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管理的计划职能§4-1计划概述计划是保证组织有效实现既定目标的首要职能。计划是任何一个组织成功的核心,它存在于组织各个层次的管理活动中。组织的计划能力决定了它适应未来技术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变化能力。4.1.1计划的含义作为动词的“计划”管理人员为组织确定、选择适当的目标,以及制定实现目标的行动的过程。作为名词的“计划”组织内以文字和指标等形式表述的有关行动方向、内容和步骤安排的具体文件。概念辨析之一:计划与决策区别:决策是关于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计划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联系: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概念辨析之二:计划与预测计划是对未来行动的部署预测是对未来事件的陈述计划要说明使将来成为怎样预测要说明将来会怎样应当采取什么措施和行动要不要采取措施和行动概念辨析之三:计划与控制4.1.2计划工作的内容完整有效计划必须能回答以下问题:Why--为什么要做--原因和目的的定位What--做什么--活动和内容的定位Who--谁去做--人员安排的定位Where--在什么地方做--空间定位When--在什么时候做--时间定位How--怎样做--手段和方法的定位4.1.3计划工作的性质目的性:组织的各种计划及其各项计划工作都必须有助于完成组织的目标纲领性:计划直接影响且始终贯穿于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中普遍性:任何管理者都要从事计划工作计划计划的实施控制:将结果与计划比较没有不理想的偏差存在不理想的偏差纠正方案效率性:计划体现为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前瞻性:计划是一个创造性的管理过程4.1.4计划的作用孔茨指出:“计划工作就像一座桥梁,它把我们所处的此岸和我们要去的彼岸连接起来,以克服这一天堑。”4.1.4计划的作用计划明确组织发展方向和实现目标的途径,为组织稳定发展提供保证。计划明确组织成员行动的方向和方式,促进组织活动的落实和协调。计划通过事先全面的安排,为有效筹集和合理配置资源提供依据。计划通过提供客观标准和依据,为检查、考核和控制组织活动奠定基础。计划通过预测活动和对组织未来活动的筹划,是降低风险的手段。4.1.5计划的类型按时间期限分类长期计划通常涉及企业长远目标和发展方向,以及实现目标的策略。中期计划赋予长期计划具体内容,又为短期计划指明方向。短期计划与企业中每个成员都密切相关,满足具体实施的需要。按计划层次分类战略计划战术计划行动计划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实现目标的总体规划实施战略计划的步骤和方法具体任务和执行性计划按计划职能分类业务计划产品开发、物资采购、仓储物流、生产作业以及市场营销等财务计划资本的融资渠道和方式、资本的使用效率人事计划人力资源的发展、培养、开发、调配和保证按计划明确程度分类具体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具有明确规定的目标规定一般的方针和行动原则易于执行考核控制具有灵活性和可预见性按计划的形态分类1、使命(宗旨):描述组织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管理哲学和组织存在原因等根本性的问题。微软:让每一张桌子上、每一个家庭中都有一台计算机,都使用微软的软件宝洁:提供名优产品,真正改变客户的日常生活。这是宝洁的使命。2、目标(目的):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要实现的目的,表明一定时期内任何活动的预期结果。3、战略:为实现组织长远目标所选择的发展方向,所确定的行动方针,所制定的资源分配方针。4、政策:预先确定的用来指导或沟通决策过程中思想和行为的明文规定。5、程序:为完成某一特定计划(重复发生、反复出现)而规定的一系列步骤。6、规则:指导或禁止在某种场合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具体的详细的规定。7、规划(方案):为实施某一既定方针而做的一个综合性计划,包括对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执行步骤、使用资源等内容的表述。8、预算: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一份报表(“数字化”的计划)。预算也是一种控制手段。4.1.6计划工作面临的挑战正式的计划工作可能将组织锁定在特定的目标和具体的时间表上,因此可能会造成刚性。当今企业面临的环境存在着大量随机性和不可预见性因素,因此动态环境下计划如何制定?•正式计划更强调程序、规则,但组织的成功又通常依赖于某些创新、远见、直觉,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成功的正式计划会进一步强化信任,弱化改变和放弃,因此可能带来错误的安全感,从而导致失败。4.2.2计划工作的原则改变航道原理与灵活性原理的区别灵活性原理是使计划本身具有适应未来情况变化的能力。改变航道原理是使计划执行过程具有应变能力,就像航海家一样随时核对航线。§4-3计划方法计划工作效率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与采用的计划方法息息相关。现代计划方法包括目标管理、标杆管理、网络计划技术、线性规划法、滚动计划法、投入产出法、甘特图、预算法等等。4.3.1滚动计划法背景:计划工作预测难度很大;未来不确定性很大。机械、静态执行原有计划,可能导致巨大错误和损失。定义:滚动计划法是一种编制具有灵活性的、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的长期计划方法。可以避免预测不准确性和未来不确定性带来的不良后果。4.3.1滚动计划法编制方法在已编制出的计划的基础上,每经过一段固定的时期(滚动期、计划期)便根据变化了的环境条件和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从确保实现计划目标出发对原计划进行调整和修订,并将计划期顺序向前推进一期,如此不断滚动、不断延伸。滚动计划法的特点1.近细远粗,符合实际:计划期分为若干个执行期,近期计划订得较具体,具有指令性;远期计划订得较概略,具有指导性。2.定期调整、向前延伸:根据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对计划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调整,并向前延伸一个新的执行期。滚动计划法的评价1.通过定期地对计划进行修订,使战略性计划的实施更加切合实际。2.通过逐期延伸使长期、中期与短期计划相互衔接、有机结合。3.加强了计划制定和执行的弹性,符合灵活性和改变航道原则。4.3.2网络计划技术•对于规模大、环节多、建设周期很长的大型项目,合理安排各方资源,用最短的时间、最省的费用按质完成项目,是计划工作中重要的研究课题。4.3.2网络计划技术•网络计划技术,是指用于工程项目的计划与控制的一项管理技术,它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美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包括各种以网络为基础制定计划的方法,一般而言,依其起源有关键路径法(CPM)与计划评审法(PERT)之分。•关键路径法起源于美国杜邦公司。•计划评审技术起源于美国海军武器部研制“北极星”导弹。•CPM主要应用于工程项目,PERT更多地应用于研究与开发项目。•1965年华罗庚在中国首次开始推行网络计划技术,当时称为统筹方法。网络计划技术基本步骤网络计划技术把一项工作或项目分成各种作业,根据作业顺序进行排列,通过网络图对整个工作或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控制,以便用最少资源耗费和最高的速度完成工作。网络图由工序、事项、路线构成。通过比较找出一条或几条关键路线。关键路线的路长决定了整个计划任务所需的时间,据此合理安排各种资源,对各工序活动进行进度控制网络计划技术的评价.清晰地表明工程项目的时间顺序和相互关系,并确定了关键环节和路线。2.可对工程时间进度与资源利用实施优化。3.可事先评价达到目标的可能性。4.易于操作,便于组织与控制,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4.3.3目标管理MBO(Managementbyobjectives)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于美国的一种管理制度。起源于1954年德鲁克《管理实践》目标管理是以目标设置和分解、目标实施及完成情况检查、奖惩为手段,通过员工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来实现企业经营目的的管理方法。4.3.3目标管理之基本思想篇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通过目标对下属进行管理业务(个人)目标必须同整个组织的目标一致根据为实现目标所做贡献大小来考核和奖励充分实行权力下放和民主协商4.3.3目标管理之内容篇上下级共同制定目标目标连锁体系各级目标融为一体客观、公正考核绩效和实施相应的奖惩目标与成果相联系授权、分权和自我管理人人制定目标让员工自己从“要我干”变为“我要干”目标管理特别适合于对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是“管理中的管理”4.3.3目标管理之过程篇目标的制定:建立一个以组织总目标为中心的目标体系。保证目标制定的协商和沟通。目标的分解:科学合理的确定和分解企业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的目标。目标的实施:实行充分授权,创造条件;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目标成果的评价:建立检查、反馈、评价、纠正和奖惩制度。4.3.3目标管理之评价篇具有目标体系,是一种总体的管理。体现了员工参与管理的思想。强调目标与能力的合理结合。以“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为典型特征。采用成果导向型的管理方针。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
本文标题:第四章管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702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