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第四节个案研究的效度与信度
第四节个案研究的效度与信度信度与效度是个案研究受人争议之所在,也是评价个案研究品质之所在。如何保证和提高个案研究的信度与效度,不能用传统的量化处理的手段来分析和判断个案研究的确信程度,而应采取新的标准与新的方法。一、内在效度内在效度处理的问题是研究者的发现与事实相符合的程度,即研究结果是不是真的捕捉到事实的真相和本事,真的观察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要提高个案研究的效度,一般采取以下五种措施:1.三角检定法运用多元的搜集资料方式,包括不同的资料来源(报章、官方文件、会议记录),访谈不同的人员(如教师、行政人员、学者专家),及采用不同资料的搜集方法(如访谈、观察、非正式讨论),来相互验证资料与实施的相符程度。2.研究对象的检核在访谈和观察之后,研究者与被研究者讨论文稿及札记,最后的研究报告也请他们提供返馈建议,以确认能掌握被研究者所提供的经验和想法。3.持续的观察与被研究者建立信任、学习与合作的文化,在交往与研究中不断检视可能由研究者或研究对象所造成的误报或失真的介绍。4.外在的审查聘请具有个案研究知识与经验的专家进行审查,审查者应与这个研究无关,要审查研究的过程、诠释与结论,评断他们的正确性。5.澄清研究者的偏见在研究一开始的时候先澄清研究者自己的假设、世界观和理论导向,这是非常重要的,藉此读者了解研究者的观点、任何偏见或可能影响研究的假定。二、外在效度外在效度关心的是研究结果可应用到其它情境中的程度。个案研究的目的在深入了解一个特殊的例子而不是了解一般人共有的状况,因此,我们不能从单一的个案中作一般性的推论,这是个案研究的局限性之所在。但是,个案研究不仅能够为我们解决个别问题提供理论的视角与方法,而且也可为其它事件的发展和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和启发,因此,有学者提出个案研究的外在效度不能用量化的可推广性来评价,而应用可转换性(transferability)来代替,并透过提供丰富而详细的描述,以改善研究结果的可转换性。三、信度信度是说研究的可靠程度,亦即可以被复制的程度。由于社会科学中要研究的对象是流动的、多面向的、高度脉络性的,所搜集到的信息也高度依赖研究者的能力,因此,个案研究在教育中要达到传统上所谓的信度几乎不可能,因此有学者建议以可靠性(dependability)和一致性(consistency)来取代,也就是与其要求没有参与研究的人来得到相同的结果,不如希望他们能够相信研究结果是可以信赖的。有几个方法可以用来确保研究结果是可以信赖的:(1)研究者的立场——研究者应该解释研究背后的理论和假设,他对被研究对象的立场为何,如何选择对象的、以及在什么社会情境下搜集资料。(2)三角检定法——使用不同的资料搜集方法来检证。综上所述,个案研究的品质判断标准与传统量化研究的判断标准有很大的不同,其改进与保证的措施与方法也有很大的差异:增进个案研究信度与效度的指针及方法传统研究指针个案研究的确信指针方法策略内在效度(研究的真实性)可信性(credibility)长期驻场持续观察三角测量同伴报告反例探索相对主观受访者查证外在效度(应用性)可转换性(transferability)丰富描述在多重个案研究中使用复现逻辑可信程度(一致性)可靠性(dependability)外在审查使用个案研究计划书发展个案研究数据库客观(中立性)验证性(confirmability)外在审查附:个案研究法参考案例1.对小学高年级偏科学生自信心培养的个案研究2.瑶族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方案3.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对小学高年级偏科学生自信心培养的个案研究南京市长江路小学杨学摘要:通过对个案对象的家庭访问和成长史的追溯,分析出个案对象产生偏科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指导。关键词:个案研究;自信心培养;个案指导案姓名:╳╳╳性别:男出生年月:1987年6月27日(现12岁)一、问题简述被试自小学一年级到现在对数学和外语保持着浓厚兴趣,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对语文学习冷淡,学习成绩处在班级中等水平,语文学习继续有滑坡趋势。二、资料收集1.被试上幼儿园时老师发现被试聪颖、伶俐。汉字看一遍便能再认,这证明被试具有极强的学习语文的能力。2.被试上小学一、二年级时对语言浅显、故事情节生动的课文兴趣浓厚,学习语文轻松,但随着年级增高,课文难度加深以及作文的出现,被试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渐减。三、个案分析1.被试母亲是某中学教师,父亲是某工厂基层干部,家庭经济较宽裕。被试父母晚年得子,又见儿子聪明、伶俐,便望子成龙。其母采用说服教育,其父则采取棍棒教育。2.被试上三年级后,拿到较长的文章总觉得自己将无法顺利读完,产生畏缩情绪,因此阅读题常出错。其母望子成龙心切,不管孩子是否能够接受,自四年级起,便每天给被试布置一篇短文阅读(难度大于书本内容),其父看到被试成绩总不佳,动怒就是打,久而久之,不仅使被试对阅读失去兴趣,甚至对自己的阅读能力产生了怀疑。3.被试之所以数学、外语学得轻松,主要是因为被试对之充满自信,因此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同学的称赞,得到父母的夸奖。这又成了被试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四、个案指导的设想及实施经分析,被试造成今天偏科的主要原因是对语文学习缺乏自信,为了增强被试学习语文的信心,我对被试采取了以下措施:1.利用闪光点迁移,产生自信被试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偏科的典型。我首先找来被试与之谈心,了解他对学习的态度。我问:“你喜欢学习吗?”起先被试愁眉不展,过一会儿说:“喜欢,也不喜欢。”我接着追问:“你为什么说喜欢又不喜欢呢?”“我喜欢学数学和外语,每次都能考出好成绩,老师、同学都夸我。我不喜欢学语文,每次我都考不好,爸妈都责怪我,老师也很少表扬我。”我又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被试此时沉默不语。我告诉他之所以喜欢学数学和外语是因为他对这两门功课的学习充满自信,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后,还能主动做些课外题,而对语文学习缺乏自信,就算完成妈妈布置的课外阅读题,也是完全处于被动。听了我的分析,被试连连点头,我趁热打铁告诉被试,只要他能对自己充满自信语文一定会学的很出色。2.利用对比试验,培养自信为了进一步巩固被试的学习语文的欲望和学习语文的信心,我对被试进行了对比试验法,让他看到自己确实能够学好语文。我发现被试本学期第一单元语文考试中的阅读仅得了2分(本题共11分),我找到被试了解其失分的原因,原来是被试考试时,仅读了一遍短文便开始答题,作完也未检查,并未报得分的愿望,针对这一情况,在第二单元考试之前,我与被试约定如果对自己充满自信,拿到短文至少认真读三遍,再动笔,他一定会取得好成绩。被试按照我交给的方法,阅读部分仅扣了2分(共12分),通过这次前后对照试验,让被试看到只要他对自己充满自信,讲求一定方法,就一定能学好语文。3.家庭配合教育,激励自信前面已介绍被试的父母由于教子过严,教法不当,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被试学习语文的自信。因此在被试对自己学习语文具有初步的自信心的时候,我对被试进行了家访,我把被试目前学习语文、数学、外语现状进行了分析,被试父母听了大为震惊,当即认识到要以鼓励教育为主,培养孩子学习语文的自信,配合学校教育。家访十多天后,被试表现出对阅读有较明显的兴趣,日记中也提到父母怎样鼓励自己学习语文培养自信的。4.推选担任职务,强化自信被试原先由于学习偏课,不能被同学推选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而担任班级重要职务。经过被试一段时间的努力,被试语文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在一次评选中同学们推选了被试为学校的升旗手,从此事中,让被试认识到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称赞。5.采用激将法,巩固自信研究到这儿本以为结束了,可是前不久被试的一次阅读作业正确率只达40%,原来被试听的表扬话多了有些骄傲,出现退步。针对这一情况我拿着他的作业严厉的说:“这难道是一名升旗手的作业吗?请拿回去重做一遍。”这回正确率竟达100%。在第二天的日记中,对自己的失误做了深刻的分析,并说了打算。(注意:使用此法仍要以鼓励为主,才能收到较佳效果。)五、个案指导成效1.自从对被试进行试验后,被试学习语文的自信不断增强,学习成绩也在提高,最近连续三次语文考试取得班级第一名的好成绩。被试也渐渐成为同学、老师心中全面发展,很有潜力的好学生。2.被试的偏科现象还会出现吗?我将继续跟踪调查,给予关心,即使再遇到反复,我也仍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引导他。(资料来源:转摘自《心理健康教育》网,文章摘要和关键词是基于检索的需要由主讲教师所加)瑶族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方案梁万鹏(广西百色市田林中学,广西田林533300)[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民族教育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课题对瑶族高中学生学习数学情况进行个案追踪研究,收集不同个案资料,进行合理的整理和分析,探索其个案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变化的情况和趋势,揭示其发展变化的特征和规律。[关键词]瑶族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个案研究;研究方案1.课题的提出1.1研究背景有关“思维”的问题,历来是国内外学者普遍研究的主要对象。有些学者专门从事学科思维能力研究。奥加涅认为:“数学思维,……是由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以及数学用以认识现实世界现象的方法所决定的,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有人从理性认识的角度指出:“所谓数学思维,是指人类关于数学对象的理性认识过程。广义的可理解为,包括应用数学工具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又有人指出:“思维的发展表现出一定的年龄特征。”即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带有共同性的思维能力发展特征。也有人指出个性思维能力与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关系,即受到数学运算能力、数学空间想象能力、数学语言能力、数学审美能力、数学自学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和促进。就当前情况看,绝大多数学者对“思维能力”的研究都侧重于一般的、共性的、辐射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于个别的、特殊的、有民族性的个案研究较少,少有人把“思维能力发展”这个问题切入到农村基础教育进行研究,更少有把“数学思维能力”与民族教育联系起来,对西部地区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相对缺乏。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共有55个少数民族,人口约1亿。他们以大分散、小聚居的形式居住在全国各地,尤以西部地区为多。其中,田林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老、少、山、穷的县份之一,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之地,由于历史及环境等原因,文化传统与外界有较大差异,经济发展缓慢,教育水平不高。很多人都明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其民族教育是在异质性很高的环境中进行教育,如采用国家统编的教材(汉语)。如何优先发展西部农村民族基础教育,如何正确认识本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如何正确处理民族间的关系,如何在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又能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把握机遇,迅速改变少数民族的落后面貌,避免陷于固步自封的困境等,是少数民族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民族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中不可回避的、亟待解决的课题。1.2研究意义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就是发展教育。目前,东西部地区教育最大的差距在于基础教育,而基础教育的差距主要在农村,即要优先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在本课题中,笔者将就瑶族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现状进行个案研究,做些理论与实践的初步探讨。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各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及个性特点各有差别,这一点在以不同民族学生为教育对象的民族教育中显得更为突出。另外,瑶族等少数民族的儿童全部使用汉语编写的全国统一教材,从小即用非本族语言,势必影响瑶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从思维能力发展的层次上看,能够合理体现瑶族高中学生思维能力水平的,就是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状况。这时候,笔者及时了解和研究瑶族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情况,探索瑶族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特征,揭示其中的规律,为全面地、系统地提高我区民族教育水平,提供切实可行的基础操作平台。这对于进行跨文化研究,提高民族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本课题如获
本文标题:第四节个案研究的效度与信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714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