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研说教材冀教版初中函数部分解说稿各位评委老师们好!我研说的是冀教版初中数学函数部分。下面我主要从课标、教材和建议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说课标总体目标:本学段的学习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总体目标,从函数的角度出发去解读:1、知识技能: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函数进行表述的方法。2、数学思考:体会函数模型的思想,建立符号意识;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3、问题解决:学会从函数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能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4、情感态度:乐于从函数的视角认识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内容标准课程标准把初中阶段的数学内容分为四大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函数属于数与代数的范畴,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本部分从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四方面做出了具体要求。函数部分主要是了解常量与变量、知道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法,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主要是掌握它们的定义、图像和性质,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二、说教材下面,我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教材展开研说。1、编者意图本套教材主要体现了编者以下三个方面的的意图:1、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内容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为根本出发点;2、以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3、以“容易些,有趣些、鲜活些”作为指导思想。2、编写体例教材是通过章、节、习题将知识有机的编排在一起的,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每章的开始设有一幅表现该章主要内容的章头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各章的章末都安排了回顾与总结,帮助学生系统梳理本章的学习内容。在每一章的最后设有复习题,便于学生对本章所学内容进行自我检查与评价(2)课标要求:教材编写要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并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本套教材的正文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适当设置了一些相应的栏目。如,一起探究、观察与思考、大家谈谈、做一做等,这些栏目的设置,使内容的呈现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革,由原来学生的被动接受式转变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此外,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各部分内容,安排了一些有关的背景资料和阅读材料,这些栏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文化素养。(3)课标要求: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本书的训练系统分为练习、习题A、B三个梯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3、函数内容结构在八下第二十一章安排了《函数》,理解变量与函数、函数关系的表示法及函数的应用。在第二十五章学习了一次函数和它的图像,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会画2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探索并理解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性质,初步体验方程、不等式与函数图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九上第三十章和九下第三十四章分别学习了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主要学习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图像及其性质。4、函数与相关知识的整合函数与代数式、方程(组)不等式、图形与坐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展示联系)教材要关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包括同一领域和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相互连接,教材还应关注数学与现实世界、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1)加强了相同领域内容之间纵向联系。如:七年级学习了代数式后在八年级设置《函数》,将函数的学习置于代数式的基础之上,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后设置了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探索了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在学习二次函数后讨论了用二次函数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这种相互渗透的编写方式,体现了函数与代数式、方程(组)、不等式之间的联系,展示了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方法的一般性。函数与方程的有效结合为进入高中后学习方程的根与函数的关系等打下坚实的基础。(2)加强了不同领域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图形与坐标是图形与几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函数及其图像的敲门砖。将“图形与几何”和“函数与图像”两块内容相整合,体现了形与数的统一,是用代数法研究图形的基础,为以后学习解析几何做好了铺垫。(3)还涉及了与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与物理科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各学科之间的辩证统一,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4)加强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生活中的常量与变量开始,引进函数,认识函数。学习一次函数时,以长江三峡大坝的水位与蓄水时间的关系作为章前引例,用一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5、编排体系根据《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要体现螺旋上升”的编写原则,本套教材对方程和函数是按照一次和二次数量关系,交叉编排的。遵循以上原则,将函数的学习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来编排。第一阶段:本套教材在七上学习了《代数式》,在八下21章学习了《函数》。第二阶段:教科书在七上下分别安排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八下《一次函数》中探讨了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第三阶段:教科书在九上学习完《一元二次方程》后,学习了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就这样,交叉编排、螺旋上升。从函数角度提高了对方程、不等式等内容的认识。三、说建议1、教学建议通过以上分析,我建议对函数的教学应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1)教材与课标的关系。课标指出:数学教材的编写应以《标准》为依据。我们应结合课标和中考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用活用实,真正发挥它的作用。(2)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课标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3教师应设法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去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与应用的过程,从而形成自己的有效学习方式。(3)新知与旧知的关系。课标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对函数有了初步认识,在这里,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给予恰当的把握和定位,不易要求过高,教学中也不必做拓宽和延伸。到学习一次函数时,应联系以前学过的有关函数知识,但不是简单的复习,而是从变量的观点,加强认识,包含对函数及其思想方法的认识上的升华。九年级再继续学习反比例函数及二次函数时,为了克服遗忘,应首先引领学生对旧知进行补偿性复习,为顺利学习新知铺路架桥。(4)函数与相关知识的整合课标指出: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函数与代数、函数与几何的综合性题目是各地中考的热点。如2011河北省中考数学第24题是函数与代数相结合的综合性题目。函数是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的提高,它们之间环环相扣,互相渗透,任何一个环节脱开,都会形成学习函数的障碍。函数与几何的综合性题目常常是中考的压轴题。如:最后一道题是函数与三角形、四边形的综合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应夯实基础,还要将函数与相关知识加以整合,并强化这种综合性题目的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5)函数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课标要求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在函数中,广泛运用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函数建模、由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另外,还有待定系数法、配方法等数学方法。特别是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函数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函数的难点是从函数图像中正确读取信息,根据图像分析函数的性质。突破难点的关键是注意抓住形与数的结合,由形联想到数,直观形象的解决问题。比如: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与同学们探索:y=kx+b,y=xk,y=ax2+bx+c,等解析式中字母系数的符号或几何意义,可以探索函数图像平移的规律,还可以探索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联系等。在各地中考题中,也成为考察的热点。(链接中考)2011年河北省的中考题第26题,就考察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数学家华罗庚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可见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函数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与感悟。2、评价建议课标强调: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为此,我的评价观是:过程性多元层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维度的学习过程进行整体评价,评价时依据“经历、体验、探索”不同层次的要求,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的方式进行评价。多元评价指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应让学生本人、同学、家长、老师等都参与进来,对学生在课堂内外四个维度的学习过程进行综合性多元评价。评价方式多样是指除了书面测验以外,还应包括口头测验、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课内外作业、成长记录等等,教师应结合学习内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层级评价是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评价,以赏识评价为主。促使各层次的学生4都能朝着更高层次的目标不断攀登。3、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我认为要从课内和课外两类资源去开发和利用。课内资源主要有:(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资源教材是主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一重要资源。(2)合理开发习题资源一个好的习题不仅是检验学生数学知识掌握情况的工具,而且还是多种信息的载体。教师可以采用一题多变、一题多问、—题多解、多题一解等方法来开发习题资源。(3)善于挖掘生成性资源生成性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如师生交互、生生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等。及时发现和利用生成性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4)机智对待错误资源当学生出现某些有意义的错误时,教师要以宽容的态度面对学生的错误。通过巧妙设计,机智地将这些错误转化为有助于课堂教学的资源,让学生亲身经历错误的解决过程,实现错误背后的创新价值。课外资源主要有:(1)合理开发网络信息技术资源杜绝其消极的一面,使之成为辅助教学有效手段。(2)积极开展实践与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3)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从中挖掘合适的数学学习素材,组织学生对某些内容进行交流,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就是我对冀教版函数部分的粗浅认识.最后,让我们以课标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托,以全面提升素质教育为己任,潜心钻研,力求创新,为实现教书育人的理想而不懈努力!敬请领导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研说教材函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797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