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第三章土壤生物和有机质
第三章土壤生物和土壤有机质主要教学目标:本章属于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范畴。通过学习了解土壤有机质的实质,掌握土壤有机质在园林生产中的作用。第一节土壤生物一、林木根系1、根的种类水平根、垂直根、斜生根、下垂根、下斜根。2、根系类型水平根型:水平根占优势;垂直根型:垂直根发达;斜生根型:主要为斜生根,如刺槐。复合根型:各类根的发育程度相近变态根型:由外界特殊条件如人为的影响产生的。在容器中育苗所形成的根属变态根型。二、土壤动物三、土壤微生物在土壤中数量最高,如一般土壤中细菌为107~108个/g土真菌105~106个/g土,放线菌106~107个/g土,藻类104~105个/g土。他们和蚯蚓一起在土壤总的代谢活性中起重要的作用。1、细菌(1)根据生理作用分类:可分为碳水化合物分解细菌——分解糖、淀粉、纤维素等;氨化细菌——有机含N化合物中的N素,通过氨化细菌的作用转化形成氨;硝化细菌——氨经硝化细菌作用转化为亚硝酸,然后转化为硝酸。反硝化细菌——硝态氮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使硝酸还原成还原态氮。固N细菌——从大气中固定N素合成含N化合物。(2)根据营养方式分类分为自养和异氧细菌。在异养方式中分好氧和厌氧型。2、真菌:对酸度的适应范围较宽,在pH4时也能生长。在森林土壤和酸性环境中,是分解土壤有机质的主要微生物类群。有些真菌能在一些根上发育,共同发育成菌根。现已查明有2000种植物与真菌共生形成菌根。根据菌根的形态结构,可分为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松柏科、桦木科、壳斗科、杨柳科、胡桃科等许多森林乔木的根上都生有外生菌根,大豆、玉米、棉花、马铃薯、胡萝卜等生有内生菌根。3、放线菌:属单细胞微生物,在土壤中以菌丝体存在,大量出现在分解的有机物上。有些嗜热性的放线菌属能耐高温(50~65℃),普遍存在于土壤、肥料及发热的干草和堆肥中。在已知的放线菌中,约有50%能产生抗菌素,具有抑制其它细菌的能力。“5406”抗生菌肥料,属于放线菌肥料。在生态学应用方面观察到,在有几丁质存在时,有利于放线菌的发育,而且能显著地抑制引起高等植物病害的真菌。4、藻类:是含叶绿素的低等植物,有些能进行光合作用,自身合成有机质,它们主要生活在土壤表层。地表藻类能够和土壤颗粒粘结在一起,增加土壤表面的强度,可使土壤侵蚀明显减轻。另外蓝绿藻可固定N素。第二节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和类型一、什么是有机质广义:包括一切生物体极其分解或合成的各种产物。狭义:通过微生物转化合成的有机物质即腐殖质。二、来源最重要的是高等植物的枯枝落叶、茎、根系、花果等残体。三、有机质的类型广义的有机质包括2大类:一是非特殊性有机质——生物遗体及其分解的中间产物。二是特殊性有机质——腐殖质四、非特殊性有机质的化学成分1、单糖和有机酸;2、多糖类:淀粉、半纤维素、纤维素等。3、蛋白质;4、木质素;5、单宁、脂肪、蜡质、树脂6、灰分物质——植物体经过灼烧后残留的无机物,主要元素有Ca、Mg、K、Na、S、P、Fe等。第三节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是本章的重点。有机质的转化过程包括:矿质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一、矿质化过程——复杂的有机质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最终形成简单的无机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硫酸盐、硝酸盐等。1、单糖的分解:在有氧条件下彻底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在缺氧条件下,形成有机酸类的中间产物,并产生还原性的甲烷及氢气等。2、纤维素的分解:首先分解为单糖,然后进一步分解。3、含氮有机质的分解:主要是蛋白质的分解,是土壤氮素循环的主要过程。包括4个过程:(1)水解过程:蛋白质在水解酶作用下分解成简单的氨基酸;(2)氨化作用:在氨化细菌作用下,有机态氮变成无机态氮即氨或铵的过程。(3)硝化作用:氨在微生物作用下,经过亚硝酸的中间阶段,进一步氧化为硝酸。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4)反硝化作用:在厌气条件如水淹、有机质含量过高情况下。硝态氮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转化为还原态氮如氨、NO、N2O、N2、HNO等4、有机态P的分解:含磷的有机物在磷细菌的作用下,经过水解过程形成磷酸(H3PO4)。在嫌气条件下,许多微生物引起磷酸还原,产生亚磷酸或次磷酸。在有机质丰富时,进一步还原为磷化氢。5、含S有机物的转化与有机含氮化合物的转化过程相似。含S有机物在腐解作用下产生的硫化氢,在通气良好时,在硫细菌作用下氧化形成硫酸。硫酸在不良通气条件下发生反硫化作用,形成硫化氢,对植物产生毒害。二、腐殖化过程——有机质分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经过微生物的作用合成暗色的含N高分子化合物(腐殖质),是一种自然的形成物。1、定义:土壤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经过强烈转化而形成的含N高分子化合物。2、形成过程还不十分清楚,但大体包括2个阶段第一阶段:产生腐殖质分子的各个组成成分。如多元酚、氨基酸、多肽等有机物质。第二阶段:由多元酚和含氮化合物缩合成腐殖质单体分子。此缩合过程包括两步:首先是多元酚在多酚氧化酶作用下氧化为醌:然后醌和含氮化合物(氨基酸)缩合,最后腐殖质单体分子继续缩合成高级腐殖质分子。用图表示为:3、土壤腐殖质的物质组成用酸、碱和酒精处理,得到胡敏酸、吉马多美朗酸、富里酸和胡敏素。胡敏素是与矿物结合的胡敏酸或是变质的胡敏酸;吉马多美朗酸是胡敏酸的衍生物。4、胡敏酸和富里酸的特征从颜色看胡敏酸棕色到黑色,富里酸黄色。从分子量看,胡敏酸大,富里酸小,在1万以下。胡敏酸的C,N,S含量高于富里酸对水溶解度,胡敏酸不溶或难溶,富里酸溶于水胡敏酸羧基和酚基低于富里酸胡敏酸一价盐溶于水,二价或三价盐不溶于水,富里酸都溶。矿质化过程和腐质化过程是有机质转化的两个方向,同时进行的。在温度较高、湿度适中、通气良好时,矿化过程快,养分释放快。如过快,养分会损失,且腐殖质形成过少,对养地不利。温度低、湿度大、通气不良,以嫌气性微生物活动为主,养分释放少,腐殖质过程快。园林土壤有机质少、结构性差、养分低,如何促进施用有机肥料的分解,是目前面临的新课题。第四节影响有机质分解的因素一、有机残体的组成状况1、有机残体的物理状态:一般情况下,多枝幼嫩新鲜的绿肥易分解。2、有机残体的化学成分。一般情况下,阔叶比针叶快;叶片比残根快,豆科比禾本科快。3、有机残体的碳氮比用C/N表示。微生物吸收1份氮,就要吸收5份碳用于构成自身细胞,同时要消耗20份碳作为生命活动的能量。微生物分解需有机质的C/N为25:1。二、外界条件外界条件通过制约微生物的活动,而影响有机质的转化。1、最适温度:20~30度。2、湿度和通气状况:在田间持水量的60%最好。3、土壤pH:细菌最适Ph6.5—7.5,放线菌中性到为碱性,真菌酸性到中性条件。4、土壤中的粘粒:由于粘粒的吸附可减弱土壤酶、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对于粘重土壤,有机质不易分解。第五节重要的土壤生物学现象一、根际与根际效应根际就是植物根与土壤的交界面,一般是距根面1—4毫米的土壤范围内。在根际土壤中,根系除直接吸收养分外,还将各种有机和无机物释放到这部分土壤中。根的分泌物包括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等,使根际土壤的微生物大量繁殖,这种现象称为根际效应。常用R/S来表示。有时根系会分泌植物毒素,强烈拟制同种植物或他种植物的生长。连作减产现象,可能与根分泌毒素有关。二、生物固氮1、概念:生物固氮是在常温、常压下,通过固氮生物体内固氮酶的作用,将游离氮素转变成氨的过程。2、固氮的微生物:70多个属。主要为细菌、放线菌和蓝、绿藻类。3、生物固氮的形式:自生固氮和共生固氮。其中共生固氮的效率高。豆科植物(三叶草、草木樨、紫花苜蓿)300——600千克/公顷.年。非豆科(赤杨属、杨梅属、仙人掌属)的固氮为:50——400千克/公顷.年。4、生产应用:在绿地建植中,要适当培植一些共生固氮植物,适当进行根瘤菌接种。5、根瘤菌要求土壤为中性,磷、镁、钼、锰含量较高的土壤。三、菌根内生菌根中最重要的是泡囊—分枝状菌根(VA菌根),属真菌类,是目前微生物肥料中研究的热点。菌根现象十分普遍,且没有严格的专一性,同种植物可被多种菌根菌感染,同一种菌根菌也可以感染多种植物,对植物的生长环境有利,同时使用菌剂方便。在园林生产中,对不良的土壤,使幼苗感染或接种菌根菌是非常必要的。方法:客土或施用微生物肥料四、园林土壤生物学性质的改良对于园林土壤来讲,不良的生物学性质,包括生物活性(微生物所进行的各种生理活动能力)低下,和有害生物过高两种情况。生物活性低的原因,主要是有机质和矿质营养缺乏,另外还与土壤物理性质不良有关。改良的关键:增加有机质含量,另外使土壤疏松、良好的水气热状况也是必要的。另外,接种有益的微生物或施用微生物肥料。土壤有害生物多,可引起严重的病虫害。方法:进行土壤消毒:对于绿地,在播种或移栽前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可杀灭有害的病原微生物、害虫和杂草种子。对于温室大棚。需年年消毒。如何消毒:高温消毒和药物消毒。在土壤中埋设导管,将土壤密封好,通如热的蒸汽,温度在80—100度时。10分钟可完成消毒。药物:福尔马林、溴甲烷、硫酰氟、硫酸亚铁等第六节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一、是植物营养的主要来源有机质含有极为丰富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是供给植物的碳素营养。二、刺激根系的生长腐殖质物质以很稀的浓度(10-6—10-3)、以分子态进入到植物体,可刺激根系的发育,促进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三、腐殖质可改善土壤的物理状况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是良好的土壤胶结剂。四、腐殖质具有高度保水、保肥能力腐殖质是一种土壤胶体,有巨大的比表面积,有巨大的吸收代换能力。粘土颗粒的吸水率为50%—60%。而腐殖质的吸水率为500%—600%。五、腐殖质具有络合作用腐殖质能和磷、铁、铝离子形成络合物或螯合物,避免难溶性磷酸盐的沉淀,提高有效养分的数量。六、促进微生物的活动为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七、提高土壤温度的作用有机质为暗色物质,一般是棕色到黑褐色,吸热能力强,可改善土壤热状况。第七节土壤有机质的调节对于园林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1%,且土壤的结构性差,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增施有机肥。施用草炭土、腐叶土以及经过合理处理的生活垃圾。应注意长期施用有机肥。归还园林植物的凋落物。将有机残体就地填埋或集中堆沤,使之成为理想的有机肥料。种可观赏的绿肥。在公园、街道、广场的桥灌木下。种草坪或观赏价值较高的绿肥植物,通过翻耕入土,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浇水、翻土措施。调节土壤的温度、湿度、通气等,调节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本章重点:土壤有机态氮的转化过程;土壤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物质组成;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本章难点:一是土壤腐殖质合成的两个阶段。土壤腐殖质是在土壤中,由有机物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来的,是一种自然的合成物,可以用化学方法从土壤中分离出来。此种物质在土壤中非常稳定,但在当形成条件改变时,腐殖质也会分解。二是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有些内容如土壤胶体、土壤团粒结构等在以后的章节中会详细讲解。第三章土壤有机质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土壤有机质;2、土壤腐殖质;3、土壤矿质化过程;4、土壤腐殖化过程;5、氨化作用;6、硝化作用;7、反硝化作用二、简答题1、土壤生物包括哪些类?2、林木的根型有哪些类型?3、土壤微生物包括哪些类?4、土壤细菌有哪些生理类群?5、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有哪些?6、土壤有机质的化学组成包括哪些类?7、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包括哪些物质?三、论述土壤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四、论述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并详细说明。
本文标题:第三章土壤生物和有机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18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