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第四章第一二节适应性练习文档
1第四章第一、二节适应性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错误的是A.某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季节中有较大差异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C.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黑线姬鼠的数量不是种群密度D.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2.欧洲极品海水鱼类—地中海鳎鱼,目前在威海市人工育苗成功。该种鱼个大肉厚,体形修长、优美,肉质具有特殊微妙的甜味,十分适合在我国南北方大面积推广养殖。在威海市水产研究所有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另外2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那么,这8个池塘里的鱼是()A.一个群落B.一个物种C.两个种群D.八个种群3.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A.①③⑤B.②④C.②④⑤D.③⑤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引起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雌虫生殖能力下降B.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C.雌性个体也减少D.种群出生率下降5.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6.如图所示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③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7.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营养、空间、气候和无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表示为:Nt=N0λt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8.下图是对某地区某种植物的种群结构调查结果,其种群发展趋势是()A.总能量将增加B.环境阻力不变C.种群密度下降D.保持稳定型增长9.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来源:学#科#网Z#X#X#K]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10.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2A.50只B.42只C.92只D.160只11.下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d处波动主要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B.“涸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的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D.c处种群个体数量不再上升的原因是种群内个体间发生竞争的结果12.对于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类进行种群调查研究,资料如下:年份197019711972197319741975种群数量(只)5080----捕捉标志数(只)--80808080第二次重捕数(只)--80808080重捕个体中的标志数(只)--681013那么1970~1975年该鸟类种群的增长曲线是()13.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4.下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15.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再计数二、非选择题16.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有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蛇等动物活动。某研究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有关问题:(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法;在取样时,关键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农田中新迁入了一种食草昆虫,下图甲是与这种昆虫种群数量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请说出种群在B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3(3)请根据图甲在图乙坐标系中画出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将A、D标在纵坐标的合适位置上)。17.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存在着差异。(1)植物——样方法。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下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_______。(2)动物——标志重捕法。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鲫鱼200尾,全部进行标志后放回;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被标志的鲫鱼有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________。(3)细菌——显微记数法。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50个细菌,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液体中培养4h后稀释10倍,与以前相同的条件下再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次观察到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80个细菌。则细菌细胞分裂的平均时间为________小时。(4)昆虫——去除取样法。对于某些隔离带的稳定种群,可以通过连续捕捉一定次数,根据捕获量的减小来估计种群大小。由于每次捕获后不放回,理论上种群数量应当越来越小,因此,我们把每次捕获数加到前面所捕获的总数上,得到捕获积累数,以推算种群数量。以捕获积累数为X轴,每次捕获数为Y轴,根据数据描点作直线向右延伸与X轴的交点即为种群估计数。假如在某田块(120平方米)连续捕虫8次,得到下表数据:捕获次数1[来源:Zxxk.Com]2345678每次捕获数(Y)7263443223171615捕获积累数(X)72135179211234251267282①依数据可得出该昆虫种群平均密度大约是____只/平方米。②如果你捕获到的昆虫数并不是递减的,请分析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调查统计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请回答:(1)标志重捕法的前提是标记个体和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________相等。标记技术极为重要,例如:标记物和标记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记物不能________,否则可能改变该动物与其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标记符号必须能维持一定时间。(2)为了模拟样方法测定种群密度,两位同学分别在1张50cm×50cm的白纸上制作方格表,将200粒绿豆种子随机撒在白纸上,选择5个方格进行计数,再计算出种群密度。两位同学的调查结果有差异,你认为原因可能有哪些?(至少答两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试管编号培养液/mL无菌水/mL酵母菌母液/mL温度/℃甲10—0.128乙10—0.12丙—100.128①请写出该同学研究的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用显微镜定期测定甲、乙、丙三试管中酵母菌数量,结果如右图所示。请根据右图信息,判断图中曲线A、B、C分别对应的试管是____________。4参考答案1-5CDDDC6-10CBCBD11-15DCBBD16【解析】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采用样方法,样方法的关键是取样要保证随机性。种群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生存斗争加剧,包括食物、空间不足和天敌增多。在绘图时一定要注意按照要求将A、D标在纵坐标的合适位置上,由于A点种群数量不为零,所以曲线的起点不能为零。当种群数量为D时候,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此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环境容纳量),所以D点对应种群数量最大值。【答案】(1)样方随机取样(2)生活资源和空间有限;天敌增多(其他合理答案亦可)(3)要求:画成“S”型曲线;纵坐标上A点对应起点,D点对应K值17【解析】(1)计数时,若有植物正好长在边界上,只计样方相邻两个边上的个体。(2)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重捕个体数=标志个体数重捕中所含标志数故种群个体数N∶160=200∶10,N=3200。(3)50个细菌经4h后产生了80×10个细菌,即1个→16个,细菌分裂次数为4次(24=16),故该细菌分裂周期为1h。(4)利用所得数据在坐标系中作直线,直线向右延伸跟X轴相交得到种群估计数为360,该昆虫种群平均密度为3只/m2。【答案】(1)8株(2)3200尾(3)1(4)①3②可能有外来昆虫的迁入18答案:(1)概率不能影响被标记动物的正常活动,也不能导致其发生疾病、感染等(答出一点即可)过分醒目(2)取样方法、样方位置、样方的代表性、样方面积等的不同(答出两点即可)(3)①温度、营养物质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②甲、乙、丙思维拓展:采用样方法的注意事项:(1)确定适合的调查对象。(2)按要求选取样方,随机取样。(3)样方的个数要依总面积大小而定,总面积大的可以多选一些。(4)样方的大小依物种而定。(5)计数时,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上及其顶角的个体。
本文标题:第四章第一二节适应性练习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701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