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衡阳市二十三中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语文备课组导学案课题:《纪念白求恩》课时数:2课时主备人:唐明华[课堂学习目标导航]1,理解此文的写作目的,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2,体会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3,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学习重难点】1、体会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2、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学法指导]1、通过朗读、默读、讨论,分析白求恩的人物形象,。2、联系生活和学习,理解课文的现实意义。第一课时★本课时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的重点段落,整体感知文意。2、自主研习课文,把握思路结构。想想白求恩德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3,体会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预习案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派遣.()殉.()职狭隘.()晋察冀()拈.()轻怕重热忱.()鄙薄..()()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殉职:热忱:精益求精:麻木不仁:漠不关心:见异思迁:鄙薄:拈轻怕重:探究案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诵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并找出各段重点句,归纳各段要点。二、合作探究1,搜集有关资料,了解白求恩生平和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与教案和课件相配套)2,思考:本文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什么精神?3.朗读课文,自主完成:(1)文章第一自然段先叙事,后议论,请把记叙与议论的分界线标出。然后2细读记叙的内容,分析记叙文中的记叙与议论文中的记叙有什么不同。(2)在第二至四段中分别标出记叙性句子和议论性句子,分析记叙的事与议论的内容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是采用了叙议结合还是先叙后议的写法)第二课时★本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2,理解此文的写作目的,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预习案1、本文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什么精神?2、思考:白求恩同志的事迹给你什么启示?探究案一、阅读二、三段,填写下面表格,并说明运用对比手法阐述观点的好处。白求恩不少人或一些人对工作对人民对技术二、合作探究,交流讨论1、有人说,白求恩人家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抗日,一心为中国人着想,的确令人深受感动;但是现在是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提“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已毫无意义,“毫不利己”是傻子,“专门利人”更傻。你认为他说的对吗?谈谈你的看法。(可结合课文内容,谈谈白求恩这个形象在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32、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可敬可佩。在生活当中,还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去学习,比如:洪战辉,面对困难,坚韧不拔;抗震救灾小英雄童世强,面对危险,舍生忘死;甚至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在生活中,你有学习的榜样吗?并说一说你向他学习的理由。三、学习小结本文的学习让我们学会了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和对比的论证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叙议如何结合都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并把它运用到我们的日常写作中去。同时,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可以从主人公身上发现许多美德,而这些,也许正好是我们这个浮躁的社会所欠缺的。检测案一、课内语段阅读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1)、文中“真正的共产主义精神”是指:。(2)、根据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概括语段的中心意思。(3)、这一段文字中,正面介绍白求恩同志的语句是第句,侧面介绍白求恩同志的语句是第句。(4)作者要纪念的是白求恩,但又写了“不少的人”,这是运用了手法,其作用是。(5)、文段中哪些句子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只填序号即可)(6)、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时刻在鞭策着我们,现实生活中具有白求恩这种精神的人是很多的。请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典型例子加以说明。(要求:先叙后议,60字以内)四、课后作业41、完成《基础训练》第九课。2、完成第十课“导学案”预习作业。
本文标题:白求恩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72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