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眼科复习题1.患病率:是测量某一点或时期内人群中已发生的某种疾病的可能性。2.发病率:是确定暴露于某种危险因素下的健康人,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发生某种疾病的可能性。3.分析性研究:是检验特定病因假设时所用的研究方法。4.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的目的,不是专门检验一项病因假设,而是研究疾病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数量及其分布特点的研究方法。5.眼周注射:是指结膜下注射,球筋膜下注射和球后注射。6.眼遗传学:是主要研究眼遗传病及有眼部表现的全身性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发病机制及其可能的防治手段的一门科学。7.遗传易感性:由遗传决定的,个体具有易患某种或某类疾病的倾向性。8.生理盲点:视盘是视神经纤维聚合组成视神经的始端,没有光感受器细胞,无视觉功能在视野中表现为生理盲点。9.瞳孔近反射:为视近物时瞳孔缩小与调节和集合作用同时发生的现象,系大脑皮质的协调作用。10.瞳孔光反射:为光线照射一侧眼时,引起两侧瞳孔缩小的反射。11.泪膜:是覆盖于眼球前表面的一层液体,分眼球前泪膜和角膜前泪膜。12.视神经:胚胎第6周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形成的神经纤维,逐渐汇集于视茎内形成视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从视盘至视交叉前脚。13.视泡:随着神经管的闭合,视窝加深,形成囊状突起称为视泡。14.视杯:视泡的远端偏下方向内凹陷,形成一有双层细胞壁的杯称为视杯。15.胚裂:早期视杯和视茎的下方为已裂缝,称为胚裂。16.视交叉:是两侧视神经交汇处,呈长方形,为横径约12mm,前后径8mm,厚4mm的神经组织。17.睑结膜:为紧贴睑板后面的透明粘膜。18.Cloquet管:为玻璃体中部光学密度较低的中央管。19.玻璃体:为透明的胶质体,充满于玻璃体腔中,占眼球内容积的4/5,约4.5ml。20.前房:指角膜后面,与虹膜和瞳孔区晶状体前面之间的眼球内腔,容积约0.2ml。21.黄斑:为视网膜膜后极部的中央无血管的凹陷区,解剖上称中心凹,临床上称为黄斑。22.视盘:为距黄斑鼻侧约3mm处约1.5mm×1.75mm境界清楚的,橙红色的圆形盘状结构。23.瞳孔:为虹膜的中央有2.5~4mm的圆孔。24.虹膜卷缩轮:为距瞳孔缘约1.5mm的虹膜上的环形齿轮状隆起。25.虹膜:为一圆盘状膜,自睫状体伸展到晶状体前面,将眼球前部腔隙隔成前后房,虹膜即悬在房水中。26.前房角:位于周边角膜与虹膜根部的连接处。27.巩膜筛板:在眼球后部,与视神经交接处,巩膜分内外两层,外2/3移行于视神经鞘膜,内1/3呈网眼状,称巩膜筛板。28.角膜:位于眼球前极中央,呈略向前凸的透明横椭圆形组织,横径约为11.5mm~12mm,垂直直径约10.5~11mm。29.眼球:近似球形,其前面较小部分是透明的角膜,其余大部分为白色的巩膜。30.眼科学基础:是指眼的解剖学、胚胎学、生理学、生化学、遗传学、药理学和流行病学。简答题:1.简述角膜组织学上的分层及各层的特征;角膜组织学上分为五层: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2.简述角巩膜缘前界、后界组织学关系;角巩膜缘前界位于连接角膜前弹力层止端与后弹力层止端的平面,后界定于经过房角内的巩膜突或虹膜根部并垂直于眼表的平面,宽约1.5~2.0mm。3.简述角巩膜缘在解剖结构上的临床意义;角巩膜缘在解剖结构上是前房角及房水引流系统的所在部位,临床上又是许多内眼手术切口的标志部位,是十分重要的部位。4.简述虹膜组织学的特点;虹膜主要由前面的基质层和后面的色素上皮层构成:(1)基质层:是由疏松的结缔组织和虹膜色素细胞所组成的框架网,神经、血管走行其间,瞳孔括约肌呈环形分布于瞳孔缘部的虹膜基质内,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司缩瞳作用。(2)色素上皮层:分前后两层,两层细胞内均含致密黑色素,使虹膜后面颜色深黑,在前蹭,扁平细胞前面分化出肌纤维,形成瞳孔开大肌,受交感神经支配,司散瞳作用。5.视网膜胚胎发育时有什么特征?视网膜是由胚胎时期的神经外胚叶形成视杯发育而来,视杯外层形成单一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视杯内层则分化为视网膜神经感觉层,二者间有一潜在间隙,临床上的视网膜脱离即由此处分离。6.简述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组织学特征视网膜色素上皮为排列整齐的单层六角形细胞,在黄斑部细胞较厚,周边部变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呈极性排列,基底部与脉络膜的Brunch膜紧密连接,细胞顶部有较多微绒毛将光感受器的外节包埋于粘多糖间质中。7.简述视网膜神经感觉层由外向内组织学的分层;视网膜神经感觉层由外向内共分九层:即(1)视锥、视杆细胞层;(2)外界膜;(3)外核层;(4)外丛状层;(5)内核层;(6)内从状层;(7)神经节细胞层;(8)神经纤维层;(9)内界膜。8.简述晶状体的正常位置及形态;晶状体位于瞳孔和虹膜后面,玻璃体前面,由晶状体悬韧带与睫状体连系固定。形如双凸透镜,前面的曲率半径约10mm,后面约6mm,直径约9mm,厚度一般约4mm,随年龄增长而缓慢增加。9.简述晶状体核的形成及特点。晶状体由晶状体囊和晶状体纤维组成。囊为一层具有弹性的均质基底膜,前囊比后囊厚约一倍,前囊和赤道部囊下有一层立方上皮,后囊下缺如。晶状体纤维为赤道部上皮细胞向前后伸展,延长而成。一生中晶状体纤维不断生成,并将旧的纤维挤向中心,逐渐硬化而形成晶状体核。晶状体核外较新的纤维成为晶状体皮质。晶状体富有弹性,随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浓缩,增大,弹性逐渐减弱。10.简述眶上裂的位置及有哪些重要结构通过;眶上裂位于视神经孔外下方,在眶上壁和眶外壁的分界处,长约22mm,与颅中窝相通。有第III,IV,VI脑神经和第V脑神经第一支,眶上静脉和部分交感纤维通过。11.简述眼睑组织学中肌层的特点。眼睑肌层包括眼轮匝肌和提上睑肌,眼轮匝肌是横纹肌,肌纤维走行与睑裂平行呈环形,由面神经支配,司眼睑闭合。提上睑肌起自眶尖视神经孔周围的总腱环,沿眶上壁至眶缘呈扇形,分成前、中、后三部分,前部分为一层平滑肌纤维(Muller肌)附着睑板上缘,下睑Muller肌起自于下直肌,附着于睑板下缘,受交感神经支配,使睑裂开大。后部为腱膜,止于穹窿部结膜。提上睑肌受动眼神经支配,提起上睑,开启睑裂。12.简述眼睑的血液供应。眼睑的血液供应有浅部和深部两个动脉血管丛,分别来自颈外动脉的面动脉支和颈内动脉的眼动脉支,离睑缘约3mm处有睑缘动脉弓,睑板上缘处形成较小的周围动脉弓。浅部睑板前静脉回流到颈内的和颈外静脉,深部静脉最终汇入海绵窦。13.简述眼外肌的神经支配。每眼有6条眼外肌,其神经支配是:上下内直肌和下斜肌由第III对脑神经支配,外直肌由第VI对脑神经支配,上斜肌由第IV脑神经支配。14.简述视路的传导径路。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通常指从视神经开始→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枕叶视中枢。15.简述视网膜中央动脉的分布。视网膜中央动脉为眼动脉眶内段的分支,在眼球后9~12mm处,从内下或下方进入视神经重要,再经视盘穿出,分为颞下、颞上、鼻上、鼻下4支,走行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内,逐级分支达周边部,视网膜毛细血管分深浅两层。浅层分布于神经纤维层和神经节细胞层,深层位于内核层。在视网膜黄斑区中央为一无血管区,视网膜中央动脉属于终末动脉,供给视网膜内5层。16.简述视盘血供的特点。视盘表明的神经纤维层,由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毛细血管供应,筛板和筛板前的血供来自睫状后短动脉的分支,即Zinn-Haller环,此环与视网膜中央动脉也有沟通。17.简述视神经的起止点及分段。视神经从视盘起,至视交叉前脚,共分为四段,分别为:眼内段、眶内段、管内段和颅内段18.简述眼球静脉回流的途径。眼球静脉回流主要有三条途径:(1)视网膜中央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经眼上静脉或直接回流到海绵窦。(2)涡静脉:位于眼球赤道部后方,共有4~6条,汇集脉络膜及部分虹膜睫状体的血液,在直肌之间距角膜缘14~25mm处,斜穿出巩膜,经眼上、下静脉回流到海绵窦。(3)睫状前静脉:收集虹膜、睫状体的血流,上半部静脉血流入眼上静脉、下半部血流如眼下静脉,大部分经眶上裂注入海绵窦,一部分经眶下裂注入面静脉及翼腭静脉丛,进入颈外静脉。19.简述胚裂的形成及胚裂闭合不全时的临床特征。早期视杯和视茎的下方为一裂缝称为胚裂,胚裂于胚胎第5周时,开始闭合形成眼球,由中部开始,向前后延展,当胚裂闭合不全时可形成虹膜、睫状体、脉络膜或视盘的缺损。20.简述泪膜的生理作用及成分改变后的表现。泪膜主要是润滑眼球表面,防止角膜结膜干燥,保持角膜光学特性,供给角膜氧气以及冲洗,抵御眼球表面异物和微生物。泪膜成分改变后,眼球表面的不规则以及眼睑与眼球间的运动不协调,均导致泪膜质或量的异常,从而造成泪膜功能障碍。21.简述房水的产生及作用。房水由睫状体通过主动转运(占75%)和超滤形式产生,生成速率约为2~3ul/min。房水具有维持眼内组织代谢和调节眼压的作用。22.简述房水循环途径。睫状体产生房水后,进入后房,越过瞳孔到达前房,再从前房的小梁网进入Schlemm管,通过集液管和房水静脉,汇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回流到血循环。另有少部分从房角的睫状带,经由葡萄膜巩膜途径引流和通过虹膜表面隐窝吸收。23.简述晶状体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晶状体是眼屈光介质的重要部分,相当于19D的凸透镜。具有独特的屈光通透和折射功能,并可滤过部分紫外线,对视网膜有保护作用。晶状体悬韧带附着在晶状体赤道部周围的前、后囊上,通过睫状肌的舒缩,共同完成眼的调节功能。24.眼遗传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25.眼遗传病分为哪三大类?26.简述临床上眼遗传病的研究方法。27.药物在眼局部达到有效浓度和发挥治疗作用时与那些因素有关?28.影响药物透过角膜的因素有哪些?29.简述眼科流行病学研究的常用指标和疾病的测量。30.简述分析性横断面研究方法的优缺点。31.试述正常眼球的位置。32.试述正常角膜的大小及位置。33.试述组织学上的巩膜的分层,有哪些组织结构通过?34.试述正常前房角的结构。35.视网膜上有哪些重要结构标志?36.试述视网膜上光感受器的神经冲动的途径。37.试述眼眶的构成。38.眼眶骨壁有哪些重要结构?39.试述正常泪腺的位置、大小及神经支配。1.2.3.4.双眼单视:双眼共同的注视的目标同时成像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通过大脑融像作用成为单一清晰像。当双眼共同注视某一物体时,由于空间点与每一眼的位置并不是一一对应,存在微小的差异,是感觉融像和立体视觉形成的基础。5.感觉融像:将双眼信息融合成单一像的能力,称为感觉融像。在融像过程中,一眼视网膜上每一点能将另一眼视网膜对应点(即两眼在视网膜上具有共同视觉方向的点)附近的刺激融合。融合忽略了两个图像的微细差异。6.立体视觉:将双眼信息融合成单一像的过程中,一眼视网膜上的每一点与另一眼视网膜对应点(即两眼在视网膜上具有共同视觉方向的点)附近的刺激所产生的两个图像有微细差异,这种差异被大脑融合就产生了立体视觉或双眼深度觉。7.复视:两眼的中心凹接收不同的像,无法将其融合成单一像,从而出现双重像,成为复视。斜视患者未出现单眼抑制时,往往会出现复视。8.抑制:发生斜视后,在双眼视的情况下,同一物体不能同时落在两眼的中心凹上,因而出现复视现象。为了消除“复视”干扰,大脑自动关闭一眼视觉信息的传入,该现象称为抑制。9.异常视网膜对应:是一种感受器的适应。斜视者在双眼视的情况下,通过一眼的中心凹与另一眼中心凹以外的点建立点点对应关系,以消除复视现象。该种点点对应关系即称为异常视网膜对应。10.偏心注视:偏心注视指单眼视情况下,视网膜的中心凹外区域可以用于注视。根据偏心注视点相对于中心凹位置,而确定其位置和方向,并判断偏心注视点为游走型或固定型,这对弱视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有帮助。11.12.视神经炎的临床特征描述正确的是:发病1周时视力损害最严重;眼球转动时疼痛;儿童累及较高;有中心暗点或视野向心性缩小;VEP表现为P100波(P1波)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13.使用激素治疗只能缩短病程,但长期疗效不确切的疾病是:球后视神经炎14.视神经
本文标题:眼科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735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