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管理心理学(专)必考_期末考试题整理
1管理心理学(阶+网)一、单选题1、()是过程型激励理论。C、期望效价论2、()是决策程序的起步。D、情报调研3、()是内容型激励理论。A、双因数理论4、()是人的期望的心理基础。B价值观5、()是性格发展的环境因素中最基本的单元。A.家庭6、()对人的动机模式有决定影响作用的三大因素之一。A.嗜好与兴趣7、()理论是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A、古典管理理论8、()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A、需要层次理论9、()认为,不存在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好方法。D.权变理论学派10、()指出“人之善也如水之下也”。C、孟子11、()主要包括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B.个性心理特征12、挫折是一种()状态。C、情绪状态13、根据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气质又可分为()A、内向性和外向性14、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通常有()。C、问卷法15、霍桑实验提出的(),为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实验的理论基础。B、人际关系理论16、“经济人”假设对应于()理论。B、X理论17、激励主要是激发人的()。D、内在动力18、价值观是人的()心理基础。A、期望19、科学管理理论中,有影响且在实践中成功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D.厄威克20、领导行为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最重要的是()。B、人群关系行为21、目标管理是()的激励理论。B、过程型22、目标管理是1954年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在《管理的实践》中首先提出的。A、德鲁克23、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大师()1954年提出的。C德鲁克24、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理论。D期望25、能力有一般和特殊之分,其中特殊能力包括()音乐能力、数学能力等。A专业能力26、群体动力理论是()心理学家勒温D、美国27、企业价值是()。C、社会效益最优价值28、气质是人的()特征之一。A、个性心理29、人的本质在于()D、社会关系的总和30、人的动机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心理学上称之为()C挫折31、人的需要从性质上分有()需要。B.心理和生理32、“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性观。A、马克思33、素质是能力发展的()基础。C.自然34、提出()的概念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在霍桑工厂试验的积极成果。A、“社会人”理论35、“态度决定一切”系指态度影响个人的()A行为36、性格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行为活动的习惯方式。D.意志37、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过程和意志过程。B情感38、兴趣以()为基础。D、需要39、需要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等。D.麦克利兰40、预测研究是()过程的重要环节。B、决策41、勇敢、顽强是性格的()特征。C意志42、一个人的气质具有极大的()。C、稳定性43、依赖成性的人,其价值观属于()的。B部落型44、欲壑难填是指欲望的()A.无限性45、在汉代有人认为性的善恶是混杂的,有点类似()理论。D、Z理论美国心理学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理论D、期望2二、多选题1、产生疲劳的因素:()。A、生理因B、心理因E、工作能力曲线2.1直觉思维又称()。A、顿悟思维B、灵感思维2、创新包括三个基本要素()。A、创新主体C、创新过程E、创新结果3、创新技法基本分为()。A、联想法B、类比法C、组合法E、臻美法4、创新心理过程()。A、定向B、准备C、孕育D、明朗E、验证5、挫折行为的表现主要有()。A、攻击B、不安C、冷漠D、退化6、德鲁克曾经设计了八个目标项目的选择,其中最重要的是()B、革新C、市场地位D、社会负担7、戈登提出四种类比方法()。A、拟人类比B、直接类比C、象征类比E、幻想类比8、格雷夫斯把价值观分为七个等级,如()。A、反应型B、部落型9、管理心理是指()。A、激励行为C、劳动者心理E、创新行为10、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根据日常观察和人体内四种体液,将气质分成以下几种类型()。A、胆汁质B、多血质C、抑郁质D、粘液质11、个性的特点()。A、独特性B、综合性D、稳定性12、个性倾向包括()。A、需要B、动机C、兴趣D、理想E、信念13、个性心理包括()。A、人的个性B、人的需要C、人性管理14、各种激励理论可归纳为()。A、内容型B、行为改造型C、过程型E、综合型15、领导班子结构指()。A、年龄结构B、知识结构C、智能结构D、素质结构E、专业结构16、领导者必须学习和具备()三种技能。A、技术技能C、人文技能E、观念技能17、雷曼认为情绪健康的人有如下特点()。A、情绪安定B、有自信C、善于生活18、青年人心理障碍:()。A、人际关系障碍B、人格障碍C、婚恋障碍D、神经官能症19、麦克利兰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B、成就需要C、权力需要D、情谊需要20、人的动机可以分为()。A、生理性动机C、衍生性动机D、优势动机21、人格因素包括()。A、性格C、气质D、世界观E、人生观22、人类行为特征主要有()。A、自发的行为B、有目的的行为C、持久性的行为D、可改变的行为23、适应挫折的防卫方式()。A、表同作用B、投射作用C、反向作用24、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是()。A、社会系统学派B、决策理论学派C、经验主义学派E、管理科学学派25、性格的特征()。A、复杂性B、独特性C、持续性26、性格发展的因素()。A、遗传B、体格C、性别D、文化27、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A、身体智利情绪十分调和B、适应环境C、有幸福感D、过着有效率的生活28、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理论包括()。A、需要层次理论B、X理论C、Y理论D、群体行为理论29、需要层次理论分为那几个层次()。A、生理需要C、社交需要D、安全需要30、中国古代医学家把人分成()。A、太阳型C、太阴型D、少阳型E、阴阳平衡型31、自我概念的构成要素()。A、物质自我B、社会自我C、精神自我32、欲望有以下几个特性()。A、无限性B、关联性D、竞争性E、反复性3熊彼特创新内容可以概括为C、经营管理创新D、技术创新E、制度创新三、是非题1、“1.9型管理”是偏重任务的管理。(×)2、“5.5型管理”是偏重任务的管理。(×)3、“9.1型管理”是一团和气的管理。(×)4、按时效可将欲望分为有形的欲望和无形的欲望。(×)5、部落型价值观强调权力至上。(×)6、超Y理论是对Y理论的进一步发挥。(×)7、多方案并进是竞争性决策的思考方法。(×)8、符合价值准则程度,是决策行动的最高准绳。(√)9、风险型决策行为要求小心谨慎“摸着石头过河”。(×)10、工间操是消除疲劳的方法之一,安排时间最好在下半个工作日。(√)11、工作应邀是指员工的行为或工作环境所引起的员工生理反映状态。(×)12、攻击动机反向的结果可能采取自我牺牲的形式。(√)13、管理心理学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期。(√)14、霍桑工厂试验是由心理学家霍桑主持的。(×)15、霍桑工厂试验涉及行为关系理论。(×)16、激励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17、价值观的终点是理想。(√)18、价值观与世界观是等价的。(×)19、科学管理理论是由巴贝奇提出的。(×)20、麦克雷兰提出将各种激励模式综合起来。(×)21、马斯洛的观点属于存在主义心理学的观点。(×)22、马斯洛认为,需要满足了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23、没有需要也就没有生产。(√)24、能力的发展水平受性格特征的影响。(√)25、期望值是对成功概率的客观评估。(×)26、气质更多地与人的后天环境相联系。(×)27、气质的体液说是由古罗马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的。(×)28、人才的条件主要是由德、才两方面构成的。(×)29、人是企业的首要资源。(√)30、性格更多地与人的后天环境相联系。(√)31、兴趣就是对待事物的态度。(×)32、欲望就是人的生理需要。(×)33、一种素质就是一种能力。(×)34、支持是领导行为的首要因素。(√)35、早期管理理论是由亚当·斯密等人提出的。(√)36、正强化是指对某种行为给予肯定或奖励,使该行为减弱、消退。(×)437、在人际关系中,“主我”较之“客我”具有更重要的作用。(×)个人的性格会随人年龄增长而越来越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对)三度空间领导效益模型实质上就是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错)四、名词解释1、管理行为:包括激励、决策、领导、组织和创新,这些重要的行为环环相扣,构成整个管理行为的基本框架。2、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因研究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后人称为霍桑试验。3、决策: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换言之,决策时决策者经过各种考虑和比较之后,对应当做什么和应当怎么做所做的决定。4、决策理论学派:决策贯穿着管理的全过程,强调决策者在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了有关决策的过程、决策的准则、程序化的决策和非程序化的决策、组织机构的建立与决策过程的联系等理论原则。5、激励:管理者通过设置需要,促进、诱导下级形成动机,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6、价值观:是人的期望的心理基础,代表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7、科学管理理论:以泰勒为首倡导的科学管理,比较系统地探讨了经济管理问题。目的是在解决如何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问题。8、领导生命周期:有效地领导行为,要把工作行为、关系行为和被领导者的成熟度结合起来考虑,生命周期理论便是反映工作行为、关系行为和成熟度之间的曲线关系的。9、领导行为要素:包括支持、促进相互关系、强调目标、协助工作;支持,指领导重视与支持职工的价值观及感情的行为。促进相互关系,指领导善于促进职工间密切合作互相满足的关系,并不断发展此种关系的行为。强调目标,指领导善于激发职工努力达成组织目标的行为。协助工作,指领导能协助职工拟订工作计划,调整工作关系,提供工作的知识等,使其便于工作,并能提高工作效率的行为。10、目标管理:就是指组织的最高管理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要,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管理人员以至每个员工根据上级指定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的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考核的依据。11、群体动力理论:12、人性的假设:是指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对人的本质属性的基本看法。13、人性管理理论:研究同企业管理有关的所谓“人性”问题。这种理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雇主和职工的矛盾和冲突,为西方一些后起的企业所采用。14、素质:是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胜利特征,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官的特性。15、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的过程,是心理现象的不同形式对现实的动态反映。16、智慧结构:领导的知识化及其效能与他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关。智慧结构主要包括:学习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等。五、简答题1、挫折产生的内外因素有哪些?答:产生挫折的因素一般分为: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1)外在因素包括:实质环境与社会环境。①实质环境包括:个人能力无法克服的自然因素的限制;5②社会环境包括:所有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遭受到的政治、经济、道德、宗教、风俗习惯等人为因素的限制。(2)内在因素包括:个人的生理条件与动机的冲突。①个人的生理条件指个人具有的智力、能力、容貌、身材以及生理上的缺陷疾病,所带来的限制;②动机的冲突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同时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机。2、工作性质对个人心理的重要意义。答:员工工作压力(jobstress)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直接影响着员工的身心健康,并且影响着员工对于组织和工作的态度。简单地说,工作压力就是在工作中,当工作要求超过个体能力时给个体造成的紧张状态。进行有效的压力管理的途径之一,就是对产生员工压力的因素进行控制。影响工作压力产生的因素主要是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两大部分。其中,组织因素包括:诸如工作条件、工作负荷、工作意义及挑战性等工作本身的问题,还有如领导水平、组织制度等组织管理的问题,以及人际关系等问题。个人因素则是指每个个体自身特定的情况。不同的个体其压力
本文标题:管理心理学(专)必考_期末考试题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765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