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第三章大学生职业发展和职业素质培育
第三章大学生职业发展和职业素质培育第一节职业一、职业的内涵“职业”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语,因为每个人通常都要承担一定职业性的社会工作。对于职业的含义,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从“业”的词义来看,职即职位、职责、天职、权利与义务。“业”即事业、行业。在《辞海》中职业有两种解释,一是指经过选择并受过一定训练的行业和工作;二是指受过专业训练而从事固定的专业和工作,非业余爱好的。美国社会学家塞尔兹认为,职业是一个人为了不断地取得收入而连续从事的具有市场价值的特殊活动,这种活动决定着从事它的那个人的社会地位;教育家、哲学家杜威把职业概括为:职业不是别的,是可以从中得到利益的一种活动。我国也有学者认为,职业是劳动者能够稳定从事的有酬工作或者说职业是劳动者能够稳定地从事某项有酬工作而获得的劳动角色。综述,所谓职业,是指人们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社会劳动。它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状况、文化水平、行为模式、思想情操的综合反映,也是一个人的权力、义务、职责,是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一般性表征。职业须具备如下五个特性:1、目的性,即职业活动以获得现金或实物等报酬为目的;2、社会性,即职业是从业人员在特定社会生活环境中所从事的一种与其他社会成员相互关联、相互服务的社会活动;3、稳定性,即职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形成,并具有较长生命周期;4、规范性,即职业活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5、群体性,即职业必须具有一定的从业人数。二、职业的分类(一)什么是职业分类职业分类,是以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为基本原则,对社会职业进行的系统划分与归类。其中的工作性质,是指一种职业区别于另一种职业的根本属性,一般通过职业活动的对象、从业方式等的不同予以体现。对工作性质的同一性所作的技术性解释,要视具体的职业类别而定。职业是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劳动分工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结果。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产业结构和科技水平决定着社会的职业构成,而社会职业的发展变化,又客观地反映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等领域的发展和结构变化。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一直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要把人才培养和合理使用结合起来”,“要制定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劳动法》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根据法律规定,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各行业职业进行科学分类,并编制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不仅可以作为劳动力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而且对职业教育、职业培训、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的开展和相互衔接,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二)职业分类的结构职业分类结构包括四个层次,即大类、中类、小类、细类。细类是最基本的类别,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职业。根据分类原则,我国职业划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第五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第七大类军人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三)职业分类的原则1、大类的分类原则大类是职业分类结构中的最高层次。大类的划分和归类是根据工作性质的同一性进行的,同时考虑了我国政治制度,管理体制、科技水平和大产业结构的现状与发展等因素。第七和第八大类的中类、小类、细类(职业)名称相同,所以未做细分。2、中类的分类原则中类是大类的子类,是对大类的分解。中类的划分和归类是根据职业活动所涉及的知识领域、使用的工具和设备、采用的技术和方法,以及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种类等的同一性进行的。3、小类的分类原则小类是中类的子类,是对中类的分解。小类的划分和归类是根据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技术性质等的同一性进行的。一般情况下,第一大类的小类,是以职责范围和工作业务的同一性进行划分和归类;第二大类的小类,是以工作或研究领域、专业的同一性进行划分和归类;第三和第四大类的小类,是以所办理事务的同一性和所从事服务项目的同一性进行划分和归类;第五和第六大类的小类,是以工作程序、工艺技术、操作对象以及生产产品的同一性进行划分和归类。4、细类(职业)的分类原则细类是最基本的类别,即职业。细类的划分和归类,是根据工作对象、工艺技术、操作方法等的同一性进行的。一般情况下,第一大类的细类(职业)主要是按照工作业务领域和所承担的职责划分和归类;第二大类的细类(职业)主要按照所从事工作的专业性与专门性划分和归类;第三和第四大类的细类(职业)主要是按照工作任务、内容的同一性或所提供服务的类别、对象的同一性划分和归类;第五和第六大类的细类(职业)主要是按照工艺技术的同一性、使用工具设备的同一性、使用主要原材料的同一性、产品用途和服务的同一性,并按此先后顺序划分和归类。在按上述原则分类的同时,还参照了我国的组织机构分类、行业分类、学科分类、职位职称分类、工种分类以及国际标准职业分类等。【小资料】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它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分为五个等级:初级技能(职业资格五级)、中级技能(职业资格四级)、高级技能(职业资格三级)、技师技能(职业资格二级)和高级技师技能(职业资格一级)。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对劳动者职业(工种)学识、技术、能力认可,是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和上岗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三、职业的功能1、职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途径职业是每个人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其本方式。通过职业活动,人们谋取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利益。作为一种最为重要的谋生手段,职业活动能够带给劳动者稳定的收入,以此购买物质生活资料,从而满足劳动者基本的生存需要。职业活动还能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不仅如此,职业还是促进个性发展的途径。不同的职业活动都具有自身的内在规律和外在要求,对劳动者知识和技能、心理和生理等方面有不同的要求。人们参与职业活动,不仅可以在特定岗位上增长知识和才干,同时还能够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完善自身的素质。与之相适应,劳动者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等方面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升华和完善。劳动者从事的职业活动具有社会意义,不同的职业还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名誉、权力、社会地位等。在职业生涯中,人生的价值不断得以提升和升华。所以说,职业不仅是人们生存的基础,也是人们发展的基石。2、职业是个人才智发挥的广阔舞台人之所以被称为天地之精英,万物之灵长,关键在于人出来生存外,还有自己精神上的追求。职业为人们理想的实现插上腾飞的翅膀,在职业生涯中,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同的行业涌现出了一批批杰出的人才。通过职业活动,人们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获得相应的社会评价和认同。在职业生涯的广阔舞台上,人们尽可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向社会展示和贡献自己的价值。同时,社会也会根据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给予个人相应的回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大,社会给予个人的回报也会越多,个人的人生价值就会得到更大的实现。3、职业是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职业活动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对社会进步和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职业活动创造的物质财富不仅维持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也为社会存在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通过各行各业的职业活动,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得到不断的积聚。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不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们在各种职业活动中,创造了文学、音乐、绘画、雕塑、书法、电影等各种形式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使我们人类生活的社会生气盎然。同时,由于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可继承性,我们在继承上辈人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又为我们的下一代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4、职业是进行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只有每个人安居乐业,社会才能稳定,才能长治久安。职业为满足个人需求和愿望、实现安居乐业和生活安康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如果每个人都能在各自的职业岗位上,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努力工作,社会的一些不安定因素便会得到有力地控制。一些不利于社会稳定的社会问题的发生率便会大大减少。因此,职业为满足个人需求和愿望、实现安居乐业和生活安康提供了必要条件。只有实现充分就业,解决好人民生产和生活问题,才能为建设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前提,此外,各行各业形成的职业规范和职业伦理对于社会的控制也能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四、现代职业的发展的趋势1、社会职业总类越来越多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职业的分化,职业已远远超过“三百六十行”,据有关资料介绍,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全世界职业的种类就超过42000种,目前则更多。2、社会职业结构变迁的速度越来越快从农业革命经历了数千年,而从工业革命到新的产业革命,才200多年。就在这两百多年里,不断出现新的行业,且行业的主次地位的变化也越来越快。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结构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多国家的第三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3、职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日益提高脑力劳动者职位在社会职位总额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据有关资料介绍,1960年美国的脑力劳动者占就业总数43.3%,1997年上升到51.4%。在我国,脑力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大。科技越发达,脑力劳动在社会职业中的重要地位越明显。同时职业之间的交叉和综合日益广泛,复合程度不断提高,单一的技能和知识结构难以适应新职业的要求。一些新型企业的管理者也是新技术的研究者和市场的开发者,这便要求其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宽口径、复合型、通用型人才日益受到市场欢迎。4、新型职业不断涌现传统的职业种类消亡和迁移方兴未艾,新的职业种类层出不穷,且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与高新技术密切相连。第一、二产业的社会职业以消亡变动和重组为主,第三产业正迅猛发展。如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信息咨询业等,尤其是信息产业,潜力更为巨大。5、职业流动速度增强在传统的职业模式中,一个人的职业一生很少发生变动,国家就业政策是“统包分配”。在新的组织环境中,由于上升的空间受到限制,雇员们更加频繁的在组织的不同部门间流动、在不同组织和不同专业间流动,流动模式更加多样化,不稳定的因素也越来越多。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在找到第一份工作后,50%的毕业生选择在一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的流失率接近75%。33%的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第一份工作仅仅是由学校到社会的跳板。【相关连接】:当前最具成长性的10种人才一是懂管理、会经营,具有一定市场营销经验的管理人才,特别是那些有较高学历,或在三资企业曾任过营销部经理、客户部主管的营销专门人才。二是工作严谨负责,能吃苦耐劳,具有某一项或多项特殊技能的人才,如熟练技工、高级技术人才以及某一行业的工程师等。三是口头表达能力强,具有较深的文字功底,学识全面,善于沟通,会使用电脑,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熟谙人情世故的公关、策划人才。四是熟悉掌握进出口贸易知识,具有外贸经验,擅长商贸会话、商业谈判和翻译技巧的外语人才。五是通晓法律知识和经贸知识,善于应诉和答辩,会打官司的法律人才。六是具有较强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能为企业物色和选拔、培训人才的“伯乐型”人才。七是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经验,特别是具有企业危机管理经验的人才。八是具有设计才能,擅长产品设计、商标设计、广告设计的人才。九是具有市场调查、市场预测、市
本文标题:第三章大学生职业发展和职业素质培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19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