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分析作业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分析姓名:莫静班级:金融131学号:5405813025一、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效用的三个特征。(1)效用与其实际价值无关(2)完全是个人的心理感觉,偏好不同决定对同一商品效用的不同评价(3)一种商品的效用之大小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2.反映消费者偏好的无差异曲线有何特征。(1)无差异曲线是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它的斜率是负数。(2)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3)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会相交。(4)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且凸向原点。如果向右上方倾斜,将不符合关于偏好的第三个假定。3.简述影响消费者偏好的主要因素。(1)是消费者的经济状况,即消费者的收入、存款与资产、借贷能力等(2)是消费者的职业和地位(3)是消费者的年龄与性别(4)是消费者的性格与自我观念(5)民族宗教地理文化的影响二、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基数效用论者是如何推导需求曲线的?解:基数效用论者提出的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其推导需求曲线的基础。他们指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随着消费者对某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所以增加一单位该商品而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也是递减的,消费者即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在只考虑一种商品的前提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PMU。由此均衡条件出发,可以计算出需求价格,并推导与理解(1)中的消费者的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2.用图说明序数效用论者对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需求曲线的推导。解:(1)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全部组合的,其斜率的绝对值可以用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来表示。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全部组合。(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发生在一条给定的预算线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的切点上,于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2112PPMRS,或者2211PMUPMU。(3)在(2)的基础上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即令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这便可以得到该商品的价格——消费曲线。价格——消费曲线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4)在(3)的基础上,将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和相应的最优消费量即需求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描绘在同一坐标平面上,就可以得到需求曲线。显然有:需求曲线上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需求量都是可以在该价格水平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最优消费数量。三、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解:根据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ABOU1U2U3E3E2E1x1x13x12x11价格——消费曲线x2x1x13x12x11OP11P12P13abc需求曲线)(11Pfxd2121PPMUMU其中,由2213XXU,可得:22113XdXdTUMU21226XXdXdTUMU于是,有:3020632122XXX整理得1234XX将(1)式代入预算约束条件540302021XX,得:54034302011XX解得9*1X以9*1X,代入(1)得:12*2X因此,该消费者每年购买这两种商品的数量应该为:9*1X12*2X将以上最优的商品组合代入效用函数,得:38881293)(322*2*1*XXU它表明:该消费者的最优商品购买组合给他带来的最大效用水平为3888。2、解:根据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确均衡条件:2121PPMUMU其中,由已知的效用函数5.025.01xxU,可得:5.025.01115.0xxdXdTUMU5.025.01225.0xxdXdTUMU于是,有:215.025.015.025.015.05.0PPxxxx整理得2121PPxx即有:2112PxPx以(1)式代入约束条件MxPxP2211,有:MPxPPxP211211解得1*12PMx代入(1)式得2*22PMx所以,该消费者关于两商品的需求函数为1*12PMx2*22PMx3.解:(1)由题意可得,商品的边际效用为:5.05.0qqUMU货币的边际效用为:3MU于是,根据消费者均衡条件pMU,有:35.05.0pq整理得需求的函数为2361pq(2)由需求函数2361Pq,可得反需求函数为:qp61(3)由反需求函数qp61,可得消费者剩余为:qqpqqqpqdqqCS0210213131)61(以4,121qp,代入上式,则有消费者剩余:31412143121CS4.解:首先,利用图1—14对本题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问题做一个简单的描述,以便为解题打下基础。在图1—14中,横轴表示商品A的数量Q,纵轴表示另一种商品B的数量q,M表示收入,P表示商品A的价格。(1)当收入M=6500,且P=20时的预算线为AB,相应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为a,由需求函数计算可得商品A的需求量为90。当收入仍为M=6500,且商品A的价格上涨为P=40时,相应的预算线为AB′,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为b,由需求函数计算可得商品A的需求量为50。于是,价格上升的总效应为(90-50)=40。(2)为维持原购买组合a不变,平行于AB′且过a点的虚线FG为补偿预算线,它表示维持实际收入水平不变(即购买组合不变)的补偿预算线的M=8300,且P=40。补偿预算线达到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为c,由需求函数计算可得商品A的需求量为86,比较a、c两个均衡点可以发现,它们的实际收入水平不变(因为都可以购买同一个商品组合a),但相对价格发生变化,所以,a、c两点体现的是替代效应的作用,即替代效应为(90-86)=4。(3)比较c、b两个均衡点可以发现,它们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化,但相对价格不变,所以,c、b两点体现的是收入效应的作用,即收入效应为(86-50)=36。
本文标题:第三章消费者行为分析作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23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