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医疗管理学习要点:12、门诊管理的特点。3、门诊任务;类型;管理体制。4、影响门诊工作量的因素和提高门诊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基本措施。5、住院诊疗和住院诊疗管理的概念。6、住院诊疗的意义;任务。7、住院诊疗工作和住院诊疗管理的特点。8、ICU的定义及建立ICU的意义。9、急诊科的特点10、院前急救的内容、组织形式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1、康复和康复医学的概念;全面医学的组成;康复医学的对象。12、康复医学的内容;发展康复医学的重要性。13、康复医学的工作方式;康复医学的地位和作用。14、医院康复科的任务和特点。第一节医疗管理概述一、医疗管理的概念和意义医院的医疗管理:是指对医院的医疗活动全过程所进行的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使之经常处于应有状态,并对变化了的客观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达到最佳医疗效率和医疗效果的目的。医疗活动:院外;院内院外:社会医疗服务(随访;健康体检;疾病普查;家庭病床;)院内:从病人进入医院大门直至出院的全过程;二、医疗管理的作用1、是完成医院任务的主要手段;医疗任务靠医疗活动实现;2、是影响整个医院管理水平的中心环节三、医疗管理的基本原则1、病人第一原则---以病人为关注焦点原则2、安全有效原则;“安全在我心中,质量在我手上”3、首诊负责原则;门诊,急诊4、“预防为主”原则现代医院具备医疗、预防、保、康复四项基本功能,预防基本疾病发生,控制疾病蔓延,尽可能降低并发症、后遗症和病死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是医院的职责和义务.5、强化重点的原则急诊、门诊、住院病人中的病情危重、疑难、复杂及成批的交通、工伤事故或其他突发事件的病人,应积极组织力量,优先予以保证.6、医疗机构与功能任务相适应的原则医疗管理标准化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按照医院的功能与任务设置医院的医疗机构.四、医疗管理的职能1、制定医疗管理计划;实施医疗管理和评价医疗效果的依据;(1)制定医疗计划的依据1)卫生事业方针、政策;2)上级要求和指令3)地区医疗规划,社区或服务人群医疗需求4)医院总体规划确定的总目标,总任务;5)门、急诊,病房及地段医疗的要求6)国内医疗技术发展情况及趋向7)上年度计划执行情况8)目前医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可供限量(2)医疗管理计划内容1)门诊、急诊、病房、院外及医技科室的医疗工作数量、效率及质量目标;2)新开展医疗项目的方向、规模3)需要解决医疗管理中的实际问题4)完成计划的主要措施.2、合理组织医疗技术力量;(1)医疗组织机构的设置(2)医疗技术人员的配备与组合(3)医疗技术人员的工作时间和班次(4)健全医疗指挥系统,做到灵敏有效地反馈.3、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医疗规章制度具有一定的指令性和法规性4、做好医疗活动中的协调;随机性的调度工作常见的医疗协调活动有:(1)社会对医疗需求的增加而进行工作量的再分配(2)医疗任务量扩大或医疗机构的改革对技术人员的再组合(3)医疗技术发展或新的学科建立要求对业务科室再调整(4)由于医疗业务工作或某项医疗活动必须加强科室间、部门间的协作(5)开展新技术项目的合作攻关及互相支援(6)危重病人的多科联合共管(7)完成某项临时性任务人力、财力的应急性调配(8)人际间关系的调节5、检查评定医疗效果。(1)检验医疗管理职能状态(2)看出医疗系统功能发挥的水平(3)分析和找出管理上的缺陷和不足之处所在原因(4)进一步帮助找出医疗管理计划,协调和指挥工作方面的薄弱环节第二节门诊管理一、门诊工作的特点1、病人集中且流量大;2、门诊医生用于诊断和治疗的时间短暂,要求高;3、门诊医生变化频繁,技术水平不一----是保证医疗质量的第一个关键环节;4、就诊环节多而复杂;5、是方便而经济的医疗服务方式。年门诊病人数量、急诊病人数量及住院病人数量的比例为10:1:0.3年门诊医疗经济收入约占全院收入的35%国内有些医院的年门诊医疗经济收入可接近或超过住院部的收入.因此,门诊医疗服务是医院向社会所提供的覆盖面最大、受惠人群最大、、病人最愿意接受、经济负担较轻、费时较少的一种医疗服务方式.二、门诊的布局与环境遵循以下原则:1、方便病人就诊传统的医院门诊布局---根据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和方便工作人员角度来确定现在---以病人为中心,从方便病人出发,符合医疗流程的合理性,使病人在各科室间活动的空间距离最短门诊总体示意图标识标志2、体现人性化服务色彩柔和侯诊区开放式三、门诊工作的流程分诊→挂号→候诊→就诊→医技部门检查及治疗→取药→离院、留院观察或住院“三长一短”:挂号时间长;侯诊时间长;等候取药、检查、治疗的时间长;就诊时间短。原因:医院数量,门诊能力或某一环节不足;组织管理不当。四、门诊任务1、分配地区范围病人门诊;1、基层医疗单位转来病人的会诊;2、危、急、重病人的抢救和治疗;3、基层医疗单位的业务技术指导4、出诊、访视和防病;5、健康体检。五、门诊类型1、按医院科室设置划分相适应2、按医院分级管理划分3、按就诊病人的情况划分(1)一般;急诊;保健门诊一般--预约;非预约;(2)基本;特需;基本--一般;简易;体检;家庭。门诊规模的指标-----日门诊人次入院人数就诊人数发病人数服务范围内人口数相互之间的关系:犹如塔形,逐层减少。保证门诊病人来源的基数:面向服务的人口数量六、门诊管理体制1、双重领导形式门诊部主任和所在科主任2、统一归口领导形式门诊部七、门诊工作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计算工作量。1、个人工作量医生诊疗工作需要的时间与以下因素有关:(1)病情复杂及罕见的程度(2)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和合作程度(3)就诊病人的初复诊比例(4)各不同科室的专业要求(5)医生的技术水平、操作熟练程度(6)医生的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程度(7)护理、医技人员的配合情况(8)医疗设备情况医生工作量的计算---以每名医生在单位时间完成门诊人次数做为基础卫生部:(草案)综合医院每名门诊医生平均每小时诊疗5人次医学院附属医院平均各科4人次内科5人次传染科6人次口腔科3人次诊疗一名病人所需时间一般医院12分钟教学医院15分钟日本的调查:每名门诊医生每小时诊疗病人(内科)初诊3、33人次复诊6人次诊疗一名病人所需时间(内科)初诊18分钟复诊10分钟与我国大致相近。2、各临床科室门诊工作量的计算反映各科室完成门诊的情况某科占全院门诊百分比=阶段时间内某科门诊人次数/阶段时间内全院门诊总人次数3、门诊工作量的调节门诊工作要与承担的社会医疗需要和自身医疗能力相适应。影响门诊工作量的因素:(1)服务范围人口数、发病率、到本级医院就诊率----决定门诊工作量的基础(2)医疗任务分级高,则面向更多的服务人口;疑难重症病人数量增加,则需要设置更多的特殊专业门诊;检查治疗项目多,操作程序复杂,平均处理每名病人所需要的时间延长。(3)院内人员编制、技术水平和技术条件要与门诊量适应。(4)门诊管理制度健全,各部门分工合理,责任明确,协调合作,有利于提高门诊工作效率。(5)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以一个人的能力定为100%:一般基本完成最低限额工作20-30%的力气激励得当—可以调动80—90%,甚至更多。注意:门诊医务人员潜力的发挥,应着重在提高医疗质量方面,不可过多增加门诊量,否则难免降低医疗服务质量。为了使客观医疗需要与主观医疗能力相适应,必须合理调节门诊工作量。#一个医院不可能无限承担社会的医疗需要。#一定规模的医院在人员、设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门诊工作量应控制在一个区限之内。4、提高门诊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基本措施与基本制度(1)门诊量要相对稳定(2)要配备好人员数量适当;组织健全;业务良好;认真负责的医务人员。*各科门诊量*领导体制副主任分管;门诊组长*医生轮换相对稳定每期半年*主治医生与住院医生比例1:2-3*主治医生定期出门诊(3)要有必要的医疗设备(4)要有良好的门诊秩序(5)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和有关规章制度(6)要设置专科门诊。优点:#有利于解决专科疑难疾病,提高医疗质量#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级技术骨干的作用,有利于干部的培养#教育有利于科学研究和促进专业的发展第三节住院管理一、住院诊疗管理的概念住院诊疗:以三级医生结构为核心,应用医学科学理论知识、运用现代化诊疗手段,充分发挥医院整体功能对患者个体和人群实施诊疗。住院诊疗管理:指对入院接受诊疗的病人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所实行的以病房为中心的全过程管理活动。住院诊疗管理-------病房管理二、住院诊疗的意义1、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保障;2、是发挥医院功能的中心环节,是医疗质量的基本保证;3、是医院服务能级的一项重要标志。三、住院诊疗的任务1、为住院病人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2、为住院病人提供良好的诊疗条件和环境;3、为医务人员和医学生提供临床实践场所;4、为开展临床科研提供重要基地。四、住院诊疗的特点1、病情的复杂性2、诊疗的系统性3、工作的协同性4、服务的综合性5、住院病人心理状态的多样性医院环境对病人心理的影响病人对住院的心理反应及需求五、住院诊疗管理的特点1、以病房管理为中心涉及多部门的协作;主要场所在病房,以病房管理为中心的系统工程2、以三级医生结构为核心,医疗业务活动为重点的管理体系;医生相对稳定3、医疗功能的连续性、协调性、系统性、综合性;医疗服务;生活服务4、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反馈调节作用明显。六、住院诊疗组织指对入院病员实施诊疗活动,发挥诊疗功能的组织设置及医疗技术人员的能级机构方式。联络组织住院处中心组织病房组织;医疗技术科室支持组织提供药品、器械、设备、后勤等病房—运行系统的中心诊疗组织的基本单位—病房单元病房单元30—50张病床一个护理单元(数个护理小组)医疗小组一到数个每个病房1-2名护士长一名以上主治医生病房负责人一位---科主任指定科主任、科护士长领导下的主治医生、护士长分工协作制。七、住院诊疗的业务管理1、检诊;采集病史;体检;常规检查;特殊检查2、查房;晨间;午后;夜间;急危重;教学3、会诊与病例讨论;科内;科间;全院;院外;急诊;院内外4、治疗;药物;手术;物理;放射按医嘱进行5、病历书写诊疗工作的全面记录和总结医院信息管理最重要、最基本的材料病历质量的三级监督检查制度:*一级自我监督诊疗小组为单位,主治医生通过查房对病案及时修正并按标准评估,出院时做总评分;*二级评审诊疗单元主任医师全面评价*三级评审院指定病案管理专家专审6、晨会与值班制度1、晨会交流诊疗信息,保持诊疗环节连续性2、值班制度夜间、节假日、集体学习、会议时间7、随访重点疾病、人群延续治疗家庭医疗服务第四节重点病人诊疗的管理加强监护病房-----ICU(IntensiveCareUnit)一、ICU的历史始于对呼吸衰竭的集中治疗和护理。1952年丹麦哥本哈根脊髓灰质炎流行多死于呼吸衰竭------呼吸加强监护病房1957年美国曼彻斯特纪念医院分级管理制度开始试行,ICU应运而生20世纪60年代各种ICU相继成立二、ICU的定义是把需要特别诊疗和护理的急重危病人,集中在一个特定的病区或病室,采用专门的诊疗技术和仪器设备,实施加强诊疗、加强诊疗护理和监视的一种过渡性诊疗组织形式。三、建立ICU的意义先进组织形式;现代诊疗技术的一个重要标志1、加强医护力量,有利于对危重病人的密切观察、护理和抢救;2、有利于提高现代化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3、有利于积累经验和医护人员的训练提高,能加速人才培养四、ICU的类型1.重症集中监护病房;综合性2.冠心病监护病房;(CCU)3.麻醉及术后监护病房;4.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5.肾透析监护病房;(MOCU)6.其他监护病房;五.ICU的设计1、选址全院较中心位置并与麻醉科及手术室相近;2、规模占总床位的1—2%重点医院可达6%一些综合性大医院10%--20%三级医院4张以上3、平面布局(1)从中心监护台能观察到所有病人;(2)病房排列宽畅,便于抢救;(3)内分清洁区和非清洁区;(4))有固定放置药物、仪器及其它医疗用品的场所。六、ICU的管理1、组织机构科主任负责制;2、编制独立科室3、工作人员职责各司其职4、业务管理(1)制定标准病人入、出(2)严格的工作制
本文标题:第四章医院医疗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84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