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42第十章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从初中到大学的历史教科书,就告诉我们,人类的社会经过这样几个历史阶段,或者这就是所谓的人类历史的规律。迄今为止,西方的史学界还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仿佛这种结论已是不证自明的公理。即使有些中国的历史专家反对,也找不出一个适当的替代品,其他人所做的工作无异于削足适履,将中国的历史强行塞入这个已有的框架之内。于是,就是这样一种毫无逻辑关系的排列竟然一直在历史科学牢固地占据着核心位置。显然,这种排列根本算不上什么历史规律,戴维.弗罗姆金在《世界大历史》一书中写道:历史充满了反讽。推动人类迈向这八大重大转折的人,往往对自己的建树毫无知悉。历史的过程中,并无所谓的必然。威廉.麦克尼尔的经典之作《瘟疫与人》充满了真知灼见。其中一句智慧之言便是他提醒众人,主导历史走向的往往是偶发事件(在他的著作中,指的就是疾病的暴发)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等西方人士均欢欣鼓舞,庆祝人道价值观的抬头。然而,此后不久,全球便陷入前所未有的野蛮杀戮。倒退的例子比比皆是。许多自然科学家虽然对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如数家珍,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却缄口不语。爱因斯坦曾说:“政治学比物理学困难。要在政治学中确定普遍规律,绝不象在物理等实验科学中那样迅速、有把握”。尽管也有一些科学家做过一些尝试,试图用物理学的定律建筑人类历史的理论体系,似乎又不太成功。社会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还是杂乱无章的?社会发展有无一条普遍规律,还是各民族自己走自己的路?正如戏剧大多取材于宗教神话一样,人类历史也为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故事素材。对历史学家而言,历史更像是一部动人的文学作品,惊天动地的灾难或战争,复杂多疑的历史谜团,幽默滑稽的政坛表演,充满了曲折、离奇、诡异,跌宕起伏。这并不希奇,因为记载历史的学者又同时是文学家,他们习惯以文学的手法和诗一般的语言描述历史,固然让每个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看起来非常那么形象,栩栩如生,却反而使历史的本来面目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丝毫无助于探索历史的真谛。茫茫宇宙,大到日月星辰的轨道运转,江河湖海的潮涨潮落;小到基本粒子的跃迁嬗变,胚胎细胞的朝夕变化,几乎无不处在周243期的循环运动之中,真可谓是“冬春来去浑无尽,岁月消长感有涯”。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出版的月刊《循环》所言,已经发现了500多种有规律的周期循环。由此可见,循环是最普遍的运动方式。在历史上,一个王朝覆灭了,新的王朝在旧王朝的废墟上建立起来,又重复旧王朝发展、繁荣、衰落直到灭亡的全过程,此所谓“一治一乱”的循环。文化是一个体系,正如一座建筑一般。譬如原来的房子是平房,主人现在又想住楼房,直接在上面加盖一层,行不行呢?就连最平庸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必须将原来的平房完全推倒,再挖地三尺,从头开始。旧的文化毁灭了,固然可惜,但新的、更高水平的文明却因此诞生。所谓循环,就是事物周而复始的运动和变化。其中包括两个方向相反的运动阶段,即由原点到最远距离和最远距离回到原点。两者组合成为一个封闭的曲线,才能保证事物从原点出发,最后再回到原来的地方。这两个相反的运动阶段交替出现,就构成了事物连续不断的循环运动。但是,事物的发展不仅有量的变化,也有质的变化,并不象走马灯似地循环往复,从哪里来,又回哪里去,而是有前进的飞跃。所以,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螺旋式上升运动。10.1中国社会的循环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应该符合循环规律,也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表现。马克思说过,历史存在着惊人的相似!这是对循环规律的精辟描述。早在北宋时代,著名学者欧阳修就发现,中国有两个明显的相似过程,即秦汉至两晋南北朝的演化与隋唐至两宋(那时还没有南宋)的过程极其相似。在中国历史上,汉朝和唐朝是封建社会的两个鼎盛时期,恰如两个波峰,两个朝代自然有许多相似之处。更令人惊奇的是,它们的前朝秦和隋也非常相似。人们习惯上也把秦与汉、隋与唐分别连接起来,称之为秦汉和隋唐。这一现象也被外国学者麦克.哈特发现了,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上,秦始皇和隋文帝作为中国的政治领袖榜上有名。秦朝兼并六国,首次统一了中国,开始了中央集权制的统治。但由于采取暴政统治,修建万里长城的宏大工程,激起农民大起义,仅历二世竟亡。之后,汉高祖刘邦统一了天下,并仿效秦朝实行中央集权统治。隋朝则结束了南北朝的划江分治,再次统一了民族大融合之后的中国。同样,也是由于人民不堪重负,大运河工程规模巨大,掀起大起义的浪潮,将其推翻,也仅历二世即亡。此后,唐244高祖李渊和其子李世民统一了天下,并继承了隋朝的体制,推行均田制和府兵制。另外,前朝在二世继位的方式上也有些相似,如太子被废,由次子代替,前者仁慈,后者残暴。而后朝初期都出现了妇女主政(吕后专权和武则天称帝)的现象。在对外关系上,汉朝与匈奴、乌孙等民族保持着和亲关系,如著名的“昭君出塞”;唐朝则与吐蕃保持和亲,如文成公主入藏。汉朝继承秦制,实行郡县制,对人民则体养生息,删去了苛刻的秦律条文。对外,起初面临匈奴的威胁,后来随着国力强盛,汉武帝发兵打败了匈奴,并将疆土扩大到西城,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加强了与西方的交流。在当时世界上,只有古罗马才能与其相比。唐朝则保留隋朝制度,实行“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有充分的土地耕作,经济逐渐恢复,“府兵制”适应这一经济状态,兵农合一保证了国家足够的兵源。这一切,为国家的富强和对外扩张打下了基础。建国之初,唐朝一度受到突厥的威胁。后来国内巩固,唐即对其予以攻击,先灭了东突厥,后又消灭了西突厥,并且不断扩张。向西势力到达中亚,向北到西伯利亚,当时只有阿拉伯帝国能与其相比。唐朝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是当时世界上的文明重心:社会高度开放,华夷混杂,各国商贾纷纷来华,贸易繁荣。在第二代皇位的继承上,汉唐极其相似。刘邦以太子刘盈仁弱,欲以“类我”的赵王刘如意代之,却遭到朝中大臣一致反对而作罢。李世民废掉太子和魏王以后,以李治身体孱弱,欲立李恪。李世民曾经对太上皇李渊称,李恪“果决类我”。然而,以长孙无忌为首的朝廷大臣却一致反对,李世民没有办法,只好立李治为太子。汉武帝实行严刑峻法,重用酷吏张汤、赵禹、周阳由等人,打击豪强和商人阶层;武则天奖励告密,重用周兴和来俊臣等酷吏,诛杀李唐宗室和元勋大臣。这是中国历史上两个典型的酷吏政治时期。隋唐是对秦汉的复兴,不仅是因为二者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相似,而且也体现在文学上。唐朝中期,由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力反空虚颓靡的六朝骈词俪句,复兴先秦两汉散文,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使中国的散文发展出现了健康的转折。同样,欧洲14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以复兴古希腊的科学与人文主义传统为旗帜,不仅为整个资产阶级登堂入室奠定了基础,而且成为近代革命的先声。可见,优秀的文化产生于强盛的时代,即使暂时被庸俗势利的沉滓所淹没,也必然随着另一个时代的强大而复兴。以上是中国处在波峰-统一强盛时的情况,在它处在波谷-分裂245衰弱时也是相似的。东汉灭亡后,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混战,经过一番激烈争战,后来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这种局面也不长久,终于由三国归晋。西晋王朝政治腐朽,对外不能抵御异族入侵,最后被“五胡”所灭。逃到江南的人拥戴晋室皇族司马睿建立了东晋王朝,它与北方蛮族建立的国家(主要是北魏)长期对峙,这就是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唐朝灭亡前,就出现了“藩镇割据”;唐灭亡后,出现“王代十国”。经过一番恶战,终由北宋统一了全国。北宋王朝也和西晋一样,对外软弱无能,先是受辽国威胁,割地纳币;后与西夏交锋,也是输绢奉银,处于下风,结果被金国所灭。康王赵构逃到江南建立了南宋,与北方的金国长期对峙。因此,西晋和北宋相似,东晋则与南宋相似。面对北方蛮族的蹂躏践踏,东晋王朝只有祖狄坚持北伐,率少数兵力屡战屡胜,最后因受朝廷的各种掣肘忧愤而死。南宋时,岳飞也以一旅孤军大破金兵,却因坚决反对议和而被害。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写道:“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将宋孝宗和宋文帝相类比,预言了北伐因准备仓促,将以失败告终。直到“元灭金,绝宋室”,元朝再次统一了中国。但是,元朝和秦朝、隋朝一样,统治残暴,被红巾军大起义推翻。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与人民休养生息,扶持工商业;在政治上剪除元功勋臣,封诸皇子为藩王,建立三司“分权”制度等等,和汉朝十分相似(刘邦曾除掉了异姓王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并大封同姓王;汉武帝设立察举制,加强了对各郡县的控制)。唐朝虽然在建国初期没有大杀功臣,却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元老重臣及宗室贵族也遭到血腥屠杀。明朝后期,宦官势力猖獗,清流被害,导致农民大起义,又和东汉、晚唐非常相似。在兵制上,唐初实行府兵制,战时朝廷命将率以出征,战事完毕,将归于朝,兵散于府;明朝实行卫所制,遇有战事,皇帝命将充总兵官,统率卫所官兵出征。战事结束,主帅还印,兵归卫所,和唐朝非常相似。就农民起义而言,凡是因暴政统治引发的全国性起义,都最终推翻了旧政权,被史家和后朝视为正义的行动,如陈胜吴广起义、隋末农民起义和红巾军大起义。而一个兴盛长寿的王朝,到了腐朽末落时期,也出现了规模浩大的农民大起义,如张角领导的黄巾军,黄巢领导的起义军,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彻底动摇了旧的统治,却在官方的史书上被称为贼。到此,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大地上,社会已经在一条相似的轨道重复了两个轮回。24610.2西方社会的循环规律对西方而言,古希腊罗马奴隶社会时期与近代资本主义时期是两个波峰,表现为社会文明的高度发达,国家强盛。它和中国不同,一是其处在沿海地区,二是主体经济不同。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起源于地中海中的克里特岛,然后向希腊半岛南部流动,出现了迈锡尼文明。迈锡尼文明灭亡后,才形成古希腊文明。古希腊人-多利亚人由半岛向地中海沿岸大举移民,建立了许多殖民国家。和中国不同,古希腊世界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由数百个大大小小相互独立的城邦国家组成。它们围绕地中海不断向外扩张,先是击败波斯帝国,又自己开始争斗,结果被半岛北部的马其顿帝国所压服,第一次形成了统一。统一之后,它们向东方扩张,占领埃及、巴比伦,进兵中亚和印度。但是,马其顿帝国不久又归于分裂,直到罗马的崛起才最后统一了地中海沿岸地区,建立了强大的罗马帝国。在西方,以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标志,东方以“五胡乱中华”为分界线,世界于公元四至五世纪进入中古史,开始了又一轮文明的循环。即游牧民族-日耳曼人侵入欧洲平原地区,定居农耕,再进一步产生工商业文明的过程。近代资本主义的文明和古希腊没有直接的关系(有间接关系),它是从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它首先崛起于大西洋中的英伦三岛,以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为标志。之后,又传播到欧洲大陆,先是法国,后是德国,从西欧到东欧的俄罗斯。这些西方国家利用它们的文明优势向美洲、非洲、亚洲和澳洲扩张,先后击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印度和中国等封建国家,在全球建立了殖民统治。但是,在大西洋的对岸,它们建立的殖民地却纷纷独立。美国是第一个赢得独立的国家,它和古代的罗马共和国是一模一样,今天的美国也公然以罗马帝国自居。李光耀先生曾将英美比作古代的希腊和罗马,也许当年的罗马就是克里特人所建。如果将古代的地盘放大,古代西亚到地中海的区域就变成了亚欧大陆,地中海就变成了大西洋,希腊半岛变成了欧洲,意大利半岛变成了美洲,日耳曼人就像当年的多利亚人,罗马人则像当年的迈锡尼人。关于迈锡尼文明的衰亡问题,考古学家又有了新的看法。从考古资料来看,公元前13世纪期间,多利亚人并未进入希腊世界,直到迈锡尼的许多城市已经变成废墟的很长一段时间后,多利亚人才涉足此地。因此,公元前13世纪末以来迈锡尼文明世界各地王宫连遭毁灭之灾,不能归咎于多利亚人。实际的情况更像罗马帝国的末期。J.柴德威克指出,神话传247说中关于赫拉克利斯服12年苦役的故事,反映了多利亚人臣服于迈锡尼人的历史事实。多利亚人早就遍布在迈锡尼民族各地,只不过他们是被统治者。赫拉克利斯的子孙返回伯罗奔尼撒,则道出了多利亚人推翻迈锡尼人的真情。迈锡尼文明的衰亡是
本文标题:第十章历史的规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54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