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系统解剖学第一次实验课思考题
系统解剖学第一次实验课思考题一、解剖学中有哪些方位术语,怎样进行描述?为了说明人体各部或各结构的位置关系,特规定一标准姿势,称为解剖学姿势,描述任何结构时均应以此姿势为标准,即使研究对象或标本模型,是横位、倒置或只是身体的一部分,仍应以标准姿势描述。特定的解剖学姿势规定如下: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方位术语按照上述解剖学姿势,又规定了一些相对的方位名词,按照这些方位名词,可以正确地描述各结构的相互位置关系。所以,这些名词都是一组组相应成对的,如:上superior和下inferior,是描述部位高低关系的名词。按照解剖学姿势,头在上足在下,故近头(颅)侧的为上,远离头(颅)侧的为下。如眼位于鼻的上方,而口则位于鼻的下方。为了与比较解剖学统一,也可用颅侧cranialis和尾侧caudalis作为对应名词,则对人体和四足动物体的描述就可相对比了。前anterior或腹侧ventralis和后posterior或背侧dorsalis。凡距身体腹面近者为前,距背面近者为后。腹侧和背侧这组名词,可通用于人体和四足动物体。内侧medialis和外侧lateralis,是描述各部位与正中面相对距离的位置关系名词,如眼位于鼻的外侧,而在耳的内侧。内internus和外externus,是表示与空腔相互位置关系的名词,应注意与内侧和外侧的区别。浅superficialis和深profundus,是指与皮肤表面的相对距离关系的名词,即离皮肤近者为浅,远者为深。另外,如左sinister和右dexter,四肢的近侧proximalis乃指距肢体根部近,四肢的远侧distalis系指距肢体根部远;上肢的尺侧ulnaris与桡侧radialis和下肢的胫侧tibialis与腓侧fibularis,则相当于躯干的内侧和外侧,其名词则是根据前臂和小腿的相应骨——尺骨、桡骨、胫骨和腓骨而来的。一、骨的构造是什么?各自的作用如何?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骨膜是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膜,覆盖在骨的表面;内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对骨营养、再生、和感觉有重要作用。骨质有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前者质地坚硬致密,布于骨的表层;后者呈海绵状,由许多片状的骨小梁交织而成,布于骨的内部。骨髓填充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胎、幼儿的骨髓全是红骨髓。5岁之后,长骨骨干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称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二、躯干骨的组成是什么?有哪些重要的骨性标志?躯干骨,包括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和12对肋骨。参与脊柱、骨性胸廓和骨盆的构成。骶骨由5块骶椎合成,尾骨由3~4块尾椎融合而成。躯干骨的骨性标志:1、颈静脉切迹:在胸骨柄上缘,左、右锁骨内侧端之间,与第2胸椎体下缘线平齐。2、胸骨角:是胸骨柄与胸骨体相连结处微向前凸的角,两侧接第2肋软骨,是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可与第4胸椎体下缘平齐。3、肋弓:由第8-10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形成左右肋弓。4、骶管裂孔:在骶骨背面正中的下端,左右两骶角之间,为骶管向下的开口,齐脊髓硬膜外腔的终点。5、第7颈椎棘突:头向前俯屈时,在项下部正中最突出处,可作为确定椎骨棘突序数的标志。四、椎骨的一般形态及各种椎骨的主要特征有哪些?椎骨由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椎弓两部分组成。椎体(vertebralbody)约呈短圆柱状,内部为骨松质,外为薄层骨密。上、下椎体以软骨连成柱状,是椎骨承重的主要部分。椎弓(vertebralarch)在椎体后方。与椎体相连的部分叫椎弓根,稍细,上下各有一切迹,分别称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椎下切迹较明显。相邻椎骨之间在椎弓根处的上、下切迹共同围成形成椎间孔(intervertebralforamina)。椎弓的后部呈板状,叫椎弓板。左右椎弓板相连形成完整的椎弓。椎体和椎弓共同围成椎孔(vertebralforamen),各椎骨的椎孔连成贯穿脊柱的椎管(vertebralcanal)以容纳保护脊髓。椎弓上有七个突:向后方伸出的一个叫棘突(spinousprocess),多数可在背部正中线摸到;左右各伸出一个横突(transverseprocess),棘突和横突都有韧带和肌肉附着;椎弓上下各有一对突起,叫上关节突(superiorarticularprocesses)和下关节突(inferiorarticularprocesses),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相对,以关节面组成关节突关节。颈椎(cervicalvertebrae),共7个,第1、2颈椎属特殊椎骨。一般颈椎的椎体较小,近似长方形;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几乎呈水平位;椎孔大,呈三角形。横突根部生有横突孔(transverseforamen),是颈椎最显著的特点。横突孔内有椎动脉和静脉穿行。横突末端分为前、后结节,第6颈椎横突的前结节较大,颈总动脉经其前面上行,故称为颈动脉结节(carotidtubercle),当头部受伤严重出血时,可在此压迫颈总动脉暂时止血。第2~6颈椎棘突短而分叉。第7颈椎棘突则长而水平,末端不分叉,容易扪到,故又名隆椎(vertebraprominens),是临床上计数椎骨序数和针灸取穴的标志。第3~7颈椎体上面侧缘向上突起,称椎体钩。椎体钩与上位椎体两侧的唇缘相接,形成钩椎关节,又称“Luschka”关节。如“Luschka”关节过度增生肥大,可使椎间孔狭窄,压迫脊神经,产生相应症状,为颈椎病的病因之一。第1颈椎又称寰椎(atlas),呈环状。主要由前弓、后弓及侧块组成:侧块上面的椭圆形上关节面与枕骨髁相关节,下面稍凹的圆形下关节面与第2颈椎相关节,前弓后面有齿突凹。上关节凹后方有椎动脉沟,椎动脉出横突孔经此沟而入枕骨大孔。后弓长,中点略向后方突起,叫做后结节。寰椎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第2颈椎又称枢椎(axis),椎体向上有指状突起,称齿突,与寰椎的齿突凹相关节。在发生学上齿突来自第1颈椎椎体。枢椎其余形态同一般颈椎。[胸椎(thoracicvertebrae)共12个。从上向下椎体逐渐增大,横截面近三角形。椎体的后外侧上下缘处有与肋骨头相接的半关节面叫肋凹,分为上肋凹和下肋凹。横突的前面也有横突肋凹,与肋结节形成关节。棘突长,伸向后下方,邻位椎骨的棘突依次掩叠。呈瓦楞状排列。关节突明显,其关节面位于冠状方向。第1胸椎体的肋凹有一个圆形的全肋凹和一个半圆形的下肋凹;第10胸椎只有一个上肋凹;第11、12胸椎各有一个全肋凹,横突无肋凹。腰椎(lumbarvertebrae)共5个。椎体粗壮,横断面呈肾形,椎孔大而呈三角形,关节突关节面几呈矢状位,棘突宽而短,呈板状,几乎水平地伸向后。五、直接连接的形式有几种?并举例说明。骨直接连接形式有三种。(一)韧带连接两骨之间靠结缔组织直接连结的叫韧带连接。韧带ligament多呈膜状、扁带状或束状,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肉眼观呈白色,有光泽,附着于骨的地方与骨膜编织在一起,很难剥除,有的韧带由弹性结缔组织构成,肉眼观呈淡黄色,叫做黄韧带(如项韧带)。一般的韧带连接允许两骨间有极微的动度。但有些骨与骨之间,两直线缘相对或互以齿状缘相嵌,中间有少量结缔组织纤维穿入两侧的骨质中,使连结极为紧密,叫做缝,如颅骨的冠状缝和人字缝。(二)软骨结合相邻两骨之间以软骨相连接叫软骨结合。软骨组织属结缔组织的一种,呈固态有弹性,由大量的软骨细胞和间质构成,由于间质的成分不同,又有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和弹力软骨的区分。第一助骨连于胸骨的软骨属透明软骨,而相邻椎骨椎体之间的椎间盘则由纤维软骨构成。由于软骨具有一定弹性,所以能做轻微的活动。有的软骨结合保持终生,而大部分软骨结合在发育过程中骨化变为骨结合。(三)骨结合由软骨结合经骨化演变而成,完全不能活动,如五块骶椎以骨结合融为一块骶骨。六、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关节的分类包括哪些?基本构造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1)关节面多有一凸一凹两个关节面,由光滑的关节软骨构成。(2)关节囊附着于关节面周缘及附近骨上,密封关节腔。分为两层,外层为纤维层,厚而坚韧,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内层为滑膜层,薄而柔润,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有的滑膜层形成滑膜皱壁,起到补充关节空隙和分泌润滑液的作用;有的向外膨出成为滑液囊。(3)关节腔由关节囊和关节面所围成的腔隙叫关节腔。腔内有滑液。腔内压力为负压,对稳定关节起着重要作用。2、辅助结构有关节盘(或称关节内软骨垫)、关节盂缘、滑膜皱襞和关节韧带等。(1)关节盘由纤维软骨构成,常似圆盘状或半月状。中间薄周边厚,位于两关节之间,周缘与关节囊愈合,具有减轻冲撞和震动的作用。(2)关节盂缘是附着在关节窝周围的纤维软骨环。有增大关节面、加深关节窝,使关节更加稳固的作用,肩、髋关节均有之。(3)滑膜皱襞,起着补充关节空隙和分泌润滑液的作用。(4)关节韧带分布在关节周围或关节内。具有连结两关节骨,限制关节运动的作用.关节的类型:(1)单轴关节1)屈戌关节2)车轴关节(2)双轴关节1)椭圆关节2)鞍状关节(3)多轴关节1)球窝关节2)平面关节此外,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完全独立的关节,但必须同时进行活动,这种关节称为‘联合关节’。七、椎体间的连接包括哪些结构?各自的位置及作用是什么?椎间盘:两个上下相邻椎体之间由具有弹性的椎间盘连接。椎间盘是一个位于两个椎体之间、具有流体力学性能的解剖结构。其基本组成如下:①髓核:为中央部分。②纤维环:为周围部分(包绕髓核)。③软骨板:为上、下部分(直接与椎体骨组织相连)。软骨板在解剖上应当属于椎体部分,但在临床上它与椎间盘病变关系密切,故也可视其为椎间盘的一部分。韧带:各椎骨之间除了椎间盘、关节等连接结构外,还借助韧带相互连接。这些韧带在颈椎稳定和运动的平衡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椎体与椎间盘之间的韧带连接。前后有前、后纵韧带及钩椎韧带等连接。前纵韧带纵贯脊椎的前方,作用为限制颈椎过度后伸;后纵韧带位于椎管的前壁,作用为限制颈椎屈曲运动。八、椎弓间的连结包括哪些结构?各自的位置及作用是什么?椎弓间则通过关节突关节、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和项韧带、横突间韧带相连结黄韧带:位于上、下椎板之间,具有弹性,在颈椎过伸时,可松弛并向前折叠,使椎管矢状径减小。其弹性张力可协助颈部肌肉维持头颈直立。棘间韧带:连结相邻棘突间的薄层纤维,附着于棘突根部到棘突尖。向前与黄韧带、向后与棘上韧带相移行。棘上韧带和项韧带:棘上韧带是连结胸、腰、骶椎个棘突尖之间的纵行韧带,前方与棘间韧带相融合,都有限制脊柱前屈的作用。项韧带常被认为与棘上韧带和颈椎棘突间韧带同源,向上附着于枕外隆凸及枕外嵴,向下达第7颈椎棘突并续于棘上韧带,是颈部肌肉附着的双层致密弹性纤维隔。横突间韧带:位于相邻椎骨横突间的纤维素部分与横突间肌肉融合。关节突关节:有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构成,属平面关节,只能做轻微滑动。九、肋骨的形态是什么?简述第1、11、12肋的形态?肋骨的一般形态:后端稍膨大,叫肋头,有关节面与胸椎体的肋凹形成关节,从肋头向后外变细,叫肋颈,再向外变扁成肋体,颈与体结合处的后面突起叫做肋结节,有关节面与胸椎横突肋凹相关节。肋体向外转为向前的转弯处叫肋角,肋体下缘内面有容神经血管经过的肋沟。肋体前端粗糙,接肋软骨,肋软骨为透明软骨,与胸骨侧缘相关节。第1肋骨短小而弯曲,头和颈稍低于体,肋体扁,可分为上、下两面和内、外两缘。上面内缘处有前斜角肌附着形成的前斜角肌结节,结节的前、后方各有浅沟,是锁骨下静脉和锁骨下动脉的压迹。下面无肋沟,前端借肋软骨直接与胸骨相结合。第2肋比第1肋稍长,更近似于一般肋骨。第11、12肋无肋结节、肋颈及肋角,体直而短,末端钝圆。肋软骨终身不骨化。十、胸骨的一般形态是什么?何谓胸骨角?胸骨(sternum)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1]胸骨柄(manubriumsterni)胸骨柄上宽下窄,中部微凹为颈静脉切迹,其两侧有与锁骨连接的锁
本文标题:系统解剖学第一次实验课思考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798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