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章公共关系礼仪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礼仪作为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始终以某种精神的约束力支配着每个人的行为。中国自古尚礼,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中国历史上,礼仪既是“立图经常之大法”,又是“揖让周旋之节文”。古代学者颜元说过:“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到了今天,礼仪成为现代人的处事根基,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礼仪是实现人际沟通和公共交往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公共关系人员最基本的公共关系手段。公关人员学习礼仪、提高礼仪文化修养,遵循礼仪、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是公共关系活动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第一节公共关系礼仪概述一、公共关系礼仪的含义礼仪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对个人来说,礼仪是思想道德、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社会来说,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俗的反映。礼仪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友好的行为规范。如尊老爱幼、热情待客等。东汉经学家赵歧解释说:“礼者,接之以礼也;貌者,颜色和顺,有乐贤之容。”北宋司马光进一步要求:“凡待人无贵贱贤愚,礼貌当一。”即无论交往对象是什么人,都应当讲究礼貌。礼节是指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待人接物的形式,如问候、拜会、回访等。礼节是礼貌在语言、行为、仪态等方面的外在体现。对于组织来说,礼节是形象风貌的具体化;对于个人来说,则是心灵美的外化。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如容貌、表情、姿态、服饰等。仪表是个人精神面貌、内在素质的外在体现,注重仪表是讲究礼貌、礼节的表现。仪式是指在一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的活动,如颁奖典礼、开业典礼、签约仪式等。公关礼仪是礼仪在公共关系领域的具体化,是公共关系工作人员在公共关系活动中,为塑造组织和个人的良好形象而应当遵循的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规范和程序。公共关系礼仪是公共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公共关系礼仪通过直接塑造公共关系人员的良好个人形象,间接地塑造了组织形象,展现组织的文化和精神风范,是塑造组织形象不可或缺的手段。其次,公共关系礼仪具有沟通和协调的功能,在公关活动中可使双方感情融洽,形成有利的交流氛围,易于为对方所接受,赢得理解和支持,从而促进公关活动顺利开展。当组织与公众之间发生矛盾与误解时,公共关系礼仪的润滑剂功能可以帮助公共关系人员调解冲突、化解矛盾,增加理解,使情况朝着有利于自己组织的方向发展。二、公共关系礼仪的特征1.民族性礼仪的产生往往与民族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有密切关系。不同国家民族,因其历史、文化传统、语言、活动区域不同,以及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素质特征不同,礼仪都带有本民族的特点。在公关活动中,要充分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民族习俗,并以相应的礼仪进行交往,促进双方的理解与沟通。2.共同性世界上不同民族的礼仪有所不同,但礼貌待客、礼尚往来、尊老爱幼、遵时守约等符合大多数人价值取向的基本礼仪是全人类、各民族所共同遵循的准则;在相互尊重原则基础上形成并完善规范化的国际礼仪,也为世界多数国家人民所接受。现代礼仪将国际化、趋同化。3.发展性公关礼仪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过去存在的公共关系交往中的某些繁琐、拖沓的礼仪得以简化和修改。另一方面,随着对外交流范围的扩大,各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种因素的渗透,公关礼仪不断增加新的内容,体现时代的要求与精神。三、公共关系礼仪的原则1.尊重原则尊重是礼仪的情感基础。在公共关系活动中,不论交往对象的国别、性别、年龄、种族、文化、职业、身份、地位等,都应当尊重对方的人格,一视同仁给与同等程度的礼遇。厚此薄彼、亲疏有别、曲意逢迎、高傲怠慢都是极不礼貌的有损个人及组织形象的行为。只有尊重对方,才能营造和谐愉快的氛围,有利于公关活动的开展。2.遵守原则公共关系礼仪是进行社会交往、发展公共关系的通行证。每个组织和个人都应当自觉遵守,用礼仪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争取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受到欢迎和尊重,获得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反之,则会给本组织带来麻烦并招致社会舆论的谴责。3.适度原则在人际交往中,沟通和理解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但是要注意各种情况下的社交准则,也就是要把握与特定环境相适应的人们彼此的感情尺度,在交往中注意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与人交往时,既彬彬有礼,又不低三下四,既热情大方,又不阿谀奉承,亲切友好,自重自爱。第二节个人礼仪形象塑造个人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其仪容仪表、服饰仪态不仅反映了本人的精神面貌、内在修养,也反映了其所代表的组织形象。个人的仪容整洁大方、仪表端庄得体、仪态稳重优雅,不仅能够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和组织形象,对建立成功的公共关系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一、仪容仪容泛指人的外观、外貌,仪容修饰的重点在于人的面部与头部。个人的仪容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本人的先天条件,个人的相貌很大程度上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二是后天的修饰打扮,先天因素不可改变,但通过个人的修饰、装扮,可以弥补自身的缺陷不足,使容貌美化增色。在社会活动中,讲究仪容既是个人自重自爱的表现,也是对他人和社会的尊重。(一)头发头发处于仪容中最显著的部位,头发整洁、发型得体会给人留下神情气爽的良好印象。头发要按时清洗,定期修剪,保持头发清洁整齐。发型的选择也十分重要,适合的发型能够弥补头部和脸部的某些缺陷,扬长避短。对于公关人员来说,男士的鬓发不宜超过耳部,不留披肩长发,不将头发染成彩色。女士发型的选择可根据脸型而定,同时与服装的搭配协调一致。最后,应当及时梳理头发,保持发型整齐不走样。在梳理头发时应当注意不能在公共场合当众梳头,断发头屑不能随手乱扔。(二)面容男士应注意面部的整洁,养成每天剃须修面的习惯。在社交场合,胡须拉碴不仅给人不洁之感,而且对交往对象不尊重。另外,男性毛孔较粗,油脂分泌较多,应经常勤于洗脸洁面,以保持面部的洁净。对于女士而言,面容的美化主要是化妆。恰到好处的妆容不仅可以弥补五官搭配的缺陷与不足,使人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也是对他人尊重的表现。修饰面容,具体到各个不同的部位还有不同的要求。眼睛。要及时清除眼部分泌物。可以修眉,但是不要文眉,更不要剃去所有眉毛,刻意标新立异。鼻子。保持鼻腔清洁,注意去除鼻孔分泌物,及时修剪鼻毛,不要随处吸鼻子、擤鼻涕,不能在公共场合挖鼻孔。口腔。保持口腔清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消除口腔异味,还要注意消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牙缝间的牙垢等异物。在重要应酬之前忌食蒜、葱、韭菜、腐乳等带刺激性气味的食物。(三)化妆适当的化妆不仅是职业工作的需要,也是对他人尊重的表现。在公共关系活动中,要掌握化妆的原则。一是美化原则。要使化妆达到美化的效果,应当了解自身特点,修饰缺陷,扬长避短。二是自然原则。化妆应当真实、自然、具有生命力,而不能像是戴了一张生硬的面具。化妆的最高境界,是没有人工修饰的痕迹,显得天然美丽。三是协调原则。化妆应当使妆面与发型、服饰、饰物相协调,与公共关系人员的身份相协调,与公关活动的场合相协调、身份相协调。化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礼仪规范。1.正式场合要化妆出席正式的活动时,女士应适当化妆,表示尊重,不化妆则被视为失礼。男土也应进行面容的适当修饰,如剃须修面等。化妆的浓淡要视时间、场合的不同而变化。白天在工作场合适合化淡妆,以雅致、清新、自然为主。浓妆艳抹会显得轻浮招摇。夜间则浓淡妆皆宜,视场合不同而定。2.不要在公共场所当众化妆有些人对自己的容貌特别在意。不论工作、学习、上街、赴宴,不时拿出化妆工具对镜修饰,旁若无人。然而,在公共场合众目睽睽之下化妆是非常失礼的,既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也是没有教养的行为。如果确实有必要补妆的话,应当到化妆间或无人的地方进行。另外,不要在男士面前化妆,容易造成误解。3.不要评论别人的化妆由于民族文化、审美情趣、个人容貌肤色的不同,每个人的化妆各有重点和特色,评论和非议他人的化妆是不礼貌的。4.不要借用他人的化妆品除非主人心甘情愿为你提供方便,否则不要借用别人的化妆品,因为这样既不卫生,也很不礼貌。二、仪表仪表指人的外表,包括人的容貌、服饰、姿态等。在人际交往中,仪表所传递的信息是形成最初印象的主要依据,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源自其仪表。仪表端庄、衣着得体会使人产生好感、增加信赖,反之,衣冠不整、不修边幅则难以得到人们的信任。这种“第一印象”的定势一旦产生,在短期内很难改变。服饰是人们改变仪表或者烘托仪表最有效的工具。服饰是一种文化,它反映一个民族物质文明、精神面貌、文化素养的发展程度。服饰又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反映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文化修养、审美情趣以及对生活的态度。在社会交往中,得体和谐的服饰具有无形的魅力。(一)服饰得体的基本要求和谐即是美。服饰穿着不在于是否名贵,而是是否得体。懂得穿着艺术的人,会根据时间、场合、目的的不同,选择与自己的体型、肤色、年龄、身份、职业等相协调的服饰,充分展现其风度、气质、个性特征以及高雅的审美情趣。1.穿着要与环境相协调俗话说:“入乡随俗”,又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穿着打扮也是如此。工作着装应当庄重正式,休闲娱乐则自在随意,出席活动不妨时尚高雅。总之,穿着要与时间、地点、目的相协调,即遵循着装的TPO原则。T、P、O分别是英文time(时间)、place(地点)、object(目的)这三个单词的缩写。TPO的含义是人们在选择服装时,应当以时间、地点、目的为前提,使自己的穿着打扮与着装的时间、地点、目的协调一致。从时间上讲,夏穿纱,冬穿棉,一年四季服装的类别、款式应不同。白天和夜晚也有区别,比如在西方,男子夜晚不能穿晨礼服。从地点上看,在公务场合着装要求端庄、稳重、传统,以制服、西装、套裙、工作服等为主,不应穿着牛仔装、运动休闲服饰、家居服饰等;在社交场合,如宴会、聚会、舞会、音乐会等,穿着可以时尚、典雅,也可表现个性,工作装、运动休闲装等则不适合。在休闲场合,如居家、娱乐、逛街、独处时,可穿着家居服、牛仔装、运动休闲服等舒适、方便、自然的服装款式。从目的上说,参加生日宴会、结婚典礼时服饰可以多样化、色彩不妨艳丽、款式也可新颖丰富,而不宜浑身缟素。而参加葬礼、吊唁活动,则应当穿着深色或素色服装,以凝重为宜,切忌大红大绿。2.穿着与形体条件相协调穿着打扮要根据自身的形体特点,得体的修饰可以利用服饰的款式、色彩、图案等展现形体的长处,掩饰缺点,扬长避短,达到美化的目的。如不了解自身身材体型特点,盲目装扮,则可能弄巧成拙。身材矮小的人适宜穿着造型简洁、色彩明快、小花图案的服饰,不宜穿大花或宽格条纹图案的服装,服装款式以简单直线为主,不宜穿长裙,鞋跟可以略高。体型较胖的人可以选择小花纹、直条纹服装,颜色以深色为主,款式以V字领或纵向开领为佳。瘦削的人可选择色彩鲜明、大花图案的服装,颜色不适宜太深,款式可采用宽松型,衣领袖子部分可使用花边或褶纹,使之具有丰满感。上半身较长的人可以以高腰裤、短上衣搭配弥补不足,下半身宜穿鱼尾裙或直筒裤,穿中跟无带鞋。腰粗臀大的人可选择肩部较宽下摆紧缩的服装,穿直筒型的衬衫或运动式外衣、宽松长裤,以产生肩宽腰细的效果。不宜穿有大格子或大花的百褶裙,不宜把衬衫扎进裙子或裤腰里。腿粗的人适宜穿圆裙、宽松的裤子等掩饰缺点,不宜穿紧瘦的针织裙子或过紧的裤子。3.穿着与职业相协调不同的职业对服装有不同的规范要求,服装要与职业相协调。作为教师,服饰以庄重、雅致为主,不宜穿着怪异或妖冶。对还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穿着应注意活泼、整洁,不宜过分成人化。公关人员的着装应考究、大方,给公众留下良好印象,不宜过分新潮怪异。文艺工作者的着装则可前卫、时尚一些。4.穿着与年龄相协调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有打扮自己的权利,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穿着要求。年轻人穿着活泼、随意,色彩鲜艳可以体现青年人朝气蓬勃的青春之美。中老年人的穿着也日益鲜亮,但总以庄重、雅致为主,体现成熟稳重之美。
本文标题:第十章公共关系礼仪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53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