近进展(2013级临床七班肖浩文201308040330)[摘要]分子生物学检测有助于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可以对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确诊,检测方法包括原位杂交、聚合酶链反应、基因芯片等。目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套式聚合酶链反应、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原位聚合酶链反应已运用于临床。现对病毒性脑炎的分子生物学诊断进展予以综述。【关键词】病毒性脑炎;分子生物学;诊断;病毒性脑炎是小儿神经系统急重症,预后主要与病原及机体免疫状态有关,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也是关系到预后的重要因素。通过随机PCR及肠道病毒特异性的RT-PCR扩增获得病毒分离株特异性核酸片段,测序并进行同源性分析和多序列比对,确定病毒种类及分型.结果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到5株病毒,以随机PCR获得其中1株病毒的核酸片段,经BLAST分析发现其与肠道病毒同源性最高,然后分别测得5株病毒5'端非编码区及部分VP1区核酸序列,经序列比对分析,确定5株病毒均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B5,并且均与2002-2004年间浙江无菌性脑膜炎流行期间分离的柯萨奇B5分离株同源性最高(95%以上).结论柯萨奇B5是2003年济南地区VE流行的重要病因之一。1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2007年6月-2009年6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小儿病毒性脑炎108例,其中男性63例,女性45例;年龄最小13个月,最大12岁,平均5岁。住院时间最短10d,最长45d,平均14d。前驱期表现为消化道症状38例,呼吸道症状70例;临床表现为发热89例,头痛102例,嗜睡48例,意识障碍17例,抽搐11例,精神异常4例,脑膜刺激征阳性49例,病理反射阳性36例。(2)脑电图改变背景节律慢波化93例(86.11%,93/108),其中24例混杂棘/尖波发放;正常范围15例(13.89%,15/108)。(3)影像学改变头颅CT异常38例(35.19%,38/108),其中34例为弥漫脑水肿表现,4例额叶低密度改变;头颅CT正常70例,其中15例行头颅MRI检查发现脑水肿改变,其余55例未行MRI检查。(4)脑脊液改变入院后及更昔洛韦治疗后行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常规、生化、培养、细胞形态学;头颅CT示额叶低密度的4例加做单纯疱疹病毒DNA;治疗前脑脊液白细胞(0~700)×109/L,脑脊液蛋白0.20~0.75g/L,脑脊液糖、氯正常,培养阴性,其中58例脑脊液白细胞(10~700)×109/L,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2结果经更昔洛韦治疗且病程2周后:脑脊液异常的58例患儿复查脑脊液,43例(74.13%,43/58)脑脊液白细胞降至10×109/L以下,15例(25.87%,15/58)脑脊液白细胞(10~60)×109/L;93例脑电图异常患儿中73例(78.49%,73/93)患儿脑电图基本恢复正常,16例(17.20%,16/93)背景活动稍慢于同龄儿童参考范围;108例患儿中104例(96.30%,104/108)头颅CT或MRI未见异常,脑脊液常规生化均正常,无神经系统阳性症状体征;病初4例(3.70%,4/108)头颅CT示额叶低密度患儿,脑脊液单纯疱疹病毒DNA阳性,更昔洛韦治疗后脑脊液白细胞降至(30~80)×109/L、脑脊液蛋白0.5~0.65g/L,脑电图示额叶局灶性慢波。3最近进展脑炎是指脑实质的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炎症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同时累及脑膜时为脑膜脑炎。感染性因素包括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寄生虫等,其中病毒最常见。可以引起脑炎的病毒有腺病毒科病毒、疱疹病毒科病毒、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病毒、痘病毒科病毒、逆转录病毒科病毒等,在这些病毒中我国最常见的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中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和疱疹病毒科的疱疹病毒,另外腺病毒科的乙型脑炎病毒也不少见。发热性疾病伴随头痛、意识水平改变和脑功能障碍的症状体征者,就要怀疑病毒性脑炎,并建议住院治疗[1]。脑功能障碍包括惊厥、认知障碍、行为异常、局灶神经系统异常等。本组资料中发热89例,头痛102例,嗜睡48例,意识障碍17例,抽搐11例,精神异常4例,最终均诊断为病毒性脑炎。当怀疑病毒性脑炎后,就开始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患儿近期旅行史及季节性因素等也非常重要,如在我国南方7~9月份需警惕流行性乙型脑炎;职业因素也很重要,如幼托儿童需询问幼儿园中有无患病儿童,是否有手足口病接触史等;动物接触史、传染病接触史、机体状态等都需仔细询问,因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时更容易受到病毒侵害;另外疾病的过程同样重要,如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有双峰热的特点。询问病史后应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及一般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有利于与细菌、真菌、支原体、寄生虫等感染引起的脑炎鉴别,也利于与中毒、药物、全身系统疾病等导致的脑病鉴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是全身系统感染的一部分,其它组织器官的异常也可能先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出现,如胃肠道症状、皮疹、上呼吸道感染表现等,本组资料中前驱期表现为消化道症状38例,呼吸道症状70例,因此也应进行一般体格检查。4治疗1.一般综合治疗重点在于控制高热、惊厥、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和呼吸衰竭的发生。对高热可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对惊厥可用安定、氯硝西泮静注或苯巴比妥肌注止痉,对颅内高压和脑水肿积极降颅压处理。2.激素治疗3.抗病毒药物治疗,如阿糖腺苷(Ara~A)、阿糖胞苷(Ara—C)、无环鸟苷(ACV阿昔洛韦)、脱氧无环鸟苷(DCV)、抗艾滋病毒药物、抗CMV(巨细胞病毒、药物4.免疫调节治疗干扰素(IFN)输血及血制品因血及新鲜血浆中含多种抗体,对病毒感染起到辅助作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比血浆中IgG含量高且纯,效果更好。5.其他治疗临床有报告使用钙离子阻滞剂如尼莫地平或西比灵用于治疗重症脑炎病例。参考文献[1]SteineraI,BudkacH,ChaudhuriA,etal.Viralmeningoencephalitis:aReviewofdiagnosticmethodsandguidelinesformanagement[3]陈丽娟,鲍远程,余元勋等.铜转运分子机制及与Wilson病、Menkes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2)[4]邓艳华.Menkes病的研究进展[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02(6)[5]李明明.中国肝豆状核变性ATP7B基因突变及其与临床关系研究[D].2013.
本文标题:病毒性脑炎的分子机制最近进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52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