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数与代数第1课时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7~78页例1,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七的第1,2,3,6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回顾和整理知识的过程,结合具体情境系统复习整数、分数、百分数、小数和负数的意义,熟练掌握这些数的读、写法。2.熟练掌握数的改写的方法,会正确地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把一个较大数精确到万位或亿位。3.能正确比较整数、分数、小数的大小。4.通过对数的知识进行全面梳理,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教学重点】数的意义,数的读、写法,数的改写和省略以及大小比较。【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回忆知识,引出课题(1)教师: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板书课题:数的认识(2)教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我们学了哪些数?你对这些数有哪些了解?反馈:抽几名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负数。[点评:开门见山,明确目的,引导学生参与整理、复习的过程。]二、创设情境,梳理知识(课件出示书77页例1提供的“生活中的数”)1.梳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1)教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观察,独立思考,随后教师抽学生回答所获得的各种信息。[点评:这张统计表把数学复习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精心创设情境,不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也为后面整数、分数、百分数的读写、所表示的意义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师:你能读出表中的数吗?先抽学生读,再全班读表中的整数。教师:我们现在读的这些数都是什么数?教师:那读这些多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在读多位数时要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和万级时要在后面加上“亿”和“万”。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他数位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教师:我们读的这几个数都已经很大了,那有没有最大的整数、最小的整数?在这里使学生掌握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教师引导学生在下面带有箭头的直线上标出1,2,3,4……和-1,-2,-3,-4……体会整数个数的无限性。(2)教师指着分数一列:会读这一列数吗?(全班齐读)教师:你知道这些分数表示的意义吗?自己任选一个来说一说。教师:这些分数都是把什么看成单位“1”?引导学生小结:所以分数的意义其实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教师:那你知道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各是什么?每个分数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抽几名学生回答后小结:分数单位就是表示这样一份的数。教师:分数可以怎样分类?反馈整理并板书如下:分数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小于1)。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大于或等于1)。[点评:把学生对抽象的“分数意义”的理解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分数的意义”,也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3)教师指着百分数这一列:这一列数是我们这学期认识的百分数,咱们读一读。(全班齐读)教师:你知道这些百分数表示的意义吗?自己任选一个来说一说。小结:表示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教师:百分数还可以叫什么?教师:为什么百分数还可以叫百分比或百分率?教师出示3个数:50%,12,12kg。这三个数有区别吗?百分数能写成分数形式吗?学生反馈后,教师引导: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又叫百分比。而分数即可以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如12;还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如12kg,因此它和百分比是有区别的,所以,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用“%”来表示。[点评: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历来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在这里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对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2.复习数的改写和省略(1)教师:这4个国家的陆地面积你能用“万”作单位来表示吗?翻开书78页,在书上写一写。学生在书上写,抽4名同学写到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板书,并思考:用“万”作单位表示数的方法是什么?然后在小组内讨论。集体交流。(2)教师:现在我们要把这4个较大的数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万位,应该怎样做?学生思考后写在作业本上,抽4名学生上台写。引导学生观察板书,说一说:怎样把一个较大数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万位?(3)观察前两次写数结果,小组讨论:这4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和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万位有什么不同?集体交流。(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所以得到的是一个精确值,用“=”;而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要改变数的大小,所以得到的是一个近似值,用“≈”。)[点评:为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看到数的改写和省略的不同,在这里也采用了对比的学习方法。](4)教师:现在请你们完成书上练习十七第2题。学生在书上写,抽2名学生上台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引导生生评价。3.复习十进制计数法、计数单位(1)教师:我们的整数和小数采用的是什么计数方法?教师: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呢?你知道哪些计数单位?小组讨论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完整数位表,用课件展示。(2)教师运用课件在数位表下出示中国人口数和美国人口数,启发学生思考:在1267430000这个数中,3在什么数位?表示3个什么?2在什么数位,表示2个什么?在28155000这个数中,两个5分别在什么位置?表示的含义各是什么?相同吗?(3)课件出示书上练习十七第6题。引导学生明白数字“3”因为所在数位不同而表示的不同意义。[点评:在这里充分利用数位表帮助学生理解数的含义。]4.复习数的大小比较(1)教师:按人口多少,4个国家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反馈:中国排第一,美国第二,俄罗斯第三,加拿大第四。教师:你是怎么比较人口数的大小的?反馈1:一个学生说,中国人口数肯定排第一,因为它是10位数,而其他三个数都是9位数。整数部分位数多的数肯定比位数少的大。其他三个数位数相同,因此从最高位开始比,如果最高位相同就比下一位。反馈2:如果有学生用表中的百分率直接进行比较,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2)出示“按面积大小,4个国家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一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议。三、夯实基础,巩固提高1.课件出示书上78~79页的课堂活动(1)教师:自由朗读出车票及产品说明书上的数。反馈:学生自由朗读后,教师抽生读。教师:这些数哪些表示数量的多少?哪些表示排列顺序和编码?(2)教师:找一找生活中表示数量多少、排列顺序及编码的数。反馈:学生谈生活中的数。2.教师出示练习十七第1题学生自由读数。3.在书上完成练习十七第3题学生在书上写,抽2名学生上台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引导生生评价。[全课总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复习的过程,注意从现实题材出发,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对比、师生合作交流等形式,对数的知识进行全面梳理,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发展了思维能力。]第1课时平面图形(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4页平面图形的认识,课堂活动及练习二十一1,2,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牢固掌握常见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明确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2.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理清平面图形间的相互联系,初步感受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并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3.初步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合作意识。【教学重点】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明确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准备】教具:字卡若干(线段、射线、直线、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引入新课1.谈话激趣谈话主题:日常生活中的整理话题。2.迁移导课教师:生活中我们很多地方用到了整理,整理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这节课我们共同整理和复习有关平面图形的基础知识。板书课题:平面图形的整理复习[点评:由整理的话题切入课题,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亲切感,明确整理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习积极性。]二、回忆整理,沟通联系1.平面图形的搜集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小学阶段都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呢?学生回忆搜集小学阶段学过的平面图形。(随着学生回忆教师黑板上板书,小学阶段学过的平面图形:线段、射线、直线、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2.复习平面图形的特征教师:看来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还真不少,这节课我们重点来整理和复习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大家还记得这些平面图形各自的特征吗?咱们看着黑板,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这些平面图形都有什么样的特征。[点评:学生通过小组内互相叙述、看课本、工具测量、质疑问难等方式回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有效实现了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3.分类整理(1)小组活动。教师: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老师给黑板上的图形编上了号,咱们动手来整理一下(只写编号就行了),写在作业本上。在整理的过程中要注意体现这些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在本子上进行整理。(选一个小组的同学在黑板上整理)平面图形线①线段②射线③直线④角⑤三角形四边形⑦长方形⑧正方形⑥平行四边形⑨梯形⑩圆(2)对比交流。展示整理结果,并说明整理的依据,其他小组发表意见,争论辨析,互相评价,共同建构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网络。4.沟通联系(1)讨论。学生小组讨论:梯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四边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如何在图上表示出来?(2)交流。小组发表意见,通过学生互评、争论,明确四者之间的联系,体会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体会事物既是变化的又是联系的。(3)举一反三。几类四边形之间有这样的关系?那么三角形又有几类,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完成三角形的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角呢?(锐角、直角、钝角)(并把黑板上的板书补充完整)线呢?(直线、射线、线段)有关直线的内容我们还学习了哪些知识?(平行线、垂线)什么是平行线?垂线?[点评: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举一反三等方式,逐渐丰富平面图形的相关内容。进一步深入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渗透了事物既是变化的又是相互联系的。(分类时标准不同,可以有多种板书形式)]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小黑板出示第110页1题)教师:注意第5题,对轴对称图形的掌握情况,和第6题对三角形拼图准确判断。[点评:重点在于概念掌握情况的检查反馈。]2.完成教科书第104页的课堂活动1,2题[点评:重点检查学生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述的规范。]3.完成课堂作业第110页第2,3题四、课堂总结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点评:重点对今天的学习方法进行小结。]五、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师生共同完善黑板上的知识树,四边形除了黑板上的几种之外还有吗?同学们认为还有哪些地方不完整?为什么?小学阶段我们只是研究了一小部分规则的平面图形,其余的平面图形在今后的学习中将会遇到。[全课总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三大特点,一是注重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主,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推进教学。二是特别注意复习方法的有机渗透,教法学法一致,让学生经历“搜集—回忆—整理”的完整过程。三是特别注意设计的开放性和严谨性,引导学生建构较为完善的知识树,这对学生今后学习大有益处。]第2课时平面图形(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5页的内容,课堂活动第2题及练习二十一第5题。【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和面积的含义,理解常见平面图形周长、面积计算公式间的联系,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2.提高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数学表达能力。3.通过整理,培养高年级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有条理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周长和面积的含义,理解公式间的联系。【教学难点】理解公式间的联系,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准备】教具:将教科书第105页的整理图示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前面我们复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回顾了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希望通过复习,同学们能够进一步理解周长和面积的含义,理解公式间的联
本文标题:系统复习电子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796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