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二战胜利的重大意义纽伦堡审判(1945.11--1946.9),东京审判(1946.5--1948.11)美国对日本的民主改革(1945)丘吉尔富尔顿演说(1946铁幕)杜鲁门主义(1947)马歇尔计划(1947,内容/目标/作用)第四点计划(1949)战后初期苏联外交政策共产党情报局(1947)经互会(1949)布鲁塞尔条约(1948.3)第一次柏林危机(1948.4--1949.5)北约(1949.4)《巴黎协定》1954华约(1955)新中国建国初的外交政策(1949)《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中苏结盟的背景和原因朝鲜战争(1950/6/25)奠边府战役(1954)五国日内瓦会议(1954/4--7)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1954)蒙巴顿方案(1947/7)克什米尔181(二)号决议(1947/11)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对外政策的调整(背景、目标、特点、影响)《奥地利国家条约》(1955/5)四国首脑日内瓦会议(1955/7)哈尔斯坦主义(1955/12)美苏戴维营会谈(1959)第二次柏林危机(1958)柏林墙(1961)古巴导弹危机(1962)美英苏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1963/7)美苏葛拉斯堡罗会谈(1967)22届联大《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1968)波兹南事件(1956/6)匈牙利事件(1956/10)布拉格之春(1968)勃烈日涅夫主义(1968/11)珍宝岛事件(1969)中苏分裂的原因西欧一体化的原因舒曼计划、巴黎条约(1950)《罗马条约》(1957)戴高乐主义法德和解的动因中法建交的意义新东方政策(1969)《东方条约》(1970)《四大国协定》(1971)《新日美安全条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意义亚非会议(1955)不结盟运动(1961)77集团(1964)北部湾事件(1964)东盟(1967)苏伊士运河事件(1956)安理会242号决议(1967/11)338号决议(1973)埃以戴维营协议(1978)非洲统一组织OAU(1963)尼克松主义(背景、内容、实质)七十年代美苏缓和的原因、表现、实质《反导条约》(1972)《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1972)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CSCE(背景、内容、影响)中欧裁军会议卡特世界秩序战略七十年代苏联全球性进攻战略卡特主义(1980)里根新遏制战略星球大战计划美苏由缓和到第二次冷战的基本过程团结工会尤里卡计划(1985)单一欧洲法案两伊战争(1980-1988)马岛战争(1982)戈尔巴乔夫外交新思维哈佛计划(1991)全欧大厦《新欧洲巴黎宪章》超越遏制战略(内容、措施、特点)东欧剧变的原因两德统一的内部和外部进程819事件(1991)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综合国力北美自由贸易区参与和扩展战略战略贸易理论301条款民主和平论“赫尔姆斯-伯顿法”(1996)911事件及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波黑内战(1992-1995)《代顿协议》(1995/10)科索沃战争(1999)《朗布依埃协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1)《阿姆斯特丹条约》(1997)《尼斯条约》(2000)哥本哈根标准冷战后北约的战略目标调整冷战后俄罗斯外交的演变APEC朝韩615《联合宣言》90年代朝核危机冷战后日本对外政策变化(背景、表现)日本“和平宪法”日本新民族主义、新国家主义冷战后亚太地区保持政治稳定的主要原因东盟地区论坛ARF(1994)冷战时期南亚冲突的根源塔利班北方联盟本.拉登上海合作组织SCO海湾战争安理会687号决议马德里和平会议奥斯陆协定(1993)冷战后非洲动荡的原因联合国机构改革安理会改革联合国第二代维和二战胜利的重大意义1.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民族和信仰的国家和人民在反对法西斯侵略和战争政策的共同目标下团结起来组成了最广泛的同盟,并试图将这种合作精神延续到战后,形成了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合作与发展,保护人权的宗旨,对战后的国际关系注入了和平与进步的因素.2.二战使大国力量对比和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美国在战后初期经济和军事实力占有绝对优势.苏联在战时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由于是抗击法西斯德国的主力,获得了国际威望,到战争结束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成为横跨欧亚的政治军事大国.欧洲则普遍衰落:英国实力地位下降,经济的衰弱使其无法维持英联邦内部的稳定,也无法继续扮演欧洲均势平衡者的角色;法国因战争打击国力衰落,在殖民地也遇到重重困难,短期内无法发挥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作用;德国意大利日本等战败国的经济更是受到毁灭性的打击.3.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形成了20世纪民族民主及社会主义革命浪潮纽伦堡审判:二战结束后,1945年11月20日至1946年9月30日,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对犯有战争罪,破坏和平罪和违反人道罪的24名战犯进行了审判,并分别判处其死刑,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同时宣布纳粹的政治领袖集团,秘密警察组织和党卫队,党卫队保安勤务处,冲锋队为犯罪集团和组织.纽伦堡审判是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继续,发展了国际法原则.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宣判德军参谋总部无罪,并宽恕了德国金融集团及法西斯宣传机构.东京审判:从1946年5月3日起,设在东京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东条英机等28名战犯进行了审判。审判历时两年半,法庭判决书依据日本御前会议记录、内阁会议记录、五相会议记录、伪满洲国秘密文献及溥仪等千余人证词,揭露日本20年中计划、准备、发动和执行侵略战争的史实。法庭经激烈辩论,最后宣判东条英机等七人处以绞刑,其余战犯分别处以无期徒刑及有期徒刑。东京审判是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继续,发展了国际法原则,虽然在审讯过程中出现了袒护被告和为其开脱的种种立论,但判决仍体现了受日本侵略战争磨难的人民的意愿。战后日本民主改革盟军占领日本后颁布了政治改革五项原则:男女平等,妇女解放;促进工人组织与团结;教育民主化;经济民主化;废除专制政治。具体措施有:1、整肃战犯2、制定新宪法3、土地改革4、解散财阀5、劳动立法6、拆迁赔偿丘吉尔富尔顿演说: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杜鲁门的陪同下,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城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他指出:“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落下来了。”他认为,在铁幕之后的中欧和东欧国家几乎无一例外的受到“各式各样的警察政府”的统治,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和高压控制之中。他攻击苏联的无限扩张,主张成立美英军事同盟,反对“铁幕”国家。这次演说被认为是二战后西方领导人首次公开发表的冷战信号,拉开了东西方冷战的序幕,为杜鲁门主义的提出作好了舆论准备。杜鲁门主义:战后,美苏同盟国失去存在的基础而告破裂,对抗代替了合作,美苏矛盾日益尖锐,罗斯福设想的用贷款引苏联上钩,借联合国压苏联就范的企图没有成功,杜鲁门等认为,通过合作软化苏联的办法已经不利于美国称霸世界,必须对苏联加以遏制,必须调整与西欧盟国和德国的关系,通过援助加以控制和利用,必须在世界的其他地区阻止苏联的扩张。以这种考虑为基础,美国制定了遏制苏联,援助盟友,通过援助和建立各种政治军事集团,控制以欧洲为重点的美苏间广大的中间地带,进而独霸全球的战略。1947年3月,为镇压希腊国内武装斗争,防止苏联势力的侵入,杜鲁门发表了旨在遏制苏联的特别咨文,强调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援助他国复兴的使命,诬指任何国家的人民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都会危害美国的安全,宣称美国将援助各国自由人民,要求国会拨款4亿美圆援助希、土两国,并向其派遣军事人员,以防止“共产主义威胁”。这项政策声明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是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重要标志。马歇尔计划:二战使西欧列强普遍遭受重创,战后初期西欧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动乱频发,西欧各国共产党力量迅速发展,使资产阶级政党惶恐不安,纷纷寻求美国的援助。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重建战后欧洲,打开美国商品和资本输出市场,遏制苏联势力向西欧渗透,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1947年的哈佛演说中提出了“复兴欧洲计划”,又被称为“马歇尔计划”,其实质是美国以“援助复兴”为借口,实现对西欧政治经济军事的控制。“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产生了重大的历史作用,西欧经济得到迅速恢复,联合趋势加强,增加了遏制苏联了力量,为西方正式的军政同盟奠定了基础,并有效的削弱了这一地区共产党的影响,同时增加了美国商品和资本输出,为美国从经济上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该计划也造成了东欧与西欧之间的对峙,加速了整个欧洲的分裂。第四点计划:1949年1月,杜鲁门在其第二任总统就职演说中,提出了美国外交的四点行动方针:1、支持联合国2、继续进行世界经济复兴计划3、加强与“爱好自由国家”的合作,抵抗侵略威胁(筹划北约)4、援助不发达地区。由于相比前三点内容,第四点是新提出的措施,该计划就被称为“第四点计划”。其目的是要排挤英法等老殖民主义势力,防止苏联影响扩大,从政治上和经济上控制亚非拉受援国家。它实际上是马歇尔计划的补充,是美国全球战略和冷战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战后初期苏联的外交政策长期以来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两个阵营和两个平行市场理论是战后苏联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战后初期,苏联的对外政策是多层面的,各个层面又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和平共处、世界革命和国家利益。和平共处是特定时期的权宜之计,世界革命是总的政治目标,国家利益则是三个层面中最根本,最现实的目标,居于最高地位,前两个层次均要服从于国家利益,即维护和扩大苏联势力范围,保障苏联国家安全。具体来说,战后初期苏联外交主要致力于以下几个目标:1、在与西方大国和平共处的基础上,按照雅尔塔体系巩固自身领土安全,即从芬兰经波罗的海三国到东欧,从近东经蒙古、中国东北、朝鲜半岛北部到日本北方四岛建立环苏安全缓冲地带。2、在东欧建造有利于自身的地缘政治环境,即在东欧建立“对苏联抱有善意态度的政府”,加强对这些国家的经济联系和政治控制。3、适时推进世界革命,扩大社会主义阵营,并以此作为利益筹码。经互会:为了抵制马歇尔计划,限制东欧国家与西方的经济往来,苏联政府在1947年分别与保加利亚等六个东欧国家签定了双边贸易协定,被西方称为“莫洛托夫计划”。通过这些协定,东欧一些国家与西方的传统经济联系开始中断,以苏联为中心的经济贸易圈初步形成,为建立地区性的经济组织奠定了基础。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六国签署并发表了《关于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公报》,决定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其宗旨是:通过联合和协调各成员国力量,促进这些国家国民经济有计划的发展,加速其经济技术进步,提高工业不够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水平,提高各成员国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福利。其真实目的是要建立以苏联为中心的、与资本主义市场平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互会”的成立是苏联推行其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步骤,是苏联控制下为苏联国家利益服务的工具。它反映出东欧各国在逐渐形成政治集团的同时,又很快形成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对抗的苏东经济集团,从而实现了斯大林“两个平行市场”的设想。布鲁塞尔条约:二战结束后,为防止法西斯德国东山再起,同时为了加强西欧军事合作,对付“苏联威胁”,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于1948年3月签定了《关于经济、社会、文化合作和集体正当自卫的条约》,即布鲁塞尔条约。布鲁塞尔条约是西欧走上与美国缔结军事联盟道路的一个重要步骤。第一次柏林危机:1948年4月,苏联以柏林属于苏占区为由开始对进入柏林的人员和物资进行检查,此举引起了美军的强烈反应。6月,美英法在德国西占区实行新的货币政策,随后不久苏联也在苏占区和柏林实施货币改革,并全面切断了柏林和西区的水陆交通,使柏林局势骤然升级。但美苏双方行动均有所克制,后经双方秘密协商,苏联于1949年5月取消了柏林与德国东西占领区间的一切限制,柏林危机方告结束。此次危机是美苏在中欧地区的一次较量,对德国的分裂起了推动作用,危机后不久,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相继成立,两个德国的出现对欧洲
本文标题:简明国关史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738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