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皮肤科用药皮肤病概论皮肤病主要有感染性皮肤病,包括病毒性、细菌性、真菌病等,性传播疾病属于感染性皮肤病;变态反应或免疫相关性皮肤病,包括皮炎、湿疹、特异性皮炎、银屑病、扁平苔癣、血管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天胞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等获得性大疱性皮肤病及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等结缔组织病。皮肤病的药物治疗,包括外用局部治疗及内服药物系统治疗。系统用药如抗真菌药、抗细菌药、抗组胺药、免疫抑制、糖皮质激素类等。外用药物治疗如皮肤科常用的抗炎药、免疫调节药、清洁剂、抗真菌药、抗病毒药、角质剥脱药等。第一篇系统用药第一章抗真菌药物真菌系真核生物,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和细胞器,细胞壁含甲壳质、纤维素或其他葡聚糖。真菌感染可分为浅部和深部感染两类。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有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咪康唑、克霉唑、特比萘芬、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脂质体、制霉菌素、灰黄霉素、氟胞嘧啶、碘化钾、大蒜素分类代表药作用机制多烯类两性霉素B药物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甾醇结合导致细胞表面形成许多小孔,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内成分外漏而导致真菌细胞死亡烯丙胺类特比萘芬高度特异性地抑制角鲨烯环氧化酶,使角鲨烯积聚、麦角甾醇的合成受阻,从而引起真菌死亡氮唑类氟康唑、伊曲抑制真菌P450酶,抑制真菌细胞麦角甾醇合成,使通透性增康唑、咪康唑加嘧啶类氟胞嘧啶转变成氟尿嘧啶,抑制胸苷酸合成酶,干扰DNA合成抗生素类灰黄霉素渗入皮肤角质层与角蛋白结合,干扰真菌有丝分裂与核酸合成,阻止真菌继续侵入。第二章抗病毒药物病毒为寄生于细胞内的微生物,其直径为20~30nm,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进行增殖、复制。导致人类疾病的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更昔洛韦、泛昔洛韦、阿糖腺苷、利巴韦林、聚肌胞、齐多夫定、拉米夫定、膦甲酸钠第三章抗真菌类药物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苯唑西林钠、氨苄西林、羟氨苄西林、头孢拉定、头孢呋辛钠、头孢噻肟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大观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琥乙红霉素、四环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第四章抗痤疮类药物多西环素、甲氧苄啶、米诺环素、甲硝唑、林可霉素、替硝唑、克林霉素、丹参酮替硝唑【药理】本药为甲硝噢的衍生物,作用机制与甲硝吐相似,特点是:体外抗菌和抗寄生虫的活性较甲硝挫高,起效时间快,且毒副作用低于甲硝哩o已有一些医院、厂家将本药制成外用药治疗座疮、酒渣鼻。有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本药日服治疗痊疮与甲硝哇比较,疗效优于甲硝哇;炎症性痊疮一般在1周内显示疗效,2~3周皮疹明显消退,囊肿性及粉刺性损害消退缓慢。本药吸收完全,对血-脑脊液屏障的穿透性强于甲硝唑。本药在肝脏代谢,蛋白结合率12%,半衰期平均为13小时。第五章抗性传播病类药物苄星青霉素、四环素、普鲁卡因青霉素、多西环素、青霉素G钠、米诺环素、头孢曲松钠、红霉素、头孢噻肟钠、阿奇霉素、大观霉素、喹诺酮类第六章抗组胺类药物组胺是引起急性、慢性荨麻疹的主要介质,能引起荨麻疹所有的病理表现,如红斑、风团、瘙痒等。组胺是引起瘙痒的唯一介质,可直接刺激感觉神经末梢所致。组胺引起皮肤血管扩张形成红斑,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产生的局部水肿形成风团,因神经反射导致周边小动脉扩张形成红晕。抗组胺类药物根据其和组胺竟争的靶细胞受体不同而分为H1受体拮抗剂和H2受体拮抗剂两大类。常用的H1受体拮抗剂,包括苯海拉明、异丙嗓、曲吡那敏、氯苯那敏、美喹他嗪、氯马斯汀、赛庚啶、西替利嗪及左旋西替利嗪、羟嗪、阿斯咪唑、地氯雷他定、依巴斯汀、非索那定、酮替芬、氯雷他定、奥洛他定、曲普利啶、多塞平、咪唑斯汀、特非那定、阿伐斯汀、氮䓬斯汀。常用H2受体拮抗剂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氯苯那敏【药理】为烃胺类抗组胺药,竞争性阻断组胺H,受体的作用较强,其作用超过异丙臻和苯海拉明,还有抗胆碱M受体作用以及中枢抑制作用。用量小,不良反应少,适用于小儿。氯马斯汀类别药物名称别名或商品名药理学特点烷基胺类氯苯那敏扑尔敏,氯苯吡胺抗组胺作用强,中枢镇静作用弱,嗜睡作用弱,有一些常引起中枢兴奋,安全性/有效性好乙醇胺类氯马斯汀开思亭,克敏亭有较强的镇静作用和抗胆碱作用,常见嗜睡、头晕、口干等不良反应,部分药物常量可治疗失眠苯海拉明可他敏,苯那君乙二胺类曲吡那敏去敏灵,扑敏宁有中度中枢镇静作用,可引起肠胃功能紊乱;局部外用引起皮肤变态反应曲普利啶克敏,吡咯吡胺吩噻嗪类异丙嗪非那根除抗组胺作用,有明显的抗胆碱及镇吐作用;中枢抑制作用明显,可引起光敏感反应美喹他嗪甲喹吩嗪哌嗪类西替利嗪仙特明轻到中度镇静和抗胆碱作用,镇吐作用强,主要用于晕动病和眩晕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呕吐,作用不及茶苯海明和异丙嗪左旋西替利嗪迪皿,优泽羟嗪安泰乐哌啶类阿司咪唑息斯敏对H1受体选择性高,无明显的抗胆碱作用;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嗜睡发生率低。赛庚啶乙苯环庚啶非索那定开思亭酮替芬噻哌酮、甲哌噻庚酮氯雷他定克敏能咪唑斯汀皿治林特非那定敏迪,敏必治依巴斯汀其他阿伐斯汀新敏乐氮䓬斯汀多塞平多虑平奥洛他定苯海拉明曲吡那敏美喹他嗪地氯雷他定【药理】地氯雷他定是氯雷他定在体内的主要活性代谢产物—去乙氧碳基氯雷他定,一种非镇静性的长效三环类抗组胺药,具有长效、强力、选择性抑制外周H1受体的抗组胺作用,还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抑制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降低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勃附及超氧化物的产生,并抑制内皮细胞上黏附分子P一选择蛋白的表达,其作用是氯雷他定药效的10~20倍。【适应证】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及季节性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等变应性及过敏性疾患。依巴斯汀【药理】依巴斯汀肝首过效应较多,其在体内活性代谢产物卡巴斯汀具有更强的抗组胺作用,两者为外周选择性组胺H1受体拮抗剂,均不能穿过血一脑屏障,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和抗胆碱作用。饭前、饭后均可服用,其疗效和安全性不受食物的影响。【适应证】季节性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及特发性慢性荨麻疹等。非索非那定【药理】非索非那定是特非那定在人体的活性代谢产物,具有选择性拮抗外周}1受体作用的抗组胺剂,其对映异构体都显示出均等的抗组胺作用。【适应证】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和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等变应性及过敏性疾患。阿伐斯汀【药理】为曲普利啶(triprolidine)的衍生物,具有选择性地阻断组胺H1受体的作用,可完全或部分缓解因组胺释放而引起的症状,具有良好的抗组胺作用,起效快,作用时间较短。不易通过血一脑屏障,较少镇静作用。也无抗毒蕈碱样胆碱作用。【适应证】过敏性鼻炎、花粉症、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等。第七章其他抗过敏药物除了抗组胺药物外,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解热镇痛药、钙制剂等也具有抗过敏作用,在皮肤科中广泛应用。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疗法,如封闭疗法、脱敏疗法也具有抗过敏作用。色甘酸钠、氯化钙、扎菲斯特、果糖酸钙、曲尼司特、封闭疗法、噻拉米特、粉尘螨注射液、葡萄糖酸钙第八章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合成和分泌,其分泌和生成受促皮质激素(ACTH)调节。糖皮质激素作用广泛而复杂,且随剂量不同而异。生理情况下所分泌的糖皮质激素主要影响糖、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等物质代谢过程,超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则还有抗炎、抗免疫及抗休克等药理作用。根据糖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垂休-肾上腺的作用及抗炎效价,可将全身应用的糖皮质激素分为低效、中效和高效。氢化可的松、曲安西龙、泼尼松、地塞米松、泼尼松龙、倍他米松、甲泼尼龙第九章性激素类药物性激素(Sexhormones)为性腺分泌的激素,属类固醇(Steroids)激素,其基木结构是甾体核。包括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一垂体前叶的调节。目前临床应用的是人工合成品及其衍生物,如甲睾酮、苯丙酸诺龙、丙睾酮、达那唑、司坦唑醇、炔雌醇、苯甲酸雌二醇、己烷雌酚、己烯雌酚、醋酸环丙孕酮等。第十章抗雄激素类药物某些皮肤病的发生与雄激素的分泌过多或活性增高有关,包括痤疮、多毛症及雄激素源性秃发等。雄激素与受体结合形成雄激素受体复合物,该复合物随后黏附细胞核内的染色质,并促进靶细胞基因表达。有些雄激素的作用需要在细胞内通过5α-还原酶将睾酮转变成双氢睾酮发挥作用。本章所列药物通过与雄激素受体结合或抑制雄激素代谢转换酶等不同途径发挥抗雄激素作用。螺内酯、氟他胺、西咪替丁、环丙孕酮、非那雄胺、糖皮质激素非那雄胺【药理】非那雄胺是雄激素睾酮代谢成为双氢辜酮过程中的细胞内酶Ⅱ型5α一还原酶的特异性抑制剂。非那雄胺对雄激素受体没有亲和力,也没有雄激素样、抗雄激素样、雌激素样、抗雌激素样或促孕等作用。对该还原酶的抑制能阻碍外周组织中睾酮(T)向双氢睾酮〔DHT)的转化,使血清及组织中DHT浓度显著下降。与安慰剂相比,可使血液循环中睾酮的水平升高10%~15%,但仍在生理范围内。非那雄胺通过阻抑辜酮向DHT的代谢过程使血及皮肤中DHT浓度迅速下降,在给药后24小时内使之显著减少。研究发现在男性秃发患者的秃发区头皮毛囊有Ⅱ型5α-还原酶的特异性受体表达增加,并且皮肤组织内DHT水平亦较正常人增高。而DHT正是导致毛囊变小退化,而引起脱发的主要原因。还发现先天性缺乏Ⅱ型5α-还原酶的男子不会患男性秃发。这些临床及实验研究资料均已证实非那雄胺通过竞争性抑制Ⅱ型5α-还原酶活性使皮肤毛囊组织内DHT减少,逆转毛囊退化过程,从而阻止脱发的进一步恶化。【适应证】主要用于男性型秃发(雄激素源性秃发)的防治,能促进头发生长并防止继续脱发。第十一章维生素类药物维生素A、倍他胡萝卜素、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烟酸、烟酰胺、维生素B12、叶酸、泛酸钙、维生素C、芦丁第十二章维A酸类药物全反式维A酸、异维A酸、维胺酯、阿维A酯、阿维A酸、芳维A酸乙酯阿维A酯【药理】阿维A酯可能以全反式维A酸的药物前体形式发挥作用,可能具有促进上皮细胞分化及角质溶解作用,不良反应小。治疗指数较异维A酸提高10倍。【适应证】1.银屑病:各型重症银屑病中,对脓疱型银屑病比对慢性斑块型及红皮病型银屑病更有效,但在症状控制后需维持量治疗。2.角化异常性皮肤病:适应证同全反式维A酸。阿维A酸【药理】阿维A酸是阿维A酯在体内的活性代谢物,可以使银屑病及角质化疾患表皮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异常角化趋于正常化,不良反应相对阿维A酯较轻,容易耐受。1.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和连续性肢端皮炎对阿维A酸的反应最好,其次是红皮病型银屑病。关节病型银屑病和寻常型银屑病使用阿维A酸效果不理想,需要联合用药。本品与外用皮质激素、光疗联合应用可提高对银屑病的治疗效果。2.角化异常性皮肤病:同阿维A酯。第十三章免疫抑制及抗肿瘤类药物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硫唑嘌呤、硫嘌呤、氟尿嘧啶、阿糖胞苷、甲氨蝶呤、氨蝶呤、甲砜霉素、环孢素、长春新碱、秋水仙碱、羟基脲、氯喹、羟氯喹、青霉胺、霉酚酸酯、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左旋天冬酰胺酶、雷公藤总苷、磺胺吡啶第十四章免疫促进类药物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统称为免疫促进剂,亦称为免疫激活剂或免疫增强剂。按其来源免疫促进剂可分为:①合成药物,如左旋咪哇、咪哇莫特等;②生物制剂,如转移因子、胸腺素、免疫核糖核酸、丙种球蛋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聚肌胞、免疫血清等;③微生物制剂,如卡介苗、卡介菌多糖核酸、短小棒状杆菌菌苗、金葡素、灵菌素等;④中草药,如甘草酸百等。免疫促进剂可通过激发人体天然与获得性免疫应答,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提高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提高机体抗病原体侵害、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以及纠正免疫缺陷病的目的。皮肤科临床可用十治疗免疫功能低下所致的疾病,如皮肤肿瘤、皮肤病毒或真菌感染等,也可用于治疗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左旋咪唑、转移因子、胸腺素、免疫核糖核酸、丙种球蛋白、重组干扰素-α,β,γ、白细胞介素-2、重组改构肿瘤坏死因子-α、聚集甘酸-聚胞苷酸、短小棒状杆菌菌苗、卡介
本文标题:皮肤科用药及其药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90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