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管理学原理题库及答案(201311)
1管理学原理题库及答案(201311)第一章管理的历史发展第一节古典管理理论泰罗JCP6美国著名管理实践家,管理学家,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科学管理运动解决了工业化初期企业迫切需要的,具有普遍价值的劳动生产率问题,其在管理实践和管理问题研究中采用的观察,记录,调查,试验等近代科学分析方法,开创了管理科学的先河。法约尔JCP6法国著名的管理实践家,管理学家,古典管理理论创始人之一。其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成为管理职能,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马克思韦伯JCP6德国著名思想家,社会学家。提出的通常称作“官僚制”“科层制”和“理想的行政组织”的理论,对工业化以来各种不同类型的组织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现在大型组织广泛采用的一种组织管理方式。第二节近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巴纳德(JC-8,DG-26)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近代管理理论奠基人之一。代表作:《经理人员的职能》,开创组织管理理论研究,揭示了管理过程的基本原理,经后人进一步发展,形成管理学领域的组织管理流派,对当代管理学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巴纳德在管理理论上的主要思想是组织论的管理理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理论,组织平衡理论,管理人员的职能理论。梅奥(JC-9,DG-28)美国行为科学家,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通过霍桑试验,提出著名的“早期人际关系学说”,开辟了行为科学研究的道路。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的理论通常被称做人际关系学说,它主要涉及对个人需要、行为的研究,团体行为研究,组织行为研究,肌力方式研究和领导行为研究等大的方面。第三节当代管理理论管理过程学派JCP10DGP29当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主要致力于研究和说明“管理人员做些什么和如何作好这些工作”,侧重说明管理工作实务。管理过程流派的开山鼻祖为古典管理时期的法约尔,当代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孔茨(HKoontz)。期间有很多管理学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管理过程流派吸收其他管理学家的思想和主张,不断丰富各项管理职能2的内容,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当代管理过程流派对管理职能的概括是:计划职能、组织职能、人员配备职能、领导职能(含激励)、控制职能。管理科学学派JCP10DGP30指管理过程中采用科学方法和数量方法解决问题的主张,侧重分析和说明管理中科学、理性的成分和可数量化的侧面。管理科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泰罗所从事的科学管理运动。代表人物有:泰罗、法约尔、韦伯。行为科学学派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侧重研究个体需求,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和激励,领导方式的流派。继梅奥的开创性研究之后,行为科学方面的研究长盛不衰构成管理学一个重要方面。其中著名的成果如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利克特的“领导方式”理论等。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马斯洛对人的动机持整体的看法,他的动机理论被称为“需要层次论”。主要代表作有《动机和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科学心理学》、《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经验管理学派以大企业成功管理人员的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重视经验借鉴,重视案例分析,强调行为过程中的学习和提高的一个流派。该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德鲁克、戴尔等。德鲁克(PeterF.Drucker,1909-2005),现代管理学之父。经验管理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德鲁克论管理》、《21世纪的管理挑战》、《九十年代的管理》。3权变管理学派研究组织的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来确定各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的一门学派。在美国经验主义学派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创始人是洛什,代表人物有弗雷德·卢桑斯,菲德勒。管理上权变观点认为,不存在一套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有适用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管理过程中一切都处于变化之中。环境、竞争对手、技术、社会环境、(企业内部各种因素和力量都处在变动之中,不可能找到一剂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能解决一切管理问题。权变观点强调的是变动的情况下寻求合理的方案)。经理角色学派七十年代才出现的一个管理学派,代表人物是赫茨伯格(HenryMintzbery)。它以对经理所担任角色的分析为中心来考虑经理的职务和工作,以求提高管理效率。该学派所指的“经理”是指一个正式组织或组织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拥有正式的权力和职位,而“角色”这一概念是从舞台的术语中借用的,是指属于一定职责或地位的一套有条理的行为。赫茨伯格(HenryMintzberg),在全球管理界享有盛誉的管理学大师,经理角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在国际管理界,加拿大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的角色是叛逆者。他是最具原创性的管理大师,对管理领域常提出打破传统及偶像迷信的独到见解,是经理角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有《管理工作的实质》。西蒙,美国人,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经济组织决策管理大师,第十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主要作品有《行政管理行为》、《管理决策的新科学》等。迈克尔.波特美国人,毕业于普斯林顿大学,哈佛商学院的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世界管理思想界可谓是活着的传奇,他是当今全球第一战略权威,被称为竞争战略之父,2005年世界管理思想家50强排行榜上,他位居第一。代表作有《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第四节管理历史演进对的规律和线索论管理的科学化趋势DG-33--34总体上看来,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的发展的历程,是组织生活,管理过程中发现因素越来越多,内容日益丰富,完善的过程。管理脱胎于一种类型的传统文化,伴随着近代工业文明发展成为一套独立的知识体系。一定程度上带有很深的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印迹。工业革命以来管理发展总的趋势是科学化和理性化。对效率,效用,科学,理性的追求,是推动管理发展演变的根本性力量。科学化和理性化本身没有错,本世纪管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是科学和理性成了至高无上的,有时甚至是唯一的逻辑,产生一定程度的偏离,组织与人的协调发展受到一定的压抑和忽视。进一步梳理,到目前为止管理学发展有几条较为显著的线索。1、科学化、理性化线索。由泰罗发端,直到战后运筹学应用,当前的信息技术应用,是科学管理发展的主要线索。整个管理发展过程中的科学、理性精神,也是科学化、理性化4的表现。2、人道主义线索。梅奥把人当作“社会人”,巴纳德把人当作“独立的个体”开始,尊重人,重视人的发展成为管理研究当中的一个主题。此后行为科学发展,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对管理过程中如何尊重人,如何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提出很多探索性的理论和切实可行的方法。3、管理过程线索。从法约尔直到孔茨,对管理过程不懈的探索和研究。4、实证分析线索。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强调操作过程的倾向。有史以来就存在,当代盛行的案例分析、案例研究,是这一传统的具体表现。第二章组织管理原理第四节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DGP27或P43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有意识协调的行为或力的系统,正式组织包含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沟通三个基本要素。简述正式组织三要素DGP43~45正式组织产生于具有协作意愿,能相互沟通的个体围绕共同目标努力之时。正式组织有三个基本要素:协作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沟通。它们是正式组织产生的充分必要条件。(1)协作意愿协作意愿是个体为组织贡献力量的愿望。个人在组织中的协作意愿意味着个人自我克制,放弃完全人格性行为的自由,一定程度上个体行为的非个体化。个人协作意愿总体上的组织结果是个人努力的凝聚。协作意原的强度与组织规模成反比,并经常发生变化。对个人而言,协作意愿是个人由于为组织提供协作而得到的诱因与协作所作牺牲或贡献两者相比较后的净效果;同时,也是个人参加不同组织所得诱因相比较后的净效果。判断净效果大小的标准纯粹是个人的,无统一标准。从组织角度看,如何找到提供给个体各种诱因和组织能够获得的成员努力之间的平衡,是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2)共同目标共同目标是协作意愿的必要前提,组织要求个人提供的行为必须是有方向性的行为,否则不可能成为现实的行为。任何正式组织都有共同目标。组织共同目标不仅要得到组织成员的理解,而且必须被他们接受。否则无法对行为起指导作用,无法成为激励的力量。组织目标不同于个人目标。个人愿意为实现组织共同目标努力,是因为实现组织共同目标能够部分实现个人目标,有助于实现个人追求。组织中的个体有两种身份、两种人格。有时两种角色、两种人格会产生差异和矛盾。目标的背离会导致人格的背离。(3)信息沟通上述两种要素只有通过信息沟通才能连接起来,信息沟通是组织成员理解共同目标,相互沟5通,协同工作的条件,是组织的基础。信息沟通有一定的限度。一是因为信息沟通要借助于语言媒体,会发生理解上的偏差。二是上下级之间信息沟通过程中归纳概括的过程和理解阐述过程会导致信息失真。三是沟通过程中有出于个人目的的有意识修饰加工。一般说来,信息沟通的渠道越长,失真的程度越高。信息沟通在组织中通常借助于一定的结构和框架进行。组织机构和制度框架是信息沟通的正规渠道和规则。信息沟通的手段对信息沟通过程有很大制约作用。通讯手段、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中的信息传递,对组织生活和管理过程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简述正式组织的含义和三要素P23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行为或力的系统。正式组织概念包含的基本点是:1、构成正式组织内容的是人的行为。是个人作为组织成员行事,以组织人格为特征的行为。2、个人所提供的行为或力的相互作用,是正式组织的本质特征。它是包含各种对立、利害关系在内的相互作用的行为体系。3、正式组织是个人行为在时间、空间、方法及过程各方面都经过有意识的调整而体系化的系统。正式组织是动态的、发展的。正式组织产生于具有协作意愿,能相互沟通的个体围绕共同目标努力之时。正式组织有三个基本要素:协作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沟通。三要素是正式组织产生的充分必要条件。(1)协作意愿协作意愿是个体为组织贡献力量的愿望。个人在组织中的协作意愿意味着个人自我克制,放弃完全人格性行为的自由和一定程度上个体行为的非个体化。个人协作意愿总体上的组织结果是个人努力的凝聚。(2)共同目标共同目标是协作意愿的必要前提,组织要求个人提供的行为必须是有方向性的行为,否则不可能成为现实和行为。任何正式组织都有共同目标。不管这种目标是明文规定的,还是隐含着的。共同目标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内外因素的变化不断调整和改变。(3)信息沟通信息沟通是组织内部上下左右之间情报信息传递、沟通、反馈、处理的过程和体系。上述两种要素只有通过信息才能联结起来,信息沟通是组织成员理解共同目标,相互沟通,协同工作的条件,是组织的基础。协作意愿(DGP44;JCP23)DG协作意愿是个体为组织贡献力量的愿望。JC正式组织包含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它是个体为组织贡献力量的愿望,即日常所说的劳动积极性、工作积极性。协作意愿意味着个人自我克制,放弃完全人格性行为的自由和一定程度上个体行为的非个体化。个人协作意愿的组织结果是个人努力的凝聚。6谈谈协作意愿P25是正式组织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协作意愿是个体为组织贡献力量的愿望,即日常所说的劳动积极性、工作积极性。协作意愿意味着个人自我克制,放弃完全人格性行为的自由和一定程度上个体行为的非个体化。个人协作意愿总体上的组织结果是个人努力的凝聚。协作意愿的强度变化范围是无限的,从消极怠工到投入全部身心力量都有可能。一般地,协作意愿的强度与组织规模成反比。个人协作意愿的强度不是固定、恒久的量,经常会发生变化。对个人而言,协作意愿是个人由于为组织提供协作而得到的诱因与协作所作贡献或牺牲两者相比较后的判断;同时,也是个人参加不同组织所得诱因相比较后的判断。判断的结果决定协作意愿的强度。从组织角度看,协作意愿是组织提供给个人的诱因和赋予个人的工作之间的对比关系。如何找到提供给个体的各种诱因和组织能够获得的成员努力之间的平衡,是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
本文标题:管理学原理题库及答案(20131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759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