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第三章生物的生活环境复习课导学案+自编
1第三章生物的生活环境复习课导学案备课人崔希明学习目标:1、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生物栖息地的特征。2、理解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以及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3、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4、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学习过程:一、学法指导1:快速浏览课本,理解记忆第一节中的重点问题。第一节生物圈与栖息地1、生物圈的范围、概念。2.掌握栖息地的概念。3.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什么?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是、、和等。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作用二、学法指导2:认真读38--40第一自然段大字部分,理解记忆第二节中的以下问题。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和。其中的非生物因素有、、、等。生物因素主要是指与之间的相互作用。它包括之间和之间的相互作用。3.读课本40页大字部分,理解是生物的生活受哪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1)兰花,鸢尾等在春天开花。这是影响生物的生活。(2)菊花会在秋天开放。这是影响生物的生活。(3)思考:1、香蕉在北方生长的不好,在南方生长的好,其主要原因是()A.湿度B.空气C.温度D.土壤三、学法指导3:认真阅读理解40--41页“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部分,观察图1.3-7,图1.3-8,图1.3-9分析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有疑问的可小组讨论解决。1.蚂蚁营群体生活,蚂蚁之间是关系。2.羚羊为争夺配偶发生斗争,羚羊之间是关系。3.寄生在植物上的菟丝子,植物和菟丝子之间是关系。4.鳄鱼捕食,鳄鱼与鱼之间是关系。25.蜜蜂采集花蜜,蜜蜂和花之间是关系。6.椋鸟喜食枸杞,椋鸟与枸杞之间是关系。四、师检查学习效果并给予点拨并构建本章部分知识网络!五、典例分析1.在东北某林区,山底是落叶阔叶林,中部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这种山顶、山腰、山脚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同的现象,主要是下列哪项环境因素造成的()A.阳光B.温度C.水分D.土壤2、非洲肺鱼夏眠,影响它的非生物因素是()A.水分B.空气C.温度D.阳光变式练习: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非生物因素是()A.阳光B.温度C.水分D.湿度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句中主要描写了生物圈中的那种因素()A.季节B.水C.生物D.空气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作用六、学法指导4:认真读43—45页大字部分,理解记忆第三节中的以下问题。1.课本43页右上角的枯叶蝶长得像枯叶,这是生物对环境的。2.生长在水中的睡莲,其根和茎内部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这是生物对环境的。3.生长在荒漠中的仙人掌,叶演变成了刺,这是生物对环境。七、师检查学习效果并给予点拨并补充构建本章部分知识网络!八、典型例题分析1、每当秋末冬初,杨树、柳树等落叶树纷纷落下,而松树、柏树等针叶树植物却依然郁郁葱葱,这说明()A.落叶树和针叶树都适应寒冷的环境B.落叶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C.针叶树比落叶树更适应寒冷的环境D.落叶树与针叶树进行着生存竞争2.热带雨林中的植被大都分层分布,高大的乔木下是低矮的灌木,灌木下是一些草本植物。形成这种层次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水分B.光照C.温度D.空气变式练习1、杨树的蒸腾作用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杨树在进行蒸腾作用时又把大量的水散失到大气中。这个实例说明()A.生物对环境有依赖性B.生物能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C.生物首先要适应环境D.生物适应一定的环境,同时又能影响环境3九、课堂检测1、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就是说,淮南的橘子树移到淮北,就结不出甜美多汁的果实。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A.土壤B.光照C.温度D.空气2、海洋中的绿藻分布在上层,褐藻在中下层,红藻则分布在底层。影响海洋中藻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A.水分B.空气C.温度D.阳光3、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A.“春来江水绿如蓝”B.“雨露滋润和苗壮”C.“草盛豆苗稀”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4、神农架生长着一种小野菊花,它能散发出阵阵芳香,被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而把它移植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A.生物能影响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5、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下列各项中对温度的耐受范围最大的是(A.可生殖范围B.可生存范围C.可生长范围D.一样大6、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地球土壤层的形成,为动植物在陆地上定居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这说明(A.生物不能改变环境B.生物能改变环境C.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D.生物能改变环境,而环境不影响生物7、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到了高原地区,血液中的红细胞数会增多。与此有关的生态因素是()A.空气B.水分C.温度D.阳光8、下列属于寄生关系的是()A.水稻与稗草B.菟丝子与大豆C.草鱼与鲫鱼D.狼与羊9.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花盆或石块等地方,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将他的探究活动补充完整。(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环境吗?(2)作出假设:。(3)制定并实施计划: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放上不透光的纸板,在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各方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运动。(4)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4环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明亮0只1只2只0只2只光照10只9只8只10只8只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从中得出的结论是。(5)表达交流。十、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本章知识结构(板书设计):十一、中考再现1.(2012德州.2011湖南湘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可作为哪项叙述的实例?()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2012.广州)西藏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有利于捕食和御敌。这种现象体现了()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依赖环境C.环境改变生物D.生物改变环境3.(2012.滨州)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A.大树底下好乘凉B.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C.沙漠中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4.(2011.山东菏泽)“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已越来越少。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造成蛙类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的是()A.栖息地和繁殖环境遭到破坏B.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物的生活环境生物圈与栖息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生物圈的概念、范围栖息地的概念生物既能环境,也能环境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不同种生物之间同种生物之间环境对生物的作用5C.青蛙之间的斗争加剧D.人类的大量捕杀
本文标题:第三章生物的生活环境复习课导学案+自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2471 .html