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备课
兴化市大营中心校九年级化学(上教版)教学案例任课老师:张相云1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课题第1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课型互动课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燃烧现象,知道物质燃烧的必须条件。(2)了解灭火的原理,学会常见的灭火方法。2、过程与方法(1)能利用物质燃烧的条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2)能利用灭火的原理,处理一些突发的燃烧失控情况。(3)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与步骤,学会科学探究的思考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燃烧为人类文明进步、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燃烧失控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从而辨证的认识燃烧,激发只有深入了解燃烧,才能使其为人类造福的意识。(2)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初步形成富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1、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课前准备仪器:酒精灯、玻璃杯、坩埚钳药品:水、酒精、小木条、小块煤、小蜡烛、棉布手帕、创设情景:播放一段录像:神州五号飞船的发射升空放几幅画面提问:看完短片和图片后,你对火有了怎样的认识?(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回顾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提问:怎样才能让火更好的为人类造福呢?引入新课。提问:火是怎样产生的?请你将知道的燃烧事例填写在下表中,并与同学们交流、讨论:物质的燃烧有何特征?事例观察到的现象燃烧反应的特征:提问:燃烧究竟需要怎样的条件呢?请根据自己对燃烧的了解,做出一些猜想。交流与实验:交流以下问题(课本P93的交流与讨论的4个问题)学生根据提供的仪器和物品进行实验。提问:针对问题4进行提问:兴化市大营中心校九年级化学(上教版)教学案例任课老师:张相云2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点燃方式?为什么不同的物质点燃方式不一样?不同的点燃方式有同样的目的吗?(介绍着火点)师生整理:物质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需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提问:以上条件是否需同时满足,还是只需部分满足。演示实验:红磷和白磷燃烧的比较(可通过具体实验或实验录象来完成观察。)学生小结:必需同时具备。观察与思考:烧不坏的手帕火焰熄灭后,你观察到原来浸透酒精的手帕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布置任务: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灭火的方法,为什么这些方法可以成功的灭火?创设情景:播放四个片段,请同学们判断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利用的是什么原理?学生讨论: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灭火的方法?利用的是什么原理?小结:灭火的原理与方法灭火主要有三种方法:(1)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2)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3)将大量的冷却剂(如水、二氧化碳气体等)冷却燃烧物,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学生阅读:灭火与自救在不同的火灾情况下,应采取的措施:应采取的措施火势较小火势较大被困在火灾区时教师介绍:投影几种灭火器,并介绍它们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本节小结1、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布置作业:教后记兴化市大营中心校九年级化学(上教版)教学案例任课老师:张相云3课题第1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课型互动课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爆炸发生的原因,了解防范爆炸的措施。(2)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与步骤,学会科学探究的思考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爆炸为人类文明进步、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爆炸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从而辨证的认识爆炸。教学重点能用化学学科知识解释爆炸现象和原因。教学难点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课前准备仪器:蜡烛、白瓷板、纸筒等药品:氢气(或粉尘)爆炸实验情景引入:展示文字新闻(CO的中毒事件)提问:CO为什么会使人中毒?播放动画:CO使人中毒的原理提问:CO对空气有污染,会使人中毒,它从哪里来的呢?自学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内容: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完成下列表中内容: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燃烧条件燃烧效率生成物(以碳、氢元素为例)以碳的燃烧为例启示教师讲解:CO虽有毒,对环境有污染,但它也有有利的一面。由于它具有可燃性,通常可被用于做燃料,煤气的主要成分就是CO。提问:在实验室中的许多实验中会产生CO,你如何将它进行处理而使它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小结:使物质完全燃烧的措施①氧气的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充分;②可燃烧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充分;②可燃烧物颗粒越小,燃烧剧烈。巩固练习:1.下列属于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差异的是()①能否放出热量②燃烧后所得主要产物不相同③对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环境保护的意义不同④燃烧时所需氧气的量不同⑤单位质量燃料放出热量多少不同兴化市大营中心校九年级化学(上教版)教学案例任课老师:张相云4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全部阅读指导:阅读课本P94内容,小结一氧化碳的性质:(1)CO的物理性质(在通常况状下)①无色、无味的气体;②难溶于水;③密度比空气略小(很接近)(2)CO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一氧化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COO2CO2②有毒性:一氧化碳跟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了输送氧气的功能,人体缺氧而中毒.演示实验:1.爆竹爆炸2.粉尘爆炸3.氯酸钾和磷粉的混合物的爆炸学生讨论:以上的三种爆炸都产生了化学反应,这些爆炸产生的原因一般是什么?师生整理:可燃物的燃烧所释放的能量使产生的或周围的气体迅速猛烈地膨胀而引起了爆炸。当然有一些爆炸是由于物理原因造成的。如:烈日下汽车轮胎的爆炸学生讨论:爆炸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为了防止爆炸的发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注意些什么?让学生认识几种消防安全标志。教师介绍: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介绍H2、CO、CH4三种气体的燃烧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学生讨论:以上三种气体,如何进行简便地鉴别?通过点燃后检验产物.巩固练习:2.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A.煤矿中因遭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C.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D.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本节小结1、一氧化碳的性质;2、爆炸与爆炸极限。布置作业:教后记兴化市大营中心校九年级化学(上教版)教学案例任课老师:张相云5课题第2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课型探究课课时第1课时备课方式集体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与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2)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对实验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3)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的分析,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兴趣.(2)通过学习质量守恒定律,使学生认识到物质是永恒运动变化着的,并认识到物质不灭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务实,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感受科学研究的人文教育价值.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其涵义.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课前准备仪器:托盘天平、锥形瓶、滴管、镊子、小试管药品: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引言]由成语:“点石成金”引入,联系第二章的分子、原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分子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再重新组合展开,导入化学反应不仅在质的方面有一定的规律,而且在量的方面也存在一定规律。[新授][活动与探究]1、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酸钙和盐酸反应[讨论与思考]两个实验所得结果是巧合,还是具有普遍意义?分析实验现象和测定的数据,试着总结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出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结论。[归纳]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讨论与思考]1、铁生锈后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2、蜡烛燃烧后就没有了,与质量守恒定律是否矛盾?[练习]1、已知A物质与B物质反应生成C物质,现有12克A与32克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A、44克B、32克C、22克D、12克兴化市大营中心校九年级化学(上教版)教学案例任课老师:张相云62、已知A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B物质和C物质,当一定量的A反应片刻后,生成56克B和44克C;则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的质量为()A、12克B、44克C、56克D、100克3、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24克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克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的质量为16克C、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指导学生画重点]讲解:①参加反常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的“总和”二字是指真正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有的反应并未全部参加反应)②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应包括气体、沉淀等全部物质的质量③审题时要注意关键的字,如“充分反应”“恰好反应”“足量反应”等表示的意义。[讲座与思考]为什么“质量守恒定律”能够成立?[投影]水分解示意图、碳和氧气在化全生成二氧化碳的示意图学生分析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指导学生看书,引导学生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板书]:“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原子的种类、原子的个数、原子的质量都不发生改变[练习]1、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石蜡的组成中一定含有、、元素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A2+B2=2C中,“C”的化学式用A、B可表示。本节小结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2、用微观的观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布置作业:1、已知2克氢气与16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克2、已知A与B反应生成C和D,(A+B=C+D),现有80克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4克C和36克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克3、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则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元素4、在4X+5Y2=2Z2的反应中,Z的化学式用X、Y表示为()A、X4Y5B、X2Y5C、XY2D、X4Y10教后记兴化市大营中心校九年级化学(上教版)教学案例任课老师:张相云7课题第3节化学方程式课型探究课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2.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依据,理解内容和形式的辨证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意义。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化学方程式能表示什么含义?课前准备[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又能反映质量守恒这一特点呢?[演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并检验二氧化碳生成的实验。学生观察并组织讨论:(1)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2)用文字表达式表示此化学反应。引导学生在文字表达式的基础上,用化学式表示该化学反应并把箭头改成等号,称之为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点燃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CO2那么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不是只要把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用化学式来表示就可以了呢?请看以下反应:如“氯酸钾受热分解”反应:催化剂KClO3==========KCl+O2加热能不能称作化学方程式?怎样才能使它成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方程式呢?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活动与探究]组织学生讨论:(1)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2)具体书写步骤是怎样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①是必须以客观事实
本文标题: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备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706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