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砌体结构房屋的裂缝处理
砌体结构房屋产生裂缝的处理措施摘要房屋建筑通常都会出现裂缝,特别是北方地区,气候干燥,年温差较大,夏季日温差也较大,房屋建成一年后,有的2-3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后,墙体就会产生裂缝。裂缝有斜缝,水平裂缝,垂直裂缝等,它影响了建筑的功能和美观,严重的导致结构安全降低,抗震性能差,因此防止建筑墙体开裂是十分重要的。但裂缝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影响因素多、控制难度大,下面就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作一些分析。一、产生裂缝的原因:(一)设计不合理设计时没有认真按规范规程要求进行防裂缝设计。在许多工程中,设计虽有防裂缝措施,但与规程要求不完全相符,致使墙体防裂缝得不到有效保障,或保质年限大大缩短。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墙砌体材料强度偏低、不同砌体混合砌筑、砌体强度与砌筑砂浆强度相差过大或外墙批荡砂浆强度与墙体强度差距过大等设计方面的不当都会导致墙体开裂。(二)地基沉降不均匀引起的裂缝房屋的地基在平整过程中,一般都经过高挖低填的工序,因此在房屋建成后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地基沉降。现象:①斜裂缝:一般发生在纵墙的两端,大部分裂缝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裂缝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并由此向上发展。横墙刚度较大,很少出现这类裂缝。裂缝多在墙体下部,向上逐渐减少,裂缝宽度下大上小。②水平裂缝。一般发生在平屋顶屋檐下或顶层圈梁2-3皮砖的灰缝位置。裂缝一般沿外墙顶部断续分布,两端较中间严重。在转角处,纵、横墙水平裂缝相交而形成包角裂缝。③外墙水平裂缝。外墙与顶层(圈)梁接头处形成水平裂缝。(三)现浇楼板板角裂缝1.现象①裂缝出现在建筑物的阳角部位,裂缝与纵、横框架梁成45。角。②多为上下贯通的裂缝。③多出现在除屋面、首层地面(无地下室)以外的各个楼层。④裂缝多出现在竣工验收后一年左右的空置(或使用频率不高)的房间。2.原因分析:砌体结构房屋产生裂缝的处理措施2如对于学校来说,正常使用的教学楼几乎不会发生上述现象,主要是实验楼、综合楼等使用频率不高的楼舍会发生。(五)预制楼板板端及顺缝裂缝1.现象①预制板支承在梁上,板端在梁上顺梁长方向出现裂缝,裂缝宽度可达2.3mm。②预制板与板之间顺板缝通长裂缝,板缝一般下部裂,上部楼面不裂,有时上下全裂。2.原因分析:①板端支承在梁上,沿梁长方向裂缝,主要是板端与支座结合不严密,产生松动所致。②预制板间的顺缝裂缝主要是板缝砼未达到强度,就在板面上加荷载所致。有时施工人员图省事,安装完后就灌缝,缝内垃圾、杂物未清扫干净,使得砼不密实,与板粘结差。当受到荷载振动后,强度未达到的砼被振裂。另外板问缝隙较小,浇筑砼不密实,加荷后更易造成裂缝。③由于板缝较小,浇筑砼板缝时,为便于灌浆,一般将砼水灰比加大,极易产生干缩裂缝,加上养护不善,加剧干缩,更易造成板缝开裂。(六)施工质量标准不合格引起1.砌体强度低。施工过程中未认真做好材料质量的控制,砖砌体材料强度较设计要求低,或是抗压强度虽达到要求,但因砌体长度较长,砌筑施工完成后,砌体从中间部位自行断裂。2.不同强度的砌体混合砌筑施工过程中,使用不同砌体材料作为配套砌块,致使各种砌体组合砌筑,因不同砌体材料强度、热胀冷缩、吸水率等不同引起墙开裂。3.砌筑砂浆强度偏低(偏高)。砂浆搅拌过程中,砂浆搅拌不均匀导致有的砂浆强度偏高、有的强度偏低,有的甚至因为粘结材料量太少强度特低。配料方面砂配多了砂浆强度偏低,水泥配多了砂浆强度偏高;水多了,砂浆稠度低影响砂浆强度,且砂浆干缩量增大,引起灰缝位置开裂。4.砌筑用砂浆没有按要求做到随拌随用。砂浆一次性搅拌量过多,存放时间过长,蓝天学院毕业论文3致使砂浆还没有砌前就开始初凝结块,使用时砂浆强度已大打折扣,严重影响墙体质量,引起裂缝。二、建筑物裂缝的应对措施针对墙体裂缝产生原因的不同,我们应分别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一)针对设计不合理采取的措施1.在设计阶段要做到正确结构计算和设计,这是应对结构裂缝最基础性的工作。设计资料要仔细审查,当荷载较大而构件截面尺寸受到限制时,应提高块体和砂浆强度等级,或采用配筋砌体。2.墙体抹灰砂浆中掺一定量纤维,增强抗裂能力。3.外墙装修有条件的全部增设钢丝网。4.砌体墙有窗台的,全部改用混凝土窗台。5.墙体砌筑用的材料尽可能使用一种,避免多种材料混合使用。6.尽可能保证墙体所用砌块、砌筑砂浆、抹灰砂浆的强度、吸水率、热胀冷缩等统一协调,基本一致。7.在不同材料界面增设钢丝网,管线预埋位置增设抗钢网。(二)沉降裂缝的应对措施这类裂缝的产生原因大多是与设计的缺陷或者施工质量不合格有关。因此工程设计应加强地基土持力层的详细勘探工作,了解有关土层的性质及其对建筑物的影响,保证基础有足够的埋置深度。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措施:1.防患于未然,在设计阶段就消除裂缝隐患。一般在设计中选取土质均匀的场地建造房屋;当地基土壤严重不均匀时,应采用处理地基或改变基础埋深的方法,消除不均匀影响;当基底持力层为遇水膨胀或湿陷性土壤时,应在房屋周围采取排水及隔水措施;从而使基础的局部倾斜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2.新老或相邻两建筑物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对地基产生新的附加应力和应力叠加,引起不均匀地基沉降。3.合理设置沉降缝。在房屋体形复杂,特别是高度相差较大的部位应设沉降缝,沉降缝应从基础分开,缝宽不得少于10cm,最好是三缝合一。4.利用肋梁基础或加大地圈梁,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均匀地基沉降,也可以减少此类裂缝的出现。5.要严把施工质量关,施工时要严格按规范施工,每道工序都必须经监理部门验收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6.沉降裂缝发生后,沉降发展较为缓慢且有减弱趋势时,应在裂缝稳定后,对墙体修复;沉降发展较快且有加速趋势时,应立即采取临时支护措施,减小基础荷砌体结构房屋产生裂缝的处理措施4载,加固基础后修复墙体。基础加固常用的有加大基底面积法、桩基础托换法以及注浆法等改变土壤特性的方法;墙体裂缝一般采用水泥砂浆、树脂砂浆填缝或水泥灌浆封闭保护的方法处理。(三)楼板板角裂缝的应对措施1.在阳角部位的砼板中设置抗收缩的构造钢筋,宜采用双层、双向小直径钢筋。2.采用收缩量小的砼,水灰比应较小,或用微膨胀砼等。3.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2年内保持空置房间内的相对湿度与室外相对湿度基本一致并不低于85%。这一要求可采取经常开窗的方法得以实现,有条件的地方定期洒水增加湿度则效果更好。(四)预制楼板板端及顺缝裂缝的应对措施1.在垂直于梁方向的预制板顺板缝内加构造钢筋,在板面搁置钢筋,然后再用细石砼或水泥砂浆找平,这样既满足抗震构造要求,又能增强板于板之间的整体性。2.宜采用梁模板支好后,铺装预制板,板头预留一定宽度,连梁带板头砼一次浇筑蓝天学院毕业论文5完成,使之形成整体,对板端有一定约束力,楼板不会松动,不会出现裂缝。3.预制板板缝的灌浆时间,应确保板缝砼强度的增长。只有板缝的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方能加荷。也可采用隔层灌浆,即上层施工后,再浇灌下层板缝砼。4.预制板铺装时,板底缝尽量不小于30mm。5.预制板作为运输通道时,应铺一层板,板底采用支撑措施。同时应注意板车、堆放材料不得超载,以防造成板端、板间裂缝。6.灌缝时应清扫垃圾、杂物并冲洗干净,充分湿润、振捣密实、加强养护,避免干缩裂缝等产生。(五)规范施工1.砌体施工过程中,应严格做好各种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砂浆搅拌应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和配料。应提高墙体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以增加砌体的抗拉强度。2.砌体施工每日砌筑的高度不能超过1.8m的规范要求。3.认真做好墙体装修施工方案,做好平层、面层及各分项施工的技术交底工作。4.批荡应按要求分层进行。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的抹灰层应待前一层凝结后,方可涂抹后一层;石灰砂浆的抹灰层,应待前一层7~8成干后,方可涂抹后一层。5.砌体在砌筑过程中严禁打凿,特别是轻质砌体。砌体质量要严格控制好,砂浆要饱满,拉结筋应按规范要求进行留设。6.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基层的施工质量管理。7.对局部墙体太厚要采用加钢丝来加强。8.墙体抹灰层采用加钢网来抗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钢网处于批荡层的中间位置,以利钢网能充分发挥抗裂作用。9.预留施工孔洞应按要求留设和封堵。综上分析,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温度裂缝问题必须从设计、施工、使用等各个阶段全面综合的分析,以便针对性地采取预防、修复措施。只要有足够的重视了,方法得当,温度裂缝的发生的几率、严重性、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均能降低到理想的水平。治理的原则:凡已涉及结构安全且变化剧烈的,应当机立断,迅速采取相应对策,排除动力源,加固补强或作拆除返工处理;反之,如变化趋缓、稳定、仅与外观和评定有关、修复后不影响使用,则重点放在表面处理上。参考文献:[1]张相宝.混凝土构筑物裂缝原因分析与处理.混凝土.[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王宗昌.建筑工程质量百问[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本文标题:砌体结构房屋的裂缝处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789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