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导案
开县汉丰六小“真。趣”高效课堂2014年五年级下数学第四单元导案1数学组导案(2014年上期)年级五年级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主编教师王华唐小红使用教师王华汉丰六校数学组开县汉丰六小“真。趣”高效课堂2014年五年级下数学第四单元导案2主编教师:审核:使用教师:王华使用班级:五年级二班使用时间:单元内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单元教材分析:【教材说明】: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导学目标】: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导学建议】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抽象水平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二、学情分析:三、课时安排:本单元可以用20课时进行导学.(其中11课时是新课,其余9课时是练习课)第1课时:分数的意义导习内容:P60~62页导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操作让学生知道分数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产生的;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同样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3.提高学生的分析、类比、迁移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导学重点、难点:理解分数的产生。导学过程:一、学案导学,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分数的知识.(1)相互交流:①关于分数我已经知道了什么请把已知道的讲给同学们听.(2)自学理解:①关于分数,自学后我又知道了些什么?②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③关于分数我还想知道什么?二、激趣导入,自主提问(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开县汉丰六小“真。趣”高效课堂2014年五年级下数学第四单元导案31,提问:A,大家知道分数吗谁能说一个分数B,你能举个实例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吗2,对不能用整数准确表示结果的问题,我们可用分数来解决.即: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或者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来表示.。3,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三、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一)动手操作,理解分数的意义。(1)我们从四个苹果中找到了,并且能用语言表达出来。那你们想不想动动脑子来分一分8根小棒和12颗棋子的?(2)学生独立操作后,问:“你们小组是如何找到的?”指名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3)把谁看成一个整体?(板书:一些物体)(4)仔细观察这三幅图,你们又发现了什么?(5)每份的数量不同,为什么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6)不同的整体我们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7)这三幅图分别把什么看作了单位“1”?生活中还可以把哪些物体可以看做单位“1”?(8)师小结:不管是什么物体我们都可以看作是单位“1”,只要把单位“1”平均分成四份,表示一份的数就是。3份用什么来表示?2份呢?4份呢?(9)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星星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分数。并指名学生上台演示。(10)小组讨论:这些分数是怎样得到的?指名学生回答后师板书:分数的意义(11)讲解分数单位后,师说分数,生说分数单位。(二)点击生活(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一题说说题中分数的意义)(1)全世界有4/5的人不希望发生战争。(2)小明吃了一块饼的3/4。(3)这一块菜地的1/6种了西红柿。(4)教育部和卫生部最近联合调查显示,小学生的眼睛近视率已达2/9。(三)互动。师: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分数,老师的口袋里就有分数,我这有9颗奶糖。说对了,糖果拿走。说错了,糖果留下知识带走。①拿走9块奶糖的三分之一;②拿走剩下的(6块)三分之一;师:同样是三分之一,为什么拿的块数却不同?③、再拿走剩余(4块)的二分之一;(比较后教师提出下面的问题)师:为什么一次是三分之一,一次是二分之一,却都是两块糖?④、还剩2块奶糖,如果让你拿,你准备拿走多少?用分数表示。四、训练反馈,自主应用1、判断:用下面的分数表示阴影对吗?()()3/41/22.涂一涂:按分数把下面各图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开县汉丰六小“真。趣”高效课堂2014年五年级下数学第四单元导案43143五、盘点拓展、自主反思六、作业超市1、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必做)()()()()()()2、回去上网查找有关分数的其它知识,写一篇数学日记。(选做)板书设计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一个物体1这样的几份(1份)把平均分一些物体4分成几份(4份)教学反思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是这一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以学生分东西引入分数,从而得出在实际测量、分物和计算是有的时候不能得到整数我们就用分数来表示。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分一分的活动,给学生搭建一个与分数亲密接触的活动,让学生从主动意识上感受到分数是适应生活需要面产生的。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通过手中的学具来创造分数,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得到分数的,是学生感知分数的意义就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在学生动手操作和直观演示等丰富数学活动后,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已经成竹于胸了,用自己的语言八九不离十的就能说出来,在教学中只要适时点拨“单位1”“若干份”让学生的语言更清晰简练。但是回顾整课的教学,还是存有一些遗憾。比如一些细节上处理还是不够好。在新授部分将许多物品作为整体呈现时还是不能使学生很深入感受到将它们看作一个整。在练习(3)把20本书平均分给4个小组,每组分()单位“1”表示()学生就很不理解什么是单位“1”,本身题目也误导了学生。以后在教学设计会更加注意的。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导学目标开县汉丰六小“真。趣”高效课堂2014年五年级下数学第四单元导案51.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2.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导学重、难点: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导习内容:P65例1、P66例2导学过程:一、学案导学,自主学习自学P65页例1,学生轻声读题: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1、这道题列式是2、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就是把()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来表示,1块的1/3就是1/3块。二、激趣导入,自主提问1,提问:A,7/8是什么数它表示什么B,7÷8是什么运算它又表示什么C,你发现7/8和7÷8之间有联系吗2,揭示课题.述:它们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三、合作探究,自主实践1.教学例2(1)读题后,指导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板书:1÷3=(2)讨论:1除以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3)教师画出线段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把1米平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应是1米的1/3,就是1/3米。(3)写出答语。2.教学例3。(1)读题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4。(2)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看作3块饼,用剪刀把它们分成同样大小的4份。(3)请几名学生口述分法及每份分得的结果,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4)归纳。从上面的操作可以知道,把3块饼平均分成4份,无论怎样分,每一份都是3块饼的1/4,即3个1/4块,把3个1/4块拼合起来就是1个饼的3/4,即3/4块。因此,3÷4=3/4(块)。开县汉丰六小“真。趣”高效课堂2014年五年级下数学第四单元导案6由此可见,不仅可以理解为把1块饼(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也可以看作把3块饼组成的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3、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引导学生观察1÷3=1/3、3÷4=3/4这两道算式,想一想:①两个自然数相除,在不能得到整数商的情况下,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②用分数表示商时,除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分别是分数里的什么?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2)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归纳出以下三点:①分数可以表示整数除法的商;②在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要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③除法里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母。(强调“相当于”一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表示成下面的形式:(3)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发怎样表示?板书:(4)想一想:这里的b能为0吗?为什么?b是分母,也是除数,不能为0启发学生说出在整数除法里,除数不能是零,在分数中分母也不能是零,所以这里b≠0。(5)再想一想:分数与除法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着重强调:分数是一种数,但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除法是一种运算。4、学生阅读教材,质疑问难。四、训练反馈,自主应用1、教材第91页中间的“做一做”2、练习十九第1~3题。五、盘点拓展、自主反思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及课堂表现。六、作业超市1、用分数表示结果(必做)2÷38÷1012÷1623÷148÷99÷1424÷597÷232、填空(必做)开县汉丰六小“真。趣”高效课堂2014年五年级下数学第四单元导案71024=()÷()()÷()=61778=()÷()()÷()=7/9()÷11=3/1134÷()=34/54()÷12=10/()()÷7=4/()9㎝=()dm3cm=()m5dm=()m11秒=()分5分=()时8时=()天3、解决问题(选做)(1)把1kg的糖平均装在3个袋子里,每袋重多少千克?平均装在5个袋子呢?(2)把6m长的铁丝平均分成7份,每份长多少米?平均分成7份呢?板书设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23÷41÷811÷203÷4=3/4(块)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3÷5=3/5(块)教学反思本课是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但凡交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老师都知道内容很简单,如果单纯的从形式上去教学他们的关系,一个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相信学生一定学的很扎实,但这样一来3÷4的算例往往被忽视,为了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原片代替饼,自己动手去真正的分一分,通过这一教学过程,学生不仅能知道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还能够充分理解3÷4的算理。实现了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当学生理解了算理之后,在去看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学生会在不经意下记住,到后面的练习时已经不用我在去提醒,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已经不需要老师过多的讲解了!第3课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导学目标1.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2.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导学重、难点: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开县汉丰六小“真。趣”高效课堂2014年五年级下数学第四单元导案8导习内容:P66例3导学过程:一、学案导学,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请你自学例3。1、先认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2、列出算式解答二、复习导入,引出课题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5÷614÷2512÷1218÷35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12÷35=()/()()÷()=4/7()÷()=a/b8÷()=()/9()÷17=7/()1÷()=()/d3,把5个饼分给9孩子吃,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课件3]4,小新家养鸡30只,养鸭10只.养的鸡是鸭的几倍三、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1、从分数的意义来理解求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可以把()的只数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份,每份就是1只,1只就是整体的(),7只就是整体的()。2、利用除法和分数的关系来理解(1)问题是以谁为标准的?(2)谁与比?(3)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3、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可以用计算。四、训练反馈,自主应用1、书66页“做一做”第2题2、练习十二4-7题。五、盘点拓展、自主反思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及课堂
本文标题: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导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66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