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病理科试卷一、名词解释1、梗死和坏死2、病毒性肝炎3、程序性细胞死亡二、单项选择题1、改良巴氏分级分类法根据细胞形态分为:()A、2级B、3级C、4级D、5级2、圆形细胞脂肪肉瘤是:()A、瘤细胞呈多形性,出现花环状多核瘤巨细胞B、瘤细胞为不同分化程度的脂肪细胞C、瘤细胞由成熟脂肪细胞和骨髓造血组织构成D、瘤细胞在未分化肉瘤的背景散见脂肪母细胞3、肌肉脂肪瘤的病理特点不包括:()A、病变由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B、肿瘤压迫破坏横纹肌组织C、肿瘤切除后复发率高D、瘤内可查见异型性的脂肪母细胞4、女,45岁,背部肿块,不痛,界限不清,活动性差。巨检肿块直径2.5cm,无包膜,切面灰黄色,散见斑点状灰红色的肌肉组织。镜检为脂肪组织浸润于横纹肌组织内。术后半年复发。首先应考虑的病理诊断是:()A、韧带样纤维瘤B、脂肪瘤样脂肪肉瘤C、肌内脂肪瘤D、良性脂肪母细胞瘤5、组织化学染色时,对脂肪肉瘤具有诊断价值的结果是:()A、油红O阳性B、PTAH阳性C、Masson阳性D、黏液卡红阳性6、HE染色确诊多形性脂肪肉瘤的依据是查见:()A、异型的脂肪母细胞B、在带状细胞强嗜酸性胞浆内见横纹C、瘤细胞胞浆内见粉末状黑色素D、瘤细胞呈席纹状,编织状排列7、男,58岁,右臀部肿块,直径8cm,与深部固定,大体肿物为不规则结节状,质软,无明显包膜,切面灰黄-灰白色,鱼肉状。镜下瘤细胞奇形怪状,单核,多核,巨核,核大深染,含1~2个嗜酸性核仁,核分裂相易见,胞浆为颗粒状,伊红色絮状或呈泡沫状。诊断应首先考虑:()A、多形性脂肪肉瘤B、多形性横纹肌肉瘤C、多形性恶纤组D、恶性黑色素瘤8、血吸虫性肝硬化又称为:()A、结节性肝硬化B、管道型肝硬化C、坏死后性肝硬化D、胆汁性肝硬化9、阿米巴的主要感染途径是:()A、经口感染B、经血液感染C、接触性感染D、三者都是10、B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标记物为:()A、CD45ROB、CD3C、CD20D、CD3411、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肝性脑病B、原发性肝癌C、电解质紊乱D、上消化道出血12、门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A、脾大,侧支循环建立与开放,腹水形成B、贫血及出血倾向C、消瘦,疲乏无力D、意识障碍或昏迷13、甲状腺乳头状癌针吸涂片中的癌细胞核呈:()A、杆状B、空泡状C、毛玻璃样D、嗜酸性14、T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标记物为:()A、CD21B、CD117C、CD3D、CD3115、漏出性出血多发生于:()A、大静脉B、毛细血管C、小静脉D、小动脉16、下列疾病均可引起出血,不属于漏出性出血的是:()A、肺结核B、肺淤血C、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流行性出血热17、微嵌合现象的形成是由于:()A、宿主免疫力过强B、骨髓移植后C、移植耐受,形成无反应状态D、移植物含有大量免疫活性细胞18、T细胞介导的移植排斥反应主要激活:()A、细胞毒性T细胞B、辅助性T细胞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19、以嗜碱性细胞和影细胞组成不规则条索或团块为特征的肿瘤是:()A、汗腺瘤B、毛发上皮瘤C、毛母质瘤D、外毛鞘瘤20、诊断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最有诊断价值的免疫标志物是:()A、AFPB、CEAC、HCGD、PrL(HPrL)三、问答题1、试述葡萄簇型横纹肌肉瘤的主要形态特征。2、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病理科试卷一、名词解释1、梗死和坏死:任何原因引起的血流中断,导致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范围比较小,是坏死的一种,多为凝固性坏死。坏死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范围不等的局部细胞、组织的死亡。2、病毒性肝炎:是由一组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3、程序性细胞死亡:又称为细胞凋亡(apoptosis)。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性的死亡,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作用,因而是具有生理性和选择性的。二、单项选择题1、D2、D3、D4、C5、A6、A7、A8、B9、A10、C11、D12、A13、C14、C15、B16、A17、C18、C19、C20、D三、问答题1、葡萄簇型横纹肌肉瘤的主要形态特征是:①幼稚的横纹肌细胞;②原始间叶细胞;③丰富的黏液样基质;④紧靠黏膜下方有“形成层”。
本文标题:病理科三基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61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