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电子商务 > 第四章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的支撑作用
第四章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的支撑作用强的目标。①循环经济的发展,正将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新的转型阶段。转型的关键就在于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的支撑作用,努力构建循环经济的支撑技术体系,探索出一条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生态科学技术之路。4,1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的支撑作用4.1.1循环经济的主旨:科学技术现代经济基本结构是生产力系统和生产关系体系。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作为生产力系统中渗透性因素的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包括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马克思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科学在工艺上的应用”“赋予生产以科学的性质”。长期以来,科学在经济发展中的始终处于基础地位,但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关系却不断演变。从生产力发展史的角度,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曾把人类社会发展划分为初期发展、工业化和后工业化三个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技术经济发展模式是,原始循环型的技术经济发展模式、线性掠夺型的技术经济发展模式和高级循环型的技术经济发展模式。追根溯源,人类是在自然界存在适合于其生存的环境条件下才产生和发展的。人类生产活动的本质是人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循环交流。其目的是使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下去。在远古时期,面临着原始的艰苦生存条件,由于生理和肌体自然能力有限,人类承受着巨大的情感压力,我们的祖先不断总结自然规律,创造新的生产手段,以改变生存条件,使自己生活得更幸福。幸好我们的祖先是智慧的,他们学会了制造和利用工具,提高了生产率;学会了建筑房屋以避风雨寒暑,学会了驯化动植物以获取更多的食物。我们的祖先是值得骄傲的。他们不断战胜大自然的挑战,取得了辉煌的业绩。①寇勇.科技日报.北京:2006.7.n第四章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的支撑作用原始循环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阶段,主要存在于自然经济与半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农业和主要以生物产品为原料的家庭手工业中。在人类发展初期,大自然给我们的祖先提供丰富的食物,他们靠采集和狩猎为生。但是常常由于过度的采集和狩猎,消灭了一个地区的许多物种,破坏了自己的食物来源,被迫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一个地方。这是渔猎时代的技术经济模式和引发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一万年以前的新石器时期,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原始的畜牧业,解决了渔猎时代的环境问题。但是,在整个古代,农业的自发发展,特别是刀耕火种的农业技术,破坏了大片森林,很多地方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一些哺育了人类文明的沃野成了不毛之地。这是农业社会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作为后继者,近代的人们己经不再满足于祖先的生存方式,欲望不断膨胀。为了满足自己作为具有高级思维能力的高等动物的无限欲望,使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人类不断发明创造具有强大生产能力的技术体系,从自然界索取越来越多的原始资源,然后按照我们的需要进行加工改造,成为我们的消费品,来满足我们物质的和精神的需要,并且在使用过后把它们再抛回自然界。人类发展经济的本来目的是使自己生活得更好,更幸福。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农业经济社会,幸福的生产标准是温饱。落后的生产技术决定了增加产量必须不断开垦荒地,把一片片绿洲变为农田,必须不断“生产”自己,以增加劳动力。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容易开垦的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土地变成了相对稀缺的资源,人类为了争夺利用土地的权利而产生了利益矛盾和冲突,于是,开始争夺土地所有权,并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人类为了减少对稀缺的土地资源的依赖,不断发明新的生产技术手段,以求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幸好人类是富有聪明才智的。到了18世纪中叶,人类发明了机器,开始用自然力代替人类的肌肉动力,在更高效率地利用土地获取食物的同时,从自然界更大规模地、更高效率地索取物质资源并对它们进行加工和制造,生产更多的工业消费品。人们己经不满足于拥有充足的食品,“现代化”成为追求的时尚。人们的幸福观已经从温饱转向占有更多的人造物质产品。商品经济的充分发达使得占有财富的多寡成为人的社会经济地位高低和幸福与否的象征。于是,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大工业诞生了,生产力急速发展,人类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把用更少的消耗从自然界取得更多的物质资源,制造更多的物质产品称为“效率”。显然,进入工业化以后这种效率使得经济规第四章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的支撑作用模越来越大。正像马克思所描述的那样,资本主义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物质财富像被魔鬼呼唤一样从地下涌出。在资本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一切可以私有化的东西都具有了明确的产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交换关系,唯有生态环境由于其自然属性的特点使得它难以私有化,作为人类的共同财富,每个人都可以共同享受而不用付费。显然,早期的资本主义大生产方式是建立在对自然环境的自由免费利用基础上的。私人资本的获利与社会付出的生态环境成本是不对称的。这样,人类经济活动一直沿袭资源开采、加工制造、废弃物排放、产品流通消费、废旧产品抛弃的线性过程。资本主义私人资本在满足社会消费需求创造利润而实现自身不断增值的同时,也使其对资源的无序开发和抛回自然界的废弃物按指数形式上升。其直接后果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不断恶化。到了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开始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在全世界仅有不到五分之一人口进入现代化社会的情况下,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继续增长的重大约束。从1930年到1960年代末,世界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八大污染事件,其中多数发生在1950一-1960年。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污染开始成为发达国家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1970年4月22日美国举行了“地球日”大游行,标志着人类开始高度关注环境污染问题。1972年6月5旧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其第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这份报告被认为是第一次系统地考察了经济增长的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科学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从此生态环境作为制约经济增长的要素而引起全世界的注意。到了20世纪70年代,生态环境事实上已经从单纯自然意义上的人类生存要素转变为社会意义上的经济要素。这里有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符合人类生活需要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己经短缺,拥有这样的环境已经成为人类追求幸福的目标之一。第二,从迄今为止人类生产活动的技术特性和生态环境本身的承载能力来说,天然的生态环境对生产排放废弃物的吸纳能力已经饱和,甚至超载,要继续利用它进行生产必须再生产出新的环境容量,需要人类投入资源进行“制造(生态恢复和污染治理)”。即,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的劳动“产品”。这表明,良好的生态环境己经具有明显的二重性特征。即从生活的角度看它是目标,从生产的角度看,它已经变成生产要素和条件。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十分短缺的生活要素和第四章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的支撑作用案例:在未雨绸缪、“吃干榨尽”理念下的江铜集团公司,“充分利用”四个字几乎体现在公司各种、各类生产的各个环节上,记者目之所及,循环经济处处皆文章,无论是精细化工中的稀有金属回收,还是铜材的多种经营,都贯穿着循环利用、一石多鸟的产业链,就连令不少工矿企业为之挠头的废气、废水和余热,也成了江铜人手中“以废制废、变废为宝”的杰作。一一一为防止废气排放对空气造成污染,贵溪冶炼厂选择了先进的“二转二吸”回收二氧化硫,使总硫利用率达到97%,每年生产硫酸100万吨,并且促成了江铜的一个新型产业一一一硫化工产业的出现;此外,该厂通过技术改造,在空气制氧的同时,将外排的氮、氢制成液态氮和液态氨回收,每年创经济效益1700多万元。一一一2001年江铜与外国公司合作,利用HDS技术,将德兴铜矿矿山工业废水一分为三:lm3的废水用于废石场喷淋浸出铜;1码排入尾矿库与库中碱性水中和后,返回选矿作为生产用水;1解进入废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入大坞河。目前,江铜的工业总用水量为3.6亿吨,其中工业用水复用率8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每年节约水资源3亿吨,节约取水资金2000万元。一一一贵溪冶炼厂通过配套建设闪速炉和转炉烟气余热回收发电装置,每年余热发电量约为1亿千瓦时。今年,德兴铜矿10万吨硫酸项目年余热发电2000万千瓦时、江铜一瓮福40万吨硫酸项目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投产,其制酸过程中的余热也将全部回收用于发电,届时每年又将新增余热发电量9000万千瓦时,江铜的自发电量将占整个企业总用电量的10%左右,按现行的电价计算,每年可节约电费1.1亿元。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江铜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一吨铜矿石经过冶炼后产生的价值,从过去单纯炼铜收益160元,增加到目前综合利用后的600元。铜、金、银、铂、硒、啼、徕等有价元素的充分回收,冶炼回收烟气、硫精矿制成硫酸,余热发电等资源综合利用,江铜每年开展综合利用所带来的销售收入就高达“亿元以上,其中近两年实现的项目年新增销售额就达27.6亿元。清清的大坞河水,见证着江西工业“龙头企业”的擅变。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换来的是企业的成本最低、效益最大化。在昨日、今天和未来中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江铜集团公司,正高举着科学发展的大旗,奋勇当先奔向世界铜行业前三第四章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的支撑作用生产要素。我国环境污染已经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2000年全国十大地表水系的COD年排放量达1445万吨,比111类水质要求的800万吨容量高出80.6%;2001年七大水系断面检测,达到m类水质的仅占29.5%,而劣V类水质却高达44%;全国城市有66.7%缺水;大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达1995万吨,比国家二级标准要求的1200万吨容量高66.3%;农田化肥农药污染,重金属污染,土地荒漠化,各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等现象也日益严重。从生活的生态环境质量来看,这种发展趋势与我们追求的经济增长目标是相悖的。据世界银行测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仅空气和水污染带来的损失占GDP的比重就达8%以上。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增长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生态环境成本为代价的。当天然的生态环境资本用尽以后,继续按照原来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经济,将会牺牲人类的健康,使我们的经济增长与我们的生活目标相背离。这样,保护生态环境的高级循环型的技术经济发展模式应运而生。科学技术、资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是循环经济中的要素,在这诸多要素中,科学技术又是第一位的。循环经济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创新机制,形成富有活力的创新体系和激励创新的政策环境。在科学技术、资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复合系统中,自然资源已成为了制约因素。所以,科技子系统必须进行结构性变革,重新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才可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以高技术改造基础产业和制造业是循环经济的主旨。循环经济的实现是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先决条件的。“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积极采用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①这是循环经济体制下发展科学技术的宗旨。一方面,在循环经济微观生产的过程中要开发节约能耗和物耗的技术、提高材料使用寿命的技术以及开发资源的再生技术。另一方面,在循环经济宏观管理的过程中还要开发资源预测模型,研究新的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以及研究不同产业和不同企业间生态链的合理性及稳定性。②可见,离开科学技术的引导,循环经济的发展可谓寸步难行。科学技术的先导性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也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①王顺克.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z].经济师,2003(9):科一45②毛如柏,冯之浚论循环经济[MI月匕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44.第四章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的支撑作用一、基础理论研究发挥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的支撑作用,要从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做起。由于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不同,我国所倡导的循环经济与国际社会的相关概念,无论是在内涵及外延,还是在实践的侧重点上都有较大区别。我国循环经济内涵和外延一定要考虑我国社会
本文标题:第四章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的支撑作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700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