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管理会计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管理会计》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P33)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2、(P34)相关范围:不会改变或破坏特定成本项目固有特征的时间和业务量的变动范围。3、(P34)固定成本: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数额变化的那部分成本。4、(P36)变动成本: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其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化的那部分成本。5、(P55)变动成本法: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二、单选题1.AC2.B3.C4.C5.B6.B7.A8.C9.C10.A三、多选题1.ABCDE2.ABD3.ABCDE4.AB5.DE6.ADE7.AB8.ABC9.ABCD10.ABC四、简答题1、(P3)答:从管理的定义可知,管理会计的工作环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其奋斗目标是确保企业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其对象是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其手段是财务信息等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其职能必须充分体现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其本质既是一种侧重于在现代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中直接发挥作用的会计,同时又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称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会计。2、(P40)答:成本性态分析与成本按性态分类是管理会计中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范畴。它们的区别是:第一、性质不同。前者既包括定性分析又包括定量分析,后者仅属于定性分析。第二、最终结果不同。前者最终将全部成本核算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个部分,并建立相应的成本模型;后者只要求将全部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核算三大类。它们的联系在于:两者都是以企业的总成本为对象,成本性态分析需要以成本核算按性态分类为前提。3、(P78)答:变动成本法的优点有:(1)能够揭示利润和业务量之间的正常关系,有利于促使企业重视销售工作(2)可以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便于科学的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3)提供的成本、收益资料,便于企业进行短期经营决策(4)简化了成本核算工作变动成本法的缺点有:(1)所计算出来的单位产品成本,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的要求(2)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3)对所得税的计算和缴纳有影响五、计算题1、依题意:选择的高低点坐标分别为:高点(5000,2600)、低点(3000,2000)b=(2600-2000)/(5000-3000)=600/2000=0.3(元/小时)a=2600-5000×0.3=1100(元)或a=2000-3000*0.3=1100(元)所以该公司维修费用的成本模型为y=1100+0.3x(2)y=1100+0.3×4600=2480(元)预计7月份的维修费是2480元。2.(1)收益表单位:元年份02年03年04年营业收入800004800096000减:变动成本3×10000=300003×6000=180003×12000=36000贡献边际500003000060000减:固定成本2×10000+15000=350003500035000营业利润15000-500025000(2)①00年差额=15000-15000=0因为期末存货与期初存货量相等,均为0②01年差额=3000-(-5000)=8000因为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因为期初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2×(10000-6000)]-0=8000③02年差额=21000-25000=-4000因为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因为期初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2000×2-4000×2=-4000《管理会计》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P89)贡献边际:指产品的销售收入与相应的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2、(P94)保本点:是指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时的业务量的总称。3、(P140)目标利润: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经过努力应该达到的最优化利润控制目标,它是企业未来经营必须考虑的重要战略之一。4、(P165)指与特定决策方案相联系的,能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在短期经营决策中必须予以考虑的收入。5、(P166)在经济决策中应由中选的最优方案负担的,按所放弃的次优方案潜在收益计算的那部分资源损失。二、单选题1、D2、D3、B4、A5、B6、B7、D8、B9、D10、D三、多选题1.ABCDE2.C3.B4.CE5.ABDE6.AD7.ABC8.AB9.ABCE10.ABC四、简答题1、P127答:(一)确定预测对象;(二)收集整理资料;(三)选择预测方法;(四)分析判断;(五)检查验证;(六)修正预测值;(七)报告预测结论。2、P144答:经营杠杆系数的变动规律:A、只要固定成本不等于零,经营杠杆系数恒大于1;B、产销量的变动与经营杠杆系数的变动方向相反;C、成本指标的变动与经营杠杆系数的变动方法相同;D、单价的变动与经营杠杆系数的变动方向相反;E、在同一产销量水平上,经营杠杆系数越大,利润变动幅度越大,风险也就越大。3、P211答:新产品定价策略是指用于指导新产品定价的原则或技巧。具体有两种策略:一种是撇油策略,一是渗透策略。前者指对于那此初次投放市声尚未形成竞争的新产品以高价销售,以保证初期高额获利,随着市场销量提高、竞争加剧而逐步降价的策略,又叫先高后低策略;后者是指以较低价格为新产品开拓市场,争取顾客,赢得竞争优势后再逐步提价的策略,又叫先低后高策略。五、计算题1、∵px=40x=150000∴x=3750(件)150000-3750b-a=12000150000×(1-10%)-3750b×(1-10%)-a=12000×(1-75%)a=78000b=16x0=a/(p-b)=78000/(40-16)=3250(件)∴预测该公司下年度的保本销售量是3250件。2、(1)甲产品销售收入=900×40=36000(元)乙产品销售收入=2000×80=160000(元)丙产品销售收入=1000×20=20000(元)丁产品销售收入=3000×60=180000(元)销售收入总额=36000+160000+20000+180000=396000(元)甲产品的销售比重=36000/396000=9.09%乙产品的销售比重=160000/396000=40.40%丙产品的销售比重=20000/396000=5.05%丁产品的销售比重=180000/396000=45.45%甲产品的贡献边际率=(900-720)/900=20%乙产品的贡献边际率=(2000-1800)/2000=10%丙产品的贡献边际率=(1000-600)/1000=40%丁产品的贡献边际率=(3000-2100)/3000=30%综合贡献边际率=9.09%×20%+40.40%×10%+5.05%×40%+45.45%×30%=21.51%综合保本额=30000/21.51%=139470(元)甲产品的保本额=139470×9.09%=12677.82(元)乙产品的保本额=139470×40.40%=56345.88(元)丙产品的保本额=139470×5.05%=7043.24(元)丁产品的保本额=139470×45.45%=63389.12(元)(2)p=px×cmR’-a=396000×21.51%-30000=55179.6(元)3、800×0.4+780×0.6=320+468=788(公斤)∴8月份的销售量预计为788公斤。4、1999年的经营杠杆系数=Tcm/P=60000/20000=32000年的经营杠杆系数=Tcm/P=70000/30000=2.335、(1)方法一:开发甲产品可获的单位资源贡献边际=(100-50)/40=1.25(元/机器小时)开发乙产品可获的单位资源贡献边际=(60-30)/20=1.5(元/机器小时)开发丙产品可获的单位资源贡献边际=(30-12)/10=1.8(元/机器小时)方法二:开发甲产品的相关业务量=8000/40=200(件)开发乙产品的相关业务量=8000/20=400(件)开发丙产品的相关业务量=8000/10=800(件)开发甲产品可获得的贡献边际=(100-50)×200=10000(元)开发乙产品可获得的贡献边际=(60-30)×400=12000(元)开发丙产品可获得的贡献边际=(30-12)×800=14400(元)∴应选择开发丙产品。(2)根据丙产品的年市场需用量是600件,为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应把剩余的生产能力用来开发乙产品。6、(1)差别损益表项目/方案追加订货不追加订货差异额相关收入50×200=10000010000相关成本40×200=800008000差别损益2000结论:应当接受追加订货。(2)差别损益表项目/方案追加订货不追加订货差异额相关收入50×200=10000010000相关成本其中:增量成本专属成本980040×200=800018000009800差别损益200结论:应当接受追加订货。(3)差别损益表项目/方案追加订货不追加订货差异额相关收入50×200=10000010000相关成本其中:增量成本机会成本960040×160=640040×80=3200000960差别损益400结论:应当接受追加订货。(4)差别损益表项目/方案追加订货不追加订货差异额相关收入50×200=10000010000相关成本其中:增量成本机会成本I机会成本II专属成本1010040×180=720020×80=160020011000000010100差别损益-100结论:应当拒绝追加订货。管理会计形成性考核作业三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P230)现金流量:投资项目在其计算期内因资本循环而可能或应该发生的各项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的统称。2、(P248)货币时间价值:是指作为资本使用的货币在其被运用的过程中随时间推移而带来的一部分增值价值,其实质是处于社会生产总周转过程中的资金在使用中由劳动者创造的,因资金所有者让渡资金使用权而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一种形式。3、(P252)年金:在一定时期内每隔相同时间就发生相同数额的收款,则该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称为年金。4、(P283)内部收益率:是指项目投资实际可望达到的报酬率,即能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二、单选题1、B2.C3.C4.C5.A6.C7.A8.B9.B10.D三、多选题1.ABCD2.ACDE3.ABCD4.ABDE5.ABCDE6.ABCD7.ABC8.BDE9.ABE10.ABCDE四、简答题1、(P252)答:第一,连续性,即在一定期间内每隔一段时间必须发生一次收款(或付款)业务,形成系列不得中断。第二,等额性,即各期发生的款项必须在数额上相等。第三,同方向性,即该系列款项要么都是收款项目,要么都是付款项目,不能同时有收有付。2、(P286)净现值NPV,净现值率NPVR,获利指数PI和内部收益率IRR指标之间存在以下数量关系,即:NPV0NPVR0PI1IRRicNPV=0NPVR=0PI=1IRR=icNPV0NPVR0PI1IRRic3、(P289)(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2)确保财务可行性的原则;(3)分清主次指标的原则;(4)讲求效益的原则。五、计算题1、NCF0=-30(万元)NCF1-10=4.5(万元)NPV=4.5×(PA/A,10%,10)-30=4.5×6.14457-30=-2.35(万元)∵-2.350∴该方案不具有财务可行性2、(1)30000×(P/F,i,1)=30000×0.56447=16934.1(元)(2)每年折旧额=(300000-30000)/6=45000(元)折旧的抵税额=45000×33%=14850(元)3、NPVA=-20000+11800×(P/F,10%,1)+13240×(P/F,10%,2)=-20000+11800×0.90909+13240×0.8
本文标题:管理会计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749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